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是如何進行活態保護的?

2020-12-14 金投網

金秋10月,溫州市鹿城區公園路經重裝整修後掀開紅蓋頭,正式與先行完成改造的五馬街、蟬街連為一體。至此,整條步行街從原來的424米擴展為1400米,城市文脈與記憶在這裡被一一喚醒。「十一」長假,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日均人流量達22.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86.7%,街區日均銷售額達10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3%,創歷史新高。

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是如何進行活態保護的?在保護與發展間,如何拿捏好平衡點?這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去探索。

逝去的歷史如何再現

修舊如舊 挖掘郡城文化精髓

從晚清風格的公園路漫步到民國風情的五馬街,再來到民國風與現代元素混搭的蟬街,遊客可以一路感受這個歷史文化街區的風情萬種:老條石鋪就的路面,亭臺樓閣裝點著百年瓦當,老香山、五味和、金三益,老字號招牌上寫滿了故事,在街頭演繹的古法造紙、活字印刷,更是古色古香、趣味十足。

而在過去,這條溫州知名的步行街曾備受詬病:有人吐槽路線太短,只用10多分鐘就可以從頭逛到尾;有人抱怨燈箱廣告混亂、單車橫衝直撞;有人不滿品類單一,路旁除了鞋子衣服店,別無其他經營業態。

2017年,溫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全域謀劃和歷史文化街區三年行動計劃總體安排,由溫州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建設指揮部指導鹿城對五馬歷史文化街區進行改造,重頭戲便是將蟬街、五馬街、公園路連為一體,以步行街慢行的形式,打造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

五馬歷史文化街區必須改造,可怎麼改是大問題。在久浸時光的「主動脈」上動手術,考驗著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

第一步是拆整。鹿城區實施了全域24小時交通、店招、業態等嚴管措施,清理違規停車場、無序共享單車和違規廣告燈箱;緊盯紗帽河等10餘條背街小巷的綜合整治提升,並開展危房修繕、立面潔化、店招審批等一系列工作。而最大的挑戰來自蟬街,其沿線建築功能複雜、類型多,建築形態、材料與色彩等與歷史風貌相去甚遠。

「蟬街陸續拆除1300餘個防盜窗和雨棚、序化900多個空調外機、整治287家店面招牌……」五馬街道黨工委書記陳躍龍透露,改造勢必影響正常營業,為說服1500餘戶商住戶,街道反覆召開70餘場協調會,一遍又一遍上門做工作。

接下來,還原歷史韻味同樣是一項大工程。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主任陳銑告訴記者,為挖掘溫州近1700年的郡城文化精髓,改造團隊累計整理涵蓋文史、繪本、照片、文集等各方面內容的文史資料1000餘本,從而為整體工程和文化節點打造提供了復刻依據。最終,從古城老街、坊巷制度、溫州開埠、歷史名人等角度切入,策劃編寫了街區文化腳本。

有了腳本後,陳銑和團隊成員及時聯繫古建保護志願者團隊,遍訪拆遷現場,把拆整過程中搜集的老舊建築材料重新用於歷史街區改造,有效實現歷史建築的異地重建。「我們盡最大努力利用老磚老瓦,一些老石條的歷史甚至達到了150年以上,歷史文化的沉澱在這些老材料上展現得淋漓盡致。」陳銑說。

而在許多「歷史文化記憶」都已消失的公園路上,改造團隊在有關部門和文史專家指導下,從文史資料中一點點挖掘逝去的文化元素,最終敲定「公園路十景」還原方案。

作為其中一景,新出現的戲臺、門臺,成為公園路的點睛之筆。設計團隊根據一張老照片還原城隍廟的風貌,設計了「南戲臺,北照壁」。「百年前,老百姓最重要的公共活動空間就在城隍廟和戲臺。如今,這裡又將成為市民日常的活動場所,讓人有種時空交錯之感。」改造團隊成員鄭源泓說。

修舊如舊還體現在傳統工藝的使用上。「清水老磚牆採用溫州特有的平立砌;山牆面上採用溫州特有的古法瀝灰粉牆,將海裡的貝殼類動物燒製作為黏結劑;門臺、簷頭的修繕使用了適宜溫州溼熱氣候的溫州灰塑;雕刻採用了檀雕、磚雕。」陳銑告訴記者,整個改造過程中,採用了多種溫州明清古建築工藝,結構形制上基本採用魯班燕尾榫卯榫工藝。

淡去的鄉愁如何復活

多樣業態 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歷史建築修舊如舊後,如何更好地植入業態,從而觸動更多人的鄉愁記憶?成為了鹿城有關方面的新思考。

「一方面是寸土寸金的歷史文化街區,一方面是無法承擔高昂租金的文化特色產業。」陳躍龍說,如果過度追求街區的土地價值和商業潛力,盲目引進業態,將導致整個街區失去地方特色與文化傳承,陷入發展的死胡同。

伴隨著一場又一場的談判,街區全面推行「五禁三審批」機制,大力開展低端業態清退以及新業態引入等工作,累計淘汰低端業態商戶86家,在核心區域整合騰空2萬餘平方米的可利用商業空間。

讓很多老溫州人心心念念的五味和、溫州大酒家、大眾電影院、老香山、金三益回來了。「溫州大酒家的饅頭、五味和的魚生,還有大眾電影院每天傍晚叫賣二手票和橄欖的聲音,是幾代溫州人的共同記憶。」溫州市民劉金榮說,小時候,親朋好友來溫州,五馬街是必去的。有一個流傳頗廣的故事講到,有人想去五馬街買條褲子,結果東逛西逛,這也想買那也想買,結果反倒把買褲子的錢用完了。

如今,走進溫州大酒家,以溫州街巷名命名的包廂、透著古風的大堂,巧妙嵌入甌窯、甌繡、甌塑等經典甌文化元素,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整個街區文化氛圍提升了,倒逼我們也要打造特色品牌。」溫州大酒家總經理池趙煉說。

「為了在布局業態時擁有更大自主權,我們通過反覆做工作,不斷加大自持物業比重。」據陳躍龍介紹,在推進公園路改造過程中,政府拿到了97%營業房產權。他們利用街區資源整合過程中新增的商業面積,鼓勵和引導非遺傳承人共同參與街區商業運營,努力打造溫州「百工之鄉」的體驗平臺和展示窗口。

「我們將公園路沿街非遺及文化體驗類業態佔比指標作為重要條款,納入政府與運營商的合作協議,並採取上門邀請、租金優惠等方式積極引入非遺類業態。」陳銑說,目前,公園路項目以平均租金5折以上的優惠力度,成功吸引了甌窯館等13家非遺及文化體驗類業態入駐,佔公園路總商業面積的20%。

與此同時,街區積極盤活閒置空間,打造溫州科舉文化展示館、大眾電影院通道文化長廊等一系列重要文化展陳點,讓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進一步成為展示溫州傳統歷史文化的形象窗口。

泰順禳神鼓、蒼南獅舞、褚氏太極……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五馬街頭的一幕,讓永嘉人鄒苗直呼溫州非遺家底原來如此驚豔。「各類活動隔三差五上演,讓這裡成為名符其實的網紅打卡點。」陳銑說。

除了線下活動,線上也很熱鬧。街區推出「溫州三十六坊」微信公眾號,結合歷史商貿街區特點,定期推出歷史文化街區百年老店、百年建築的歷史故事,累計點擊量已超過200萬人次。

傳統的街區如何變潮

科技賦能 建設智慧治理平臺

走進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五味和」店鋪,各個攤位前都豎起了一臺iPad大小的刷臉設備。記者買支雪糕,和顯屏「對視」一眼,再輸入綁定的手機號碼,不到10秒支付便完成了。

從推出全國首條刷臉支付商業街、全國首個「央信」多維碼誠信門牌,到引入全景VR技術打造旅遊體驗中心……眼下,古老的街區,科技感十足。

在五馬街34號,「一百·無料書鋪」被喻為街上的「最美書店」。無料書鋪得以入駐五馬街,得益於與國有企業一百公司的牽手,雙方採取聯營的方式,降低了無料書鋪的經營成本壓力。書店的設計既融入了現代的空間理念,又保留了原始的建築格局。店內設有小型展廳和文化展示區,並且承辦作家籤售會、小型講座或者團隊外拓活動,讓這裡充滿年輕人的歡聲笑語。類似「無料書鋪」這樣潮味十足的新業態,街區共引進了48家。

這些天,每當夜幕降臨,約上三五好友到五馬街「踩」魚,成為了小朋友軒軒的新習慣。「街區設置的燈光秀、3D互動投影等,成為他和其他小朋友經常念叨的遊玩項目。」軒軒的家人告訴記者。

在活動現場,時不時見到拿著手機拍來拍去的外國友人。溫州市、鹿城區兩級宣傳部門把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為溫州國際傳播網紅孵化基地,通過舉辦「Young朋友in溫州」網絡國際傳播系列活動,培育打造國際網紅傳播隊伍。來自美國、南非的外籍主播們,向全世界即時傳播溫州美景、美食、文化,收到各國網友的互動點讚。

8月5日,隨著五馬商圈「智慧大腦」「5G融媒體+應用實驗室」的揭牌投用,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正式進入了「智慧街區」時代。五馬商圈「智慧大腦」由鹿城區委宣傳部(網信辦)和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聯合打造,融合政法、公安、行政執法、信訪、應急管理等多部門社會治理智慧平臺,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AI算法、5G及可視化等諸多前沿科技,動態感知城市社會治理全域數據,賦能智能城市應用。

鹿城區委宣傳部網信辦副主任朱麗華告訴記者,「十一」長假期間,針對驟增的人流量,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利用五馬商圈「智慧大腦」數據平臺動態監測,熱力圖、流量監控等實時數據反饋,第一時間在人流量聚集的場域增派管理人員,同時叫停一部分演出、延長一些節目時間間隔,並在一些重要街區路口,實施「人牆」式導流措施,確保秩序井然。

溫馨提示:收藏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

相關焦點

  • 五馬歷史文化街區安上「智慧大腦」
    近日,五馬商圈「智慧大腦」、「5G融媒體+應用實驗室」舉行揭牌儀式。這標誌著五馬歷史文化街區全面拉開「智慧街區」建設帷幕。走進五馬商圈「智慧大腦」指揮中心,高科技大屏幕十分「吸睛」,屏幕上可以實時讀取來自全區社會治理平臺的數據信息內容。切換到五馬歷史街區「智慧旅遊」的平臺主頁面後,可以直觀顯示景區實時客流監控、歷史遊客數量、景點業態分布等數據,為智慧化的旅遊服務提供了智能化的支持。作為鹿城文旅商圈的「金字招牌」,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承載著鹿城的記憶與歷史。
  • 問計於民|五馬歷史文化街區「邀您來體驗,請您來獻計」
    金秋國慶,改造提升後的五馬歷史文化街區就要全面「開街」了。如何將其打造成留住溫州人鄉愁記憶、重塑老商圈繁華風貌的「溫州第一街」,在溫州「重要窗口」建設中成為最亮麗的「金名片」?由市決諮委、市委政研室與溫州日報聯合推出的「問計於民」欄目,圍繞溫州建設「重要窗口」新目標、新定位,本期聚焦歷史文化街區發展,面向廣大市民朋友,「邀您來體驗,請您來獻計」,共同探討五馬歷史文化街區的未來藍圖。如果說文化是城市的根,那麼歷史文化街區就如同這座城市的族譜,一處處寫滿了人們的集體記憶。
  • 五馬歷史街區
    五馬街位於溫州市鹿城區,始於東晉,距今已有千年歷史。該街長四百米,寬十二米,街兩側擁有十四條小巷,兩邊商鋪鱗次櫛比,是不折不扣的溫州地標。2018年開始,溫州對禪街、五馬街、公園路進行整體改造提升,打造成集溫州歷史、文化、商業為一體的「五馬歷史文化街區」。這裡既有古城牆、中山橋、東山書院、飛霞洞、池上樓、科舉試院、革命歷史館等歷史文化遺存,又引進了一批溫州特色美食、非遺產品、文化體驗商鋪,是目前溫州最具熱度的「網紅街區」。
  • 大建大美 同心共享|鹿城區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項目
    在形態修複方面,以溫州民國晚清時期的建築風貌為原型,先後實施了禪街、五馬街、公園路等9大工程項目,以「工匠精神」精心雕琢每條街巷、每幢建築的「一磚一瓦」,最大程度還原建築原貌,傳承歷史文脈;在文態融合方面,堅持文化保護、挖掘、展示相結合的方式,從古城老街、坊巷制度、溫州開埠、歷史名人等角度切入,深挖溫州郡城文化精髓,並植入工程設計方案和場館展陳設計,通過「溫州三十六坊」微信公眾號和文化節事活動,深入宣傳溫州傳統文化
  • 在保護與發展間找到平衡點——五馬老街:舊時光裡說新事
    「十一」長假,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日均人流量達22.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86.7%,街區日均銷售額達10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3%,創歷史新高。老年人沉浸其中,年輕人極力追捧,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旅行團,無不宣告著,這條始建於東晉,已經有1600多年歷史的五馬老街青春正好。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是如何進行活態保護的?在保護與發展間,如何拿捏好平衡點?
  • 溫州五馬歷史文化街區要提升啦 你有什麼故事嗎
    五馬街曾經的面貌如何?五馬街口的「五味和」,是該整體翻新,還是修舊如舊?五馬街有哪些故事和文化值得發掘和展示?11月20日起,溫都聯合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建設指揮部徵集市民記憶中的五馬街老故事,手中的五馬街老照片、老文獻、老資料,並以此作為參考或根據,力求在保護建設過程中保留並真正再現五馬街區的歷史風貌,做好文化梳理和挖掘工作。
  • 國際網紅聚集溫州打卡五馬歷史文化街區
    11月19日,活動正式開始前,數十位來自全球各地的網紅達人和網絡媒體大咖迫不及待地親身體驗五馬歷史文化街區的地道「溫州味」,夢幻般的鹿城夜色給打卡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膚色各異的他們,或高舉鏡頭拍攝、或俯首探聽故事、或相互交流採訪……成為了古色古香五馬街頭的另類風景。他們以直播、短視頻、圖文報導等形式,向世界展示精彩的鹿城風景。
  • 在保護與發展間找到平衡點 五馬老街:舊時光裡說新事
    「十一」長假,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日均人流量達22.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86.7%,街區日均銷售額達10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3%,創歷史新高。  老年人沉浸其中,年輕人極力追捧,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旅行團,無不宣告著,這條始建於東晉,已經有1600多年歷史的五馬老街青春正好。  新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是如何進行活態保護的?在保護與發展間,如何拿捏好平衡點?
  • 五馬歷史文化街區將於十一展新顏
    新蟬街一角。(蔣文廣 攝)經過半年多的「精雕細琢」,明天(10月1日)就要迎接八方遊客的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準備好了嗎?昨日記者特意從五馬街東口開始,一路步行至蟬街西入口廣場,探訪「蛻變提升」後的歷史文化街區,提前感受「甌風古韻入街來」的箇中味道。老街巷如何逛出新感覺?以下這幾處是記者覺得必須去「打卡籤到」的!
  • 鹿城區委書記姜景峰調研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業態布局情況
    溫州網鹿城支站訊  9月23日,區委書記姜景峰在調研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業態布局情況時強調,要進一步做好培育豐富業態這篇文章,著力把握旅遊需求品質化與休閒化趨勢,把業態、品質、品牌的建設運營強起來,打造有顏值、有內涵、有活力的歷史文化街區。
  • 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有了「智慧大腦」 進入「智慧街區」時代
    8月5日,隨著五馬商圈「智慧大腦」「5G融媒體+應用實驗室」的揭牌投用,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正式進入了「智慧街區」時代,信息化管理和智慧化出遊將給遊客帶去更好的參觀遊覽體驗。   溫州網訊 「通過我們這個智慧大腦監控系統,五馬街上哪個垃圾桶沒上蓋都看得清清楚楚。」8月5日,隨著五馬商圈「智慧大腦」「5G融媒體+應用實驗室」的揭牌投用,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正式進入了「智慧街區」時代,信息化管理和智慧化出遊將給遊客帶去更好的參觀遊覽體驗。
  • 姜景峰調研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業態布局情況:做好培育豐富業態這篇文章!
    、有內涵、有活力的歷史文化街區。項目深入挖掘公園路及中山公園的歷史文化和歷史記憶,打造「公園路十景」和「中山公園十二景」,並堅持修舊如舊、建新如舊的原則,構建以溫州傳統民居建築為主的特色歷史街巷。姜景峰一行實地走訪了公園路、五馬後巷等地,沿街了解商鋪入駐情況、品牌特色等,現場研究商業業態、景觀改造等情況。姜景峰指出,要堅持傳統與時尚的融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文旅融合為方向,總結經驗、推陳出新、拓寬路子,真正將文化植入滲透到街區每一個細節中,讓歷史文化街區成為鹿城的文化地標、城市名片。
  • 國際網紅打卡五馬歷史文化街區
    11月19日,活動正式開始前,數十位來自全球各地的網紅達人和網絡媒體大咖迫不及待地親身體驗五馬歷史文化街區的地道「溫州味」,夢幻般的鹿城夜色給打卡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膚色各異的他們,或高舉鏡頭拍攝、或俯首探聽故事、或相互交流採訪……成為了古色古香五馬街頭的另類風景。
  • 五馬歷史文化街區分會場三大亮點
    同時,在重新打造亮相的五馬歷史文化街區設分會場,使主、分會場相互關聯,互動引流。分會場以「墨香藝韻」為主題,圍繞琴棋書畫為布展核心故事線,分第九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公園路非遺文創業態展、「溫州老門臺」攝影展、禪街「琴-市集」、墨香建設成果展、雲遊展館等六大板塊,集中展示墨香書緣和鬥城藝韻。分會場最大的特色亮點,可概括為:展示最人文的街,展出最美的書籍,體驗最雅的市集。
  • 快來逛五馬歷史文化街區
    今天(10月15日),2020首屆長三角美食文化周將在市區禪街開幕,美食文化周為期4天。來自長三角10多個城市的名菜、名廚以及60種長三角特色美食將在活動現場亮相。市民不妨去逛逛五馬歷史文化街區,嘗嘗長三角美食,聽聽長三角文化故事。
  • 智慧城市創新應用,浙江溫州鹿城為歷史文化街區安上「智慧大腦」
    近日,浙江溫州鹿城區五馬商圈「智慧大腦」、「5G融媒體+應用實驗室」舉行揭牌儀式,標誌著五馬歷史文化街區全面拉開「智慧街區」建設帷幕。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曾偉出席活動。作為鹿城文旅商圈的「金字招牌」,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承載著鹿城的記憶與歷史,2018年以來,我區全力以赴推進蟬街、五馬街、公園路改造,文化工作亮點紛呈,業態調整初見成效,街區品質整體提升。
  • 五馬-墨池歷史文化街區今年將投2.3億元打造9大項目
    面對新的發展階段,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昨透露,今年五馬-墨池歷史文化街區將在現有建設基礎上,投入2.3億元深入打造9大工程項目。其中,將投資1.69億元啟動解放街及五馬商圈南區二期改造工程,對解放街、紗帽河、登選坊、柴橋巷等街巷進行改造提升。
  • 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最有故事一條「街」挖出了精彩
    從市區公園路走到五馬街,再來到禪街,走進溫州最有故事的一條「街」——五馬歷史文化街區。這裡承載著許多溫州人的文化記憶,也流淌著生機勃勃的商業氣息,文化與時尚在這裡交織相融。
  • 高水平打造「溫式」歷史文化街區 蟬街面向全國公開徵集雕塑設計
    溫州網訊 一條300米的蟬街,面向全國公開徵集雕塑設計——今天刊登的一則公告,讓這條溫州古街向全國發出了「邀請函」,徵集蟬街西入口(新國光廣場)雕塑設計方案,集思廣益,助力打造五馬歷史文化商圈亮點區塊。
  • 五馬——禪街不止是「網紅打卡點」,還深藏著溫州千年的歷史與文化...
    快來和小布一起,把五馬-禪街從西逛到東,講講那些網紅打卡點背後的歷史與文化……一、淨光夕照(淨光塔與永嘉大師像)>五馬街區禪街盡頭處的松臺山巔,屹立著一座始建於唐代、有著千年歷史的七級寶塔——淨光塔;淨光塔東側松臺山麓,永嘉大師——玄覺塑像振錫而立,昂視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