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中國歷史朝朝代更迭,大多都是子承父業,但帝王子孫打臉丟江山的悲劇時有發生,這也是改朝換代的原因之一。
孫權是三國時期有名的官二代,同樣是子承父業,他卻能憑藉一己之力,穩定江山,抵禦外敵,將江東發展壯大,算是歷史上比較成功的官二代之一了吧,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孫權,漢族,字仲謀,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東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政治家、軍事家。父孫堅,是春秋時大軍事家孫子之後,任長沙太守,封破虜將軍。兄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曹操、劉備創業起點很低,並且十分艱難,孫權打小父親就是長沙刺史,隨後兄長孫權又打下江東,算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了。
提到官二代,給人的第一影響就是錦衣玉食,出身好,啥都不用愁,老爹一死就廢了,但孫權是個例外,起點高的他不但沒廢,反而作的很成功。
從小努力學習
孫權從小就喜歡讀書,並且和父兄見識戰場,這樣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習效率更佳,看來家長督促孩子從小好好學習是很正確地,但要注重一下學習方法。
兄長孫策平定江東諸郡時,他十五歲,就被任命為陽羨縣令。雖然是個管理一萬人左右的小官,但同齡的官二代大多都在玩蛐蛐,飯都讓下人餵呢,他能在這個年紀做到這點,並且沒有什麼失職之處,足以羨煞各個諸侯,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建安五年,孫策被許貢門客刺殺而世,剛平定完江東就掛了,現在換一個十九歲的孫權執掌江東,此時局勢動蕩,各地叛亂,在這樣一個不利的情況下能穩定江東,抵禦外敵,跟孫權從小就讀書、實踐離不開關係,世上沒有一口吃成胖子的事,即使孫權聰明過人,但他從小不努力學習,在這個年紀也做不到如此優秀的成績。
天賦和努力
三國時期的官二代不止孫權一人,同樣是從小培養,一起讀書,可偏偏就孫權考第一。
曹丕即位時,曹操早已統一北方,根基穩定,他十九歲的時候還在曹操身邊晃悠呢,他的成績有附加分加持;
劉禪即位時,基本都是諸葛亮和朝中大臣主事,說白了就是別人給他答案,他參考就行,所以他倆的成績跟孫權比較還是遜色不少。
從成績上看,孫權的天賦確實很高。其實當時天賦過人的官二代還有一人,曹衝大家也聽說過,據記載從小聰明過人,曹衝稱象、智救庫吏均有體現,但未成年就去世,如果還活著,應該可以和孫權爭下第一吧。
有勇有謀
從用人和軍事方面也能看出,孫權有勇有謀,知人善用。孫權上位之後,師禮對待張昭,封周瑜、程普、呂範做將帥,聘用優秀人才魯肅、諸葛瑾等,部署軍隊,派身強體壯、打架厲害的將軍做難以治理的縣長,誰不服就揍誰,讓直系親屬把控地方大局。
每逢戰事,孫權都能夠做出很好的計劃,派誰去,領多少人,每逢變化時,也能做出很好的應對,同意周瑜、魯肅的觀點,對抗曹操;劉備得到益州派諸葛瑾去要;派呂蒙對抗關羽,關羽、張飛是三國時期有萬人敵稱號的武將;劉備攻打江東,派陸遜火燒連營,當時陸遜年級也不大。孫權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縝密,有條有序,從用人方面不時也比較大膽,但更能體現他知人善用的能力。
「生子當如孫仲謀」,當時曹操在時,親率大軍打算徵討江東,被孫權率軍用水淹死上千人,十九歲的孫權能在局勢動蕩的情況下,整理出嚴明整肅的舟船軍隊對抗曹操,後以一信一紙呵退曹操,曹操可是一方霸主,統一北方,能得到他的讚賞,並靠文字讓他退兵,足以見得孫權有勇有謀。
打天下不容易,守江山更難。孫權作為三國時期的官二代,起點高,卻沒有鬆懈懶惰,憑藉天賦過人,從小努力學習,有勇有謀,知人善用,在年少時就取得成功,穩定江山,使得江東發展壯大,與曹操、劉備抗衡。他的光彩打破了官二代都是廢物的定律,他的經歷值得現代人研究學習,作為一個家長,尤其時現在官二代、富二代的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可以參考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