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考略》
書籍介紹
《百家姓》成文於北宋初期,是一本關於我國姓氏的書籍。通行本以四百其十二字組成,其中單姓四百零八,複姓三十。
《百家姓》雖包含許多姓氏,但排列整齊,對仗押韻,雖說內容沒有文理,但對於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與中國文字的認識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這是本書能流傳千百年的重要原因。
清初王相對《百家姓》加以箋注,箋注本被稱為《百家姓考略》。書中對大多數姓氏的來源及其代表人物進行了考證,並編撰了簡要介紹,同時補充了一些原書中未提到的姓氏,且考證了《百家姓》以「趙、錢、孫、李」開頭的緣由等等。
王相的考略本流傳甚廣,至今世人的編排都還以其《百家姓考略》為底本。
《三字經訓詁》
書籍介紹
《三字經》是中國三大傳統啟蒙讀物之一,為宋朝王應麟所作。因其內容均為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容易記憶、背誦,是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之中最為淺顯易懂的一本。
《三字經》雖看似組合簡單,但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故事,而其核心思想「仁、義、誠、敬、孝」是正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
《三字經訓詁》由王相注釋。「訓詁」為「解釋」之意,具體指解釋古代漢語中字詞的意義。「訓」,許慎《說文解字》:「訓,說教也。」段註:「『說教』者,說釋而教之』」。明梅膺祚《字彙》:「訓,釋也。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 用現代漢語說,訓,就是通俗的話去解釋某個字的字義。「詁」,《說文》:「詁,訓故言也。從言,古聲。」段註:「訓故言者,說釋故言以人,是之謂詁。」
作者介紹
王相,字晉升,琅琊人,清代學者,約生活於清康熙年間。編輯和注釋過多部啟蒙書籍,如《千家詩》、《三字經》之類,刻印流播。
王相著有《三字經訓詁》1卷、《尺牘嚶鳴集》12卷、《百家姓考略》等。 《四庫》總集類存目四著錄了他的《尺牘嚶鳴》一種,事跡無考。其所注《三字經》、《百家姓》、《增訂廣日記故事》,現已成為社會上通行的版本。他又把其母劉氏所著的《女範捷錄》與《女誡》、《女論語》、《內訓》三書合編為《女四書》,為當時女子之必讀教科書,流傳所及,遍布全國,聲勢達於近代。書今存。收入《女四書》。
《千字文釋義》
書籍介紹
《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撰而成。之所以稱「千字」,是因書內由一千個漢字組成了韻文,全文皆為四字一句,兩組一韻,對仗工整,條理清晰。
《千字文》全書共二百五十句,前後貫通,互不重複。書籍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如天文、地理、歷史、農工、園藝、生活飲食、修身養性、封建綱常禮教等等各個方面,是我國影響很大的兒童啟蒙讀物。
《千字文釋義》由汪嘯尹纂輯、孫謙益參注,書本將《千字文》分為四個部分,稱為「四章」。從第一句「天地玄黃」開始,至第三十六句「賴及萬方」為第一部分;從第三十七句「蓋此身發」開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為第二部分;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華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巖岫杳冥」為第三部分;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於農」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誚」為第四部分。最後還有兩句「謂語助者,焉哉乎也」,沒有特別含義,將其單列出來。
作者介紹
周興嗣,字思纂,南朝大臣、史學家。興嗣博學多才,善於屬文,十三歲便到建康遊學,十幾年後精通各類紀事文法。待到梁武帝繼位,拜安成王國侍郎。
梁武帝為教育子輩,令殷鐵石在王羲之書寫的碑文中,拓下不重複的一千個字,供皇子們學書用。奈何字字孤立,不好記憶,他便召周興嗣,讓其運用才思來解決這一問題。於是接到詔令的周興嗣便返回家中潛心研究,後終於將這一千個不同的字連綴成一片內容豐富的韻文教材——《千字文》。
鵬為優勢
鵬為文化本次出品的專名校對版精品古籍,除了在全書特別添加了專業的校勘符號以外,在作品後也增添了字頻表。
從獨家的鵬為仿宋字體,到獨家的鵬為古籍排版樣式與鵬為古籍版式設計,我們傾盡全力為熱愛古代文化的您提供更專業、更完美的國學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