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運河在濟寧》圖書採制活動啟動
11月3日,《大運河在濟寧》圖書採制活動啟動。本次活動由濟寧市委宣傳部、山東畫報社共同主辦,整個圖文書以地域特色劃分為「河與湖」「河與城」「河與人」「河與山」四大篇章,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進一步提煉延伸運河文化內涵,講述濟寧運河文化新故事。
-
權威發布|尋濟寧運河新風貌 書運河文化新篇章 《大運河在濟寧》圖書採制活動啟動
1 11月3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大運河在濟寧》圖書採制活動新聞發布會。邀請山東畫報社相關負責同志介紹《大運河在濟寧》圖書採制活動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濟寧在整個運河上佔有重要地位,有「北方都江堰」之稱,京杭大運河上最為先進的水利工程——南旺分水工程,就在濟寧。元明清三朝,運河的最高司運機構——運河總督河院署,也均設立在濟寧。此次活動在關注濟寧豐厚的運河遺產的同時,重點展示濟寧市在運河遺產保護、傳承與利用等各方面做出的可推廣、可複製的成功經驗。
-
「走進濟寧 對話運河」文化名家主題採風活動啟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18日訊(記者 胡高彤) 為助力濟寧運河文化帶建設,深入挖掘大運河(濟寧段)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弘揚傳承創新濟寧運河文化,濟寧市於8月17日啟動「 走進濟寧 對話運河 」文化名家主題採風活動,8名國內外文化名家走進濟寧,「對話」運河,以文學大家的視野深挖大運河文化遺產內涵,用詩歌、散文、小說等形式講好濟寧運河故事。
-
多位文化名家走進濟寧,共話濟寧運河故事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8日訊 為助力濟寧運河文化帶建設,深入挖掘大運河(濟寧段)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弘揚傳承創新濟寧運河文化,濟寧市於8月17日晚啟動「 走進濟寧 對話運河 」文化名家主題採風活動,8名國內外文化名家走進濟寧,「對話」運河,以文學大家的視野深挖大運河文化遺產內涵,用詩歌、散文、小說等形式講好濟寧運河故事。
-
看央視解讀濟寧大運河(一):運河水脊 中樞之地
「運河之都」濟寧位於京杭大運河中段,因為地處山東丘陵地帶,所以也是整條大運河河道海拔最高的地區。雖地處北方,但濟寧水系卻十分豐富,「北五湖」「南四湖」……河湖環抱,素有「江北水城」之美譽。運河總督衙門下屬機構眾多,當時的濟寧就有「七十二衙門」之稱,至今在濟寧還有很多路名就源自運河衙門或下屬機構的名稱,直接用運河上橋、閘、壩的名稱來命名的街道有66條之多。可見,運河對濟寧的影響已經深入到了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
-
濟寧任城:傳承弘揚運河文化 推進「運河之都」建設
孔子生於濟寧曲阜,孟子生於濟寧鄒城,濟寧因此被稱作「孔孟之鄉」。作為濟寧中心城區的任城區,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元明清三代均將河道總督衙門駐節在濟寧任城,作為全國漕運的中樞,悠久的運河文化賦予其「運河之都」的美名。
-
「對話運河」採風團盛讚濟寧運河文化
「來到濟寧,親近這條大運河,令我感到很滿足。我曾經探訪過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也曾去過大運河在南方蘇杭一帶的代表性水域。值此機會,來到濟寧這一運河北方段的『明珠』,終於補全了我的缺憾。」第七屆、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評委,天津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任芙康在一天的採風結束後告訴記者,自己已經迫不及待想進行第二天的行程了。
-
運河題材寫作熱:讓大運河在書中流淌
這句話也大體解釋了緣何近幾年市場上關於大運河的文字作品層出不窮,種類繁多,呈現井噴態勢。公元前1122年,周王室長子太伯在無錫梅裡率土著人掘起第一筐土,開啟了中國的運河時代。鬥轉星移,朝代更迭,無數人的前赴後繼,最終形成了由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大運河三部分組成,全長2700公裡,跨越地球十多個緯度的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
濟寧日報 | 8月22日刊發 走進濟寧,文化名家眼中的運河之光
本次主題採風活動,是為助力濟寧運河文化帶建設,深入挖掘大運河濟寧段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文化作品的形式,進一步弘揚傳承創新濟寧運河文化。在任城區的行程,採風團裡的名家們都有著極大的興趣。大運河濟寧段之所以具有這樣的引力,也是運河文化、濟寧文化積澱使然。幾天逛下來,濟寧文化與儒家文化、運河文化的深度交融,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運河航運是濟寧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在濟寧穿城而過,為濟寧提供了對外開放的大通道,促進了濟寧商業、手工業、服務業的發展,形成了比較齊全的門類和行業,為濟寧帶來了數百年的繁榮,將濟寧的商業文明推向了頂峰。
-
濟寧運河訪古橋
早就聽說,山東的濟寧位於「南控江淮、北接京畿」的中心要地,是京杭大運河魯運河段的關鍵區段,元明清三代都把這段河道作為重點,當時京杭大運河的最高管理機構也常駐濟寧。到清末以後,運河改道,繞過了濟寧城區,加上水運逐漸削弱,濟寧運河樞紐的地位也就風光不再。
-
打造中國美食文化長廊 濟寧遞出大運河美食的"名片"
佔山東省80%的大運河河段的濟寧,一度是運河水的咽喉之地,這片土地上曾經出現了江北最大的碼頭、物資集散地、槳聲燈影、商賈雲集、百業並舉,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濟寧人,也造就了濟寧融南匯北獨有的大運河美食文化。從2004年的第一屆「中國大運河美食節」開始,濟寧人堅守11年,連續成功舉辦了六屆大運河沿岸的美食盛會,業已成為了濟寧向社會遞出的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
-
「千年運河 歷久彌新」全國知名攝影師京杭大運河滄州段採風活動啟動
翟羽佳 攝中新網滄州9月23日電 (翟羽佳 仲兆華)22日,由滄州市網信辦主辦,中國新聞社圖片網絡中心、中國新聞社河北分社承辦的「千年運河 歷久彌新」全國知名攝影師京杭大運河滄州段採風活動在河北滄州正式啟動。圖為記者聚焦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的圖片展示長廊。
-
濟寧運河文化並不局限在濟寧城區,這個縣也是重要代表
明清兩朝,濟寧憑藉京杭大運河的優勢,成為中國北方最重要的商業城市之一。那時候,管理全國水運的最高機關河道總督衙門就設在濟寧。河道總督衙門又叫總督漕運部院,是比巡撫級別還要高的部院級機構。正因為如此,濟寧當年才派生了眾多大大小小的衙門機構,一度有「濟寧七十二衙門」之說。
-
遍尋運河流域明珠 文化名家濟寧行感慨頗豐
濟寧新聞網8月21日訊(記者 王心融)京杭大運河濟寧段,為加強南北物質交流而開鑿,在720餘年的歷史演進中,這條橫貫南北的骨幹水路給沿線地域帶來了諸多福祉。8月20日至21日,「走進濟寧 對話運河」採風團分別前往汶上、嘉祥、魚臺、梁山四個縣區,遍尋運河流域的文化明珠,感受大運河為當地帶來的變化。
-
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濟寧,情景再現於博物館
濟寧(新博物館)濟寧新博物館位於北湖新區,既太湖湖區,運河路的東側,是濟寧文化中心四大場館之一,新博物館全面展現地區文化,集歷史~藝術~人文為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地方博物館濟寧有著孔孟之鄉,運河之都的美譽,而博物館全面展現地方區域文化,以鄒魯~儒家~水滸~運河~石刻文化為主線
-
「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特展」南博開幕 135米當代《清明上河圖》描摹運河2500年
,5個月的集中精心創作,其中「中國古代偉大創舉」三易其稿,「新時代輝煌篇章」五易其稿。長卷由丁帆作序,楊志純題跋,夏堅勇、葉兆言等文學名家撰寫各篇章文字介紹和題記,全部文字由孫曉雲書寫,趙彥國治印。詩、書、畫、印等多種藝術樣式在這裡和諧交融,形成了既磅礴開合又細緻入微,具有高度藝術震撼力和感染力的精品力作,讓觀眾在縱覽大運河迷人風光的同時,得以全景領略大運河歷史人文的無窮魅力。
-
書寫運河畫卷!長三角作家聯合開展大運河文化主題創作採訪活動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 長三角文學發展聯盟大運河文化主題創作實踐活動近日在徐州啟動。此次大運河文化主題創作實踐活動正是今年聯盟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旨在引導作家充分挖掘大運河深厚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創作出一批以大運河主題的精品力作,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貢獻文學力量。汪興國在啟動儀式上指出,對於有志於書寫大運河的作家,應當深入研究大運河的歷史,熟悉大運河的前世今生,關注生活在運河旁的人們,同時堅持個人的藝術個性和藝術追求,繪就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運河畫卷。
-
「孔孟之鄉 運河之都」文化濟寧歡迎您
六大體驗性遊覽活動拜聖習儒「天下儒仕盡朝魯,古今禮樂出一家」。運河訪古悠悠運河水,中華民族魂,走進運河遺產廊道,一步跨入千年!。「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兒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濟寧出生的喬羽老先生,創作素材就來源於家鄉的大運河!
-
「孔孟之鄉,運河之都」,一座有運河穿過的城市,運河使濟寧更美
千百年來,綿延千年的濟寧市興旺發達,是一座美麗的文化之城,歷史積澱豐富,內容豐富,京杭大運河通車後,濟寧成了「河渠要塞」,自元代起,濟寧就有了管理運河的機構,到清代,又在濟寧設立了京杭運河航運機構,濟寧的發展離不開運河,運河使濟寧更加美麗。
-
運河之美京杭大運河
沿京杭大運河線是中國最富有的農業區之一,經濟發達。沿途有濟寧、棗莊、徐州、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等許多城市,稱為「黃金水道」,其傳輸量相當於「京滬鐵路」。大運河也是最古老運河之一。與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享譽世界。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是祖先留下的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人類重要的活的、流動的遺產。他濃縮了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方面的巨大信息,大運河和長城都是中華民族文化地位和身份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