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是中國傳媒大學獨具辦學特色的學院之一,1963年創辦中文播音專業,是我國開展播音與主持藝術教育最早的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經過5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形成了完備的播音主持藝術人才培養體系、語言傳播學科體系和中國播音學理論體系,具有培養學士、碩士、博士等多層次精英人才的資格和能力,在全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育領域始終處於引領地位,為我國傳媒領域輸送了大批優秀播音員、主持人和高等院校教師等高層次人才。目前,在國家和省級媒體中,大量優秀播音員、主持人來自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畢業生。
學院下設播音主持創作基礎部、新聞播音主持系、綜藝主持系、口語傳播系、廣播電視語言研究所、播音主持藝術研究所、體育播音主持研究所、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中心等機構。
學院目前學生總數778人,其中本科430人,第二學士學位77人,碩士248人,博士23人。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教學力量雄厚。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北京市教學名師,播音主持藝術教學團隊和語言傳播教學團隊榮獲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稱號。學院不斷加強與國內外教學、研究、傳播機構的聯繫,在美國和荷蘭建有中國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海外培訓測試中心。
專業簡介
本科(雙學位)專業介紹:
(一)播音與主持藝術
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本專業面向廣播電視、新媒體及其他公眾語言傳播領域,培養具備中國播音學、新聞傳播學、中國語言文學、哲學美學、藝術學等多學科知識與能力,從事普通話新聞播音主持及新聞報導、專題播音主持、文藝節目主持、體育評論解說、影視配音及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學與研究工作的複合型語言傳播精英人才。
主要課程:播音主持藝術導論、普通話語音與播音發聲、播音創作基礎、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業務等。
碩士專業介紹
(二)語言傳播(語言傳播理論方向)
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本方向旨在培養廣播電視、新媒體及其他公眾語言傳播領域中具備高水準語音發聲及語言表達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能夠探索語言傳播規律的高層次專業人才。
(三)語言傳播(語言傳播應用方向)
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本方向是語言傳播學科應用研究方向,側重分析廣播電視、新媒體和社會語言傳播領域中有聲語言及副語言的運用原則、規律、方法。將系統研究廣播電視及新媒體中各類節目語言傳播的特點、創作方法、創作規律,分析不同話語樣式與節目形態的關係,強化媒體節目製作中語言傳播工作者的表達能力和駕馭能力。
(四)語言傳播(口語傳播方向)
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口語傳播是語言傳播學科應用研究方向之一,側重研究各類語境中口語傳播的原理、方法等。本方向重在探討廣播電視領域傳播主體口語表達的思維方式、創作路徑、創作方法、語言樣態,探索以口語表達為主要樣態的語言傳播規律。此外還研究公眾口語表達及人際口語表達規律,如公共演講、新聞發言、教師教學、公務活動中的口語傳播方法,提高公眾口語表達水準,提高國民語言文化素養。
(五)播音主持藝術學(普通話水平測試及語言發聲藝術方向)
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本方向以有聲語言表達中發聲藝術的創作規律基礎及創作方法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語言發聲藝術的物理基礎、機體控制、發聲方法和語言藝術表達效果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的思想情感與聲音表達形式之間的關係。為了適應我國新時期進一步推廣普通話的要求,本方向還以普通話教學和水平測試為研究對象,著重研究普通話測試的基本原理以及測試的範圍、內容、方法,數位技術在測試中的應用等,為推廣普通話服務。
(六)播音主持藝術學(播音主持藝術理論方向)
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播音主持藝術是有聲語言表達藝術與語言傳播相結合的藝術形式,重點在語言、傳播、藝術等交叉領域進行藝術規律的探析,從創作主體和接受主體及其關係的角度將傳者、受眾和作品納入研究視野,並對播音主持創作中的心理機制、美學特徵等進行深入研究。
(七)播音主持藝術學(播音主持創作藝術方向)
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本方向以播音主持業務為基礎,以播音主持實踐的動態發展變化為關注點,以各類節目播音主持創作活動為研究對象,系統研究包括新聞節目、綜藝娛樂節目、專題性節目、談話類節目、體育節目等各類節目播音主持的藝術特徵、節目形態、創作方法、創作規律和藝術效果等,用以指導播音主持藝術創作實踐。
(八)播音主持藝術學(口語傳播藝術方向)
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口語傳播藝術方向,重點研究播音員主持人的口語表達的內涵外延、思維方式、創作方法等,探索以口語表達為主要語言樣態的節目中語言傳播的藝術規律。同時以此為基礎,探索研究面對公眾的口語表達及人際交流口語表達藝術規律,以提高公眾口語表達水準作為重要任務,服務於全社會各領域的口語表達應用之需,如新聞發言人口語表達藝術、教師口語表達藝術等。
(九)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藝術方向)
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本方向的研究對象既包括傳播主體的播音主持藝術,也包括受眾的收聽、收視心理和審美鑑賞。本方向具有多學科交叉複合的特點,需要吸收、融合藝術學、新聞傳播學、語言文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諸多學科的研究成果,以信息傳播為核心,研究運用有聲語言表情達意、言志傳神的藝術規律,以及聲情並茂、悅耳動聽的廣播特點和聲畫和諧、賞心悅目的電視特點。
(十)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藝術方向非全日制)
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本方向的研究對於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業務實踐具有直接指導作用,對於不斷提高廣播電視語言傳播質量,打造精品節目,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品位與格調,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博士 專業介紹
(十一)播音主持藝術學(中國播音學方向)
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中國播音學以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時關注新媒體中的口語傳播活動以及公眾表達體系當中的各種口語表達活動,研究和探索播音與主持藝術及公眾口語表達的基本規律、實踐方法、傳播模式,以及歷史和現狀、文化內涵、社會影響等問題,力求為促進播音與主持藝術一線創作水平的提升和全民族語言文化素養的提高做出貢獻。
(十二)播音主持藝術學 (世界華語傳媒方向)
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世界華語傳媒方向以華語媒體為研究對象,視野拓展至世界領域,研究華語媒體及其傳播的理念、規律、方法、模式,以及歷史和現狀、文化內涵、社會影響等問題,力求推進世界華語傳媒的影響力,加強中華文化的社會推廣。公眾口語表達水準作為重要任務,服務於全社會各領域的口語表達應用之需,如新聞發言人口語表達藝術、教師口語表達藝術等。
特色工作:
(一) 齊越朗誦藝術節暨全國大學生朗誦大會
「齊越朗誦藝術節」創辦於1997年,是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探索誦讀人才培養之路,開掘誦讀藝術文化價值的實踐嘗試。
2013年,此活動更名為「齊越朗誦藝術節暨全國大學生朗誦大會」,正式確定由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中國傳媒大學聯合主辦,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承辦。二十一年間,大會在高校青年中引起強烈反響,並逐漸發展為由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重慶大學、武漢大學等眾多高校學子參加的全國性誦讀盛會,大會形式也逐漸演變為涵蓋誦讀、講座、研討會、公益演出等多項內容的系列活動。
(二) 辯與論公開課
為了培養頂天立地的新聞人才,適應全媒體時代的傳媒需求,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在優化播音主持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專業素養、豐富知識結構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與嘗試。出於鍛鍊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嚴密邏輯和敏銳意識,從2015年開始,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嘗試將全國政協的一些重點提案或議題引入專業課的實踐教學之中,組織同學們認真研讀黨的大政方針及相關論著,開設國情與政策方面的講座,由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和教師帶領學生開展實地調研,最後以「辯與論公開課」的形式展現同學們學習和調研的成果。
(三) 新聞播音主持基本功大賽
為加強新聞播音基本功,強化勤學苦練的工匠精神,以創新方式弘揚新聞播報等傳統優勢,每年春天,學院將啟動新聞播音主持基本功大賽。2020年新聞播音主持基本功大賽將播音主持基本功細化為4個比賽項目:有聲語言基本功、新聞播報、新聞話題、新聞人物採訪。這四個項目內容不但與第一線的業務要求接軌,也是校內教學訓練的重點,是業界和校內學習的共同關切,也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與一線交流和進行實踐教學的結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