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黨和國家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它著眼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高度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發揚偉大的中國精神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不僅僅在於我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更主要的在於我們這個民族,在面對各種磨難和挫折時所展現出來的那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1840年以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至1949年建國,短短109年的時間,帝國主義用堅船利炮強加給中華民族的不平等條約,達到了1100多個。可謂民不聊生,山河破碎。為圖國家富強、為求民族振興、為謀人民幸福,不屈不撓的中華民族苦苦追尋,但歷程悽風苦雨、歷盡艱難。英雄的中國人民在苦難和屈辱中奮起抗爭,卻一次次遭受失敗;豪傑的仁人志士在曲折和磨難中苦苦探索,卻一次次化為泡影。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致夷」,一腔「興業殖產、富國強兵」的夢想,卻被西方列強猛烈的炮火擊的粉碎;戊戌變法效仿日本,滿腹「擺脫困境、文明開化」的抱負,卻得到 「六君子」血灑菜市口的結果;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一心「實現民族解放、建立共和政體」的願望,卻未改戰亂頻仍、山河破碎的舊貌。「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可以說,中華民族的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慷慨悲歌的抗掙史。中華歷經磨難而不亡,就在於這個民族精神脊梁沒有垮。所以,黨的十八大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2018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第一次進行全面系統的闡釋,揭示出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指出,「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但是,我們也看到,近代以來的仁人志士各式各樣的鬥爭和嘗試,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這種夢想,開始變為現實,這種期盼開始看到曙光,這種精神動力真正成為中華民族的一致行動,則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的事情。
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十月社會主義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的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科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光明前景,找到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正像毛澤東所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中國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便煥然一新。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便義無反顧地擔當起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領導中國人民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氣呑山河的壯麗史詩。在黨的領導下,經過28年浴血奮戰,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於1949年3月從這裡出發到北京建立起一個嶄新的中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建國後,黨領導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在此基礎上,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建黨九十多年和建國70年的中華民族發展史,雄辯地證明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繫,相互貫通,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他要求全黨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以黨的堅強領導和頑強奮鬥激勵全體中華兒女不斷奮進,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在今年新頒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中也明確指出:「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因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
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始終是判斷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分水嶺,是判斷真假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新中國從這裡走來,說到底是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手挽手、肩並肩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一起打拼走來;是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齊心協力一路推動著走來。
毛澤東同志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最起碼的知識。所以,他得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光輝論斷。基於這樣一個唯物主義歷史觀,中國共產黨便有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便有了「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的戰略策略,便有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理所當然地也便有了「最後一粒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的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送他上戰場」的史詩般的生動畫卷。因此,「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就成為一種再簡單不過的歷史必然。
民主革命時期是這樣,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也是這樣。什麼時候尊重了這個規律,黨和人民的事業就前進、就發展,什麼時候違背了這個規律,黨和人民的事業必然遭遇挫折和困難。這已經被建黨近百年和建國七十年的歷史實踐證明為一個普遍的真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申了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作出了「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的歷史判斷,把中國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利益牢牢地結合在一起,明確提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因此,在《中共中央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中也明確要求,全黨必須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堅決站穩黨性立場和人民立場。要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相信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答好新時代的「考卷」
七十年前的今天,毛澤東率領著第一代共產黨人,揩乾了身上的血跡,掩埋好戰友的屍體,收拾好各自的行囊,說「要上京趕考」,說「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並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他們無愧於那個時代,他們說到做到,他們經受住了各種考驗,他們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滿意的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來到西柏坡參觀時十分動情地說「西柏坡我來過很多次,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並強調指出「毛澤東同志當年在西柏坡提出「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鑑,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鬥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他要求全黨同志要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無比壯麗的崇高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鬥。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裡。歷史和人民既賦予我們重任,也檢驗我們的行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跟黨走、擼起袖子加油幹,常懷趕考之心、常秉趕考之志,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實幹苦幹,就一定能走好我們這代人的長徵路,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