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話元宵,元宵和湯圓的那些事

2020-12-17 譚論古今

元宵節到了,祝大家闔家團圓,幸福吉祥!讓我們共克時艱,早日戰勝疫情!中國加油!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種說法和春秋時期楚國的一位中興之主楚昭王熊壬有關。相傳楚昭王復國途中經過長江,看到江面上浮有一物,外皮色白而微黃,內瓤紅如胭脂,吃起來味道甜美。昭王派人問孔子此為何物。孔子曰:「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昭王聽了大喜,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餡煮而食之。因這天是正月十五日,故認為元宵節吃元宵起源於此。

還有人說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叫元宵的宮女,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一天大臣東方朔剛到御花園,就看見一個姑娘正準備投井。東方朔問明原因後又知道元宵姑娘善做湯圓,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劫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漢武帝準奏,於是正月十五日晚上長安城裡張燈結彩,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元宵終於見到家人,和家人團聚。因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便把湯圓叫做元宵。

但史料中沒有關於這兩個傳說的任何記載,實際上不足為信。

據傳袁世凱竊取了民國大總統後心猶未甘,一心想做皇帝,妄圖復闢帝制。此舉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袁世凱整日心急如焚,憂心忡忡。一日,他的一個姨太太無意中說出想吃元宵,結果被袁世凱狠狠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袁世凱認為對自己稱帝之事十分不吉利,於是下令全國以後禁止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有人就此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元宵也好,湯圓也罷,傳說終歸是傳說,什麼時候稱湯圓,什麼時候叫元宵,看一看事實怎麼說?

根據史書《開元天寶遺事》中的記述,唐朝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吃的是「面繭」,又叫「圓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夾糖餡。元宵節吃元宵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宋代,當時稱為「浮元子」、「元子」、「糖元」等,南宋周必大《平園續稿》中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輩似未曾賦此」的說法。

據傳宋代明州地區(今浙江寧波)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做成的球狀物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故最初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改稱湯圓、湯糰等,有團圓美滿之意。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元宵節最早吃的是湯圓而不是元宵。與北方人不同,直到今天寧波人在春節早晨還有合家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吃湯圓象徵合家團圓,幸福吉祥,意味著新的一年萬事如意!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湯圓在明朝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為元宵。明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傳》:「及在登萊,方元宵宴客」。根據明代劉若愚的《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記載,元宵「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為果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稱湯圓也。」從記述看,元宵和湯圓本質上是很相似的,以至於劉氏認為是同一種食品,但實際上兩者是有差距的,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製作工藝不同:元宵是「滾」出來的,湯圓是「包」出來的

元宵:以餡兒為主,先把餡兒做好,和勻後切成固體小塊兒放在盛有糯米麵的大笸籮裡,用手來回搖動(現在多用機器),邊搖邊灑水(也有搖了一圈糯米粉後蘸水,再繼續在糯米粉中搖的),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糯米粉紛紛粘貼在餡兒的外面直到形成一個個圓球形,可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黃豆的,表面較乾燥鬆軟。

湯圓:做湯圓兒的過程,倒有點兒像包餃子,但不用擀麵杖。先把糯米粉加水攪成團,醒透;然後做餡兒,湯糰餡含水量比元宵多,可以像餃子餡兒一樣散著,也可以揉成小球兒,這是兩者的區別之一;最後揪一塊兒面,用手捏成圓片形狀,把餡兒包在裡面,搓成圓形就可以了。湯圓通常比較小,表面較溼潤光滑。

二、口味、餡料不同

元宵:最大特點就是甜,餡料種類相對少一些,主要是黑芝麻、五仁、豆沙等,再加些白糖。最早以什錦餡兒、棗泥餡兒為主。什錦餡兒其實就是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混合在一起的,可湯煮、油炸、蒸食等。

湯圓:除了甜的,還有鹹的,既有包餡的,也有無餡實心的,最早以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棗泥為主,可葷可素,風味各異。鹹湯圓一般不加餡料,靠湯入鹹味。

今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口味也日漸挑剔。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元宵和湯圓也打破了傳統,向水果口味兒進軍了,近兩年還出現了咖啡、抹茶等西式口味,可滿足不同的消費人群。

三、儲存方式不同

元宵不能冷凍,凍後容易破裂。純手工製作的元宵,往往都是當天做,當天賣。

湯圓可以冷凍,保質期較長,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

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千裡不同情。元宵和湯圓之所以分不清,可以說是我國北方、南方不同的淵源所致,一般北方元宵,南方湯圓。不論是「滾」出來的元宵,還是「包」出來的湯圓,都寓意新的一年合家團圓,幸福美滿,萬事如意!正因為如此,正月十五元宵節吃元宵也好、湯圓也罷才能代代傳承,成為我國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品。

元宵或湯圓主要用糯米做皮,糯米味甘、性溫,滋養脾胃,但黏性高,不易消化,對於嬰幼兒、老年人和患有胃腸道疾病等的特殊人群,建議少食和忌食,健康成人以每天50克左右為好,不易多食。

譚論古今:為您提供從歷史與現實的經驗中汲取為當今服務的內容。

相關焦點

  • 元宵節到底吃湯圓還是元宵?元宵節湯圓和元宵的區別以及由來傳說
    元宵節吃湯圓或是元宵,是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但依然有很多人分不清這兩種食物。元宵節到底吃元宵還是湯圓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元宵和湯圓究竟有些什麼區別吧!還有,元宵節吃元宵湯圓的由來傳說。》》》推薦閱讀:元宵節的起源由來是什麼?
  • 元宵節吃湯圓還是元宵 湯圓和元宵區別不同有哪些
    元宵節吃湯圓或是元宵,是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但依然有很多人分不清這兩種食物。元宵節到底吃元宵還是湯圓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元宵和湯圓究竟有些什麼區別吧!還有,元宵節吃元宵湯圓的由來傳說。  》》元宵節燈謎大全及答案  》》描寫元宵節的古詩詞大全
  • 元宵節話元宵!元宵與湯圓傻傻分不清楚 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話元宵!元宵與湯圓傻傻分不清楚 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元宵節到了,祝大家闔家團圓,幸福吉祥!讓我們共克時艱,早日戰勝疫情!中國加油!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種說法和春秋時期楚國的一位中興之主楚昭王熊壬有關。
  • 元宵節吃湯圓or元宵?探訪:手工元宵是這樣搖出來的
    做元宵時,首先要將餡料做好,沾上水,再投進盛滿糯米粉的笸籮內搖。中新網 吳濤 攝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人們賞燈、猜燈謎,當然最少不了的還是吃元宵或湯圓。有人喜歡自製元宵或湯圓,吃個新鮮,在餡料的口味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那麼,元宵是怎樣做成的?元宵與湯圓又有什麼不同呢?
  • 元宵和湯圓有什麼區別 元宵和湯圓的區別
    元宵和湯圓都是中國的傳統小吃之一,也是元宵節家家必吃的美食。雖然它們都是由糯米粉等做成的球狀食品,但由於南北方的習俗不同,雖然表面上元宵和湯圓好像一樣,但其實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一、地域的不同  南方與北方的飲食一直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就算是在元宵節這樣傳統的節日裡,大家吃的食物都是不一樣的。
  •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是什麼,為什么元宵又稱湯圓呢
    中國傳統的「年」,分為小年、除夕、春節、元宵節這幾部分,在老人看來,只有過了元宵節,這個年才算是完整的過完了。而元宵節後,全國的人民,包括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又再次地投入到新一年的奮鬥中。滾元宵,包湯圓,首先在製作方式上,元宵是將餡料製成整齊的形狀,然後放在糯米粉中不停翻滾,餡料被滾成球狀也就成了元宵。而湯圓則是用糯米和水製成湯圓皮,像包餃子一樣包住餡料製成的。北方的「元宵」與南方的「湯圓」雖然樣子很像,而且都是元宵節的代表食物,但實質上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食物。可以說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淵源所致。
  •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元宵)?來歷和寓意是什麼?
    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什麼一定要吃湯圓或者元宵?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是什麼?它有什麼寓意呢?我國很多地方過元宵節都有吃湯圓、元宵的習俗。從我記事起,家裡年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媽媽都給我們做湯圓,為什么元宵節要吃湯圓?爸媽說不上來。
  • 元宵節將至 湯圓元宵有何區別?購買元宵謹記「四個認真」
    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人們賞燈、猜燈謎,當然最少不了的還是吃元宵或湯圓。有人喜歡自製元宵或湯圓,吃個新鮮,在餡料的口味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那麼,元宵是怎樣做成的?元宵與湯圓又有什麼不同呢?  元宵與湯圓有什麼區別?  1.元宵和湯圓的製作工藝不同,元宵是「搖」出來的,而湯圓則是「包」出來的。  2.兩者外觀不一樣。
  • 明日元宵節,大家是吃湯圓還是吃元宵?
    明天就是元宵節了,也算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而在元宵節也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吃元宵,這個習俗已經流傳很久了,但是在這一天大家經常吃的卻不是元宵,而是湯圓。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的困惑,為什么元宵節要吃湯圓呢?那麼這個湯圓和元宵是不是同一種東西?其實它們是不一樣的。
  • 雖然都是元宵節的標誌性食物,湯圓和元宵是不一樣的
    有的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什麼活動都可以因繁就簡,美食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們東北,每當元宵佳節,主食餐桌上,都有一道「元宵」的美食。元宵不是東北特有,清朝的時候開始,「元宵」這道美食也端上了北京的元宵節餐桌。那麼,之前吃什麼?是湯圓。
  • 元宵節快到了,湯圓和元宵的區別,你知道嗎?
    自製元宵和湯圓受寵  於伯軍的現場展示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圍觀。  「現搖元宵見的越來越少。這種元宵新鮮,想買一點嘗嘗,看有沒有舊時的味道。」一位五六十歲的女士說。中新網 李金磊 攝  這個元宵節,大家自製元宵和湯圓的熱情不低。京東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元宵節前期,糯米粉的銷售金額環比增長超過80%。  數據顯示,中青年人群、女性用戶更喜愛自製元宵和湯圓,糯米粉消費佔比高。具體來看,女性消費者消費金額佔比達69%,26-45歲年齡段消費金額佔比達77%。
  • 元宵和湯圓有什麼不一樣?南方湯圓北方元宵
    ­  「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當熟悉的旋律充斥耳畔,又一年元宵節近了。­  一到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都是象徵團圓和美,也標誌年過完了。這元宵和湯圓,不僅名字有別,做法和吃法也都是各有特色,在此就給大家一一細說。
  • 元宵為什麼又叫做湯圓呢?你不一定知道的,元宵和湯圓的來歷
    元宵節還有一個習俗,無論南方北方,無論華夏大地,無論任何地方只要有華人和華僑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對了,那就是吃元宵了。但是,大家又知不知道元宵的來歷和關於吃元宵的一些風俗習慣呢?但是前提是要元宵想辦法做一道美食出來,給皇帝討得皇帝開心,則什麼事都好辦了。元宵思前想後,決定做一家鄉的小吃,就是用糯米粉,搓成圓子小球模樣,裡邊包上磨碎的芝麻,花生,糖等,再加入桂花後,用水煮開。端給了漢武帝去吃,剛好皇帝最近食欲不振,當吃到這碗入口芬芳,香糯滿嘴的圓子後,立刻讚不絕口。
  • 元宵的做法步驟 元宵和湯圓的不同為什么元宵要搖出來
    》》元宵節燈謎大全及答案  》》元宵節的來歷由來元宵的寓意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由來已久。早在宋代,當時明州(現為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 湯圓和元宵有區別嗎
    在我國很多傳統節日中,有著吃元宵的習俗,如春節元旦以及以其命名的元宵節,都要吃元宵,寓意著團團圓圓。除此之外,在一些地區還有一種叫做「湯圓」的食物。湯圓和元宵是什麼關係呢?它們有什麼區別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元宵和湯圓有什麼區別不同 元宵湯圓做法哪裡不一樣
    元宵是中國傳統小吃之一,屬於節日食俗。元宵和湯圓有什麼區別不同  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先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曬後再切成比桌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裡,倒上江米粉,「篩」起來,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江米沾到餡料表面變成球狀,就成了元宵。
  • 元宵跟湯圓的區別 元宵與湯圓有什麼不同
    很多人在問,吃了醪糟湯圓之後能不能開車呢?小編認為,吃了醪糟湯圓之後最好不要開車。除了這裡的「湯圓」,還有元宵節的元宵,加了酒釀之後就不能開車。但是,這裡的「元宵」和「湯圓」有什麼區別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湯圓要「包」,元宵靠「搖」!來看看湯圓和元宵的這些冷知識
    而今年的元宵節「滿月」將邂逅「超級月亮」,十五的月亮十五圓。據天文精準推算,滿月精確出現的時間為2月19日23時54分,中國各地都可觀測到。元宵節除了賞月,吃元宵和湯圓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你知道嗎?元宵是「搖」出來的,和「包」湯圓不一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有什麼不同 南北方元宵節習俗一樣嗎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如期而至了,不知道朋友們今天吃過湯圓了嗎?可能有些朋友會說,我吃的不是湯圓,而是元宵哦~可能還會有些朋友說,湯圓跟元宵不是一樣的嗎?那麼今天的老黃曆就要告訴你,這兩種食物是不一樣的,現在就來了解湯圓和元宵的區別,哪個好吃呢?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有什麼不同  南方吃湯圓,北方食元宵。
  •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是什麼?
    每年逢節慶都會有南北之爭出現,元宵節從不例外,南方人元宵節當然是吃湯圓,北方人則說錯,是吃元宵。總之,年年相爭,年年沒有勝負之分,南北方各執自已的元宵過節,不過元宵和湯圓都是糯米粉來製作的,一個是溼粉, 一個用的是乾粉。元宵最早的記載來自於宋代,那時候,它還是叫「浮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