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是指道教信仰中神仙在人間居住修煉過的名山勝境,洞天的含義取自「山中有洞室,可以通達上天,貫徹諸山」之意。在道教傳說中的洞天福地指的是天上群仙在人間的轄區,大多存在於人間的名山中。道家在人間的洞天福地總共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這些共同構成了道教信仰中散落在人間的仙境勝地。
在現實中道教的洞天福地大多存在於中國五嶽中,《道跡經》中記載 「五嶽及名山皆有洞室」。同時根據史料記載歷朝歷代的道士都曾進山尋找福地,或是修建道觀或者開宗立派,因此也讓洞天福地更加具有神秘色彩。
既然存在於現世,那麼就一定可以在現實中找到相對應的地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道教中的十大洞天都在那些地方。
第一王屋山洞
王屋洞府又有「小有清虛洞天」之稱,在今河南濟源市王屋山上,為西城王君所管轄。王屋山峰頂海拔1715.7米,相傳軒轅氏黃帝與蚩尤大戰時,一直無法取勝,於是皇帝來到此處祈天祭祀,之後得到九天玄女的幫助打敗了蚩尤,因此此山又名天壇山。
發生在王屋山上還有個著名的故事,就是愚公移山的故事,相傳愚公移山就是在此處。時至今日人們仍然可以從王屋山南面的山梁中間看到一處很大的斷口處,相傳這處就是當年愚公移走的部分。
千百年來王屋山不僅是道教中人修煉的寶地,因為其風景優美這處也是歷代文人墨客熱衷於遊賞的地方,李白就曾留有詩云:「願隨夫子天壇上,閒與仙人掃落花。」
第二委羽山洞
委羽洞府又有「大有空明洞天」之稱,在台州黃巖區,是青童君管轄的地方。而聞名天下的第二洞天,坐落在黃巖城南面的委羽山,委羽山原先並不叫委羽山,而是叫龜茲山。
之所以後來改了名字是有個相關的傳說,相傳呂黨作亂後劉邦的三太子劉奉林便歸隱山林去修了道。四百年後劉奉林忽然心血來潮出山閒逛,遊至委龜茲山看見此處景色秀麗,雲霧繚繞心中甚喜便留在了此處隱居一段時日。
當地知縣聽聞有仙人來此處便心中大喜,便來時常來拜訪。一次縣令又來拜訪後,劉仙師對縣令講自己不日就要出門遠遊。縣令聽後便問劉仙師需要些什麼,劉奉林笑了笑並未回答。知縣離開後,想到自己走後與自己朝夕相伴的燒火道人不知該如何安置,便親手編了只草鶴讓燒火道人拿到市集去賣,並囑咐燒火道人一定要賣到一百兩銀子才肯賣。
燒火道人賣了一天都沒將鶴賣掉,反倒是被人傳開有個瘋瘋癲癲的道人在那賣只不值錢的草鶴,這事傳到知縣耳中,知縣命人將草鶴買下。
過了幾日帶著草鶴又去拜訪了劉仙師,劉仙師非常熱情的接待了知縣,之後悄悄在井水中灑下一把米。草編的鶴竟然神奇的活了過來,之後劉仙師騎上了草鶴,翩翩而去,只留下一地羽毛。羽毛上寫著「目不明,井水洗」,人們用劉仙師留下的白鶴羽毛沾井水洗過眼睛後,真的發現看東西更加清楚,之後龜茲山就更名變成了委羽山。
第三西城山洞
西城洞府又稱「太元總真之天」,至今不知道該山洞所在的地點,但在陶弘景的《登真隱訣》中記載,疑似終南太一山。
第四西玄山洞
西玄洞府又有「三元極真之天」之稱,坐落在古歙南的覆船山。據傳聞說這裡的太陽和月亮不會東升西落,他們一同出現在天際共同將天幕點亮,所以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這裡都如白晝一般,因此這裡也沒有四季更替等變化,四季都是春天。
但這裡面的花草樹木卻跟外面沒有什麼區別,唯一不同的是這裡的亭臺樓閣都是七寶鑄成的,遍地鋪滿了金銀玉髓,道路兩旁也種滿了紫花玉樹。看這描述像不像仙俠小說裡面上古大能們的洞府,完全就是一副小蓬萊的景象啊,真是美極了。
第五青城山洞
青城洞府又稱「寶仙九室洞天」,在蜀州青城縣,是青城丈人管轄的地區。青城山大家應該並不陌生,青城山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山上至今還完整的保留著諸多有名的道教宮觀。相傳早年張道陵開創的「五鬥米」教就是發源於此,之後也有張道陵在此處修煉羽化飛升的傳說。
青城山不僅僅是我國道教名山,同時它也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山和著名風景名勝區,山中的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以及洞天乳酒、苦丁茶、道家泡菜、白果燉雞「四絕」,為青城山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遊客。
第六赤城山洞
赤城洞府又稱「上清玉平洞天」,在今浙江省台州天台縣的赤城山,是玄洲仙伯管轄的地方。赤城山因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又被稱為燒山,是活佛濟公的故裡,千百年來為此處極受僧侶,道士們喜愛,此處的名人軼事也十分繁多。
同時也有很多文人墨客來此處後留下相關詩作,李白的詩《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就曾寫過「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第七羅浮山洞
羅浮洞府又叫做「朱明輝真洞天」,在廣東增城和博羅兩縣之間的羅浮山,是青精先生所管轄的地方。羅浮山是我國五A級自然風景區,同時羅浮山還有「嶺南第一山」的稱號,自秦漢以來一直被人們稱為仙山。
相傳我國古代仙人喜歡選擇環境優美,幽靜的山林作為修煉的福地,而羅浮山山勢雄偉壯麗,風景旖旎十分適合作為修煉用的福地,因此據說此山中經常能見到點點仙跡。
另外也因為此處風光極為秀麗,從古至今吸引來不少文人墨客,山中留有不少古時文人墨客一時有感而發的石刻題詞。蘇東坡曾題詩一首「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桔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使羅浮山聞名於世。
第八句曲山洞
句曲洞府又稱「句容華陽洞天」,坐落在江蘇句容的茅山,是紫陽真人管轄的地區。句曲山是茅山古時候的名字,相傳上古時期帝嚳曾經在此修煉。之後西漢時期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在此處採藥煉丹,濟世救人他們三人成為了茅山派的始祖,後人為了紀念他們就將句曲山更名為茅山。
之後又有南北朝時期的「山中宰相」陶弘景在此創立了茅山派,不過到了唐宋時期茅山派才算正是興盛起來,尤其是到了宋代茅山道士劉混康用秘方消除了宋哲宗母親的病痛,之後被賜予「鎮山八寶」,自此茅山派的地位越發顯赫,直至今日茅山派也是我國道教勝地。
第九林屋山洞
林屋洞府又稱「左神幽虛洞天」,坐落在太湖,西山鎮東北部,林屋山的西部,受北嶽真人的管轄。相傳林屋山在古時候有龍曾在林屋洞中居住,因此林屋山又被稱為「龍洞山」。林屋山屬於石灰巖地下廳式溶洞,其間道路平坦寬闊,洞中石柱成林,走在石林中,讓人仿佛置身於迷幻的世界一般。
出洞登山,便能看見遠處的水面的漁舟,穿過林間的嫋嫋炊煙,伴著晚霞相互輝映,此番情景被稱為西山著名古十景之一的「林屋晚煙」。林屋山間有梅林3000畝,每逢花開之際場面十分壯觀。如今「林屋梅海」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賞梅及梅文化活動基地。每年2月底至3月初「太湖西山梅花節」勝會便在此召開。
第十括蒼山洞
括蒼洞府又被稱為「成德隱玄洞天」,位於現今的浙江仙居和臨海兩縣之間的括蒼山,是受北海公涓子管轄的地區。括蒼山是浙江的名山之一,因其風景險峻奇秀而聞名,吸引了眾多修道者在此駐足。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的茅山派創始人陶弘景曾在此處隱居過一段時間,至今此處還留有仙人基、道場基、道人寮燈這些道教的遺址。
不僅如此此山也吸引了諸多文人墨客來此處遊賞,不僅如此王遠和麻姑相會於蔡經住宅的一段傳說,還為後世留下了「滄海桑田」和「麻姑搔癢」等成語典故,此山也算是座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名山了。
不管這些洞天是否真的存在,就像老子說的那樣「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些不可知的事情那麼計較又做什麼呢,信與不信全憑自己一念罷了。不過要是有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這些名山遊覽一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相信仙人看上的地方,自然風光總是不會很差的。
喜歡更多歷史知識,歡迎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