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科李屬中的櫻、杏、梅、李、桃有「五花爭春」之說,是春季主要觀花花木,但是如果我們單從花型上來識別是很難區分,應該全面觀察各自的形態特徵,下面圖片對比一下,應該有所不同:
櫻花
杏花
李花(暫缺)
桃花
梅花
先說說櫻花,桃花和杏花有哪些區別: 櫻花、梨花的花柄很長,花成簇長,梅花、 桃花、杏花的花都是直接長在枝幹上的,或者花柄很短。尤其是梅,就像是貼在花枝上開放一般。
再看看:樹幹,桃花光滑,有小橫線,杏樹粗糙。花瓣,桃花的比杏花的略細長一點。桃花開時枝端已有葉芽或嫩葉,而杏花開敗了才發芽。
櫻花學名 prunus serrulata Lindl 別名 中國櫻花,山櫻。科屬 薔蔽科,李屬。觀賞特性 落葉喬木,高10一25米,樹皮慄褐色,平滑或有橫裂皮孔。小枝褐色,光滑無毛。冬芽長卵形,先端尖,單生或簇生。葉片卵形、橢圓狀卵形、橢圓狀披針形或稀疏倒卵形,長6一12釐米,寬3一5釐米,先端長漸尖或尾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尖銳的單鋸齒或重鋸齒,齒尖刺芒狀,基部常有2一4個腺體。傘形或短總狀花序,通常由3一6朵花組成,單花直徑2一5釐米,白色至粉紅色,栽培的品種有深紅、紫紅、黃或淡綠等色;單瓣或重瓣;花萼的事筒鐘形,獸片卵圓形。果實卵狀球形,黑色,徑約6一 8毫米,無明顯腹縫溝。花期4一5月;果7一8月成熟。常見栽培的變型有:重瓣櫻花:花白色,重瓣;重瓣紅櫻花:花粉紅色,重瓣,有正常心皮;垂枝櫻花:枝條下垂,花粉紅色,重瓣。生態習性 喜光,略耐陰;喜溫暖溼潤氣候,但也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不喜低溼和土壤粘重之地,不耐鹽鹼。淺根性。對煙塵的抗性不強,但強於日本櫻花。繁殖栽培 播種或嫁接繁殖。嫁接繁殖可用實生苗或櫻桃作砧木,常用切接法,也可芽接,砧木最好為3年生苗。播種用於培育砧木和選育品種,種子有休眠期,必須沙藏以打破休眠,春播。此外,櫻花樹幹基部萌櫱頗多,可分櫱或壓條繁殖。櫻花移植宜在秋季進行,幼樹整枝可於春季花後進行,但大樹切忌擅自修剪。日本有諺語:櫻花剪者為笨伯,不剪梅花亦笨伯"。園林用途 婉媚多姿,繁花似錦,既有梅花之幽香,又有桃花之豔麗,是春季重要花木。可共、叢植於草地、房前,既供賞花,又可遮蔭;如群植成片,以常綠樹為背景效果更佳。
桃樹科屬 薔蔽科,李屬。觀賞特性 落葉小喬木或大灌木,高約3一8米;樹皮暗紅褐色,平滑;樹冠半球形;枝條平展或下垂,紅褐色。側芽常3個並生,中間為葉芽,兩側為花芽。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拒圓狀披針形,長8一12釐米,寬2一3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鋸齒細鈍或較粗,葉片基部有腺體。花單生,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放,粉紅色,徑約2,5一3•5釐米(觀賞桃類花色豐富,有白色、粉紅、紅色等,直徑可達5一7釐米,多重瓣),花梗短,花獸紫紅色或綠色。果實卵形、橢圓形或扁球形,黃白色或帶紅暈,徑約3一7釐米,稀達12釐米;果核橢圓形,有深溝紋和蜂窩狀孔穴。花期4一5月;果6一10月成熟,因品種而異。根據果實品質和花葉的觀賞特性,桃可分為食用桃和觀賞桃兩類。食用桃的類型和品種主要有油桃、蠟桃、粘核桃、離核桃等。觀賞桃類型繁多,主要有:白桃.花白色,單瓣;白碧桃:花白色,重瓣;碧桃:花粉紅色,重瓣;紅碧桃:花深紅色,重瓣;灑金碧桃:一樹開兩色花甚至一朵中兩色;垂枝桃:枝條下垂;壽星桃:枝條節間極縮短;紫葉桃:葉片紫紅色。生態習性 陽性樹種,喜光,不耐陰;耐寒,可耐-2OC低溫,也能耐高溫;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適於鹼性土和粘性土。較耐乾旱,極不耐澇。萌芽力和成枝力較弱,尤其是在乾旱痞薄土壤上更為明顯。壽命短。根系較淺,不抗風。繁殖栽培 可用播種或嫁接繁殖。桃樹喜光,一般修剪成自然開心形。在幼樹時,培養3大主枝交錯互生,與主幹呈30一60。角,次年冬季短截個主枝以擴大樹冠。剪口留壯芽以培養主枝延 長枝。由於成枝力較弱,平時修剪宜輕,且以疏剪為主,主要剪去 擁擠枝、無用枝。桃樹病蟲害較多,有蚜蟲、紅蜘蛛、桃縮葉病、桃腐病等,應及時防治。園林用途 品種繁多,樹形多樣,著花繁密,無論食用桃、觀賞桃盛花期均爛漫芳菲、妨媚可愛,是園林中常見的花木。在園林 中,常將各觀賞品種栽植在一起形成專類園--- 碧桃園,在庭院、 草坪、牆角、亭邊叢植賞花也甚適宜。此外,以桃柳間植於水畔,可形成桃紅柳綠的景色,也是園林中常用的配植方式。
杏樹學名 Prunus armeniaca 科屬 薔蔽科,李屬。觀賞特性 落葉喬木,高達10米;樹冠圓整,開闊,圓球形或扁球形。小枝紅褐色。葉片廣卵形,長5一10釐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鋸齒細鈍,兩面無毛或僅背面有簇毛。花單生於一芽內,在枝側2一3個集合在一起,先葉開放,白色至淡粉紅色,徑約2·5釐米,花梗極短,花獸鮮絛紅色。果實近球形,黃色或帶紅暈,徑約2·5一3釐米,表面有細柔毛;果核平滑。花期3一4月;果5一6月成熟。山杏為杏的野生變種,葉片基部寬楔形,花常2朵並生於一芽內,粉紅色,果實較小,果肉薄。生態習性 主產於秦嶺淮河以北,以黃河流域為栽培中心。喜光,耐寒,可耐-40C低溫,也能耐高溫;對土壤要求不嚴,並耐輕度鹽鹼。耐乾旱,極不耐澇,在空氣溼度過高的地區也生長不良。萌芽力和成枝力較弱。繁殖栽培 可用播種或嫁接繁殖。播種之前可將杏核用90 -1OOC的熱水浸種3分鐘,撈出後拌以溼沙催芽。嫁接繁殖常用山杏作砧木。園林用途 早春3月先葉開花,花朵繁茂,最宜結合生產群植或林植,也可於庭院、公園、山坡、草坪角隅共、叢植賞花。
梅花科屬 薔蔽科,李屬。形態特徵:落葉小喬木,株高約10m,常具枝刺,樹冠呈不正圓頭形。 幹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 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 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幹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核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6—7月果噬熟。 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目前品種有30多個,其品種按枝條及生長姿態可分為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遊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宮粉、紅梅、照水梅、綠萼、大紅、玉蝶灑金等型。其中宮粉最為普遍,花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型花紫白;綠萼型花白色,香味極濃,尤以「金錢綠萼」為好。
李花: 科別 薔薇科(Rosaceae)李屬(PrunusL.) 別名 嘉應子。原產地 全世界李屬植物共有30餘個種,我國有8個種。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自古栽培。花白色,花期4月份。為重要果樹,不專作賞花用,但數量多,分布廣,桃李兩花並賞,歷代詩人吟詠甚多。繁栽要點 耐寒,耐熱。繁殖以嫁接為主,砧木用實生苗。用途 賞葉用之紅葉李為櫻桃李枝變種,花蕾時為淡紅,開後變白;葉由暗紅漸變暗紫色,為常見觀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