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一生徵戰無數,用區區二十萬的鐵騎,橫踏了亞歐大陸,被譽為名副其實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向西,所向披靡,但是為何他沒有拿下南方近在咫尺的印度板塊呢?
其實,並不是他不想拿下,而是其中有不能拿下的理由!
「蒙古鐵騎,善戰強悍」
成吉思汗所率領的並不是步兵,而是騎兵,蒙古人擅騎射是眾所周知的。這樣的騎兵隊伍有很大的作戰優勢,而且蒙古騎兵「出入只飲馬乳,或宰羊為糧」,是不擔心糧草輜重的。
騎兵擅長騎射,作戰勇猛,如果糧食短缺還可以打獵補充,所以蒙古騎兵沒有了一般軍隊會受到糧草牽制的這一弱點。
鐵騎弱點,導致不能取印度
蒙古騎兵是不是就沒有弱點了呢?錯!蒙古騎兵還是有弱點,正是因為這些弱點,才讓成吉思汗放棄了取印度的想法。
(一)蒙古騎兵不適應炎熱氣候
蒙古的軍隊在平原地區可謂是無敵的,但是要遇到江河水網的地形,騎兵的優勢就變成了劣勢,此外,當時的成吉思汗的騎兵長期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習慣了氣候乾冷,而恰巧印度處於東南亞氣候帶,氣候溼熱。
據史料記載,成吉思汗曾嘗試南下,到了南亞,東南亞一帶區域,當時正值酷暑,騎兵只行軍了幾裡,就有很多人中暑,戰鬥力一下受到了削弱,最終只能北返。
(二)「怪獸」--大象
據記載,成吉思汗曾率部抵達了印度半島區域,在河濱看見了一頭巨大的怪獸。這頭怪獸是蒙古人從來沒有見過的,成吉思汗來了興致,取過弓箭,正要向怪獸射去;忽然聽到怪獸發出一聲洪亮的叫聲,聲音渾厚而亮堂,在山谷間嗡嗡迴響。
同行的一個叫做耶律楚材趕緊攔著成吉思汗,並說:這是一頭瑞獸,是上天特意排下來向您傳達神諭的,它說的是:「汝主早還」,最終成吉思汗一想,決定撤兵。
其實,這所謂的「瑞獸」就是大象而已,成吉思汗並不傻,在他遇見大象之前,就早已知道由於遠徵,加上天氣炎熱,軍心早有渙散,士兵想家,他不過藉口撤退罷了。
「印度象兵」
由於印度盛產大象,當地人把大象馴服,用來作戰,大象背部搭建塔樓,容納士兵,這些士兵居高臨下,有天然作戰優勢,成吉思汗後代鐵木兒就曾吃過虧!
據記載,成吉思汗後代鐵木兒於1397年,派遣三萬鐵騎攻取印度,結果遇到象兵,蒙古騎兵從未見過這樣的龐然大物,束手無策,最終鐵木兒狼狽撤軍!
有人說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驕,曾橫掃亞歐大陸,也有人說成吉思汗是「侵略者」,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