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姓是中華姓氏裡一個十分古老的姓氏。它從堯舜時彭祖彭姓開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從公元前1208年商王武丁消滅大彭國,大彭子孫以國為氏為姓,成為彭氏彭姓,迄至今日,正式普遍使用彭姓的歷史也有3200多年了。
彭姓至今子孫繁衍,人口眾多,散布中國以至全球各地。據調查,在現今中國大陸的100個人口大姓中,彭姓人口位居第31位;彭姓在長江中上遊地區佔有優勢。彭姓人群大約佔了當代中國總人口的0.49%,即每10000個中國人中姓彭的人至少有49個,總人口大約有588萬。
彭祖之後,大彭國氏
陸終的第三子叫籛,字鏗,為彭姓。傳說在堯時,他受封於彭在彭城(即後來秦朝設置的彭城縣,故城在今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立大彭因,有了大彭氏。他就是彭祖,在殷商為守藏大夫,在周為柱下史,壽767歲,即近八百歲。因年壽長,又稱老彭。娶49妻,生54子。他是彭姓、彭氏的開始,而且,以他的彭姓受封於彭城,兩彭合一彭了。
夏又將彭祖的後代另封為豕韋(孫子元哲的封地,故城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諸稽、舟人三個國家。到商代中期,大彭、豕韋都是伯爵諸侯。豕韋的後裔又別為韋氏。諸暨的後代無聞。舟人的後代自為禿姓。只有大彭一直為彭姓。
商代末期,楚國滅了大彭。彭姓的大彭國子孫仍以大彭國氏為氏,就是彭氏。而不是大彭國氏的彭姓子孫,同樣是彭祖的後代,就不是彭氏了。
由此可知,陸終第三子姓彭名籛或籛鏗。彭,起先為姓。因為彭籛受封於大彭,他成了大彭國的始祖,所以稱為彭祖。而大彭又是地域的象徵,成了氏。
大彭氏國的彭姓子孫一直以彭為氏,不像封於豕韋、諸暨、舟人之國的彭祖的後代,或湮沒無聞,或已另改他姓。春秋戰國以後,姓氏逐漸合一,彭姓彭氏不分,都是彭。
有關彭祖先世起源的這段事實,我國很多早期史籍上都記載了。如《左傳》、《國語》以及西晉時出土的《竹書紀年》等。中國歷史學之父、西漢司馬遷在《史記》中構建的遠古歷史體系裡,《楚世家》、《五帝本紀》、《三代世表》都對彭祖加以記載和確認。他依據的是《大戴禮記》卷7裡的《帝系》、《五帝德》的內容。而《大戴禮記》裡的《帝系》、《史記》裡的《五帝本紀》都出於《世本》。春秋戰國諸子的要籍如《論語》、《楚辭》、《列子》、《荀子》、《莊子》、《呂氏春秋》等都涉及彭祖。
其他民族改為彭姓
彭姓除了源出於先秦的大彭,是彭祖之後,世世代代繁衍昌盛,成為彭姓人口的絕對主流,在歷史的遞沿中,還有來源於其他民族的幾支
羌族彭氏。《後漢書西羌傳》講周武王伐商,羌、影率領部隊相會牧野。這事源於《尚書》:「庸、蜀、羌、微、盧、彭、濮人。」孔安國注道:「都是蠻夷戎狄。」《宋史兵志五鄉兵二蕃兵條》也引用周武王用微、盧、彭、濮人,作為一著使用蕃兵的方法。說明羌人中的彭人周時就有了,他們被用來支持中原的統戰爭。
安定彭氏。源出於西漢少數民族瀘水胡。瀘水胡又稱安定胡,世代為瀘水胡酋。它原本是匈奴統治之下的月氏,屬於羯族。進入邊塞後和羌人一丘雜居通婚。羌人原有彭姓,瀘水胡於是有了彭姓
枹罕彭氏。也出於羌人。五代以來的湖廣永順、保靖等土家族地區有土司姓彭,世代承延,本與江西宜春彭氏是一家。清代有一支回了老家,仍是漢族。但留在那裡的是大部分。他們與當地土居交流融和,成了土家族。從五代至今,湘西、鄂西彭姓人口眾多,人才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