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後來怎樣了?

2020-11-07 語文章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寫過兩位老師。一位是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日本的藤野先生。

關於三味書屋和壽老先生,只殘存於魯迅兒時的記憶中,印象很模糊。藤野先生的形象,在魯迅的筆下卻很鮮明。

「八字須、戴著眼鏡」,衣著不講究,並不太受學生們尊敬和喜愛。對魯迅格外照顧,親自為他添改講義,送他相片。

魯迅回國後棄醫從文,每當「夜深疲倦,想要偷懶」時,抬頭看到藤野先生的相片,便「良心發現,並且增加了勇氣」。

魯迅在文章中說:「在我的老師中,他是我最感激的一個……」

令魯迅時時掛念的藤野先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藤野先生全名藤野嚴九郎,生於1874年,日本福井縣人,比魯迅大七歲。

藤野先生祖上世代行醫,其父也是一名醫生,接受過西洋醫學教育,一輩子當鄉村醫生。藤野九歲時,父親過世。在兩個哥哥的撫養下,藤野才得以長大成人併入學讀書。

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比較大。當時,福井縣的許多學校開設了漢學課。藤野在酒井藩學校(小學)讀書時,學習過漢學。在那時,

藤野先生便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魯迅說過,藤野先生擔心他不肯解剖屍體,因為藤野先生知道中國人敬重神鬼,解剖屍體是對逝者的不敬。藤野先生還詳細地向魯迅詢問,中國女人是如何裹腳的,嘆息沒有機會親自看一看。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親近,既有魯迅自己理解的「物以稀為貴」的原因,也有藤野先生對中國文化熱愛而心生親切。以及,作為教師對學生天然應有的關心。

藤野先生讀完小學後,進入藤島高中讀書。日本的高中,其實只是初中。1892年,藤野先生尚未完成初中學業,便得到一個特別的機會,得以進入愛知縣醫學校學習。這在那時是他的幸運。繼承了父業,還可以省卻許多曲折。然而這一段經歷,卻於幸運中蘊藏著不幸。

在愛知醫學校學習四年後,1896年,藤野先生畢業留校任教,成為一名解剖學助教。1897年,在導師奈良坂先生的幫助下,藤野先生獲得去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深造的機會,進修了一年解剖學。

三年後,藤野先生應聘到仙臺醫學專門學校,擔任解剖學講師。就是在這裡,藤野先生遇上了魯迅,結下了一段為後世所傳誦的師生情誼。

青年時代的魯迅,從21歲到28歲,在日本留學七年,1910年方才回國。這一段人生經歷,是魯迅精神發育史上最重要的部分。眾所周知,魯迅在他的作品中反覆提及,他去日本留學,是想學醫以拯救孱弱的國民。然而魯迅在日本留學的生活,以及那些年他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他自己記述甚少,這實在令人遺憾。也因此,《藤野先生》一文更顯得彌足珍貴。

1902年,魯迅東渡日本,進入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了兩年,1904年入仙臺的醫學專門學校就讀。

據史料記載,當時派遣魯迅一行去日本留學的清朝官員劉坤一,希望這批留學生在弘文學完成基礎學業後,可以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學習採礦和冶金專業。這幾乎沒有可能。當時日本只有兩所大學,一所是東京帝國大學,一所是京都帝國大學。日本本國的學生想要考入這兩所大學都非常難。中國留學生想要入讀,一要參加考試,二要中國駐日公使的推薦。即使考上了,也得七年以後才能畢業。

平心而論,魯迅如果選擇參加考試,考上的概率並不高。當時還有另一種選擇,也正是魯迅在弘文學院的老師極力推薦的,進入醫學專門學校就讀。

關於魯迅學醫的原因,現在基本有定論。一是小時候關於「父親的病」的記憶及那時的決心,二是魯迅發現日本的崛起與明治期間醫學的進步有很大關係。然而真實的原因,或者說決定性的原因,是魯迅當時並沒有更好的選擇。明治以後,日本的醫學進步很快,用他們的話說,便是德國猶有不及。

清國留學生進入帝國大學不是容易的事,進入醫學專門學校卻比較簡單,只要本人提出申請,不需要經過考試。所以魯迅留日期間學醫,應該是務實和理性的選擇。

不過,魯迅原本可以留在東京,東京也有醫學專門學校,不必一定去仙臺。仙臺偏遠寒冷,魯迅去那裡,可能真的是看不慣清國留學生們的嘴臉。

關於魯迅學醫的原因,現在基本有定論。一是小時候關於「父親的病」的記憶及那時的決心,二是魯迅發現日本的崛起與明治期間醫學的進步有很大關係。然而真實的原因,或者說決定性的原因,是魯迅當時並沒有更好的選擇。明治以後,日本的醫學進步很快,用他們的話說,便是德國猶有不及。

清國留學生進入帝國大學不是容易的事,進入醫學專門學校卻比較簡單,只要本人提出申請,不需要經過考試。所以魯迅留日期間學醫,應該是務實和理性的選擇。

不過,魯迅原本可以留在東京,東京也有醫學專門學校,不必一定去仙臺。仙臺偏遠寒冷,魯迅去那裡,可能真的是看不慣清國留學生們的嘴臉。

魯迅是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第一位外國留學生,因而得到了格外的照顧。藤野先生的治學嚴謹和親切關懷,以及惜別時贈送相片,令獨在異鄉的魯迅感到無比溫暖,留下了一生難以磨滅的記憶,並專門撰寫《藤野先生》一文記述。這在藤野先生本人也是未曾想到的事。

可惜多年後藤野先生看到此文時,魯迅已經去世,師生之間無緣再續佳話。

藤野先生在《謹憶周樹人君》中寫道:周君臉圓圓的,但不是健康的血色;人很聰明,學習很努力。那時他一個人在日本,一定很寂寞。周君成為文學家,一直把我的照片掛在寓所,尊我為唯一的恩師,我感到很高興,也感到不可思議,我不過為他添改了一些筆記……

魯迅決定棄醫從文離開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後,藤野先生繼續在這裡教書。1912年,東北帝國大學成立,仙臺醫學專門學校被合併成為大學的醫學部。不久東北帝國大學升格為醫科大學,藤野先生因學歷不達標,被迫辭職。

此時的藤野先生已經41歲。中年失業,實在是人生中的大不幸。當年中斷初中學校入讀醫學院,沒有按部就班接受學歷教育,原來並不是人生的飛躍。當然,這也看出,那時的日本只重學歷不重能力。藤野出生於醫學世家,專業水平也比較高,最終卻被東北醫科大學炒了魷魚,實在令人嘆息。

失去教職以後,藤野先生曾在民辦醫院工作過一段時間。1919年,藤野先生回到家鄉福井縣,開診所做了一名鄉村醫生。

弔詭的是,藤野先生在世時遭遇不公,死後卻因魯迅及《藤野先生》一文,命運發生了有趣的逆轉。

抗戰勝利後,中日兩國修好,藤野先生被當成中日友好的象徵,得到了無上榮譽。國家在福井縣為他立了紀念碑,他的老屋被改造成藤野嚴九郎紀念館。魯迅的故鄉紹興市還與藤野先生的故鄉蘆原市結為友好城市。

甚至生前炒了他魷魚的東北大學,也設立了「東北大學藤野先生獎」,將他引為本校的驕傲與自豪。

倘藤野先生泉下有知,看到今日一切,不知將作何感想。而於更早之前離世的魯迅先生,若知自己最感激的老師如此命運多舛,死後竟因自己的緣故得享殊榮,又會寫出怎樣感人肺腑的文章呢?

關注語文章,談語文,談文化,本號將不斷發布與高考語文相關、與高考報考相關、與大學文化相關的實用知識。這些材料也許您不需要,但可能親朋好友會需要;也許現在不需要,但可能以後會需要。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魯迅先生的良師益友,藤野先生過得怎樣?62歲藤野關於魯迅的回憶
    1902年3月,魯迅先生與厲綏之、錢均夫一同踏上前往日本的旅途,而他們的目的就是前往日本東北大學進行留學深造。在學校進行學習的期間,魯迅識得了其口中的藤野先生,並結為良師益友。後在清國屢屢戰敗之下,決定棄醫從文,不久魯迅就離開他的學習。而魯迅在此後與藤野先生的交流依舊沒有停止,那麼後來的藤野先生究竟怎樣,過得如何呢?
  • 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後來怎麼樣了
    1931年,有朋友寫信問他,藤野嚴九郎是否真名?魯迅回信說是真名,然後說自己很想念藤野先生,曾經託日本的朋友打聽先生的近況,卻被告知十幾年前仙臺醫專被合併入東北帝國大學,縮減教授編制,藤野先生「辭職」,如今下落不明。很是可惜。1934年,日本出版商巖波書店的老闆來上海拜訪魯迅先生,請求準許翻譯魯迅文集在日本出版。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怎麼樣了?
    後來又莫名其妙地被誣了個「偷看弟媳洗澡」的罪名,為此,滿腹經綸的親弟弟周作人也跟他斷義絕交。魯迅說「狀況也無聊,說起來無非使他失望」,其實是他自己對自己的狀況失望。他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掛在牆上(給他良心和勇氣),承諾的照片卻沒有寄,信也沒有寫,就這樣歉疚地記在心裡。
  • 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後來怎麼樣了?
    魯迅說文章你們來選就是了,只是有一篇《藤野先生》一定要包含在內,我希望借這個機會,找到藤野先生。1935 年文集在日本出版,魯迅多次向巖波書店、增田涉和佐藤春夫打聽是否有藤野先生的消息,但是都一無所獲。據增田涉回憶,有一次魯迅先生拿著藤野的照片給他看,說:「不知道老師現在狀況如何。大概……可能……已經去世了?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結局如何?
    眾所周知,魯迅是我國現當代文壇上的大文豪,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寫過許許多多優秀的作品,給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魯迅是"棄醫從文"的代表,1904年初,他入仙臺醫科專業學醫,後才從事文藝創作。不過在後來的文章中,他也多次提到過自己在日本學醫時的情形,也提到過他的一位老師——"八字須、戴著眼鏡"的藤野先生。
  • 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後來到底怎麼樣了?
    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遇見一個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老師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情,對於任何人都是這樣,魯迅先生就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過自己在日本學醫時的老師藤野先生,他對當時在日本留學的魯迅極其照顧,兩人之間的師生情誼也很深厚,可惜在魯迅回到中國以後,兩人就沒有了聯繫。
  • 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後來如何?四處碰壁,教導兒子中國是老師
    魯迅的一生三位重要的老師: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他青年時期的老師章太炎先生;還有一位就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其他兩位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藤野醫生對於每一位魯迅的讀者來說都是再耳熟不過了,在他的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中就表達了對這位先生的深切思念
  • 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的「恩師」藤野先生,後來有著怎樣的人生結局?
    對於魯迅來說,他人生當中最重要的老師有兩名,一名是他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一名是他去日本留學時遇到的老師藤野嚴九郎先生。前者讓他認識了世界,而後者激勵他成長。不過在魯迅的文章中,對啟蒙老師壽鏡吾的描寫甚少,但對於藤野嚴九郎的描述卻幾近詳盡,其中淋漓盡致的表達了自己對他的感謝和感激之意。
  • 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後來到底怎麼樣了?
    選定了兩個譯者,一個是魯迅的學生增田涉,另一個是日本詩人佐藤春夫。魯迅說文章你們來選就是了,只是有一篇《藤野先生》一定要包含在內,我希望借這個機會,找到藤野先生。1935 年文集在日本出版,魯迅多次向巖波書店、增田涉和佐藤春夫打聽是否有藤野先生的消息,但是都一無所獲。據增田涉回憶,有一次魯迅先生拿著藤野的照片給他看,說:「不知道老師現在狀況如何。大概……可能……已經去世了?
  • 魯迅的恩師藤野先生後來怎樣了?41歲被迫辭職,在日本投降前去世
    ,藤野先生後來又怎樣了呢? 魯迅成名之後,他的文章不但在中國有著很大的影響,甚至在日本,也是小有名氣,後來有人將魯迅的事情告訴了藤野
  • 讓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年少懵懂的魯迅從中國來到日本的仙臺,在這裡他遇到了藤野先生,他受到了藤野先生嚴謹治學的影響,也感謝藤野先生無微不至地照顧,在後來,魯迅還給那段時光書寫了一篇《藤野先生》,後來被選入《朝花夕拾》的散文集中。
  • 讓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年少懵懂的魯迅從中國來到日本的仙臺,在這裡他遇到了藤野先生,他受到了藤野先生嚴謹治學的影響,也感謝藤野先生無微不至地照顧,在後來,魯迅還給那段時光書寫了一篇《藤野先生》,後來被選入《朝花夕拾》的散文集中。
  • 師恩難忘——從教育學角度看魯迅與他的老師藤野先生
    應該講,凡是讀過魯迅這篇文章的,無不為這師生二人真切的情誼所感染、感動,同時也為藤野先生當年對魯迅的關懷、照顧而心懷感激——後來的魯迅成為中國的一代大文豪,藤野先生功不可沒!然而,叫人意想不到的是作為魯迅老師的藤野先生,事實上對於當年的魯迅並沒有多深的印象,也並不是那麼器重。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如何了?半生鰥寡孤獨,對魯迅印象不深
    那麼魯迅口中的藤野先生後來過得如何呢?為何兩人再沒能見面?他眼中的魯迅又是什麼樣子的?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在魯迅的筆下,藤野先生是個極細緻認真的教師。對魯迅的講義修改得十分仔細,魯迅那時剛到日本,語言十分生疏,上醫學課難度不小,因此課程上做筆記,難免會有不少錯漏的地方。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怎麼樣了?被自卑隔閡的友誼
    後來又莫名其妙地被誣了個「偷看弟媳洗澡」的罪名,為此,滿腹經綸的親弟弟周作人也跟他斷義絕交。 魯迅說「狀況也無聊,說起來無非使他失望」,其實是他自己對自己的狀況失望。他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掛在牆上(給他良心和勇氣),承諾的照片卻沒有寄,信也沒有寫,就這樣歉疚地記在心裡。
  •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唔,那個中等生呀!
    魯迅肯定算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大佬之一了,他的文章有許多都選進了中小學生課本,其中就有一篇《藤野先生》,講到魯迅對於在日本仙臺留學,學習醫學期間的老師藤野嚴九郎的深厚懷念:"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永志難忘!藤野先生反問:魯迅是誰?
    在日本,他遇到了一個令他「永志難忘」的老師——藤野先生。那麼,為何魯迅對藤野先生念念不忘,而藤野先生卻對魯迅印象不深呢?其實若是仔細分析下這件事的前後,這個問題也不難解釋。首先,藤野先生是當時是不看重魯迅的,在魯迅弟弟周作人寫的《魯迅的青年時代》中,列有魯迅在仙臺的留學時的成績單,其中大多都是60分剛及格,平均分65.5,全班142人中,魯迅排68名。
  •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呀
    魯迅肯定算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大佬之一了,他的文章有許多都選進了中小學生課本,其中就有一篇《藤野先生》,講到魯迅對於在日本仙臺留學,學習醫學期間的老師藤野嚴九郎的深厚懷念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奧,那個中等生
    可是你們可知道其實作為近現代大作家的魯迅其實在青年時期也沒有被他的老師重視,他在日本留學期間藤野先生給了他很大的幫助讓他永志難忘,但是對於藤野先生來說魯迅卻只是千萬學生中的一個,而且在別人對他問起魯迅的大名之時,藤野先生居然不記得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為何魯迅對藤野先生「永志難忘」,而藤野卻記不起「魯迅是誰」?
    而這個學生所寫的文章,卻讓人感覺如此情深的一對師生,老師似乎也應該對這個學生念念不忘、一定也該記得書中寫的那些點點滴滴,但現實是,學生永志難忘的藤野老師,他的回應竟然是自己差點記不起有過這麼一個周君了。仙臺舊事1904年,面黃肌瘦的周樹人來到仙臺求學,當時才三十歲的藤野剛剛榮升為教授,而周樹人則是藤野所帶的第一個留學生,這也許就是後來藤野能勉強想起的記憶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