孫繼偉:提升旅遊文化品位,凸顯海派文化特色

2020-12-13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月6日上午,區委書記孫繼偉到我局調研。在聽取了相關工作匯報後,孫繼偉書記指出,我區旅遊資源豐富,許多資源尚有深入挖掘的空間,要堅持高端精品路線,提升旅遊文化品位,凸顯海派文化特色。他要求,一是要合理有度地開發旅遊資源,充分發揮旅遊產業的優勢,集聚人氣,吸引高端人群。二是要加快發展特色旅遊,結合徐匯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把旅遊與文化、工業產業結合起來,形成都市旅遊品牌,增強吸引力。三是要加快徐家匯地區的綜合改造,努力促進時尚商業文化與優秀歷史文化相結合。要深入思考歷史風貌保護區的保護性開發,拾遺補缺,以點帶線,打造國際慢生活街區。四是要積極發展特色精品酒店,營造高端旅行社落地發展的良好環境,完善旅遊配套服務。瞄準產業發展最新趨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平臺整合旅遊資源,助推旅遊產業加快發展。副區長王珏陪同調研。

2月17日,我局召開專題會議結合孫繼偉書記調研要求,討論研究年度重點工作。

來源:徐匯區委黨建網

相關焦點

  • 嘉定:著力凸顯「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相融合」城市特色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嘉定區全力建設上海「四大品牌」特色功能區推進會獲悉,嘉定區正在擬定《構築嘉定建設文化強區新優勢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全力打造「文化享受(禮)在嘉定」品牌力工程,構築文化發展新優勢,不斷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 蘭州融"琴棋書畫"元素提升百合文化旅遊節文化品位
    中新網甘肅新聞6月28日電 (楊娜)「棋和書畫,自古就是體現地方文化特色的標誌性符號。」27日,蘭州市七裡河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袁志學表示,融入傳統的文化元素,七裡河區的百合文化旅遊節重視提升文化品位,展示自然風光的同時突出深厚文化底蘊,做到雅俗共賞。6月27日,蘭州市七裡河區舉行第七屆蘭州百合文化旅遊節新聞發布會。
  • 從媽祖文化到朱子文化 閩海峽文化旅遊凸顯魅力
    一年來,福建省緊緊圍繞建設我國重要的自然文化旅遊中心和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的戰略目標,精心培育海峽旅遊品牌,旅遊產業發展躍上新臺階。資源整合:八大文化旅遊片區特色鮮明八閩大地擁有豐富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我省文化旅遊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文化,已經成為福建省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新「引擎」。
  • 海派文化的新方位
    巴金,讓人們憶起海派文化的昔日榮光。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自信,更讓人憧憬海派文化的未來輝煌。  一個「海」字,是上海的個性,是海派文化的品格。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指出,上海自開埠以來,已經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澱和鮮明的文化特色,「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獨特文化風格和特色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脈,成為我們這座國際化大都市不可或缺的財富,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和國際文化大都市,需要進一步發揚光大「海派」精神和塑造「海派」胸懷。
  • 傳承海派文化特色城市精神
    本報訊 (記者 張駿)昨天,市政協召開中心組學習會,邀請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俞吾金作 「對城市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專題報告。市政協主席馮國勤出席並講話。俞吾金教授就如何體現國際大都市文化共性與彰顯自身特性結合,體現歷史人文傳承與當代文化創新結合,提升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相匹配的城市文化水準,從哲學層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並同與會委員就傳承海派文化特色、城市精神等進行了交流探討。 (下轉第7版)(上接第1版)馮國勤指出,城市文化是城市最具生命力的價值所在,是城市軟實力的集中體現。
  • 體制創新促進文化旅遊消費水平提升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旅遊開發中的文化創新,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重點。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歷經5 000年,在連綿不斷的文明中經過包容再造傳承下來,蘊含著豐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承載著中華民族遠大的夢想。
  • 「海派旗袍文化論壇」在滬舉行 行業大咖齊聚暢談海派文化與旗袍發展
    上海市婦聯副主席翁文磊對旗袍文化節的舉辦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她相信,作為上海文化名片之一的海派旗袍,將與江南文化融合,生輝,輻射長三角,為上海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群的合作,為世界著名旅遊城市添磚加瓦;相信旗袍姐妹將不負韶華,不忘初心,彰顯上海女性風採,向世界傳遞東方雅韻。
  • 共創海派旗袍美好未來——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舉辦迎新聯歡晚會
    ,旗袍文化大使、國家一級演員、著名二胡藝術家馬曉暉,旗袍文化大使、海派旗袍傳承人李霞芳以及來自社會各界熱愛海派旗袍文化的朋友們。  上海市婦聯主席徐楓女士在致辭中勉勵促進會秉承辦會宗旨,不斷創新,圍繞上海文化、海派旗袍、品味女人攜手共進,做高雅、資深、健康、有品位的女子。
  • 代表連線 ——特色商業街特色不鮮明? 代表建議在海派風格「共性...
    「要購物,到上海」,提到購物環境,上海除了有南京路、淮海路這樣摩登、繁華的世界知名商業街外,還有不少風格各異、特點鮮明、歷史悠久的特色街道。如果說世界級的商業街折射的是上海國際化的品質,那麼特色商業街則更多地沉澱了海派文化的獨特魅力。
  • 文化品牌與文化創意就是文化旅遊產業的生命力
    【編者按】眾所周知,文化資源是旅遊發展的核心資源,同時,文化創意更是具有提升旅遊產品質量的重要價值。這幾年各地實踐證明了文化的生產、傳播和消費與旅遊活動的互相聯動與互相融合,才能夠充分發掘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文化創意的提升,特別是能夠提升旅遊品位、豐富旅遊業態和增強產品吸引力,拓展旅遊發展的空間。可以說文旅融合是發展的趨勢。各地通過一些公共文化機構、對外文化交流等平臺的使用,促進了旅遊推廣和為遊客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各地實踐表明,旅遊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 認識海派文化 上海歷史文化淺談
    吳越文化是一種水文化,水是流動型的,而非靜態型的,海派文化傳承了吳越文化的親水性特徵,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動態文化;其次,海派文化還繼承了吳越文化的敏感和細膩,對異質文化體現出一種寬容的姿態,善於接受新鮮文化因子,形成海派文化多元性的特點;另外,大量自南而來的浙江人和自北而來的江蘇人,構成上海主要的"移民"群。
  • 海派文化怎樣做好傳承轉化
    對上海而言,加快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不僅要有卓越的經濟表現,而且要有過硬的城市文化品牌。這不僅考驗執政者的能力和智慧,而且考驗城市的文化傳承與轉化能力。海派文化獨具上海特色和韻味,是我們這座城市的一大基因。新形勢下,如何運用好海派文化這一金字招牌,需要認真作答。
  • 李子柒的視頻對臺灣網民有吸引力 給上海海派文化傳播帶來什麼啟示?
    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今天上午舉行全體會議,市政協委員陳樂委員代表臺盟上海市委作大會發言時認為,近年來,大陸傳統文化不斷升溫,各類文博綜藝節目火熱,彰顯了國人的文化自信自覺。 陳樂說,上海是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點地區之一。近年來,上海持續推動海派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入島。臺灣知名文化人士也接踵來滬交流發展,為中華文化傳承做貢獻。
  • 「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活化改造提升加速
    來源:讀特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自深圳啟動「十大特色文化街區」建設以來,特色街區已經成為遇見美好深圳、留住鄉愁、傳承文脈的城市文化新載體。錯落有致、相互呼應的文化群落,表達著這座先鋒城市的理想和追求,其活化改造和完善提升工程也因此而備受關注。
  • 惠城打造歷史文化街區 提升城市品位形象
    「微改造」是城市更新的創造性模式,是城市「抗衰老」的良藥,更是提升公眾居住環境、增強公眾幸福感的生動實踐。它維持現有建設格局基本不變,通過局部拆建、功能置換、保留修繕等方式,優化區域功能、提升人居環境、激發老城活力,讓人更多地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生活味」「文化味」,讓「家的味道」更濃。
  • 豐富生態旅遊產品 提升美麗龍門品位
    在今年縣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動全域旅遊質量提升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指出要落實《關於支持南崑山旅遊加快發展的十條措施》,逐步全面提升南崑山軟硬體基礎設施,加快推進萬城集團大健康文旅綜合體等19宗重點旅遊項目建設,以及整合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鄉村旅遊業態,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等一系列舉措,將為搭建康養旅遊發展平臺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 信豐:注入特色文化元素提升城市品位
    ,也讓這座城市變得更有文化味了。  近日,細心的市民發現,在新城市花園小區、中僑路、桃江溼地公園,到處裝飾著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市民文明公約等內容,沿江路、嘉定橋、陳毅廣場、桃江御景到處洋溢著原汁原味的古文化和信豐紅色文化,而這些特色文化已經融入到信豐城市建設管理的各個角落。
  • 上海書展·新書|《徐家匯源》:為海派文化追根溯源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誰要了解17世紀迄今的中西文化交往過程,誰就會把目光投向歷史上的徐家匯。」——歷史學家朱維錚徐家匯源,原蒲匯塘、肇嘉浜匯合處的一個普通村落,起始於明末的徐光啟,是中西文化交匯地、海派文化發源地,創造了上海開埠後的多個「第一」和「唯一」,開啟了中國城市國際化和現代性的先河。
  •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精美楹聯讓駐馬店市公共場所錦上添花
    駐馬店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劉金霞)「報國許身,惟將軍剖腹斷頭,黑水白山縈浩氣;撫今追昔,看故地記功勒石,丹心碧血勵來人」「生死證堅貞,憑誰認柳上血痕,冢旁秋草;山川銘壯烈,向此尋蝴蝶今世,梁祝前身」……一副副氣勢磅礴、朗朗上口的楹聯亮相駐馬店市文化廣場、公園(遊園)、各旅遊景區,讓市民和遊客感受楹聯文化的魅力,感受傳統文化帶來的藝術享受。
  • 濟南市第三屆「華山論劍」武源武術傳統文化交流會成功舉辦
    歷城區宣傳部副部長張紅心致辭山東省錦生潤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濟南市武源體育俱樂部主任孫繼偉致辭據了解,濟南市第三屆「華山論劍」武源武術傳統文化交流大會作為文化歷城系列活動之一,倍受青睞,濟南市首屆「襯心如衣﹒靚麗泉城」三元歐肯杯攝影大賽也作為文化歷城系列活動中另一項活動內容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