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建團三周年「天方夜譚」大型音樂會蘇、滬、京三地巡演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完美收官,這也是該樂團建團三年以來第四次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當晚,音樂廳內燈光璀璨、座無虛席,著指名揮家、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彭家鵬,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以及90多位青年演奏家,為首都人民帶來了一場中西合璧、精彩絕倫的文化盛宴。
音樂會首先上演的是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的委約作品《絲竹的交響》。這首曾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18—2019年「時代交響——中國交響音樂作品創作扶持計劃」的原創作品,在彭家鵬的激情指揮與樂團演奏家們的精湛演繹下,觀眾們跟隨時而歡快、時而悠揚的旋律,欣賞了太湖漁民勞作時的吟唱、江南水鄉的浪花翻湧、千年古剎寒山寺的晨鐘暮鼓和庭院中評彈的婉轉咿呀,一幅幅蘇州的朦朧美景浮現眼前。
由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全新編創的世界知名交響組曲《天方夜譚》將音樂會推向高潮。這首取材於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交響組曲,由俄國作曲家裡姆斯基·柯薩科夫根據西方交響樂特點量身創作。而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充分發揮民族管弦樂的特點,加入嗩吶、琵琶、柳琴、揚琴、阮等民族樂器對樂曲進行重新編配,為這一古老的神話故事尋找浪漫詩意的東方藝術表達。觀眾們在中西音樂文化的華麗碰撞與交融中,徜徉於時而細膩溫柔、時而激情熾熱的奇幻世界,體味了更加濃鬱、更具魅力的阿拉伯風情。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建團三年來,一直致力於中國民族音樂管弦化、交響化、國際化的創新探索。《天方夜譚》就是用中國民族管弦樂將這首西方經典交響樂曲進行全新表達,展示了中國民族樂器的諸多可能性,為世界尋找了不同於西方的聲音。」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彭家鵬表示,「從現場演出的效果來看,證明了中國民族管弦樂的交響化之路不是『天方夜譚』。希望這次的成功嘗試,能夠在創作技能技法和樂器選擇上為業界提供新的思路,從而推動中國民族樂器的改革,推動中國民族管弦樂更好地走向世界。」
據悉,蘇州民族管弦樂團成立於2017年11月,建團三年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傳承和弘揚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積極推動中國民族管弦樂的創新發展。與趙季平等10多位作曲家委約創作了《風雅頌之交響》《幹將莫邪幻想曲》《絲竹的交響》等11部優秀原創作品,其中有5部作品入選文化和旅遊部「時代交響——中國交響音樂作品創作扶持計劃」;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杭州、蘇州等地及美國、俄羅斯等12國22城市演出大中型音樂會300多場,以高品質的藝術水準彰顯了文化自信;面向蘇州城鄉,持續舉辦「高雅藝術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文化惠民公益演出共200多場,惠及群眾13萬餘人,受到了各級領導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好評。
(季明明 吳亞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