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期,老祖宗們講究視死如生,但凡有頭有臉的貴族下葬時都會攜帶大量珍貴的入殮品。1975年10月份,福州市新店浮倉山北坡發現了一座南宋時期古墓。這座古墓並沒有太多的珍貴陪葬品,卻有10箱女性衣物。考古專家結合墓志銘以及福州當地縣誌給出合理判斷,該墓墓主人應該是一位妙齡女子,應該是南宋沿海一帶上流貴族。
考古隊員從這座南宋墓葬中還發現了幾件比較透明的吊帶短裙、睡衣,甚至考古專家直言不諱的說道:南宋時期,福建沿海一帶當地貴族女子行為比較開放,這究竟有何一說呢?我們將時間回溯至45年前,1975年8月份,福建省福州市某中學準備擴建自家宿舍。這所中學靠近新店浮倉山,工人於北坡挖掘地基時,意外發現地基下有一塊大青石,青石上布滿了花紋與古代文字。校長趕忙去報告當地文物部門,隨後當地文物局派出考古隊進駐現場。
通過這座墓葬的墓志銘,還有墓主人的棺槨以及墓葬形制來看,應該是南宋時期的墓葬。這座墓葬佔地面積不超過90平方米,屬於夫妻合葬墓,且兩位墓主人的棺槨並非木質,而是用青石打造而成。可是這座墓葬並沒有出太多的有價值陪葬品,諸如瓷器、玉器、金器更是一件都無。墓葬裡卻裝滿了10箱各種絲綢製品,幾乎是囊括了四季的衣物。由於年代久遠,部分箱子當中的衣物早已經腐朽變成飛灰,有一些絲綢製品卻很好地保存下來。
考古專家將這些箱子內的衣物帶到實驗室進行抽絲剝繭,經過大約為期半年緊張修復工作,考古工作者從這座墓葬提取出了不少寬袍大袖的禮服,還有南宋時期貴族女子家中常穿小褂、長裙、短裙、內衣、襯裙、背心等等私人物品。讓人意外的是,這些陪葬衣物還有一件薄如蟬翼的短裙,專家將其命名為"褐色羅印花褶皺裙。"這件短裙由蠶絲編織而成,重量不超過25克,遠遠看上去真的是薄如蟬翼。
還有一件深色牡丹花羅背心僅重17克,連半兩都不到。墓主人名為黃昇,是南宋時期趙氏宗族的貴婦。黃昇16歲嫁於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趙與駿,成婚第2年,年僅17歲的黃昇猝然離世。作為宋朝皇族貴婦,黃昇死後攜帶了大量的綾羅綢緞。當地考古專家看到黃昇陪葬時的衣物,卻直言不諱的說到:南宋時期沿海一代貴族女子行為比較開放。
然而不少古裝劇和人們固有印象當中,封建時期的女子大多講究三從四德,甚至不能輕易和陌生男子有目光接觸,更別提言語、著裝上的挑逗。黃昇是大家閨秀,即使未出嫁之前其父親也是南宋狀元。不過黃昇著裝風格頗為露骨大膽,這些薄如蟬翼猶如現在的透視裝,應該是黃昇最喜歡的貼身衣物。大家想想,那兩件短裙與牡丹花羅背心,穿在身上幾乎和光著沒區別。所以考古專家由此斷定,唐宋女子行為和思想皆是大膽開放。倒並不是說這兩個朝代女子不檢點,只是行為穿著方面具有超前意識,不用避諱世俗眼光。
筆者覺得,福建省文物專家這樣的看法頗有些道理。可是湖南馬王堆辛追夫人墓當中,也出土了類似這種非常薄的衣物,那又該如何解釋?筆者覺得,通過考古確實能發現某個地域歷史細節,但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我的看法是,黃昇墓中出土這些短裙背心,只能代表墓主人生活審美,並不能代表其他福建當地女子或者整個南宋時期穿衣風格。這些貼身衣物有可能是在家中,或者是和丈夫獨處時才能穿的"褻衣,"當地考古專家這樣推斷未免有些太小家子氣了。
參考文獻:二十四史、福州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