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驚蟄的由來、習俗及注意,你知道多少?

2020-12-04 佳沛文化漫談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時候爭催迫,萌芽矩修。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出自【唐】元稹的《詠廿四節氣詩·驚蟄二月節》

《漫談傳統節日》系列第5回

今天3月5日,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你知道驚蟄的由來和意思嗎?你知道驚蟄有些什麼傳統習俗嗎?你知道驚蟄節氣需要注意哪些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驚蟄的意思和由來

「蟄」有「藏」的意思,蟄伏。驚蟄的意思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候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舊時人們認為動物之所以可能從蟄伏中醒來,是由於由雷聲驚醒的,因而,就有了驚蟄的說法。

驚蟄名稱的由來

從大量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原來立春之後這個節氣的命名並不是「驚蟄」,而是「啟蟄」。啟蟄之後才是雨水。漢景帝的父親名劉啟,漢景帝為了避開他父親的名諱,就將二十四節氣中「啟蟄」之「啟」篡改成了「驚」字,同時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的「雨水」的順序也被置換。

漢初以前 立春—啟蟄—雨水—春分—穀雨—清明;

漢景帝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驚蟄的傳統習俗

(一)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餵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二)吃梨

驚蟄這一天正是萬蟲甦醒的時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並預防。在陝西、山西及蘇北一帶流傳有「驚蟄吃個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驚蟄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古代走西口者也取「離」的諧音,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後來,山西的人們驚蟄日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三)蒙鼓皮

驚蟄來臨之際是伴隨著雷聲,於是古人認為驚蟄是由雷聲引起的。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雷神一手連擊天鼓,一手持錘,發出了一陣又一陣的雷聲,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驚蟄節氣需要注意

1. 驚蟄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驚蟄期間,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回溫,而且是雨水增多。但這一時節,氣溫起伏較大,氣候變化多端,晝夜溫差比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時保暖。

2. 「春雷響,萬物長」,農民們常常把驚蟄時節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農民在春耕的時候,還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因為溫暖的氣候條件,容易引起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 所以要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

3. 驚蟄節氣,氣候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所以驚蟄節氣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不可像冬天一樣大補,應該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另外,梨,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潤肺的功效。

感恩您的閱讀,您還知道哪些關於驚蟄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今日驚蟄十大民間習俗你知道嗎?2020驚蟄節氣習俗由來吃食大全
    今日驚蟄十大民間習俗你知道嗎?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
  • 驚蟄到,瘟疫消——「驚蟄」節氣的由來
    今日「驚蟄」,那我們就來說一說「驚蟄」節氣的由來。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幹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祭白虎化解是非 」 我國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的這天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反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 驚蟄節氣的由來介紹 24節氣驚蟄的民間習俗介紹
    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值公曆的三月五日左右,乍冷乍暖是驚蟄節氣天氣的特點。  驚蜇是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個名字念起來甚美,春雷乍響謂之驚,萬物復甦謂之蟄。天氣轉暖,漸有春雷,這是一個預示萌動的節氣。那驚蟄這個節氣是怎麼來的呢?又有什麼民間習俗呢?
  • 二十四節氣|今日,驚蟄
    《驚蟄節氣:陽和啟蟄》作者/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驚蟄的到來,正值九九時節,是人們欣欣然迎接久違的春姑娘的時候。驚蟄節氣的基調,是溫暖而歡快。提起驚蟄,一種常見的說法是,隆隆的雷聲,驚醒了蟄伏冬眠的小動物。但是,驚蟄這個節氣的「初心」,其實和雷並無關係。雷的「鬧鐘」功能,與布穀鳥的「催耕」功能一樣,都是出自人們過於豐富的聯想。以現代氣候,在二十四節氣起源的黃河流域區域,通常是在清明之後迎來初雷。
  • 《癸酉金石二十四節氣之「驚蟄」》
    《癸酉金石二十四節氣之「驚蟄」》沈癸酉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之中,驚蟄反映自然的是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驚蟄,古時候最早叫做「啟蟄」,後來到漢朝的時候為了避漢景帝劉啟的諱而改為驚蟄,唐朝的時候曾有短暫的恢復,後以驚蟄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周禮》云:「驚蟄,……蟄蟲始聞雷聲而動」,可見驚蟄這一節氣,與打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民諺云:「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這均為驚蟄節氣的特徵。
  • 二十四節氣之驚蟄,你不知道的道理,學習一下
    本文章由本帳號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二十四節氣之驚蟄,你不知道的道理,學習一下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驚蟄,是一首描寫驚蟄「節氣」在中國的氣象、地理、植物變化及春耕狀態的七言絕句詩在我國的春天裡,尤其是在驚蟄時節東南風壓倒西北風,由東南海面吹來的暖氣流使大地的溫度漸漸上升。如左河水《立春》:「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原本動物在入冬後藏進土中、地下,叫做「蟄」,顧名思義,「驚蟄」即天上春雷隱隱,驚醒了蟄伏的動物,也提醒人們,即將進入春耕時節。
  • 二十四節氣知多少(二)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韋應物這首《觀田家》把傳統節氣驚蟄描寫的繪聲繪影。現在流行唱驚雷,名字取得跟驚蟄異曲同工。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排名相當於「探花」。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意思是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這天,全球晝夜時間相等,無一例外。
  • 驚蟄是什麼節氣,驚蟄有哪些習俗
    每年的三月五日左右是驚蟄,驚蟄是什麼節氣?所謂的驚蟄就是二十四節氣已進入第三個節氣,就是「春雨驚春清谷天」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到驚蟄的時候,陽氣上升,氣溫回暖,雨水增多。比如今年驚蟄的前幾天,我國北方大部地區普降大雪、雨,此時萬物孕育著生機。
  • 「二十四節氣·驚蟄」春雷響,萬物長 - 天眼新聞
    「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5日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最具動態畫面感的節氣——「驚蟄」。驚蟄時節,春催萬物,不論是植物、動物,還是自然景觀,都有了新的活力,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 仲春已到,雷驚百蟲:二十四節氣之驚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趣事
    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驚蟄》吳藕汀伴隨著新年的第一聲春雷,二十四節氣的驚蟄已走到了我們面前。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仲春時節的開始。春雷一響,沉眠在土裡的蟲子都醒了過來,所以這個節氣叫做驚蟄。當然,今天我們知道,這個說法只是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描述。蟲子自然是聽不見雷聲的,之所以醒來是溫度變化的結果。
  • 萬物復甦、昆蟲出洞,二十四節氣之驚蟄,你了解多少?
    驚蟄是春天的第三個節氣,大約在每年公曆的3月5日左右。在驚蟄時節,萬物復甦,氣溫回升,春光瀰漫,降雨量也明顯增多,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驚蟄當中的「蟄」字意味著藏起來,而「驚蟄」的意思則是春天到來,氣溫回升,春雨和溫暖的陽光將冬天蟄藏在土地和洞穴裡冬眠的昆蟲喚醒,使它們破土而出,回歸到大自然中。
  • 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時間:2017-08-08 12:5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1周,每23小時56分4秒還要自轉1次。
  • 驚蟄的來歷由來 驚蟄節氣吃什麼驚蟄怎麼養生效果好
    驚蟄的來歷由來  「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5日23時18分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最具動態畫面感的節氣——「驚蟄」,時值「九九」第二天。[驚蟄是什麼時候幾月幾號]  驚蟄時節,春催萬物,不論是植物、動物,還是自然景觀,都有了新的活力,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由來、日期及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指幹支曆法(或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在國際氣象界,它們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這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由來、日期及含義。一、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什麼?二十四節氣即: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節氣驚蟄「打小人」、「祭白虎」等習俗,你清楚嗎?
    一、驚蟄三候驚蟄,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三、驚蟄習俗1、祭白虎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 二十四節氣之驚蟄-你需要了解的幾件事
    中國傳統農曆將一年劃分為24個節氣,即我們從小就背得滾瓜爛熟的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今年,驚蟄這一節氣是落在3月5日至3月19日之間。今天剛好是最後一天。
  • 今日驚蟄,和你盤點驚蟄習俗,這才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有意思的!
    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釣魚人吧~每一個節氣都有三候,驚蟄也不例外:一候:桃始華桃花的花芽在嚴冬時蟄伏,於驚蟄之際開始開花。陽和發生,自此漸盛。唐詩有雲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韋應物有人說,每一個節氣都有屬於自己的儀式感,那驚蟄有沒有呢?
  • 立夏,你不知道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指的是一年有二十四個「節」和「氣」,一年有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會有一「節」和一「氣」。二十四節氣最早起源於我國北方,它與黃河流域的氣候物候為基本依據建立起來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與天球相交大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
  • 你知道二十四節氣穀雨的由來?穀雨節氣有哪些農耕習俗講究嗎?
    《漫談傳統節日文化》第8回時至暮春,馬上就要進入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因而穀雨的習俗大多與農耕有關。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穀雨節氣的由來和農耕習俗。首先看看穀雨的意思和由來「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在這個時節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降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時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穀雨最主要的特點是春雨綿綿,有利於穀物生長。
  • 有關驚蟄節氣的一些習俗
    品讀詩書,以文化人,歡迎您關注詩文傳家,書香濟世關於驚蟄節氣的習俗,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有的則是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消失或者更新,下面為大家總結了關於驚蟄節氣的一些常見習俗。1.祭祀白虎老百姓當中有傳說,這個白虎是是非口舌之神,在驚蟄節氣這一天會出來覓食,誰要是不小心碰上這個怪物,那就只能自認倒黴,這一年當中,你會受到小人的誣陷,無論做什麼都不順利,為了避免災禍,大家都會在驚蟄這一天祭祀白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