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5日訊 昨日,廈門市政府公布了鼓浪嶼日光巖寺等52處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和保護範圍、思明區林鶴年舊居等25處第三批涉臺文物古蹟名單和保護範圍。
海都記者從廈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獲悉,本批5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30處在鼓浪嶼。這和鼓浪嶼的整治提升工作離不開。
這份名單的出爐,經歷了五年磨一劍。自2010年12月,啟動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批涉臺文物古蹟申報工作,歷經了5年的細緻調查、反覆斟酌、梳理匯總和專家評審。
據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77處文物保護單位和涉臺文物,時間跨度大,上至宋代的卡仔塘水利工程遺址、朱熹「真隱處」碑刻等,下到1977年革命烈士陵園,文物種類也很豐富,包括了建築、墓葬、石刻、遺址等,濃縮了廈門傳統,體現了廈門本地的特色。
其中,林鶴年舊居、對金門廣播喇叭堡、大嶝8·23炮戰舊址群、翔安區的曾厝陳氏家廟等4處文物點,不僅列入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是第三批涉臺文物古蹟。
文保單位黃家花園,即黃奕住故居,建於1923年,為花園式別墅
該負責人稱,這次公布的文保單位比以往都多,得益於廈門市、區各級政府領導對文物的高度重視,以及市民對文物保護意識的提高。不少文保單位的申報都來自市民,如家廟等。廈門也全省率先將文物保護納入「多規合一」,文物點落入規劃圖,避免城市建設中對文物的影響和破壞。現在,思明、集美區的文物點已經完成落入規劃圖,其他四個區的文物點力爭今年全部完成。
據悉,截至目前,廈門調查登記的文物古蹟有2136多處,227處國家、省、市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88處涉臺文物古蹟。
□連結
林鶴年舊居
又稱怡園,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建,為一座由園門、院牆和西洋式主樓和副樓組成的別墅式建築。院內有道光丙戌年的「小桃源」石刻碑以及水井。林鶴年(1847-1901)曾任臺灣地方官,主管臺灣茶葉生意、臺灣船政和鐵路建設,後因政績顯著,被提拔為臺灣道臺,加「按察使」銜。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後,林氏內渡廈門築怡園而居。該建築對研究廈門鼓浪嶼近代建築和紀念林鶴年有一定的價值。
廖家別墅
約建於1850年。該建築是外廊殖民地式的洋人建築,後為廖氏兄弟購買。廖清霞、廖悅發兄弟年輕時到印度尼西亞做木材生意,廖悅發曾在廈門開「豫豐錢莊」。我國著名文學家林語堂先生和其夫人廖翠鳳(廖悅發的二女兒)在此宅結婚,婚禮就在該建築正廳舉行,新房則設在前廳右側的廂房裡。婚後三天,林語堂便攜夫人前往美國留學。(海都記者 蘭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