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要善於分辨君子與小人,親君子,遠小人,人生自然會越來越順。那麼,如何分辨君子與小人呢?老祖宗在這方面留下了許多識人的智慧,被譽為三大處世奇書之一的《圍爐夜話》中,就有一些這方面闡述,以下就分享其中的三條,為人處世,牢記這三條天規,善於分辨君子與小人,人生會越來越順;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知道了,錯不了。
一、君子如神,小人如鬼
原文:「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處世,盡設機關,而鄉黨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譯文:為人處世,君子憑的是忠信,大家都很尊敬他,將其視為神明,君子所以才為君子;為人處世,小人機關算盡,使周圍人像逃避鬼一樣逃避他,枉費心機,也只是小人而已。
評析:君子走得是正道,堅守誠信,待人坦誠,人緣會越來越好,人生自然也越來越順;小人靠的是歪門邪道,喜歡坑人害人,甚至是不擇手段,即便是一時得逞,也難逃被人厭棄的下場。君子與小人,一個光明,一個陰暗,就像神與鬼的區別一樣。
二、規我過者為益友,偏私我者為小人
原文:「何者為益友?凡事肯規我之過者是也;何者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
譯文:何人是君子益友?肯規勸我改正過錯的人,就是君子益友;何人是小人損友?無論什麼事情,都是一己私利出發,從來不考慮別人的人,就是小人損友。
評析:為人處世,要與君子交朋友,遠離小人。因為真正的益友,必然是有情有義的,是基於真心的,能夠學習彼此的長處,看到對方的短處和缺點,也能不避諱,及時作出提醒,非君子不能為也。
相反,所謂的損友,大多是因為利益關係而結交的小人,只要對自己有利,哪怕別人水深火熱,即便對方做了錯事,也不會指出,甚至會慫恿與偏袒。即便與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也會存有幸災樂禍的心理,希望對方越錯越好,這樣的朋友,無疑就是損友,就是小人,必須遠離。
三、君子尚義,小人趨利
原文:「義之中有利,而尚義之君子,初非計及於利也;利之中有害,而趨利之小人,並不願其為害也。」
譯文:道義之中也有利益,但崇尚道義的君子,最開始並不會考慮是否有利可圖;利益中也有禍害,但那些貪求利益的小人,根本看不到這種禍害。
評析:為人處世,君子首先遵循的是道義,而不是考慮利益,但在遵循道義的過程中,也會得到社會和他人的回報,這種回報是順其自然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現實生活中,一個人有這樣的表現,往往就是君子無疑。
反觀那些一心追求利益的小人,他們根本不會看到利益中的禍害因素,時間一長,必然為利益所害。古人說,「錢」字是一金二戈組成的,戈代表的就是一種害,也就是說,利少而害多,伴隨利益的往往就是禍害,如果再以非正當的手段獲利,那麼,獲利越多,禍害也就越大。(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