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漫筆:《漁舟唱晚》的詩意盎然

2020-12-07 阿壩如水蓮子

《漁舟唱晚》,僅僅從題目就能感覺到詩情畫意。

夕陽漸漸落山了,光芒映照萬頃碧波,波光粼粼,一隻漁船悠悠地在碧波上搖蕩。

船上的漁父悠然自得,坐在船頭看著落霞。船尾站立著魚鷹。

捕魚一天的漁父準備歸航。漁船隨波漸遠。只有湖面水波蕩漾,岸邊蘆葦在霞光中搖曳,天空中飛鳥翻飛。

這首樂曲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在中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箏獨奏曲。

這首由金灼蘭,婁樹華先生整理創作的《漁舟唱晚》是中國古箏藝術史上劃時代的作品,它是用古曲《歸去來兮》為素材,發展編創而成者。創作於1938年——1939年之際。一經問世就開創了箏曲的新紀元。經過50多年表演證明,是一首受到中外音樂界公認的名箏曲。

建國後,著名音樂家黎國荃先生根據同名箏曲曾改編創作為小提琴曲,得以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傳,呂思清、盛中國、俞麗拿都曾傾情演繹。 1984年,著名電子琴演奏大師浦琪璋將其改編並用電子琴完美演奏,中央電視臺選取其1分36秒至2分43秒作為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一直沿用至今。三十年不變的背景音樂,成為十三億人最熟悉和喜愛的音樂,它也許是全世界所有電視欄目中播放時間最長的背景音樂。

這首古箏曲取材於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兩句「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詩句。

《漁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夕陽西下,晚霞斑斕,漁歌四起,漁夫的喜悅悠閒,也表現了作者對祖國美麗河山的讚美和熱愛。

當悠揚如歌、平穩流暢的抒情性樂段響起。音樂展示了優美的湖光山色——漸漸西沉的夕陽,緩緩移動的帆影,輕輕歌唱的漁民……給人以「唱晚」之意,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對景色的讚賞。

到了第二段,音樂速度加快。形象地表現了漁夫蕩槳歸舟、乘風波浪前進的歡樂情緒。

轉到第三段快板中,旋律形象地刻畫了蕩槳聲、搖櫓聲和浪花飛濺聲。隨著音樂的發展,速度漸次加快,力度不斷增強,加之突出運用了古箏特有的各種按滑疊用的催板奏法,展現出漁舟近岸、漁歌飛揚的熱烈景象。

仔細聆聽還可以聽到船槳劃出水面時,槳梢上水珠下滴的聲音。湖面倒映著金色的餘暉,猶如金箔撒地,映得天空和水面都是一片金黃。

到了樂曲結尾部分,旋律讓人感到喜悅後的平靜。看似和樂曲開頭呼應,類似的節奏和旋律,但恰恰是樂曲的點睛之筆。

漁翁勞累半天看著滿倉的魚獲,對照第一網的慘澹,不禁悠然一笑。世事無常,失之坦然,得之淡然,人生在世總是有得有失,何必計較呢?

的確,當我們聽到這首《漁舟唱晚》時,再多的疲憊,再多的痛苦與憂傷都會煙消雲散吧。

相關焦點

  • 《漁舟唱晚》或現《天氣預報》片頭音樂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晨報導  7月26日下午,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就《新聞聯播》後《天氣預報》的「片頭音樂」進行審定,擬將《漁舟唱晚》主旋律應用其中。  審片會現場播放了自1993年3月1日以來,《天氣預報》「走過」的十個版本的「片頭音樂」。隨後,與會人員聽取了7個版本的片頭音樂,每個音樂樣片的播放時間均為10秒鐘,7個版本均為《漁舟唱晚》的「變奏」形式,與城市預報中《漁舟唱晚》背景音樂結合一體。現場參會人員分別從專業的角度和觀眾的角度對7個版本的音樂樣片提出了個人意見和建議。
  • 【砥礪奮進的五年】漁舟唱晚 詩意棲居
    原標題:漁舟唱晚 詩意棲居  清晨,太陽即將升起。遠處,金山三島若隱若現,而近處,幾艘漁船正慢慢靠岸……很快,上海「最後一個漁村」——金山嘴漁村「醒」了。  中午時分,老滬杭公路兩側,林立的漁家飯店熱鬧異常,裡面坐滿了尋味而來的市民遊客,而漁村老街上,遊覽的人們更是川流不息。
  • 《漁舟唱晚》說課稿
    《漁舟唱晚》說課稿:為了幫助通過筆試的考生不留遺憾,順利面試,中公教師網特整理了一系列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本篇文章為人教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下冊《漁舟唱晚》說課稿案例。一、教材分析《漁舟唱晚》是人教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下冊,第3單元的一首欣賞課,此曲由婁樹華根據古曲《歸去來兮》的基礎上進行改編。
  • 賞析漁舟唱晚的結尾
    漁舟唱晚反映的是漁民滿載而歸的喜悅心情,快板部分把這種喜悅心情推向了高潮,從意境上體會,這時的漁舟處在向著目的地狂飆突進階段,漁舟的行進速度要達到最高值。快要接近岸邊,漁舟必然要從最高速降下來,最後歸於靜止,這個過程怎麼通過樂曲來表現呢?
  • 霍尊漁舟唱晚在哪裡可以聽 霍尊漁舟唱晚完整歌詞介紹
    霍尊漁舟唱晚在哪裡可以聽 霍尊漁舟唱晚完整歌詞介紹  漁舟唱晚 (Live) - 霍尊  詞:於清湧  曲:霍尊  夕照帆檣落霞深  看波光掩映浪似金  綠岸炊煙鵝喚我  十裡漁舟 如夢如雲  一鉤彎月漁火近  驚起了一片沙鷗影
  • 婁樹華《漁舟唱晚》賞析
    它既輕巧,又有極強的表現力,其音樂具有極其廣闊的角色意義——既能表現波光粼粼的動態美,又能表現月光如霜的靜態之美;既能表達磅礴之勢,又能入微訴說滴血之象。《漁舟唱晚》形象地描繪了漁民出彭湖作業,到夕陽西下後,晚霞映照在湖面,漁歌四起,漁夫滿載豐收的喜悅歸舟的情景,表現了作者對勞動者的讚美和對生活的熱愛。
  • 試聽:雨後娃 - 漁舟唱晚
    小提琴旋律部分則選取了經典樂曲《漁舟唱晚》的片段,一聽就給人舊時光陰浮現眼前的唯美感覺。  JoJo標識度極高的音色配合舒緩溫暖的旋律,以及石頭厚實清晰的說唱,將《漁舟唱晚》演繹的既潮人又不脫去古典的華麗。雨後蛙將現代音樂元素和傳統古典詩詞相結合,是一次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傳承推廣中華文化經典的大膽嘗試。
  • 聽見傳統 · 分享經典丨《孔學堂傳統音樂時間》之《漁舟唱晚》
    《漁舟唱晚》央視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採用了電子合成版的《漁舟唱晚》片段,成為中國人最熟悉和喜愛的音樂,它也許是全世界所有電視欄目中播放時間最長的背景音樂。《漁舟唱晚》原是一首頗具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是婁樹華用古曲《歸去來兮》為素材,發展編創而成的,創作於1938年至1939年。這首樂曲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在中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箏獨奏曲。
  • 漁舟唱晚,響徹龍湖之濱
    而一代宗師婁樹華的《漁舟唱晚》,則是中國古箏藝術史上的劃時代作品。1925年,婁樹華在「北京道德學社」,師從河南遂平人魏子猷先生。魏先生是民樂世家,擅長中州古調「樂中箏」。婁樹華亦步亦趨、千錘百鍊,在承傳中創新,終成一代宗師。「樂中箏」,是中國民樂的瑰寶,而婁樹華,是「樂中箏」的奠基人。
  • 《漁舟唱晚》紀錄片解密專輯創作歷程
    《漁舟唱晚》紀錄片上線 是什麼樣的機緣巧合,讓三把同源而今卻形態、音色、演奏手法各異的吉他共同奏響中國旋律?又是什麼,讓三位藝術家相聚北緯40度的北京,歡迎收看今晚的《藝術人生》哦不,《漁舟唱晚紀錄片》。
  • 《漁舟唱晚》曲譜篇章結構分析
    《漁舟唱晚》是古箏經典名篇,她宛如一篇美麗的散文,通過古箏美妙的音符向人們娓娓道來漁民滿載而歸的喜悅心情,如果我們從文學的角度對《漁舟唱晚》曲譜篇章結構進行解析,發現漁舟唱晚的曲譜結構嚴謹,邏輯嚴密,是一篇很好的歌賦。
  • 央視天氣預報的背景樂——《漁舟唱晚》
    每天晚上的七點半鐘,我們大家看完《新聞聯播》後都要聽天氣預報,那麼你知道「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的音樂是哪首中國樂曲嗎?「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節目的音樂,實際上是用我國著名的古箏曲《漁舟唱晚》改編的高胡、古箏二重奏《漁舟唱晚》的片斷而改編的電子琴音樂。《漁舟唱晚》是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在30年代前後以古曲《歸去來》為素材發展而成的一首古箏曲。描寫的是夕陽西下,漁舟滿載而歸的情景,刻畫出一幅江南水鄉的優美畫卷。
  • 古箏《漁舟唱晚》為什麼那麼美?
    古箏《漁舟唱晚》是古箏經典名曲,在古箏演奏界必彈必會,演奏的現場感強,非常富有感染力,經常作為演出節目出現,讓觀眾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美的愉悅。古箏《漁舟唱晚》為什麼那麼美呢?一是整首曲子和中國傳統文化審美觀高度吻合。
  • 《天氣預報》片頭曲將換 《漁舟唱晚》有望選用
    北京晨報7月28日報導 (記者 董正)為觀眾所熟知的《天氣預報》,片頭曲有可能改為《漁舟唱晚》。日前,中國氣象局就《新聞聯播》後《天氣預報》的「片頭音樂」進行審定,擬將《漁舟唱晚》主旋律應用其中。自1993年3月1日以來,《天氣預報》已先後使用過十個版本的「片頭音樂」。
  • 古箏名曲《漁舟唱晚》由來之爭
    因此,長期以來國內箏界一般均認為「是婁樹華先生根據山東樂曲《歸去來》改編,後又經曹正先生整理」而成(蔣萍:《古箏演奏法》,1957年音樂出版社出版),解放後出版或油印的《漁舟唱晚》曲譜一般都標為「婁樹華傳譜(或編曲)、曹正譯訂(或整理)」,也有標以「古曲」的。
  • 央視天氣預報背景音樂《漁舟唱晚》乃山東臨清人金灼南編創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很少有人知道,這支家喻戶曉傳播海內外的《漁舟唱晚》,竟然出自山東省臨清市金郝莊鎮金西村的金灼南之手。《漁舟唱晚》作者——金灼南先生演奏山東省臨清市東北的金郝莊鎮,幾百年來孕育出無數的書法家和古箏家。
  • 百張古箏齊奏《漁舟唱晚》
    百人同奏《漁舟唱晚》。5月18日下午,由市文旅集團主辦、海陵區古箏協會承辦的「盛世國樂箏韻天下,獻禮祖國七十華誕」活動在望海樓前舉行,眾多市民遊客在這裡共同感受瑰麗的傳統文化,欣賞高雅的琴箏古韻。百人奏響古箏琴韻「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中華大地,處處可觀湖光山色;勤勞的人民,時時吟唱幸福之歌。一曲《漁舟唱晚》將山水之美,人情之樂,演習到了極致,成為古箏演奏必彈的曲目。下午兩點,整場活動在古箏大合奏《漁舟唱晚》中拉開了帷幕。
  • 悠揚動聽的《漁舟唱晚》 讓人身臨其境一般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月27日消息(南海網記者王全印 實習生陳瑤)一曲悠揚動聽的古箏獨奏《漁舟晚晚》,讓人陶醉,這是由未來之星小演員演奏的。  「優美的古箏讓我感觸很大,孩子不大,但是通過音樂聽得出孩子的嫻熟手法,讓我敬佩。」
  • 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小學音樂《漁舟唱晚》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作品《漁舟唱晚》,感受古箏獨特的音色與魅力,感受作品中描繪的美麗景色。【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漁舟唱晚》的欣賞,並配以聽辨、討論、分析、聯想等方法,學生能夠綜合感受樂曲的音樂形象,培養良好的欣賞習慣,提高想像力和創新能力。
  • 為何古箏曲《漁舟晚唱》是一首「富有東方風味的世界名曲」?
    漁舟唱晚,滿載而歸——古箏曲《漁舟唱晚》樂曲由來及美學分析向陽光一、樂曲由來關於《漁舟唱晚》這首古箏曲的由來,眾說紛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1938年)由古箏家他認為《漁舟唱晚》與傳統古琴曲中的琴歌《歸去來辭》在曲調上毫無共同之處。根據姜寶海先生考證,這首樂曲是山東省古箏大師金灼南早年將家鄉(金先生是山東聊城臨清金郝莊人,位於山東西北部)的民間傳統箏曲《雙板》及由此曲演變而來的兩首樂曲《三環套日》、《流水激石》進行改編,三者編創成一曲,並取名為《漁舟唱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