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閆芳大師的「隔山打牛」的視頻受到眾人質疑,到太極拳雷雷被一個業餘拳手暴揍走紅,引起大眾的一片譁然,再到形意拳馬保國被三秒KO時觀眾的習以為常。中國「功夫」的實戰性在公眾心中一降再降,幾位大師的屢戰屢敗,使傳承了上千年的中國國粹「武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功夫」的神話也在逐漸的破滅。以前被我們吹捧成能夠開山裂石,飛簷走壁的神奇力量,在現實面前成了一個國際笑話。那麼究竟是中國功夫本就如此不堪一擊,還是真正的功夫已經失傳了?
中國有句俗話,叫「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結果一遛就遛出了「功夫」的問題。世間萬事萬物不怕吹捧,最怕的是比較。不管吹捧的多厲害,一比較就現出原形了。「功夫」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成了許多人的疑問!那麼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還原一下武術的本質。
一、武術的起源和發展
中國武術的起源是原始社會時,人們在狩獵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些「劈,刺,砍,拿」的動作技巧,是老獵人向新獵人傳授的捕獵經驗,這是中國武術形成的萌芽。
到了夏商時期,奴隸社會的形成,造成了等級的劃分,社會矛盾開始爆發,於是大規模的戰爭開始出現,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除了統帥的指揮調動,軍隊的作戰能力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個人身體素質更是保命的手段,於是在軍隊中演化出了各種針對戰爭的訓練方式,有針對團體作戰,也有針對單兵作戰的,包括各種武器的使用和徒手搏鬥時的攻防,繼而總結出許多格鬥技巧,這些格鬥的技巧便是後來我們熟知的武術的基礎。所以我們縱觀歷史,會發現無論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項羽,還是「溫酒斬華雄」的武聖關雲長,或者是「長坂坡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去掉誇張演繹的成分不說,歷史上記載的武術高手基本上都是出身於軍伍,所使用的也正是是在鮮血中磨鍊出的殺人技術。這種技術才是真正的「武術」的開始。武術其實就是殺人的技術!
後來一些在軍隊中經過鮮血洗禮的士兵僥倖活了下來,退伍回到家鄉,用軍隊中學習的搏擊技巧教訓過幾個地痞,胖揍過幾個流氓,於是被鄉民們崇拜起來,崇拜的多了,便開始飄飄然,以大師自稱起來,便開始收徒傳藝,慢慢的壯大之後,形成了自己的流派,武術開始在民間流傳起來。經過幾代傳承後,當初那個打過小混混的老兵也就成了宗師,甚至成了神仙,後人們為了彰顯祖師爺的身份,被他當初教訓過的小混混也不在是小混混,成了海裡的蛟龍,山中的猛獸。這便是中國武術的最早發展!
二、我們對「功夫的過度神話」
現代人對於武術的認知更多來源於武俠小說的戕害和武俠片的荼毒。過高的預估了功夫的威力,可能會有一些人憑藉著自身條件的優勢,再加上長期的鍛鍊,確實可以以一敵五,甚至以一敵十。當然這裡的「五、十」是指我們這些沒有過任何訓練的普通人,但是絕對不可能以一敵百,更不可能誇張到飛簷走壁,開山裂石的地步。傳說的「無影腳」黃飛鴻只是個賣狗皮膏藥的,「精武門」的霍元甲也沒有打過什麼俄國大力士,「廣東十虎」的方世玉是在青年的時候被一個老尼姑一個撩陰腳踢死的,就連當代最傳奇的李小龍,他最光鮮的身份也是電影明星,他所有的武術成就都是嫁接在明星身份上的!
武術的本身並沒有那麼強大,只是一種練體的方法,殺人的技巧,學習的目的是用於殺人,而不是什麼飲馬江湖,除暴安良。小時候的武俠夢讓我們「神話」了功夫的威力,過度的崇拜電影中的「英雄形象」。而殘酷的現實讓我們內心產生了極大的落差感。我們把這種落差歸納為雷雷之流的無能,總認為古代是真的有「高人」存在的,只是他們的「武林秘籍」失傳了。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所有的事物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在不停的進步,但凡是倒退的,或者是失傳了的都是已經沒有了存在的價值。我上文說過,武術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捕獵行為,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拿著木棒的野人能有多大的能耐?古人的身體素質絕對不如現代人,古人對科學的認知也絕對不如現代人。目光狹隘的古人會對比自己厲害的人進行盲目的崇拜,將一些略為過人的本事說的神乎其神,最終成了近於神話的傳說,我們同類的傳說聽的多了,也就沒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有時候有疑問,卻不敢反駁(老祖宗的事情誰敢亂說)。久而久之的就流傳出許多「武林前輩」來!而所謂的「武林秘籍」不過是各家自編的「武術套路」,並沒有太多實在的意義。只是我們過於相信老祖宗的傳承,一絲不苟的用一千多面前的方法學習著現代的武術,也不管適不適合,合不合理。
三、缺少實戰經驗
熱兵器的出現,再也沒有了單槍匹馬闖敵營的英雄出現,即便有也是槍法比刀法好,軍隊中也不再有一刀一刀砍出來的高手。而民間的武術家現在連揍個小混混的機會都沒有,應該慶幸沒有機會碰到小混混,可能還不一定打的過一個經常幹仗的小混混,所謂「練三年武不如打一年架」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了實戰機會的武術,逐漸成為了表演性質的藝術。
而眾多門派的林立,為了門派傳承,也為了區別於其他門派,各大門派都創造出了獨屬於自己的各種「武術套路」,而且視若珍寶,不許外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武林秘籍」。「套路」的本身應該是給初學者的基礎訓練,最大的優點是適用於所有人,而它最大的缺點是固化了練習者的思維。使學習者認為學會了「套路」就學會了真正的武術,整日裡憑空想像著對方如何出拳,我該如何抵擋,然後再如何回擊。沒有任何的實戰依據。前幾年網上有個非常流行的段子,說一個退伍軍人在面對歹徒的時候,把在軍隊學過的軍體拳打了整整八遍,結果敵人毫髮未傷,自己身中十幾刀。這便是套路的悲哀!沒有實戰的「套路」只是花拳繡腿。
世界上除了中國,還有一個國家崇尚武術,那就是日本,日本的武術起源於中國。可是在侵華戰爭的時候,拋去裝備的差異不說,即便是遭遇白刃戰的時候,中國士兵也完全不是日本人的對手,甚至有時候要兩三個人才能抵的住對方一個。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比中國人還要矮小,並不具備身體優勢,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日本人雖然尚武,但是並不練習套路,或者說並不拘泥於套路,在軍國主義影響下,日本當時是全民習武,學生在中學開始就要學習武術課,他們的武術課是沒有任何的基礎性訓練,就是讓學生穿上厚厚的護具,然後拿著木刀進行對砍,在對砍的過程中老師坐在一旁進行指導,一切都是在實戰中進行培訓。結果就是中國的那些整天蹲馬步,練套路的高手被人家一刀砍掉了腦袋,不知道在臨死的一瞬間有沒有相起曾經學過的「空手奪白刃」。可惜再也沒有機會使用了!
四、官方給武術的定性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法治的不斷健全,各種管制的不斷出臺,禁止了民間一切私自毆鬥,連民間武術家們最後的揍混混的實戰機會都給抹殺了。而官方給「功夫」的定性為民族文化,一種暴力行為轉換成了文化學術。只弘揚精神,而不支持發展,
徹底變成了嘴上功夫。學習的目的也從殺人變成了健身。所謂的大師也變成了演講家,嘴上說的是天花亂墜,手上演的是眼花繚亂,一上擂臺就被秒殺。武術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殺人,學習的目的也應該是為了殺人,如果學習武術的人沒有殺心,那還不如去練廣播體操,想必健身的效果會更好。
五、現代搏擊術的特定
我們把現在世界上主流的一些搏擊術(自由搏擊,泰拳,拳擊等)叫做「現代搏擊術」,它們在世界上的認可度和傳習度遠遠高於中國的武術,有些甚至是奧運會的主流項目,那麼勢必成為許多專業人員長期研究的對象。
只要帶有「現代」字眼的事物一般都有科學性根據,無論何種現代搏擊術都會根據科學的人體工程學研究出實用的搏擊技法,無論是攻擊還是防守,都是為了最大程度擊敗對手的同時而讓自己受到最小的傷害。並沒沒有固定的「套路」,在基礎訓練之後,會根據個人特點制定訓練方案,使每個人都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優勢,包括力量如何在的間爆發,面對敵人攻擊時如何有效躲避。舉個例子,中國傳統武術,講究「站樁」,也就是蹲馬步,這是一切武術的基礎訓練,無論何門何派都極度重視的,武術家認為只有下盤練穩才會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夠有效的打擊對方。而自由搏擊並不練習下盤,甚至要求腳步越靈活越好,對戰中要不停地跳動腳步,用走位來迷惑對方,並在跳動中尋找機會出擊。這理論和中國的武術認知是完全相悖的,而運用到現實中我們發現,他們才是正確的,有效的。
六、擂臺規則的限制
現在的擂臺賽,為了避免傷亡,制定了許多規則進行限制。自由搏擊者在學習的時候會根據規則進行訓練,懂得如何在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進行戰鬥。而中國武術學習是不熟悉這些規則的,或者說在傳統的練習中根本就沒有規則的存在。比如說,練武者學習的「上打咽喉,下撩陰」的必殺技能,在擂臺上是被絕對禁止的,而學武者認為的「手是兩扇門,全靠腳打人」的攻法,在許多的規則中也被限制使用。這就導致了許多武術大師一上臺就開始懵逼了,不知道該如何打了。失敗也就成了定局。
無論是中國武術,還是現代的自由搏擊都是各有優點的,我們不用把武術過度神話,也不應該埋怨雷雷,馬保國們的沽名釣譽。我們在宣揚國術的同時,一定要有正確的認知。只有真確的認知才能夠正確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