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藝術月期間,第六屆「上海對話——藝術開啟未來高峰論壇」盛大召開。政府部門領導、國內外藝術市場頂尖專家、藝術行業頭部機構代表等在這裡齊聚,在新時代全球化背景下,為建設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集思廣益。
第六屆「上海對話——藝術開啟未來高峰論壇」現場,圖片來源:「上海對話」
受疫情影響,全球藝術市場面臨不確定性,而對上海這個新興藝術市場來說卻是挑戰和機遇。由於上半年的藝術活動與交易受限,以及國外疫情的持續蔓延,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成為了行業整年中最盛大的活動,超100場藝術品交易相關活動在上海舉行,打造千億級規模市場。
在此背景下,藝術市場通訊對話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總經理蔣名未,以及北京保利現當代藝術部高級業務經理程海清——一位是站在政策第一線、為藝術機構保駕護航的行業供能者;一位是經歷了傳統拍賣業態至線上轉型的資深拍賣行從業者,在兩種不同的視角下探討上海藝術市場的發展機遇。
二級市場蓄勢待發
上海當前已經具備了成為國際性藝術品交易中心的特質,它與紐約、倫敦、香港等公認的藝術品交易中心有一定的共通點。「第一,它們都是金融中心,眾多金融機構在這裡聚集,有良好的金融活躍度;第二,它們都具備一定市場規模,以及相似的市場結構,可以盤活藝術市場資源;第三,國際化程度較高,東西方文化都可以在這裡交流互鑑;此外,上海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政策條件,擁有保稅區和自貿區的疊加優勢,使文化藝術產業貿易更為便捷。」蔣名未憑藉多年對行業的觀察凝練出上海能夠成為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四大優勢。
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總經理蔣名未,圖片來源:上海自貿文投
對此,程海清也表示上海這座城市有很好的文化底蘊與前瞻的國際視野,它在藝術的普世性上位於全國前列。「在20世紀早期就有一批很優秀的藝術家從上海出發留洋,這其中就包括了常玉、吳大羽、關紫蘭等,他們都有很高的學術成就和市場認可度,為如今上海成為吸納國際藝術文化、兼容並序的文化城市標杆打下了根基。」同時,程海清還提到,上海擁有眾多優質的美術館、博物館資源,以及近些年高密度的文化藝術活動都將潛移默化提高民眾的藝術感知。
北京保利現當代藝術部高級業務經理程海清,圖片由本人提供
即便如此,上海要成為公認的全球藝術品交易中心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蔣名未談到,「第一,需要突破的是藝術品交易量,提高上海在全球交易規模中的佔比;第二,降低交易環節的流轉稅率;第三,上海仍比較年輕,藝術品交易產業鏈仍有待完善與補充。」這些問題都需要時間來解決。現階段自貿區推出十大創新貿易便利化措施,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帶動市場活躍度,從而提高交易規模。
與上海活躍的一級市場相比,二級市場交易規模增量的潛能巨大。據中拍協發布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2019統計年報》,位於北京的拍賣機構有258家,上海拍賣機構數量雖是排在內地第二,卻不足北京的五分之一。
2019年度全國文物拍賣企業分布版圖,圖片來源:中拍協
對於這個問題,程海清分析到,「上海的拍賣現狀之所以顯得不是特別理想,在於它起步較晚。一方面,北京因為有政策優勢,中國第一家私人拍賣行——「嘉德」就成立於北京;另一方面,中國的頭部拍賣行也都聚集於北京。所以,中國的藏家就養成了在北京購買藝術品的消費習慣。」
同時,程海清也坦言對上海拍賣市場業態成長性的看好,並表示這是一個持續發力的過程。「上海的成長速度有目共睹,當資本看向這塊窪地,社會的資源和力量就會開始往上積聚,再加上政府的一些引導,提供一些好的政策,自然而然市場就會調節,推動上海二級市場的發展。」
第六屆「上海對話——藝術開啟未來高峰論壇」現場,圖片來源:「上海對話」
未來藏家規模可期
相較成熟的國際藝術品中心,上海更具發展空間。程海清談到,上海更年輕也更具活力,是財富新貴聚集地之一。近期身邊發生的兩件事讓程海清深感上海年輕買家的購買實力與鑑賞能力。
「在近日舉行的保利拍賣中,我維護的一個客人就來自於上海,購買的是毛焰的作品,欣賞毛焰的作品需要很好的審美能力,以及對藝術有比較深入的認知。據我了解他平時有逛美術館看展的習慣,並對藝術有自己獨立判斷的價值體系在。這位買家大約40歲左右,這是他第一次在拍賣中購買作品,就選擇了一件具有一定學術深度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這位買家是通過線上購買的方式完成交易。這也是近年來的一個趨勢——新客人對於網絡平臺購買方式的認可,並願意參與。如今的網拍已比過去成熟很多,且有許多線下拍賣所不及的優勢——網拍的保證金是根據競拍作品的價格而定,只需競拍作品價格的10%,而在現場辦理號牌的保證金起拍價是100萬。因此網拍更靈活,不需繳納通場保證金,為客人降低了流通資金壓力,以及節省時間成本,簡化了退保證金的流程,只需手機操作即可。」
毛焰《廚師艾倫·羅伯森》,2011年,253萬人民幣成交,圖片來源:保利拍賣
近年來,在滬上展覽、藝博會等密集的公共藝術活動的推波助瀾下,上海已經培養了一批新生代買家。程海清談到,「在論壇開幕前,我去了M50上海當代藝術周,在與各個畫廊交流中得知,這次藝術周的銷量非常好。同時也了解到上海有很多很年輕的「準藏家」——他們處於藝術入門階段,喜歡購買潮流類型的藝術品,以及純視覺的作品——這是新買家介入收藏的起點。」
據他觀察,雖然現當代作品風格非常多樣,但藏家喜愛的作品大體有幾大共同特質——畫面具有感染力、色彩鮮豔、不那麼嚴肅、具有好的裝飾效果的同時,也要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
程海清介紹,「目前,這批『準藏家』的主流消費區間仍在幾千至幾萬人民幣。因為一旦上升至10-20萬,這就意味著進入到一個收藏範疇,需要考慮作品的投資性——未來需要怎麼處理?是否有好的流通性?是否有升值空間?」因此,隨著「準藏家」藝術認知的提高,以及愈來愈成熟的收藏觀念形成,會從剛開始對藝術品的喜歡轉向收藏,這中間的市場規模增長將不可估量。他們是未來市場交易的主力購買者,也將是提升上海在全球藝術市場地位的重要推手。
保利網拍「潮——潮玩藝術-三期」專場(部分截圖),圖片來源:保利拍賣官網
保稅平臺助推行業發展
上海藝術品市場中,現當代藝術品的佔比不可小覷。程海清根據多年從業經驗告訴我們:「單就現當代板塊在中國地區的購買者,超50%的買家來自於上海。」
疫情下,上海藝術品交易更勝以往的火熱景象也印證了這一點。買家對現當代藝術品的購買熱情不減反升,上海兩場重要的藝博會均收穫喜人成績——據雅昌藝術網統計,西岸藝博會VIP首日80%以上的畫廊均有銷售,25家畫廊的作品銷售總數超150件,總銷售額超6000萬人民幣;ART021藝博會上大部分畫廊在展前預售及開幕首日就已達成銷售預期,並收穫不少新藏家。
能有如此的交易盛況,保稅平臺的助力尤為關鍵,為藝術品交易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本月, ART021與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正式啟動「FTZART+ART021*365」全年藝術品展示及交易平臺。這項合作為藝博會的參展商提供包括國際物流通道服務、保稅展示、布撤展、外匯結算等在內的一站式專業服務。此外,參展商還可獲得上海自貿區提供的優惠費率方案,包括作品展出後6個月免費保稅存儲,可降低其運輸及清關成本。
「FTZART+ART021*365」啟動儀式,圖片來源:「上海對話」
蔣名未表示,現當代藝術部分在整個市場規模中潛力還未被完全釋放。「首先,隨著上海的藝術市場的發展,當代藝術的交易規模肯定會有一個長足的提升。其次,利用上海自貿區保稅的優勢,引進國際優質當代藝術資源,先進區、後報關,同時以保稅的方式出區展示,降低市場主體成本。未來我們還將把自貿區通道做的更寬、更高效、更便捷、更經濟,無論是從展覽還是交易角度,都能夠讓海外優質的藝術標的物便捷、快速的集聚到上海,促進上海藝術市場的發展。」
上海國際藝術品保稅服務中心外部照片,圖片來源:上海自貿文投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Arts & Collections Co. 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免責申明:藝術市場通訊發布的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之用,不構成買賣任何投資工具或者達成任何交易的推薦,亦不構成財務、法律、稅務、投資建議、投資諮詢意見,觀點只來源於受訪者的看法,不代表藝術市場通訊的立場。對任何因直接或間接使用本微信涉及的信息內容進行投資等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或損失,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