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喜歡收藏文玩的藏友們,對包漿這個詞並不陌生,而且對包漿也會有著一種特殊的喜愛之情。其實,包漿就是文玩表面的那種光澤感,像木質的文玩經過長年累月的把玩之後,在表面就會形成一層光亮的包漿。
時間越久,包漿越厚
木質當中是含有油脂的,在把玩的過程當中,油脂會逐漸緩慢地往外滲透,經過自然氧化之後,在表面形成包漿。經過把玩時間越久的木質文玩,表面的包漿就會越厚,看起來其美觀度就會越高,就越具有一種通透質感。
尤其是像海南黃花梨、小葉紫檀、大紅酸枝等等這種高檔的木材,本身油脂就非常豐富,經過把玩會很快形成包漿。包漿的形成,不僅會增加工藝品的美觀度,對其內在的木質也能夠起到一種保護作用,但包漿好看,形成並不容易。
養成好包漿並不容易
想要一件木質工藝品能夠養出好的包漿,首先在對材質的選擇方面就有著很高的要求,只有材質好的才能把玩出來好包漿。如果料質的本身就不怎麼樣,就算是再努力用心,也是不可能把玩出來優質的包漿,所以想要好包漿就必須建立在好材質的基礎上。
事實上,很多人選擇到了好材質的木雕工藝品,但是經過細心把玩還是把玩不出來好包漿,甚至還有開裂的可能。這多半是與把玩方法不正確有關係,因為包漿並不是隨便把玩就會形成的,需要擁有一定的技巧。
注意溫差,需要先放後把玩
南北方有著溫度差異,所以在南方買入的木雕來到北方之後,需要先放置一段時間,讓木雕適應一下新的氣溫環境。如果剛從南方入手了木雕工藝品到北方,沒有適應氣溫,直接拿出來把玩,是很容易導致木雕工藝品開裂的。
很多商家都會提醒買家要先將木雕放置一段時間再進行盤玩,就是因為怕溫差過大對木雕造成損失。在後期的把玩放置過程當中,也是需要注意溫差變化的,不僅要防止乾燥,更要防止潮溼、暴曬以及水泡。
多盤多放,循序漸進
很多人覺得只要多把玩木雕,就會很快形成包漿,但事實並不是如此,因為過度盤玩,會導致木質表面的棕眼變大,不僅不會很快形成包漿,還會讓木雕表面發烏。所以在把玩木雕的過程當中,需要多盤多放,慢慢來,最好是把玩一周放置一周,讓其充分得到氧化。
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
有些藏友們剛入手木雕的時候,比較新鮮,喜歡經常把玩,但是時間久了,能夠堅持的人也更不是很多。如果把玩木雕不能夠持之以恆,把玩著把玩著就放棄了的話,這樣是把玩不出來好包漿的,想要好包漿就不能夠半途而廢。
其實,想要好的包漿並不困難,只要堅持多盤多放,不半途而廢,逐漸地你就會發現手中的木雕工藝品,已經形成了值得炫耀的包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