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文聯主席郭永祥,省政協副主席曾清華,省老領導、老同志廖伯康、席義方、李致,省政府副秘書長陳保明,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鄭曉幸,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朱丹楓,四川電視臺臺長陳華、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兆權、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四川省振興川劇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同志出席座談會。文化部、中國劇協、重慶市文廣局向座談會發來賀電、賀詞。
本次座談會回顧和總結了30年來振興川劇取得的豐碩成果,進一步探索了新形式下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振興川劇事業的新思路、新措施,以促進我省文化藝術事業的更大繁榮和發展。
在會上,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靖平充分肯定了30年振興川劇在劇目創作、人才培養、理論建設、技藝傳承、資料整理等方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要求認真總結成功經驗,科學謀劃未來方向,堅持不懈的推進川劇藝術振興發展,努力開創四川省文藝事業的新局面。
吳部長強調,時代在變化,人們的審美情趣也在變化,我們必須敏銳地把握時代脈搏,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川劇的發展。要充分認識到振興川劇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切實肩負起推進川劇藝術繁榮發展的時代使命。無論是從歷史的傳承,還是從文化的繁榮,亦或是現實的需求來看,振興川劇就是延續我們的文化血脈,傳承我們的價值觀念、審美追求和情感記憶,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振興川劇就是弘揚四川精神,展示川人風採,體現時代價值;振興川劇就是著力打造具有中國氣派、巴蜀風格的四川文化品牌,彰顯巴蜀文化魅力,助推四川文化強省建設;振興川劇就是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惠民、安民、樂民的重要作用,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的現實需求。
講話特別指出,川劇振興的關鍵在於「出人、出戲、出觀眾、出效益」,人才是振興川劇的靈魂,劇目是振興川劇的關鍵,出觀眾出效益是振興川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中,最核心的是要贏得觀眾;沒有觀眾,一切都是空談。而川劇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必須面向市場、面向基層、面向觀眾,進一步加大對川劇名家名角領軍人才的培養,進一步深化精品佳作的創作力度,進一步做好劇團改革、產品營銷、市場開拓和產業銜接融合的研究、推進,最大限度放大川劇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0年振興川劇的偉大實踐表明,振興川劇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離不開川劇界自身的努力,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積極探索振興川劇、繁榮文藝的新方法、新途徑,凝聚社會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切實營造振興川劇的良好氛圍,形成推動藝術繁榮發展的強大合力,繼續把川劇事業推向新的高度。
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鄭曉幸認為,輝煌的成績伴隨著振興川劇30年的徵程,這30年在川劇劇種的繼承和發展、劇團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上有了豐厚的積累與思辨,總括起來有三點經驗值得我們重視:
第一,繁榮我省舞臺藝術是堅持不懈振興川劇的重要目的。雖然時代的發展變化,為以戲劇為代表的傳統舞臺藝術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從全球舞臺藝術發展現狀來看,傳統戲劇以其豐沛的文化內涵,縝密的演藝體系,獨特的藝術特色,依然深受青睞;以川劇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舞臺劇目的創作,仍是當下四川舞臺藝術的主要成績。
第二,貫徹「保護、繼承、改革、創新」的新八字方針是堅持不懈振興川劇的重要途徑。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從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中,我們都深刻地意識到,振興川劇就是要在尊重本源、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改革和創新的工作。尊重歷史傳統是為了保存文化血脈,開拓創新是為了適應時代,贏得觀眾。只有二者協調發展,並行不悖,才能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
第三,穩步推進院團體制改革是堅持不懈振興川劇的重要保障。傳統機制與時代發展變化的矛盾衝突,內在的滯礙了藝術發展的活力,推進院團改革就是為了革除弊制,建立有活力、有競爭力的川劇發展機制,為靈活機制下多出人才、多出劇目打下紮實的基礎,使川劇院團和從業者在黨和政府的支持扶助下搶抓戲劇發展機遇,搶灘舞臺市場份額,搶佔中國戲曲藝術精品高地。
四川省副省長黃彥蓉對貫徹落實本次紀念座談會講話精神提出了要求。座談會上,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文聯主席郭永祥,省政協副主席曾清華,省老領導席義方,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著名劇作家魏明倫、徐棻,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川劇理論家杜建華,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林戈爾,成都市川劇院院長雷音,綿陽市民營天青苑川劇團團長周永秀先後發言,暢談振興川劇口號提出30年來川劇的發展變化,對如何做好新時期川劇工作積極建言獻策。
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有關市州文化局以及省直有關宣傳文化系統的負責同志,川劇界的表演藝術家、專家學者、相關單位的負責人、市州代表110餘人出席了這次會議。
責任編輯: 雷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