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書壇不再崇尚二王?白蕉的書法直承晉唐風韻,為何不及沈尹默

2020-09-06 書畫課代表

早年海上有幾位學習二王書法的著名人物,他們分別是四家沈尹默、潘伯鷹、馬公愚、白蕉。其中,當今公認書法水平最高且書壇影響最大的則是沈尹默先生。

但也有持不同意見者,他們認為若僅論書法水平,應是白蕉在沈尹默之上,至於書壇影響力,則沈尹默遠勝白蕉。

晚年的沈尹默在高度近視下仍堅持書法創作

在這裡,課代表認為沈尹默的書法有如下幾點:首先,基本功極其紮實。以二王為主,取法多樣。書體莊重又不失活潑,線條功夫一流。總體而言已經達到了民國書壇第一流的高度。其次,鑽研書法理論,梳理帖學脈絡。就學習二王書法做出了理論上的總結,創作了《二王法書管窺》等一系列理論書籍。

另外,沈尹默先生致力書法教育,培養了一批宗法二王的書法人才,尤其對上海及周邊地區的書法教育與推廣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可不謂之宗師級人物!

沈尹默 楷書

沈尹默 行書



沈尹默 行書東坡詩條屏


白蕉的書法,最珍貴的地方在於他相較於另幾家更深得晉人遺韻!雋永俊逸,灑脫高潔,文人氣息十足!不似另外三家,多少都存在相對板滯的感覺。

照片中的白蕉盡顯魏晉遺韻

但白蕉的書法缺點也比較明顯,首先是取法單一,書體相對簡單,基本就是楷書或行楷。這點遜色於馬公愚,也及不沈尹默;其次是寫不了大字,這點也比不上沈尹默;最後則是過於追求意趣,有時存在書寫點畫不到位的情況。但白蕉會畫蘭花,而且造詣極高,與申時伽的竹子、高野侯的梅花、謝公展的菊花、吳湖帆的荷花並稱,這點又要勝過沈尹默,更勝過什麼都不會畫的另兩位了。

總之,課代表個人是非常喜歡白蕉書法的,而回到問題本身,就整體而論也認為其書壇地位不及沈尹默。同時也遺憾白蕉在剛剛達到其書法藝術巔峰之時,不久便趕上了動亂罹難,晚年悽涼。








文丨 ,更多高清金石書畫作品及其背後的故事,歡迎各位熱愛書法繪畫、篆刻治印的新朋友關注我們呀,謝謝!


申明:本文由「書畫課代表」原創首發,圖文消息謝絕未經授權的複製、抄襲或抓取行為!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白蕉12幅行書真跡,直承魏晉風韻!不愧為「末代帖學第一人」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書畫課代表例舉了近現代書壇師法「二王」的著名代表,他們就是書法家沈尹默和白蕉,感興趣的書友可以點擊閱讀一番白蕉、沈尹默對於白蕉與沈尹默之書法造詣及書壇影響和地位,各位書友雖有不同之看法,但在某些方面卻又能默契一致,比如說:論功力沈為上,論影響沈為上,論法度沈為上;論氣韻則白為上,論飄逸白為上,論天真爛漫,白亦高出一籌
  • 李廷華:沈尹默與和而不同的現代帖學
    這段評價,可見沈尹默對白蕉書法的由衷推重。白蕉哲嗣何民生謂此信原件藏上海市檔案館,白蕉生前並未知曉。沈尹默比白蕉大二十多歲,社會地位也高得多,不存在競爭關係,但二人在傳續「二王」書法方面,應為一時瑜亮。從此信也可以看出,沈尹默之待白蕉,可稱坦蕩無私,雅量高懷。
  • 名帖品鑑|白蕉《蘭題雜存行草手卷》(深度好文)
    工詩文書畫,白蕉自己說是詩第一,書第二,畫第三。白蕉最為人稱譽的是他那一筆秀逸的行書,他的行書以二王為宗,所創作的書法作品雋逸瀟灑,明快清新、澹淨古雅,而又不顯孱弱單薄。非常鮮活地展現了晉韻及唐法。在骨子裡,白蕉始終能秉持著道家的清晰為懷的理念,這在他的書法中表現得尤為強烈,他是一個將儒釋道融匯貫通的一個人。以上這些便是他書法成功的境界要素,跟為人與心境息息相關。
  • 沈尹默行草書vs白蕉,誰的書法水平能夠代表民國最高水平
    民國時期在中國書法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這個時期書法家輩出,比方說沈尹默、白蕉等等,他們都是一流的水平,那麼他們倆的行草書誰的水平高呢?誰能夠代表民國時期的最高水平呢?下面就分享一點自己的看法,歡迎評論喲。
  • 20世紀的書壇泰鬥,這字直追王羲之,專家:這種人800年才出一個
    白蕉是上海金山人,在400年前,這裡也出了一位大書法家叫做董其昌,兩個人都是學習「二王」的一代宗師級人物。白蕉生前被譽為「海上才子」,在書壇、畫壇、詩壇有頗有名望,他的印也很好,甚至令篆刻大家鄧散木都讚嘆不已,甚至於被譽為「民國第一高手」!
  • 書壇狂人:中國無一人懂書法!康有為的字是爛草繩,如此狂,誰?
    意思是說,我是以魏晉二王為師的,隋唐的書家和我都是朋友,宋代的「蘇黃米蔡」我都是平視看的,放眼當代誰可以和我比呢?!夠狂吧。其實,白蕉的狂妄還不止於此,他還說:「餘早歲臨池,夙以之自負。遇得意,自鈐『晉唐以後無此作』一印。狂態可掬。然迄今未敢以此席讓人!」
  • 近代書法帖學名家馬公愚,精選18幅書法欣賞:筆力渾厚、氣息醇雅
    書法藝術發展至今已歷數千年,由於其獨特的藝術性質,要想寫得一手好書法,書家往往需要紮實的基本功、嫻熟的技巧,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悟性和修養。修養則不說了,悟性則是指藝術的敏感性,以及捕捉和提煉美的能力,比如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
  • 當代書壇的頂級高手,被譽為「小王羲之」,這字絲毫不輸古人!
    白蕉行草書《蘭題雜存》長卷後世之人以「二王」為宗,乃是因為王羲之集前人書法之大成,將隸書系統發展到了一種前所未來最為完備的境界,後世「帖學」之人,皆不出「二王」體系之藩籬!後來的唐、宋、元諸家,無不是從「二王」這片汪洋大海當中引出涓涓細流,而卓然成家的,比如歐陽詢得其峭拔、虞世南得其衝和、褚遂良得其多變,米芾得其姿態、董其昌得其散淡等等,而在當代能夠最大程度上學習「二王」,並且能夠從容地比肩先賢諸家的,白蕉可算得上是第一人!
  • 當代書壇的頂級高手,被譽為「小王羲之」,這字絲毫不輸古人
    後世之人以「二王」為宗,乃是因為王羲之集前人書法之大成,將隸書系統發展到了一種前所未來最為完備的境界,後世「帖學」之人,皆不出「二王」體系之藩籬!後來的唐、宋、元諸家,無不是從「二王」這片汪洋大海當中引出涓涓細流,而卓然成家的,比如歐陽詢得其峭拔、虞世南得其衝和、褚遂良得其多變,米芾得其姿態、董其昌得其散淡等等,而在當代能夠最大程度上學習「二王」,並且能夠從容地比肩先賢諸家的,白蕉可算得上是第一人!
  • 300年才出一個的書法大師,這字直追晉唐,讓人不服不行
    >「二王」的書法之名,除了因為整個世家都崇尚書法之外,還因為其祖上都有著良好的書法「基因」,其父親、叔父、祖父、姨母,等等,都有著良好的書法道統,在一個特定文化氛圍當中,才滋生出這樣的大師。在近代也有這樣的一位大師,他身處離亂的年代,他經歷過晚清、經歷過民國、經歷過北伐、經歷過抗戰、內戰以及後來幾年屈辱的歲月,最終死在了一個屈辱的年代,但這絲毫不影響,他是「近代帖學第一人」的美名。他就是白蕉。
  • 馬公愚丨近代書法帖學名家,筆力渾厚氣息醇雅,不愧一代「宗匠」
    ,要想寫得一手好書法,書家往往需要紮實的基本功、嫻熟的技巧,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悟性和修養。於是當今書壇便有了一些心浮氣躁的書家刻意在書法的形式上追求「新意」,但結果卻是五花八門、優者寥寥,甚至落得個「醜書」之名。不過我倒是覺得啟功先生的一個觀點是非常正確的,那就是「新意就是古人佳處和自己病處的結合」。比如柳公權的書法,不同於歐陽詢、顏真卿,那這便是他的新意,無所謂高級或低級。而很多書法愛好者往往就是沉不下心,花時間下功夫去學習那些經典範本,而學一些過渡作品。
  • 師古二王之正統,潘伯鷹小楷書法《豫園記》俊逸健勁、瀟灑超然
    潘伯鷹作為近代書壇裡師古「二王」的代表人物,與沈尹默、白蕉等一眾帖學大家對近代書法影響深遠。尤其是潘伯鷹所著的書法論作,對書法知識的普及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書友表示欣賞潘伯鷹的書法就讓其想到了一句話: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吳玉如書法:清雅脫俗,仙氣十足
    在現代書法史上,入魏晉「二王」堂奧的,不過謝無量、白蕉、沈尹默數人而已。以上諸家所走路徑不同,因而,成就大小也各異。謝書妙在以自己性情合古人神理,於魏晉風韻得之心源;白蕉獨宗「二王」,書如高人韻士,為現代帖學聖手;沈尹默孜孜矻矻於「二王」,可謂「二王」傳道者,但惜為唐法所誤,功虧一簣。
  • 沈尹默和啟功相比,誰對近代書法的影響力更大?
    沈尹默和啟功先生都是近現代著名的書法大家,題主的問題是倆人誰對近代書法的影響力更大,這個答案應該是沈尹默先生。只不過沈尹默先生大啟功先生近三十歲,最後是被四人幫迫害而死。啟功先生比較年輕,而且也很長壽,後來又主持了書協主席的職位很長時間,所以熟悉啟功先生的人比較多。
  • 力挽狂瀾的全才,書風妍美,小楷直入晉唐!白蕉:書法,由他而衰
    這種情形,與今日書壇何等相像,某些書法名家提出:趙孟頫提出向「晉唐書家」學習,而直接略過宋朝,他向晉唐的鐘繇、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李北海等人學習,並提出:」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
  • 韓立平評《白蕉文集》︱雲間白蕉狂語小箋
    《藝文畫報》1948年第七期刊登《白蕉近展一斑》白蕉與金學儀結婚照白蕉狂語,最具價值之處,還是關於近代海上書壇的批評。顯然白蕉仍在堅守傳統文人書法趣味,以溫潤淡雅為尚,無法接受「亂頭粗服」的藝術,排斥鼓努為力、雄強賁張的時代風格。近代海派書風變革的原動力,是清末碑學的興起,沈曾植所追求的目標即是「化碑為帖」。
  • 作為民國第二代書法家,堪稱全才的鄧散木,為何草書成就不高?
    在20世紀的書法家中,鄧散木堪稱全才,在書法方面他五體皆善,並且能作詩文,兼善繪畫,尤其是他的篆刻,很有影響力。作為民國第二代書家,鄧散木成名頗早,早在20世紀30年代即馳譽書壇。蕭蛻庵書法深具碑意、奇崛拗折,而鄧散木書法則寢饋山陰,晚年則宗法旭、素,一生書法實踐遠碑近帖。陳振濂在《現代中國書法史》中,將鄧散木劃歸沈尹默海派一系,不過在沈尹默系統中與馬公愚、潘伯鷹、白蕉諸家相較,鄧散木顯然與沈尹默靠得不那麼近,與潘伯鷹、馬公愚書法完全為沈尹默書法的翻版不同,鄧散木的行書倒還稍具有些自我的面目和個性。
  • 中國最後一位「書壇泰鬥」,他的書法影響了幾億人
    沈尹默行書《澹靜廬詩剩》《景寧雜詩》在近當代書壇中,有這樣的一個人物,他是中國最後一位「書壇泰鬥」,他的書法影響了幾十年他就是沈尹默先生!沈尹默先生的貢獻,除了他在書法造詣上的精深之外,還跟他在書法教育上的推動有關!
  • 沈尹默的書法清雋秀朗,謝稚柳評價:數百年來無出其右者!
    沈尹默,近代書法家,在書法界佔有一席之地。沈尹默一生追尋二王書風,也得到了二王的書法風韻。沈尹默對書法的貢獻是巨大的,他打破了清末以來以碑學為尊的主導地位,開創了現代帖學的新格局,讓帖學的地位提高了。沈尹默的書法十分的細膩而獨特,在書壇上獨樹一幟,字體看上去風度翩翩,頗有風度,整個篇幅清雋秀朗,是難得一見的書法作品。對沈尹默的書法,後世書法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著名文學家徐平羽先生,謂沈老之書法藝術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
  • 師法二王之正統,潘伯鷹小楷《豫園記》欣賞:俊逸健勁、瀟散超然
    潘伯鷹作為近代書壇裡師古「二王」的代表人物,與沈尹默、白蕉等一眾帖學大家對近代書法影響深遠。尤其是潘伯鷹所著的書法論作,對書法知識的普及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書友表示欣賞潘伯鷹的書法就讓其想到了一句話: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