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國真生前的多篇詩作及散文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對此詩歌界褒貶不一,因為汪國真的逝世,此話題再被討論。
騰訊文化作者發自北京
網友手抄的汪國真詩歌(圖片來源於網絡)
4月26日凌晨,詩人汪國真離世,享年59歲。去世當天,網友哀悼他的評論數以萬計,他的詩歌也在這一天被許多人吟詠,其成功自不待言。但關於他的詩該如何寫入歷史?定論如何?至今諱莫如深。
汪國真生前的多篇詩作及散文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對此詩歌界褒貶不一,因為汪國真的逝世,此話題再被討論。騰訊文化採訪到詩人歐陽江河及趙麗華,二者意見大相逕庭,歐陽江河談道:「強烈呼籲教育專家不要將汪國真詩歌放入教材,以免毒害青少年。」趙麗華則表示:「汪國真的詩歌很勵志,適合高中生及青年朋友,有其存在的意義。」
以下為訪談實錄:
歐陽江河:教材應剔除汪國真
歐陽江河:我對汪國真這個人不熟悉,不針對他這個人,我只說他的詩。
汪國真的作品是「假詩」,將搖旗和所謂的勵志綜合到一起。學生教材中的詩歌,有李白、蘇東坡、李賀等偉大的詩人,把汪國真放進去算什麼?從詩歌趣味出發,他的詩是歷史的倒退。中國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汪國真這種詩卻還在毒害著小孩。我女兒叫歐陽真真,我將她寫的詩拿到講座上、大學裡讀,所有人都嚇一跳,翟永明說寫得比我還好。這不是說歐陽真真有多厲害,而是因為她讀的是國際學校,語文課上沒有學過汪國真的詩,沒有學過冰心翻譯的泰戈爾,沒有受過汪國真一類詩歌的毒害,所以她12歲寫出來的詩就是很牛,她有一種現代感,當下感。
汪國真所寫的「假詩」是對詩歌趣味的一種遮蔽,我們的詩歌已經變成了什麼?一讀詩就回到過去,但又沒有回到李白、杜甫、屈原這樣的過去,而是回到汪國真,或者徐志摩,如此讀詩就不能分享到漢語本身的歷史進步。你就覺得汪國真寫的那些就是詩,那些東西在塑造你對詩歌的認識,塑造你的趣味,塑造你的價值觀,甚至塑造你的生命。我女兒寫的詩為什麼讓人驚訝,因為她沒有受到這個塑造,沒有這個局限性,沒有被阻礙和遮蔽。
因為汪國真的影響,我們一談到詩,就智力低下,就不成熟,就變成一個腦殘。他的詩起的作用不是提高我們的生命素質,只是在羞辱詩歌。我不想用「羞辱」這個詞,用這個詞不厚道,但是我想不到別的詞,我作為一個詩人,已經找不到修辭了。跟他在同一個時代,使用同一種語言,被稱為同一個屋簷下的詩人,我感到太奇怪了,有時候我都羞於啟齒說我是一個詩人。
詩歌寧願是一種錯誤,也不要是汪國真意義上的正確,用勵志、理想這些大詞,太奇怪了。我嚴重的呼籲,搞教材的人別把汪國真放到教材中去毒害青少年,這事關我們的教育,別讓人以為這就叫詩歌。
趙麗華:青年需要汪國真
趙麗華:汪國真的詩歌很勵志,適合高中生及青年朋友,有其存在的意義。他的詩歌朗朗上口,押韻、排比、對仗,幾十年來風格如一,給人們留下了永久的青春記憶。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對詩歌會有其他需求。
如果將汪國真的詩歌編入中學教材,我是同意的。中學生需要樹立人生理想、需要勵志的東西,我個人是讚賞正能量的。
他這麼年輕就去世,我感到很惋惜。
詩歌矛盾是文化矛盾和社會矛盾的體現,集中反映了意識形態。詩歌的迷茫其實是人們思想的迷茫。
詩歌的語言問題解決了,詩歌才能開創新局面。現在詩歌語言存在打官腔、說套話,假大空的問題。詩歌是時代的前鋒,引領時代潮流的。春江水暖鴨先知,詩歌代表一個時代的最高潮流,它的語言應該和主流話語相區別。應回歸樸實、真善美,避免虛假敘事。
中國詩歌環境這些年來存在嚴重問題,原因主要在教育方面,慣於提倡詩以言志、詩以載道,這就容易造成假大空。
詩歌教育方面主要有兩大問題:初高中課本詩歌篇目陳舊老土,急需改革。真正好的作品,年輕的學生無法接觸到,這和教材編寫人員和教育管理人員有關係,他們自己都沒接觸過好的詩歌,怎麼可能選進教材裡呢。
二是中高考作文要求文體不限、詩歌除外,這就打消了年輕人創作詩歌的積極性。同樣一個主題,我用詩歌形式呈現為什麼不可以呢,這種要求在國際上都是罕見的。(文/騰訊文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