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喜歡一首歌,並不是因為它的旋律有多高的技巧,它的歌詞有多少的華麗辭藻。
而是這首歌曲本身帶給我們的意義。
它或許讓人淚流滿面,或直達人們心底最深處的角落,或洗滌我們的靈魂,或治癒我們那顆本就脆弱的心。
沒有誰能說清你的遭遇那就把故事寫成歌曲送給不值一提的過去送給將來更好的自己坦然去面對風風雨雨
最近,《三十而已》火了。
這部聚焦三十歲的女性種種生存現狀的現實之作,一經上線,便引發了大面積的熱議。
除了人設完美,戰鬥力爆表的顧佳和本地姑娘鍾曉芹之外,唯一的單身滬漂王漫妮更是讓多少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心生感慨。
就像網上評論的那樣:一部《三十而已》,寫盡三十不易。
奢侈品銷售王漫妮,出身南方小城,滬漂八年。
人到三十的她,一邊抵抗著老家父母的催婚,一面迫切地想要在大城市紮根。
努力工作,每天都是最晚下班,卻遭遇同事算計,險些被辭。
拼命賺錢,一半工資用來租房,只能吃十塊錢的盒飯,房東一通電話,立馬就得搬家。
長期憋尿引發了急性腎炎,暈倒在出租房,還是千裡之外的父母,撥通了急救電話。
臉色慘白的她,在病床上暗自流淚,轉而卻對爸媽報平安的一幕,讓無數人紅了眼睛。
「我們只能拼命地往下扎,給自己增重,才不會被擠出去。」
每個曾在異鄉打拼的單身女孩,都能在王漫妮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總有一天可以出人頭地願一切美好終會相聚昨天忘記明天繼續就算痛的無法呼吸這點辛酸不算什麼委屈
還記得那個在地鐵站默默的坐在牆角哭泣的女生。
因為乘務人員的一個安心的擁抱,讓這位安靜的女生瞬間崩潰大哭。
在是釋放了糟糕的情緒過後,在與乘務人員說了那段時間的煩心與壓力過後,她有變回了在城市中奔波生活的一員。
也繼續著一位媽媽、一名妻子、一個好女兒、一個合格的職場人等各種各樣的社會角色。
其實,在俗世奔走的每一個人,都會有難過惆悵、孤獨的時候。
雖然被生活殘酷肆虐,但我們仍然會被一個舉手投足的善意所感動,被那些細小的關心與問候所治癒。
然後憑藉著對未來的期待,對夢想的堅持,讓我們在每次的深夜崩潰大哭後,又會擦乾眼淚,在第二天元氣滿滿不斷向前。
就這樣,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學會在迷茫中堅強,學會了跌跌撞撞的成長。
因為我們知道,更好的自己在未來等待著,那些年勇敢追逐的夢想也一直在前方從未拋棄,未曾走遠。
青春如你這不是一場遊戲痛徹心扉的遭遇不夠堅強就不要想起
巴爾扎克說:人生到處是真苦難,假歡喜。
生活就是這樣,總要有一段路要自己一個人走,總要有一些苦難是自己一個人扛。
前段時間,《安家》熱播,從各種糟心狗血的開頭,到最後以看似闔家歡樂的結尾。
很多人在吐槽這個結尾,並不是因為它的結局不好,反而是太好了。
好到有點心疼房似錦。
從那樣一個原生家庭中逃離的房似錦,在上海闖蕩的過程中經歷了多少的白眼、不解、委屈、嘲弄。
就像她自己說的:沒有人比我了解生活的苦。
為了生活,一個女生就這樣租下了人人懼怕的兇宅,只是因為它的價格是最低的。
她可以每天吃包子鋪賣剩下的包子度日。
可以為了籤下一套房源,連爬3次28樓,最終用真誠打動客戶。
更加令人唏噓的是,房似錦這個人物真的有原型。
只是現實比藝術更為真實和殘酷。
她說:生活把我養成了駱駝體質,吃一頓飽的我就存在著。
時常有人感嘆於這位女性的內心強大,但是在她自己看來,這只是生活的常態。
你看,人們儘管嘗盡了生活的滾燙,卻依然選擇繼續與這個世界死磕。
信念如旗揮舞在風中飄來蕩去不能向恐懼卑躬屈膝心無旁騖便是歸期
生活也許沒有我們想像的那般美好,但是卻也沒有那麼糟糕。
因為心中的那份信念總會讓你看見最光明的未來。
就像《一個人的朝聖》中,60歲的哈羅德在收到好友寄來的絕筆信之後。
在看見這封信之後,他開始了長達87天,一千多公裡的朝聖之路。
他一直堅信著,只要一直走下去,好友就能活。
雖然這場朝聖之路並沒有留住好友,卻讓他完成了一場自我救贖。
人生就是如此,沒有什麼能比信念更能支撐人們度過艱難的時光。
因為信念,讓我們相信無論黑夜多久,太陽總會出來驅除所有的霧霾和陰暗,也會灑下光和希望。
只要繼續走下去,白晝終將會到來,所有的苦難與挫敗都將變成你我的人生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