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中國血液的緣故,在聽這張《聆聽中國》的時候,感覺是那麼貼切。很顯然用這個 「 聆聽中國 」 這個標題,就是打算將這張充滿中國標籤的唱片賣給外國人聽的。這是一張琵琶演奏專輯,演奏者是一個名叫趙聰的姑娘,雖然封面上的這個姑娘仰頭側面,看不清楚容貌,當你打開專輯內頁,會發現這是一個相當性感的姑娘。
這張唱片的標題除了 「 聆聽中國 」 四個字之外,還有一個小標題: 「 月舞 」 ,與撐滿整個封面的鮮豔的紅裙相得益彰。從封面不難看出,環球唱片向聽者傳播的中國的紅色調民間色彩,這與琵琶這種樂器的奔放豪邁也有關係,若用的是淡雅水墨畫風反而不貼切了。
我必須承認,中國古曲的魅力在這張專輯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但是,我也不認為把這張唱片定義為 「 中國新民樂 」 或者 「 世界音樂 」 是最合適的,從企劃的角度來看,這張唱片中所包含的中國器樂元素已經足夠,同時它所借鑑的現代音樂編曲和製作手段,已經將其提升到一定高度,不一定必須有一個定義才可以,從超級強大的製作團隊及精良的製作角度來說,這張唱片已經足夠吸引人了。
《春江花月夜》和《新編十面埋伏》無疑是這張專輯中最好聽的曲子,尤其是《新編十面埋伏》,太強大了,來自丹麥的貝斯手 Friis 和中國最好的吉他手李延亮,把整個氣氛託到難以言表的恢宏境界,好聽得不得了。此外,對民歌《青春舞曲》的改編也讓人欣喜不已,充滿新浪潮的喜悅感,笛子與琵琶的對唱,令人有起舞的衝動。
相比之下,專輯中的幾首 「 原創 」 曲子中所散發出來的 「 魅力 」 卻相對弱了一些,問題在於過於強調中國的樂器元素,也過於在乎編曲的完美,卻少了吸引人的興奮點。同樣是運用中國樂器元素,《牧》和《月舞》就毫無做作,因為在其中我們能夠聽到作者和演奏者的誠意,和技巧,更因為作品本身的流暢性、可聽性。無論是怎樣的音樂,最吸引人的首先還應該是好聽。
這是一張多種音樂元素並存的專輯,除了中國傳統音樂固有的婉約之外,新浪潮、搖滾、電子等多種音樂製作手段也都在這張專輯中有充分體現。演奏者趙聰除了是一個技藝全面的琵琶演奏家之外,更是一個很聰明的音樂人,她懂得不固守,以開放的姿態與眾多優秀音樂家合作,與她一起製作出這樣一張充滿分量的琵琶演奏專輯。作為一個有些挑剔的聽者,如果要找一些這張專輯的不足,可能製作人還是有些保守了,本身琵琶這種樂器已經足夠表現中國主題,同樣,專輯中所收錄的中國古曲及民歌作為素材也已經為專輯的音樂定性,所以在編曲上如果能夠再打破一些,少一些中國元素的話,可能就更加開放了,也許會使這張專輯更無懈可擊。(文 / 黑刀)
(責任編輯:蔣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