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是一個人文歷史深厚的城市,隨著城市建設和城鎮化建設的步伐的加快,隱藏在六安各個角落的古鎮都各自有著不同的命運。這些古鎮有的已經成為旅遊景點,有的正在改造,也有的已經徹底消失。
蘇埠古鎮,坐落在巍峨秀麗的大別山腳下!古鎮始建於元朝,興盛於明清,至今已有千年歷史。舊時蘇埠古鎮的繁榮,緣與緊靠著淠河水。舊時以水路交通為主,這裡千帆雲集,往來商賈不斷,逐漸形成了竹木茶麻的運轉和集散地。河畔漸成碼頭,沿著十字街十三家會館的競相迸發,為蘇埠老街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讓古鎮的經濟得以快速的發展,享有「小南京」美譽。
現存的千年老街格局依舊保存完好,青磚黛瓦、重梁高脊訴說昔日蘇埠的繁華。保存比較完好的古建築有白麻會所、劉銘傳當鋪、匯康錢莊、肖隆盛米行、王大忠私宅等。長長的鵝卵石路面、百年院落式的青磚老屋,斑駁的牆面上還留著上個時代的標語。院落無不有著高高的門檻,木質結構為主,迴廊連接,分割庭院和起居房屋,環境優雅,錯落有致,結構嚴密,渾然一體。木結構上有各式圓雕和浮雕,山水、草木、人物、珍禽異獸,應有盡有。
十字長街,四通八達,縱橫交錯,曲徑通幽,一排排木質結構的商鋪老宅。一間緊挨著一間,一幢緊靠著一幢。那彎彎曲曲的街道,那林立的店鋪,那古色古香的門匾,那斑駁的牆面,還有那屋頂上瘋長的瓦松,它們組合在一起,就如同一幅江南水墨畫,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老街的幾大供銷社,曾是上世紀計劃經濟的產物。在五十年代初期,推行了對農產品的統購統銷和生產資料的壟斷經營,供銷社要承擔起政府配置資源的職能。於是乎,供銷社就成了當時掌控物資緊缺、吃香的喝辣的搶手單位。蘇埠供銷社就是在那個年代發展起來的,當時有蘇埠老百貨公司,東風商場,南雜門市部,南紗門市部,都是讓人羨慕的、風光旖旎的聖地。哪裡擺滿了老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商品根本不愁賣。
但是在時代的更替下,昔日淠河上擺渡船不見了蹤影,老淠河河底也已經枯水乾裂,連通河底的泥沙也被售賣一空。早已年久失修的老街任憑風吹雨打,明清建築已經斷垣殘壁了,倒塌的牆體、椽簷、門匾讓人觸目驚心,荒蕪的庭院、屋宇、瓦楞令人不寒而慄。計劃經濟下的幾大供銷社場地,也到了苟延殘喘,危在旦夕的地步了!千瘡百孔的老街早已毫無遮攔,隨時隨地都有倒塌的可能!
昔日的車水馬龍、輝煌一時的商業街早不見了蹤跡,留給人們的是一片蕭條冷酷,遍體鱗傷的建築骨架,有的連骨架都沒了,剩下的只是外在的軀殼了!老街沒有了昔日的繁華,也不受年輕人的喜愛,他們大多在成年後選擇搬出了老街,現在可以稱為是老年人的留守街。長長的石板路、百年院落式的青磚老屋,斑駁的牆面上還留著上個時代模糊的標語,沿街零散保留著傳統手工業老理髮店,鐵匠鋪,木器店,匠鋪,銀器店,雜貨店有牌少市,時代更迭下,老街裡的商業傳奇已成歷史。
大家是否知道蘇埠古鎮?對於這個古鎮都有哪些要說的或者是建議?歡迎在評論處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