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鋼琴神童陳安可參加澳大利亞電視節目,一曲高難度的《野蜂飛舞》震撼全場。
據說,這是她今年上半年在美國展露頭角之後,第二次在國際舞臺上高水平演奏鋼琴。
《野蜂飛舞》是彈奏速度最快的鋼琴曲目之一,而6歲的陳安可已經可以非常熟練地彈奏這首曲子,而且速度、力度、音準和表現力都令人稱讚,不愧為鋼琴神童。
陳安可在採訪中說,她從4歲開始學彈鋼琴,每天必彈4個小時,一年半之後就能把這首曲子彈到這個程度了。
天賦加上持之以恆的練琴,大凡鋼琴神童都是這麼煉成的。
這個視頻一上微博,馬上成為一個熱門貼,評論無數。
有人說,陳安可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郎朗」?
還有很多人說要把這個視頻放給自己家裡正在看動畫片的孩子看,要激勵他們去學點東西。還有不少人也想要給孩子報鋼琴興趣班了,可是如何知道孩子有沒有這個天賦?
還有人質疑,要不要讓孩子這麼小就開始學習彈鋼琴,學得太早對孩子的手指發育是不是不好。
還很多人問,到底幾歲開始學彈鋼琴最好?
……
恰好我家也有一個學琴的孩子,雖不是鋼琴神童,但對孩子學琴的這些問題,我也有很認真地做過功課哦。
01
一個孩子能成為鋼琴神童,一定有一些與生俱來的特質
很多父母想讓孩子學鋼琴,但又怕孩子完全不是這塊料。到時候,鋼琴買了孩子又彈不好,浪費精力浪費錢。尤其是家人都沒有從事音樂專業的,這種顧慮就更為常見——我就曾經有過這種顧慮。
有什麼辦法,能夠幫助我們判斷孩子有沒有成為鋼琴家的天賦呢?我在旅美鋼琴家、施坦威藝術家茅為蕙的書——《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中,找到了答案。
茅為蕙老師說:一個孩子能成為鋼琴神童,一定有一些與生俱來的特質,如:
孩子從小就有節奏感;
學東西快,如練幾分鐘就能有進步,而別的孩子練十幾個小時也沒這麼大進步;
背譜容易,耳朵好使;
還要看性格,給孩子上臺的機會,看他在臺上是不是很自如。如果孩子有外向的性格,充滿自信又能夠表現自己、願意表現自己,那麼他上臺可能比平時彈得還要好,就說明孩子有成功的潛質;如果很內向封閉,一上臺就錯,彈鋼琴最好就作為愛好。
比起培養鋼琴神童,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更關注的是,孩子有沒有音樂潛質,能不能發展出彈鋼琴這項音樂特長。
當時,我帶孩子去學鋼琴的時候,老師就從手、耳、記憶力這3個方面測試做了下測試。這些測試其實很簡單,我們在家也能做。
手:手指張得越開彈琴越輕鬆
手主要是預測孩子彈琴有沒有力量,彈琴跨度夠不夠大。
當時,鋼琴老師特意看了孩子的手指,並揉了揉孩子的手關節。他說,這決定著孩子彈琴的力量夠不夠。如果小手骨頭有點硬硬的,但又不僵硬,不軟綿綿的,這種狀態就非常理想。
他還看了各個手指之間的距離,五指張開來,看離得夠不夠遠,手指如果張得越開,以後彈琴就越輕鬆。
我家孩子手稍微軟了點,不過他說關係不大,以後多練琴就可以得到改善。
耳:能跟上節拍,找準感覺
主要測試孩子的樂感和節奏感。
當時,老師邊打拍子邊唱兒歌,看孩子能不能跟得上節拍,是不是有本能的節奏感。
樂感測試,就是放一個鋼琴曲,比如一個節奏慢的曲子,看看孩子從鋼琴曲能聽出什麼,能不能用恰當的形容詞來表示。因為孩子小,他的詞彙量並不多,但聯想能力很強,他可能會說,像風吹過,像大海,像睡覺的感覺,這些都可以判斷孩子的樂感不錯。
記憶力:能記住歌曲的調性
當時,老師起了個頭,讓孩子唱一首兒歌,看孩子的調唱得準不準。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在音樂上的模仿力一定很強,一定能很快找準那個調,不會老師往上唱,他往下唱。
不過,我們大多數父母沒有經過專門的音樂訓練,可能自己也不確定自己唱歌是否跑調。怎麼辦呢?
鋼琴老師說,還有一種更簡單的測試方法:今天給孩子播放一首曲子,第二天再放一遍,看孩子有沒有印象,記不記得昨天聽過;或者放兩個,一個和昨天一樣,一個和昨天不一樣,看看孩子是否能分辨。記憶力好的孩子,甚至還能夠聽出兩個非常容易混起來的鋼琴曲的不同。
後面這兩項測試,我家孩子表現不錯,因為幼兒園有奧爾夫音樂課,家裡人也都喜歡聽音樂,從小在音樂薰陶下長大的孩子,樂感和節奏感都不會太差。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這3個測試,其實茅為蕙老師在書裡也提到了。
至於測試結果的分析,我們可以這麼認為:
如果孩子都通過了,那麼孩子就可以被認為具有音樂潛質的,可以考慮在音樂上有更遠的發展。
如果有些方面稍弱一點,也沒關係,還可以通過後天的勤奮努力去彌補。
如果差距都比較大,我們就可以考慮是不是要學鋼琴了,如果真的非常想學,也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
02
學琴早晚對最後的成功並沒有絕對影響
如果想要孩子學鋼琴,到底從幾歲開始最好呢?
我們看到,很多著名音樂家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彈鋼琴了,比如:
莫扎特3歲學琴,貝多芬4歲學琴,風靡世界樂壇的我國青年鋼琴家朗朗也是3歲開始學琴,還有前面提到的茅為蕙也是從4歲開始彈鋼琴……
這些數據讓我們認為,要想在鋼琴表演上有所造詣,就一定要從幼時學起。
並不。
我特意查過,有沒有哪個鋼琴家並不是從幼兒時期開始學琴。結果這樣的鋼琴家還真不少:
世界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蕭邦從6歲開始學琴;
我國另一個和郎朗齊名的青年鋼琴家李雲迪,從7歲開始學習彈鋼琴的;
我國著名青年鋼琴演奏家王羽佳也是從6歲開始學鋼琴;
……
在我國,六七歲學琴屬於偏晚的,但還是有很多人成功了。
更讓人驚訝的,要屬以色列爵士鋼琴天才亞倫·赫曼了。他16歲才初學鋼琴,然而僅僅在學琴兩年後,就贏得了Rimon「青年天才」獎,隨後在最著名的音樂廳裡演奏,成了傑出的青年鋼琴演奏家。
看來,學琴早晚並不是鋼琴家們達到一定藝術水平的決定因素。
雖然很多專家都說,4-6歲是最能培養良好的手指技能的年齡段,是學鋼琴的最佳時機,但也並不是絕對的,因為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有個體差異性,有的孩子的有些能力會發展得慢一點,操之過急,反而會揠苗助長。
而且,過早地逼孩子學鋼琴,還會讓他對彈鋼琴產生對抗情緒,甚至影響到親子感情。
所以,如果覺得孩子有音樂天賦,或者真的很想讓孩子發展彈鋼琴這項特長愛好,我們完全可以等一等的。
想起我兒子的故事,他的樂感和節奏感很好,對鋼琴也很感興趣。於是在他四歲多的時候,我帶他去試聽鋼琴課。可他就是坐不住,不能專心聽老師講解,只好作罷。不過,我並沒有真的放棄,過了一年多,我再一次帶他去鋼琴老師那裡。這一次,他的各項能力就都發展得不錯了,於是很愉快地學起了鋼琴。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學鋼琴的時間不用太早,但是音樂啟蒙教育卻是越早越好。
臺灣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專家鄭又惠老師說:「孩子不一定是天才,但有些音樂細胞是毫無質疑的。根據教育專家和腦神經專家的研究結果,從胚胎著床、胎兒出生一直到兩歲,這段時間是孩子接受聲音(語言、音樂)影響的黃金期;兩歲至五歲屬於次黃金期。」
這一點茅為蕙老師也特別強調過,她說:「有研究表明,0-3歲是孩子的音樂早教的黃金期,特別是1歲以前。這個時候,孩子的視力發展不完善,而聽力相對優先發展,聽覺便成為他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如果在這個時期,我們在孩子的生活中融入一定的音樂啟蒙教育,對於培養孩子的樂感,以及開發智力、穩定情緒都大有好處。」
雖然專家們對音樂啟蒙黃金期的年齡段界定有一點小分歧,但有一點我們可以斷定,那就是音樂啟蒙越早越好。
03
發現和呵護孩子的其他天賦
看完上面的文字,我想你對於自己的孩子要不要學鋼琴,能不能學好鋼琴應該已經心裡有數了。
不過,還需要提醒一點哦,學鋼琴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從孩子的角度看,學鋼琴必須要每天堅持練琴,練琴時間的長短和彈奏水平的高低成正比。文前的新聞中,陳安可就是每天練琴4個小時。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彈琴時間長了,自然就會少了很多戶外運動、自由活動的時間。即使孩子非常熱愛鋼琴,可能也會產生抗拒情緒。
從家長的角度看,如果你希望孩子的鋼琴演奏能達到很高的水平,那一定要保證有足夠多的時間陪他練琴,還要給孩子買一架不錯的鋼琴,給他請好的鋼琴老師,要經常帶他參加一些比賽,爭取演出機會……這些時間、精力和經濟上的付出,你可承擔得起?
而且,並不是每個有音樂天賦的孩子最後都能成才,這項投資的成功率並不高。
如果這些心理準備你都做好了,孩子又有音樂天賦,那麼孩子的鋼琴之路可能會順暢一些。否則,在孩子學鋼琴的過程中,稍微那個地方出現問題,都有可能讓你崩潰。
哈哈,我想很多人看到這裡,都開始打退堂鼓了,我反正考慮了一圈之後就決定,學鋼琴的事情就聽孩子的,他想學就學,不想學也不勉強,即使孩子只是當個興趣愛好,也很好,至少彈鋼琴可以協調左右腦開發,可以同時鍛鍊手、耳、記憶力,還可以讓我們情緒愉悅嘛……
不過,你可能還會說,測試之後,發現孩子沒有什麼音樂天賦,也不打算讓他學鋼琴了,但總算要給孩子發展一項特長,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發現孩子的其他優勢呢?
的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天賦,需要我們做父母的有一雙閃亮的發現的眼睛。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