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愛好者必須了解的三種印章格式!

2021-01-10 網易

  這裡所指的三種印章格式,並不是指印章的風格(所有印章格式都有可能有傳統意義上的猛利型、平和型和典雅型。)今天說的這三種印章格式,是指印章的不同入印文字以及其構成的三種印章表現形式。

  三種印章格式分別是:

  1、以大篆為入印文字的古璽印章格式;

  2、以小篆為入印文字的宋元朱文印章格式;

  3、以漢篆為入印文字的漢印印章格式。


  分別拆細說一下:

  一、以大篆為入印文字的古璽印章格式

  這裡的大篆是指廣義上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文字,這些文字在秦代都被稱為大篆。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佔卜吉兇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佔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

  

  (甲骨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周朝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8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 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金文:散氏盤銘文)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石鼓文比金文規範、嚴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徵,它是從金文向小篆發展的一種過渡性書體。傳說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經對金文進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稱「籀文」。

  

  (石鼓文)

  以上是三種代表意義的文字,以這些文字入印的印章,我們大致稱為古璽格式的印章,古璽格式的印章,在章法上最大的特徵是參差錯落,例如那方有名的「日庚都萃車馬」總之還是這一方印:

  

  

  (庸陽魯師璽)

  用古璽格式刻印的現代創作者們,也大都繼承了古璽的參差錯落的章法,用上面所講的甲骨文、金文、鐘鼎文即大篆入印,因為這種文字是最早的中國漢字,因此,格式上也是最樸實,最憨態可掬和稚趣濃厚的。比如這方易大廠的華西詞草:

  

  雖然章法上也基本各佔地位,但總體還是錯落參差的,並不限定在四方格內,現代的印人,用大篆入印,但入印時要注意採用古璽章法,而不是用規整的漢印章法和典雅的元朱文章法,那樣出來的印章,很有可能是不倫不類的。

  總結一句,古璽格式大致是:大篆入印,章法參差錯落。

  二、以小篆為入印文字的宋元朱文印章格式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全國文字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製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

  小篆的代表作品《嶧山刻石碑》等:

  

  但小篆在秦代入印時,並沒有按照我們書寫的小篆入印,而是又專門規定了另外的摹印篆,摹印篆是專門用於印章的文字,至漢代又進一步發展成為漢繆篆,成為專門的印章字體,這個在下面的漢印段落再說。

  小篆在實用印章發展到宋元時期時,被吾丘衍、趙孟頫等文人們發掘出來應用於篆刻,並由此開創了另外一種印章格式,即元朱文的印章格式,元朱文印章為什麼叫元朱文,我也有專文討論過了,這裡只舉例說說元朱文。元朱文的入印文字是小篆,風格是勻整圓潤,例如:

  

  (趙孟頫的松雪齋)

  

  (陳巨來的大風堂珍藏印)

  也總結一句:元朱文印的特徵是線條勻稱,小篆入印,朱文細線、文字連邊,章法勻整圓潤。

  三、以漢篆為入印文字的漢印印章格式

  所謂的漢篆,並不是發祥於漢代,而是秦代的小篆向後來的隸書發展的一種字體,小篆的字體稍稍由瘦長轉為方正,轉折慢慢由圓轉變為方折,代表性的漢篆如《袁安碑》等。

  

  (《袁安碑》局部)

  但我們在談篆刻時談到的漢篆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漢篆,而是由秦代「摹印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篆書,前面說過,秦「摹印篆」略異於周時的金文和石刻文字,它在田字格或日字格之內,把字形適應具體的格式加以變化,有時甚至採取挪移的方法安排筆畫適應印面,到了西漢初期的印章文字基本上繼承了這一體勢,並且日益向結構勻稱和線條圓轉方面發展,達到雖沒有格子限制,但大小整齊劃一,字體綢繆屈曲,筆劃飽滿,到了新莽時,冠以「繆篆」之名,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漢繆篆。

  換成白話,就是漢代用於摹印的篆體字。

  我們現在所說的漢印文字,多是繆篆文字。比如這些:

  

  (新西河左伯長)

  

  (假司馬印)

  漢印裡面白文居多,這是當時的歷史條件限制導致的。但於白文印方面做了長期的積累,使白文印在漢代發展的又成熟又穩定。我們平常所說的漢印,也大都指漢白文印。

  也總結一句,漢印格式的印章特徵是漢篆入印,白文居多,章法是平正方直。

  理清了上面這三種格式在一般意義上的差別,我們在創作時,就會找到很清晰的思路。

  再把上面要緊的地方重複匯總一下:

  三種印章格式分別是:

  古璽格式大致是:大篆入印,章法參差錯落;

  元朱文印格式大致是:小篆入印,朱文細線、文字連邊,章法勻整圓潤;

  漢印格式大致是:漢篆入印,白文居多,章法是平正方直。

  

  你也可以點擊下方連結瀏覽往期文章

  沒有才氣的李剛田

  書協會員都算書法家?

  217方!中國璽印篆刻全集

  北京故宮藏吳昌碩篆刻作品

  韓天衡篆刻心得,值得學習!

  蘇士澍怒斥醜書,聲稱:書壇要打虎拍蠅!

  如果中國足球進世界盃了,這方印最適合慶祝了

  馬士達:我的篆刻好作品可能比吳、齊兩人都多

  

  此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微信中搜索「印書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這裡所指的三種印章格式,並不是指印章的風格(所有印章格式都有可能有傳統意義上的猛利型、平和型和典雅型。)
  • 篆刻入門:三種印式與10方漢印臨摹樣本
    這裡所指的三種印式,是指三種不同篆書文字入印的印章表現形式。篆刻是古典藝術,而古典的印式種類當然並不只有這三種,只是我們認為這三種印式較為經典,我們把了解這三種印式作為篆刻學習的入門鑰匙,了解這三種印式是為了給初學者找到提綱挈領的入門捷徑,篆刻無捷徑,但入門卻可以抄抄近路。
  • 篆刻愛好者520枚青田石印章「繪」出世博會徽
    篆刻愛好者談聞安向記者展示他製作的世博特色印章一枚枚刻有「福、祿、壽、喜」和192個參展國國名等字樣的青田石印章,通過組合,在潔白的紙張上印出了一幅特別的這一幅出自青年篆刻愛好者談聞安的作品,最近正式出爐。昨天,記者採訪時了解到,該作品將捐獻給市圖書館。為192個參展國分別刻章在南禪寺一處紫砂店內,篆刻愛好者談聞安向記者展示了他的作品——一幅長、寬為1.8米和1.2米的印章世博會「會徽」。他向記者介紹說,這幅作品是用520枚印章印製組圖而成。
  • Photoshop製作自己的篆刻印章圖案
    篆刻是我國獨有的一門藝術,歷史久遠。古代的書畫家大都有自己一些獨特風格的印章來標記自己的作品,經過兩千多年前人的積累和發展,篆刻逐漸成為一門大家喜歡的藝術,一枚好的印章不但是給自己的作品作標記,同時對平衡作品的畫面構圖也是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 從藏印到讀印:方寸之間 氣象萬千|篆刻|印章|齊白石|趙之謙|劉少白...
    印章篆刻應如何入藏?《名家話收藏》請來當代青年書畫家、篆刻家劉少白,與篆刻愛好者們分享他的藏印、讀印、治印心得。齊白石篆刻邊款【嘉賓簡介】劉少白 號樂水山房主人,1983年生。自幼習書畫,啟蒙於梁永卓先生、齊白石四子齊良遲先生,先後就讀於中國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現為崔志強先生、吳悅石先生、劉紹剛先生入室弟子。
  • 湖北一書法愛好者篆刻24方印章 倡導節糧愛糧
    1日,湖北南漳縣書法愛好者陳新恆拿出他近日創作的「憫農」系列印章,對前來參觀、練習書法的孩子們勸誡道。 今年58歲的陳新恆是南漳縣財政局一名幹部,也是一名書法、篆刻愛好者。近年來,他利用工作之餘,先後篆刻了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白起渠巨印(重達55斤)、「我們心相印」40米抗疫長卷、《南漳賦》等系列主題作品。
  • 印譜 印集 印章 篆刻視頻教程資料大全
    篆刻是一門與書法密切結合的傳統藝術,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又稱璽印、印或印章等。印章是一種實用藝術品。
  • 南漳篆刻愛好者陳新恆,刻章紀念白起渠申遺成功
    印章,在中國歷史中源遠流長,象徵權力、權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如今許多個人都有私人印章,但55斤的印章你見過嗎?去年,襄陽長渠(白起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南漳書法、篆刻愛好者陳新恆歷時近兩個月,雕刻了一枚長達33釐米,重達55斤的巨型印章。10月25日,記者來到陳新恆的家中,見到這枚巨型印章,也了解到他的創作過程。
  • 古印章的字體彰顯篆刻之美
    從商周時期開始,中國印章就開始伴隨我們三千多年的歷史行程,經過數千載風風雨雨,飽經滄桑,這一方方的印章就是一個個鮮活的載體,記錄著古代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 篆刻印章收藏識別常識
    其實,只要加強相應的文史修養,了解印章的歷史、制度、流派,增加對各類印材的感性認識,藏印便不是件玄之又玄的難事。日積月累,聚印成譜,肩負一個藏印家的稱謂決不是幻想。識篆字 養底氣歷代印章所用的文字基本上以小篆為標準,前有大篆、金文、甲骨文,後有秦篆、漢篆、繆篆、鳥蟲篆等,都能在小篆裡找到聯繫,因此小篆是鑑賞者首先應該了解和掌握的。
  • 篆刻印章剪紙圖案
    點擊大寶剪紙 一鍵關注【大寶剪紙】公眾號,為剪紙愛好者提供的一個相互交流   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 印章篆刻藝術史
    原標題:印章篆刻藝術史   中國的印章最初是用在制陶工藝方面。古人在石制或陶製的印面上雕刻花紋,先在溼潤的泥坯上鈐蓋出印跡,然後燒製成陶器。這類原始陶印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多次出土。進入青銅時代後,印章的材質也轉變為銅製。
  • 篆刻的練習與創作,這些是你必須知道的!
    而創作,除了對漢印的仿意以外,還應具備印章的內容與外在形式的完美統一。漢印形式的創作,它包括自己組織的內容和外在格式(如字法、章法、刀法等)構成諸方面的協調統一,即帶有創作的性質,這也可以說是創作的初級階段。
  • 中國印章篆刻藝術
    在欣賞書畫作品時,先從印章欣賞入手,從印章中來識別書畫家的學識與修養。篆刻藝術若根據入印字體歸納,總格局不外乎大篆、小篆、摹印篆三種。除姓名字號用章外的其餘印章都稱為閒章。一枚好的閒章,除了讓人玩味,還是篆刻家和書畫家水平高低的無聲自我展現。故有「閒章不閒」、「閒章玩味」之說。
  • 篆刻:印章的起源及其材質
    印章篆刻作為中國的一項民族傳統藝術,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在經歷了時間和傳統文化的洗滌後,印章被賦予了除藝術外的更多的內涵。
  • 篆刻入門:總說刻「元朱文」,元朱文印的這三種屬性,你了解嗎?
    如果要從近世所有的篆刻品類裡選擇一種人們最為喜愛的品類,元朱文(一說圓朱文)是當之無愧的,因此,元朱文對於篆刻來說是個說不盡的話題,我們對元朱文做多少深入的解析都不過分。
  • 篆刻印章過程中的再創作
    而創作,除了對漢印的仿意以外,還應具備印章的內容與外在形式的完美統一。   漢印形式的創作,它包括自己組織的內容和外在格式(如字法、章法、刀法等)構成諸方面的協調統一,即帶有創作的性質,這也可以說是創作的初級階段。
  • 費名瑤篆刻藝術展舉辦 APEC青田石印章亮相(圖)
    27日上午,「大國之禮——費名瑤篆刻藝術暨青田印石展」在青田石雕博物館二樓開展。眾多篆刻、印石愛好者們聞訊而來,特為欣賞2014年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出現的青田石印章。  將時針撥回2014年召開的第22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當時一方贈給21位與會領導人的印章,奪取了眾人的目光。
  • 中囯印章篆刻藝術
    在欣賞書畫作品時,先從印章欣賞入手,從印章中來識別書畫家的學識與修養。篆刻藝術若根據入印字體歸納,總格局不外乎大篆、小篆、摹印篆三種。 除姓名字號用章外的其餘印章都稱為閒章。一枚好的閒章,除了讓人玩味,還是篆刻家和書畫家水平高低的無聲自我展現。故有「閒章不閒」、「閒章玩味」之說。
  • 紀念白起渠申遺 湖北書法愛好者雕刻55斤重印章
    紀念白起渠申遺 湖北書法愛好者雕刻55斤重印章 2019-10-25 16:30:48 ,雕刻了一枚重達55斤的印章——白起渠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