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生命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2021-01-09 勤奮的娛樂小故事

「生命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張愛玲

張愛玲,作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她的一生僅靠手中的一支筆讓更多人記住了這個名字。她的一生為我們帶來了無數經典的文學作品,但正是這樣一個在文學上造詣匪淺的傑出女性,到頭來終究還是沒有能夠擁有一段完美人生。

尤其是在她晚年的時候,只身前往異國他鄉,一去數十年的光景,過上了隱姓埋名的市井生活,相信對於長久以來一直喜歡她的十米粉絲們來講,無疑是一件值得悲慟的事情。在此節點之後,她便很少再提筆書寫絢爛的隻言片語。

尤其是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個十年裡,身為一名作家而言每日做得最多的事情已不是發表文章,而是一次次搬家。就此也成為了很多人眼中的異類,起碼算不得一個正常女人亦或是正常人所能接受的事實。那麼是否正如外界傳聞那樣,她是因為患上了某種精神疾病呢?

直至臨死之前,張愛玲始終都在不停更換自己的住所,有的時候一禮拜就要搬一次家,短短的三年時間裡,張愛玲的家庭住址就換了不下180次,相類似這樣的瘋狂舉動難免都會招來外界對此的流言蜚語。畢竟當時的她已經步入了晚年生活,想必作為一個正常人來講總是希望過安靜祥和的晚年光景。

話又說回來,那個時候的她雖然生活在繁華的美國都市,但終究身邊無人伴其左右,就此生活平淡也似乎在情理之中。她平日裡基本上不看報紙,跟外界的交流也少之甚少。1995年9月8日,警察接到了一通報警電話,在到達現場之後久敲房門都沒曾有人響應,察覺出不對勁後撬開了房門,發現張愛玲已經去世多日。

就此,外界對於張愛玲的晚年生活關注度持續走高,紛紛猜測真正導致其晚年悽慘的原因。直到後來,才有了張愛玲患上精神疾病,才會如此奇怪的一系列做法。但實際上是這麼回事兒嗎?其實張愛玲在晚年的時候頻繁搬家並不是所謂患上了精神疾病,而是和她早期時候的「習慣」有著很大的關係。

最早期的時候很多人以為張愛玲之所以頻繁搬家是源於其生活孤僻,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才會一次次搬家。即便是身處異國他鄉,素來性格冷淡高傲的張愛玲其實並沒有改變多少。可能是她的身邊確實出現了一些難以避免的變故,導致她有了首次搬家的經過。那段時間裡,張愛玲就此習慣了搬家所帶來的心理安慰。

但歸根結底,使得張愛玲不斷搬家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張愛玲害怕跳蚤。在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期間,張愛玲之所以瘋狂搬家最關鍵的點其實就是為了躲避所謂的「蟲子」。其實不必要驚奇,儘管說她曾是人盡皆知的大作家,但歸根結底她也不過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可能就連她自己也沒料想到,肉眼幾乎看不見蝨子,影響了她的整個生活。

有關於張愛玲晚年的消息,或許我們能夠通過她與別人之間的通信中找到一點兒蛛絲馬跡。從2008年開始,就有很多人公開了他們和張愛玲之間往來的私密信件,就此也讓張愛玲的晚年生活情況日漸明晰。我們不知道這些人出於什麼目的這樣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想要以中間人的身份,終止一些不好的說法。

在這些所謂的「私密信件」中,張愛玲確實也不自覺提到了說自己不斷搬家的原因,就是害怕蝨子。正是這種來自南美、小的幾乎看不到的小蟲子,給了她無盡的精神壓力,但是自己又苦於沒法對其作鬥爭,才會通過最笨的方法——「不斷搬家」來躲避侵擾。

在她生命中的最後一個10年裡,她開始輾轉於不同的旅館來度日。有的時候為了搬家方便,她經常要丟棄一些之前的家當,只留下幾件必要的衣物。在其中一封信件當中,張愛玲提到說為了搬起家來能夠更加方便,對於這些身外之物能不帶的也就只能全部丟掉,隻身奔走在下一個落腳點。以「無腳鳥」來形容,仿佛更貼切一些她的晚年生活。

相信很多鍾愛張愛玲著作的讀者們,已經從她的筆下的作品當中悉知一二了,張愛玲其實從早年生活就一直都有潔癖,所以到了晚年的時候,才會在蝨子面前一敗塗地。但除了這一點,也有不少的人認為張愛玲搬家不單單是害怕蝨子侵擾,可能是患有皮膚病。然而這些不過是推測而已,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其真實性。

假使這些都不成立,那麼張愛玲如此「病態」背後,便與晚年的「強迫症」有很大關聯。就好像她曾寫給臺灣作家莊信正的信中說到的那樣,到了晚年她幾乎不吃米飯,因為入口便吐。這難道不是一種典型的「強迫型厭食症」的表現嗎?

如果我們用正常人的眼光,來看晚年的張愛玲,無疑,她的精神狀況一定是存在問題的。不斷地搬家,不斷地選擇把自己隱藏起來,是想要躲避時間,躲避這個世界。畢竟從1980年開始,她的所有親人都幾乎去世了,只有一個弟弟還尚且留在大陸,但彼此之間的聯繫也少之又少。可以說,在她身邊,可以完全信任的人已經沒有了。

在面對孤獨內心的時候,她顯然在這段時間裡看穿了這幾近冷漠的世界,只想要安靜離開。只是在這期間,她的感情生活也是一塌糊塗,從胡蘭成開始,真正愛過的,就是第二任丈夫,也就是美國作家賴雅。在這個比她大了整整30歲的男人身上,她無疑也遭受了很大的傷害。她也曾懷下了賴雅的孩子,只是後來被迫流產了。好在這段時間裡,她不再怕蝨子,也沒有隱居於市井。

她真正開始躲避這個世界,則是從1967年賴雅去世之後開始的。這時的她恍然大悟,人老了,再怎麼頑固也無法戰勝時間。此後她開始拒絕給熟人回信,也不想接電話、不想和人見面,開始不斷地搬家。儘管說通過爆紅,日子好了一點兒,但歸根結底錢在這時候已經顯得無足輕重了!

小結

怎麼說呢,張愛玲自小是孤獨中長大的,親情於她可能是一種奢侈品,所以她對於胡蘭成的出現無法自拔,對她來說胡蘭成就像是救命稻草。可以理解她一頭扎進去的倔強,只是可憐了這位清傲的才女。我們難以想像,一個如此優秀睿智的人,在風燭殘年的時候,獨自面對疾病,孤單和死亡,該是一種怎樣的勇氣和悲哀。

此外,每個人的性格都會隨經歷而改變的,不需要這麼針對她的生活作風。本身就敏感的她對於人性負面的感受更多些,有些冷淡也正常,而且她選擇慈悲的隱去,已經是她對自己最大的保護也是對過去最好的尊重了。

相關焦點

  • 張愛玲《天才夢》: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
    張愛玲《天才夢》: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相比於張愛玲更為有名的短篇小說,我更愛她的雜文。《流言》一書中收錄了張愛玲大大小小五十多篇雜文,在讀張愛玲的小說時,我們從她辛辣冷漠的筆尖,是可以認識到一個大概的她的,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可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也不乏帶著些先入為主的觀念,總想著從壞的一方面是過度解讀。
  • 一代才女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有時卻爬滿了蝨子
    寂寞的文壇上,張愛玲是轟轟烈烈的滿山杜鵑,灼灼的大紅色,既突兀又自然;是奼紫嫣紅的罌粟,頷首低垂裡,帶著誘惑和神秘;是開在角落裡的玫瑰,悽紅而妖豔,藏不住浮世的悲歡。可能有很多人羨慕張愛玲。她出生在一個經濟富裕的家庭,享受著高等教育,但一切華麗外表終究是外表。
  • 感受至深的句子,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
    生命也是這樣的罷——它有它的圖案,我有我的臨摹。2.理解來自傾聽,誤解來自意淫。當然,這誤解和聲音不僅來自旁觀者的臆測,也源自當事人的沉默。3.我寫了很多詞,到最終卻贏不到一個人。4. 究竟是什麼東西,能在愛情的灰燼裡存活?不是悽苦,而是赤誠。
  • 《錦瑟》: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感情開始的時候總是華美的。據《周禮·樂器圖》記載:「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者曰錦瑟。」「文」者,花紋、紋理,「錦」者,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這種瑟體上繪製了鮮麗花紋的瑟,往往用來彈奏雅樂或頌歌,華貴典雅。
  • 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美到極致便是醜
    林徽因像正餐,張愛玲像夜宵,夜宵比起正餐,要更有情調更浪漫一些,而張愛玲對靈魂的描述則更貼近實際一些,有時候都不忍心打開看,那太裸了,太美了,也太醜了……張愛玲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怕滿了蝨子!
  • 為什麼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張愛玲的繼母像很多影視劇中的繼母,形象相差無幾,經常打罵張愛玲。一次張愛玲挨了繼母一耳光,出門頂撞繼母並忍無可忍地想要還手,最後卻遭到了父親的一頓毒打,拳腳相加過後,父親竟然喪心病狂地揚言要開槍殺了她,最後在姑姑的說情下,他被父親關進了一個空,房間一關就是半年,在繼母的羞辱和虐待之下,在父親的冷漠之下,張愛玲孤獨寂寞的度過了自己的整個青春期。
  • 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長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她出生在上個世紀,幾乎可以這樣說,那是一個屬於張愛玲的年代。儘管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這一切似乎已經太過遙遠,但是她的作品和她的靈魂早已經鐫刻人們的內心深處,成為文壇上一座難以跨越,唯有仰望的高山。張愛玲的原生家庭並不算多麼幸福,她出生在上海,祖上家世顯赫,祖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
  •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是這件袍!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這襲華美的長袍美好得如詩如畫,充滿了意境,中國風的夾棉長袍,帶著優雅高貴的典雅風情,在冬日裡悠然的彰顯出獨特的品味與格調,蕩開歲月長長的綿延,有著獨特的浪漫與逼仄的幽雅!
  • 舊讀:張愛玲 |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
    地上它的影子,迎上來迎上來,又像是往斜裡飄。葉子儘量慢著,裝出中年的漠然,但是,一到地,金焦的手掌小心覆蓋著個小黑影如同捉蟋蟀——「唔,在這兒了!」秋陽裡的水門汀地上,靜靜睡在一起,它和它的愛。 1939年,19歲的張愛玲寫下《天才夢》「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仿佛預知了自己的命運天才夢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 |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
    地上它的影子,迎上來迎上來,又像是往斜裡飄。葉子儘量慢著,裝出中年的漠然,但是,一到地,金焦的手掌小心覆蓋著個小黑影如同捉蟋蟀——「唔,在這兒了!」秋陽裡的水門汀地上,靜靜睡在一起,它和它的愛。1939年,19歲的張愛玲寫下《天才夢》「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
  • 蝨子造句和解釋_蝨子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蝨子(shī zi)。哺乳動物的體外寄生蟲。身體扁平,淺黃色或灰黑色,有短毛,頭小,無翅,腹部大,刺吸式口器。常寄生在人畜身體上,吸食血液。寄生在人體上的有頭蝨、體蝨、陰蝨等,能傳染斑疹傷寒和回歸熱等疾病。[楊沫《鄉思的朝和暮》:「渾身長滿了蝨子,成天和街頭撿煤渣的孩子一起玩。」]蝨子參考例句:1、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長滿了蝨子。
  • 每日竇摘|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跟所謂讓人羨慕的「華美的袍」一樣,張愛玲有著顯赫的家世,她的外曾祖父是洋務運動的領導者、晚清赫赫有名的重臣李鴻章,她的祖父張佩綸也是晚清學識淵博的名臣。從小受到書香門第的薰陶,使張愛玲有了很高的文學修養,也在外語、音樂、美術等方面有了較高水平。
  • 張愛玲名言詮釋生活真相:《三十而已》,爬滿蝨子的華麗袍子而已
    張愛玲曾經說過,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這句話在《三十而已》中再次得到印證。可回過頭看,不過一襲襲爬滿蝨子的袍子而已。顧佳,生活曾經華麗得近乎無懈可擊。論家人,許子言可愛懂事,許幻山儘管衝動幼稚,但也不失帥氣英朗。父女感情,也真摯深厚。
  • 張愛玲忌辰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張愛玲,一位中國文學史上的 「異數」作家,曾經用她的《半生緣》、《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 《金鎖記》等作品打動了無數讀者。
  • 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05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半生緣》06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紅玫瑰與白玫瑰》09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天才夢》10不管你的條件有多差 總會有個人在愛你。不管你的條件有多好 也總有個人不愛你。
  •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天賦作怪,讓他們超越了同齡人,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了讚賞的目光,還有不少羨慕、嫉妒、恨。總是有人嘗試著接近他們,卻很少有人願意去了解他們。今晚,就和我一起在張愛玲的文章裡過一把天才的癮,做一場屬於天才的夢。——晚安君說
  •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我們都理解錯了張愛玲這句話
    當感情不順時,難免會嘆一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這話,咋一聽起來,就像一個蒼涼無奈的手勢,與過去作個告別。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這是張愛玲用來祭奠她與胡蘭成無望的愛情,悲哀的婚姻。華美衣袍上的蚤子,就是張愛玲身上世人不理解的怪癖。天才的煩惱張愛玲的天才之名,絕不是空穴來風。她三歲便能背誦唐詩,搖搖擺擺地椅在藤椅前吟誦「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