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圖書館:在歷史的公轉中自轉

2020-12-19 百家號

100年前的秋天,復旦大學部分學生發起戊午閱書社,每人捐洋兩元購置書籍,自主管理,由此形成了復旦大學圖書館的雛形。走過百年歷史,今天這座圖書館裡,每一本書,或多或少都是過去一個世紀裡某一個時段的見證者。

如果一本書有生命,是否會記住每一雙曾翻開它的手?

如果這些有生命的書,聚集在一起慶祝它們在人世間度過的歲月,那麼這畫面是否會像一群學者的聚會,又或是像一群長者的重逢?

100年前的秋天,復旦大學部分學生發起戊午閱書社,每人捐洋兩元購置書籍,自主管理,由此形成了復旦大學圖書館的雛形。走過百年歷史,今天這座圖書館裡,每一本書,或多或少都是過去一個世紀裡某一個時段的見證者。

書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的延續,而圖書館,就是愛書人魂魄的居所。過去的一個世紀,風雲變化,在復旦大學裡的這些書,也並非都在書架上安靜站立,它們中的許多,走過不平靜的歷程,有的經歷戰火,有的劫後重生,有的見證離散,有的甚至繞過大半個中國。

如今,當復旦大學圖書館錢京婭、史衛華領銜的編寫小組,為梳理圖書館百年歷史而觸摸到這些書背後的故事時,不禁感慨,這麼一個看似與世無爭的場域,原來也折射出時代發生的波瀾壯闊。

館址的變遷

1905年9月14日,復旦公學創立,借江蘇省寶山縣吳淞鎮提督行轅開學。

早在這一時期,學校就曾撥一間房屋為閱報室;1912年,學校遷往徐家匯李公祠後,在祠堂戲臺陳列少量圖書報刊作為閱報處。但這些還夠不上算一座圖書館。1917年,復旦公學始創大學本科,改校名為復旦大學。戊午年,即1918年,部分學生發起成立戊午閱書社。1920年春天,學校在修訂大學章程時明確規定:「學生每年應繳閱書費兩元。」同時也宣告:「本校備有各種書籍數千卷,西文書籍數百卷。俟經濟稍裕,尚擬多增西書以供研究。」

在以後的幾年裡,圖書館有了正式的圖書室用房。翻閱史料,錢京婭看到:1921年6月,愛國華僑、印尼富商黃奕柱捐銀一萬兩,建築校舍一所,為校辦公及圖書室用房。1922年春,大學部遷往江灣新址,圖書館佔奕柱堂樓下二間。校董、曾國藩的外孫、後來成為上海總商會會長的聶雲臺捐贈《四部叢刊》一部,計2100冊。到了1923年4月6日,復旦留學同學會商議贈書母校圖書館。到了是年秋天,圖書館藏書總數已經達5260冊。1924年春,復旦大學聘杜定友為圖書館主任。這位圖書館學家擬定《復旦圖書館計劃》,提出「蓋大學而無圖書館,猶人之有軀殼而無靈魂也」。有鑑於此,擬募捐5萬元,建一座仿美國圖書館之建築。1925年,幾經籌措之後,圖書館的捐款數目僅達計劃數的三分之一,學校決定將奕柱堂辦公樓擴建後作圖書館用。1930年,新擴建的圖書館舉行開幕典禮,不久以中國合作運動創始人、英年早逝的復旦大學教務長薛仙舟教授之名命名為仙舟圖書館。

此後10年間,圖書館的藏書日益豐富,到1935年達34260冊,閱覽座位可容400餘人。至1936年,藏書總數已達39151冊(各科研究室藏書不計在內),其中中日文圖書27519冊,西文圖書11632冊。另外,尚有合訂本雜誌2955冊,其中中文雜誌141種,西文雜誌60種。在此期間,各科也相繼建立圖書室,如心理學圖書室、商業圖書室、社會科學圖書室、文科圖書室和中國文學科圖書室等,各室藏書多為各科教授所捐贈或寄存。

但戰火襲來,偌大城市,也不再有能安放書桌之地。幾代學人為圖書館所做數年之功,瞬息化為灰燼。

1937年8月,上海華界相繼淪陷,10月,日軍火炮、飛機對復旦校園進行大規模轟炸,校舍2/3被毀,教學大樓、圖書館、教學儀器等悉數受損。復旦、大夏、大同、光華四所私立大學組成聯合大學準備內遷。最終,復旦大學和大夏大學組成復旦大夏聯合大學,分批前往江西廬山、貴州貴陽。之後聯合大學解體,復旦大學選擇在重慶北碚辦學。1938年3月,學校確定在北碚黃桷鎮複課。嘉陵江邊,一幢三開間三進民房,成為復旦大學遷川的圖書館。圖書館因地制宜,分藏書、參考、閱覽等室,可容讀者百數十人。商學院和新聞系在重慶市內復旦中學內辦學,因此另闢圖書館分館。1939年5月,在重慶市內的院系遷北碚,分館撤銷。此番西遷圖書僅12593冊。

炮火落在耳畔,山腳農舍簡陋,但這些都未阻撓師生們向學之心。樸素的圖書館裡,弦歌不輟。1939年,創校人馬相伯逝世,復旦大學決定於重慶北碚建造相伯圖書館。1943年,復旦相伯圖書館在北碚夏壩竣工。當時當地,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戰爭會結束,甚至也不知道戰爭究竟會不會結束,今天建好圖書館,可能明天會被炸毀,今天畢業,明天也未必能有好前程。但去除了一切世俗功利追求後,讀書本身反而在此刻顯得尤為純粹。書架邊上,常常人滿為患。

如果這些書本會有記憶,它們一定會記住戰火中這些堅定的臉龐。

一個熟悉的名字

一個後來讓所有復旦人銘記的名字,在那些年開始頻頻出現在復旦大學圖書館的故事裡。

1929年,復旦大學第一次校務會議通過陳望道為圖書委員會委員。1947年,抗戰結束,復旦大學舉辦師生復員回滬後第一次校友會,其中文物展覽設於圖書館(仙舟館),該展覽總招待又正是新聞系主任陳望道。

抗日戰爭勝利後,學校遷回上海,被迫分居滬渝兩地8年之久的書和書,終於在上海的校園重逢。陳望道也從重慶回到上海。1949年8月,陳望道被任命為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是張志讓。由於張志讓不久即赴京任職,陳望道挑起校務重擔,1952年,陳望道被任命為復旦大學校長。

也正是在這一年,復旦大學經歷院系調整。數千本書,帶著各自的烙印和原屬學校的藏書章,隨著時代的安排,進入復旦校園,一如當年加入復旦的大師名家一樣。據1952年記載顯示:「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調入書刊251,473冊(其中震旦大學98,991冊、滬江大學72,267冊、暨南大學13,157冊、華東教育部6,443冊、大夏大學4,560冊、安徽大學3,344冊、同濟大學1,634冊、浙江大學13,940冊、東吳大學811冊、光華大學689冊……)」

這一年始,復旦大學名師雲集,實力倍增,圖書館也隨之有了較大的起色。1958年,6440平方米的新圖書館落成。8月18日,陳望道在新落成的圖書館和教職員工一起參加義務搬書活動。1963年,陳望道向圖書館捐贈圖書44冊。

陳望道的名字幾乎貫穿了復旦大學圖書館前半生。望老的兒子陳振新記得,1977年,陳望道臨終前,囑咐家人把他一生心愛的幾千冊藏書連同書櫃全都贈送給復旦大學圖書館。

無數高貴的靈魂

而與此同時,還有許多文化名家、專家教授將一生心血留在了圖書館。

1956年夏,金山藏書家高吹萬將其舊藏吹萬樓《詩經》類圖書700餘種出讓給復旦大學圖書館。1973年6月,王欣夫教授家屬捐贈王氏蛾術軒古籍4,180冊(其中可列入善本的3,258冊,普通書刊922冊),同月,樂嗣炳同意將344冊古籍(含明代刻本、史書與清代文集)贈予圖書館。1986年7月,已故教授趙景深之夫人李希同根據趙先生生前願望,將他珍藏的27,000餘冊書籍全部捐贈給校圖書館及校古籍研究所。2016年,陳毅元帥家屬將元帥生前藏書以及相關重要文獻資料贈予復旦大學圖書館,開啟了復旦大學圖書館紅色經典收藏的特藏計劃。

每一份捐贈背後,都是對文化的敬意。

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上醫大圖書館紙藏書刊實點數為333,904冊,訂有中文印刷型期刊844種,外文印刷型期刊近600種。其中極具特色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法醫學、護理學等領域的中英文書刊及部分人文科學書刊讓復旦大學圖書館增色。

上海醫科大學的歷史血脈也就此注入復旦。回溯歷史,館員們在講述復旦大學圖書館的過往時,保留了這樣兩條看似不起眼的記載:1936年3月17日條記載:上海醫科大學圖書館管理員楊錫恩回家路上遇劫匪槍擊身亡,院長顏福慶因其工作勤勉,特發起捐款,以資助楊錫恩家屬,數月內捐款金額已超過2,000元;1946年9月16日,怡康輪在長江上燒毀沉沒,醫學院大批圖書資料儀器被毀,隨船的朱席儒也被燒傷,一名工役下落不明。

這不是名家大師在那些年的遭遇,而是圖書館普通職員、工友為圖書館做出的犧牲。如今,圖書館已不僅僅是藏書、讀書的場所,更承載起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多重功能,但往昔這些經歷,包括守護著知識和文化走過這些歲月的人和書的經歷,如今化作某種守護神,都深藏在圖書館深處,走入其中,依舊能感觸那種震撼。(圖文資料參考《復旦大學圖書館百年紀事(1918-2018)》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說課稿:《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二)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①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軌道等方面的規律和特點。②了解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係,理解黃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導致的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律。討論後給出明確結論:可以,因為地球在不停地運動,從而引入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兩種運動——自轉和公轉。(這樣引入新課,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參與意識)2.介紹地球自轉的基本規律①演示多媒體動畫「自轉」,講解概念:提示學生注意地軸指向。
  • 地球自轉、公轉運動方向是如何定義的?為什麼佛說極樂世界在西方
    說佛教說西方極樂世界,可地球是自轉的。地球上的西方這個方向也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哪裡才是佛教的西方呢?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理解地球運動的方向(自轉和公轉)為自西向東是怎麼定義的!(如圖)從以上的方向的定義中可以看出,西方是一個相對的方向,其一旦脫離地球及其定義的坐標系,西方幾乎就沒意義或不存在了二、地球自轉1.自轉軌道地球繞其地軸的旋轉叫自轉,其自轉軌道面叫赤道平面。
  • 耗時兩個月,樂高製作自轉公轉誤差微小的三球儀
    我承認這個作品歷史兩個月配件,當時還不知道rebrickable.com這個神器,全靠目測,買錯了不少零件 現在終於完成了再次感受到了機械傳動的精密;這個三球儀跟現實公轉自轉誤差非常小 是不是有想要圖紙的小夥伴好吧!我就推薦一個神奇的網站給大家:jkbrickworks
  • 地球的自轉、公轉與四季成因和二十四節氣到底有什麼關係?
    地球繞自轉軸的旋轉稱為「地球自轉」。自轉軸比較穩定地指向北天極,自轉一周約23小時56分,稱為一個恆星日。由於潮汐摩擦,地球在100年內自轉大約減慢2毫秒。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旋轉的。天體的東升西落和地球的晝夜更替現象就是這種自轉產生的結果。
  • 其他星球都會自轉,為什麼感覺不到月球的自轉?
    宇宙中幾乎沒有不自轉的天體,月球也不例外,之所以我們看不到月球自轉,是因為我們站在了地球上觀測月球。潮汐鎖定月球其實也會自轉,只不過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一致,所以我們感覺不到月球在自轉。在剛開始,月球自轉的速度較快,但是月球在自轉過程中,會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自我們的認識裡,月球是圓形的,但其實月球是橢圓形的,這是因為月球受到地球引力時,會發生形變,其中靠近地球的一側被拉長。當月球自轉時,月球會再一次發生形變,而發生形變的過程中,月球就會消耗掉自身一部分動能,所以它的自轉速度就會越來越慢。
  • 騰訊公司欒娜:圍繞品牌做公轉,圍繞圈層做自轉
    「一、圍繞品牌做公轉。品牌要有自己的精氣神和內核,找到自己相對適配的娛樂內容賽道,把這個賽道打深、打透,在這個基礎上,讓所有的內容圍繞自己做公轉; 二、圍繞圈層做自轉。品牌圍繞目標用戶將圈層做透,然後圍繞所有用戶做自轉。「欒娜分享到。
  • 月球的自轉還是繞地球的公轉
    月球的自轉  月球繞地球的公轉  答案:月球繞地球的公轉  小夥伴們快去領小雞飼料吧!  以上就是12月18日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答案。
  • 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月球的自轉還是公轉引起的螞蟻莊園12.18日答案...
    選項月球的自轉月球繞地球的公轉答案:月球繞地球的公轉月球每個月都要繞地球公轉一周,所以,在地球上每個月都能看到月球受光部分的面積有時大,有時小。
  • 【科學向日葵】地球停止自轉會發生什麼
    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有著公轉和自轉。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是公轉。公轉一圈是365天6小時9分9秒,地球公轉所能決定的是: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形成、五帶的形成。自轉是由於地球的磁場與太陽的磁場相互作用產生的,地球公轉時相當於磁場相互摩擦,給以自轉的動力.......地球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其次,月球和金星沒有磁場所以沒有自轉。近幾年,地球的自轉在減弱,這是否與人類的活動有關係呢?如果地球自轉在逐漸減弱後停止了,怎麼辦呢?
  • 初中地理說課稿:《地球的公轉》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商務星球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4課《地球的公轉》,下面我將圍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方面對本節課進行分析、闡述。,請各位評委評議指正。一、教材分析地球的運動包括兩方面內容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地球的公轉是地球自轉的延伸,也為以後深入學習地球的運動奠定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 地球的公轉運動,按地球公轉速度來算,應該是坐地日行257萬千米
    宇宙是由天體組成的,而天體是處在永恆的運動之中的,天體之間的永恆運動是維持宇宙的基本條件之一,宇宙中天體的運動都是極為複雜的。比如說我們生活的地球就在做著複雜的運動,一方面地球自身在進行自轉運動,同時又在圍繞太陽做公轉運動,還和整個太陽系一起在繞著銀河系中心做繞轉運動,當然整個銀河系也在運動之中。
  • 怎麼證明月球沒在自轉
    我們總以為:月球因自轉與公轉的周期相等,而使得月球始終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 然而,在事實上,我們從太陽位置觀察月球,會覺得月球是在自轉,因為月球朝向太陽的面會像是在繞著一軸在轉;我們從地球位置觀察月球,就會覺得月球沒在自轉,因為月球朝向地球的面會始終不變。 那麼,月球究竟是否在自轉呢?
  • 你知道恆星也會自轉嗎?牛郎織女星因為自轉速度太快,成了橢圓形
    整個太陽系的公轉軌道非常接近於圓形,半徑約為2.5萬光年至2.8萬光年,太陽繞銀心旋轉的速度大約是每秒鐘220公裡,相對於地球繞太陽旋轉速度每秒鐘30公裡,足足相差了一個數量級。
  • 七年級地理地球的公轉學案設計(收藏備用)
    【學習設計】一、自主學習(1)公轉產生的現象?【達標練習】1、鄂前旗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是( )A、春分日B、夏至日>B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C地球公轉的方向與自轉方向是相反的D地球先有自轉運動,後有公轉運動3、到南極大陸進行科學考察的最好季節是
  • 太陽是一顆星球,不同地點自轉速度竟不一樣,赤道和兩極差了10天
    說到自轉,我們都會想到地球的自轉現象,其自轉一圈是一天(實際時間為23小時56分04秒);月球自轉一圈是一個月(實際時間為27.32天),因為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所以月球為地球公轉一圈和其自轉一圈的時間相等;其實太陽也在自轉,方向也和地球一樣,是自西向東公轉的
  • 圖書館館長李新碗一行調研復旦大學圖書館和同濟大學圖書館
    為充分了解同行先進的辦館經驗,增進交流學習,做好我館「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6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李新碗,副館長潘衛、郭晶、董笑菊,以及各部門主任和業務骨幹一行共13人,赴復旦大學圖書館和同濟大學圖書館展開調研。
  • 地球公轉一周365天,那麼太陽公轉一周要多久?答案有點顛覆
    地球公轉一周365天,那麼太陽公轉一周要多久?答案有點顛覆眾所周知,人類是地球上的一個物種,我們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直至獲得對地球的統治權,但我們生活的環境不僅僅有地球,而且還包括了太陽系,地球就是太陽系中的一個小成員,並且當我們每天跟著地球一起自轉時,地球也在圍繞著太陽做著公轉。
  • 銀河系自轉的同時也在朝著巨引力源前進,宇宙膨脹讓它們不會相聚
    隨著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我們有了天文望遠鏡之後,才真正明白原來我們生存的地球只是一顆渺小的行星,它在自轉的同時也在圍繞太陽公轉。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雖然我們也初步知道了地球有自轉,同時也圍繞太陽運動,但是身處地球那種感覺和認知是比較弱小的。
  • 地球公轉一周大約是多久 支付寶螞蟻莊園8月9日答案
    > 8月9日,今天是令人開心的周五,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雞的問題再次更新,今天的是問題是「小雞寶寶考考你,地球公轉一周大約是多久?」【地球公轉一周大約是多久 支付寶螞蟻莊園 8 月 9 日答案】今日答題:小雞寶寶考考你,地球公轉一周大約是多久?
  •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稿抄珍本》出版
    據統計,復旦大學圖書館收藏古籍達40萬冊、3.5萬種,其中善本約4萬冊、8000種。所藏古籍中,除個別被大型古籍叢書著錄或推出單行本之外,其豐富的館藏尚未系統地整理出版。此次《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稿抄珍本》精選復旦大學圖書館所藏珍稀稿本、抄本111種共計36000餘頁,分為兩輯予以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