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李唐王朝究竟是不是姓李?血脈之爭由來已久,至今依舊是謎》
唐朝是一個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的年代,當時政治形態寬鬆,給了人們很多自由的發展空間,所以至今都有很多人為之嚮往。而同時代的外國人,則是帶著朝聖般的敬仰之情來到大唐,給予了那個時代多元文化交融雜糅的特色。以至後來,外國學者也都在自己的文章中發表了關於大唐的論述,他們紛紛認為: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的鼎盛時代。不過樹大招風,很多人在研究唐朝歷史的時候發現,開創大唐的李氏讓人心存疑慮,主要有兩點:一是他們這一支姓氏到底是不是姓李,二就是他們身上流淌的血統。
在正史中,唐王朝考證自己的家族出身自隴西成紀,就是現在的甘肅省秦安。按照正史的說法,在五胡十六國時候,有個叫李暠的人曾經創立了西涼政權,這個人就是李淵的七世祖。李淵的六世祖是西涼後主李歆,這個人生的兒子叫李重耳,皇室對此人記述得非常詳細。史學家陳寅恪認為:種種跡象表明,李重耳和鮮卑人李初古拔有著驚人相似的經歷,極有可能他們是同一個人。如此推論李唐一族可能是鮮卑人。西涼李暠一脈在北魏年間也是極為顯赫,大唐李家願意攀附到這一族,就是告訴天下人我們李唐皇族是世襲貴族。
在家族傳承上,李唐王朝一直有點馬虎,很多地方的記載都不是那麼的詳實。直到李虎這一代,相關的文獻記載才真正清楚豐富起來。李虎曾經是北周宇文泰麾下一員大將,早年在入關作戰過程中,因為顯赫的戰功而被稱為「八柱國家」,被賜姓稱名大野虎,這個賜姓有著非常鮮明的少數民族特徵。到了隋文帝的時候,準其複姓李氏。後來,大唐李家的故事就開始清晰起來,李虎的小兒子叫李昺,這個小兒子給他生的孫子中有個叫李淵,而李淵和李世民大家都非常熟悉。
在史書中,我們能夠發現很多李唐王朝是少數民族的跡象。比如李虎的哥哥名「起頭」,弟弟叫「乞豆」,這兩個名字不光是「起」與「乞」的讀音相同,而且名字本身都字帶有典型的遊牧民族的特徵。
另有一本文獻之中,記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唐朝僧人法琳當面質疑李世民說,雖然都姓李,李唐王朝的李家根本不是隴西李氏,而是鮮卑人拓跋達闍的子孫。為什麼要採用法琳的說法呢,主要是因為這個和尚是冒著殺頭的危險,去指責李世民的。如果不是掌握了真憑實據,他也不會擔此風險。
李唐皇室之所以冒稱始祖是李暠,並追溯到名將李廣,又和李耳攀親戚,都是希望得到認可,為自己的皇位「正本清源」,給自己找一個體面的祖宗。即使李唐一族是李廣之後,皇室具有鮮卑人的血統是千真萬確的。李世民的祖母姓獨孤,是西魏大將獨孤信的女兒,她的祖父獨孤庫是部落酋長,所謂的部落大概就在現在的內蒙古一帶。她的姐妹分別在兩個朝代當了皇后,而且都生了繼承皇位的太子,這樣的姐妹恐怕只有日本戰國時候的「淺井三姐妹」能夠相匹敵了。
李世民的血統就更不是純正的「漢」血統了,他的外公和外婆確定無疑都是少數民族,兩人的姓氏也是典型的少數民族形式,分別是竇和宇文,如此說來李世民身上的鮮卑族血統佔了四分之三,他還娶了一個鮮卑皇后長孫氏。
所謂歷史,有正有野。正史是為執政帝王服務,有增有刪;野史則因為稍遠於廟堂而取信於民。所以歷史的真相永遠都是一個迷,人們都只能在其中進行考證和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