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行走」:這本「文化護照」必須有

2020-12-20 紅網

13日,記者從上海市教委官方微信公眾號獲悉,「禮讚新時代,人文濱江行」上海市民終身學習人文修身主題活動已於日前正式啟動。據不完全統計,自「人文行走」啟動以來,一年多的時間已經有100萬人次參與了人文行走學習。(9月13日《新京報》)

上海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厚。見過未見過的,到過未到過的,我們的腦海中都各自有一座名之為「上海」的城市,用書本文字和網絡知識拼貼,用影視劇畫面架構,但這些畢竟都是紙上談兵,與親手觸摸上海的歷史血脈、文化底蘊無法比擬。

即便是置身上海這座城市,也不盡然人人都能做到對某一人文古蹟背後的歷史文化了如指掌、如數家珍。

這個意義上,上海面向廣大市民開展的「可漫步、可閱讀、有溫度」的「人文行走」終身學習活動,無疑值得提倡。

伊塔羅.卡爾維諾在其名著《看不見的城市》中寫道:「當來自記憶的浪潮湧入,這城市就像海綿一樣將它吸收,然後脹大…...但是,這座城市不會訴說它的過去,而是像手紋一樣包容著過去,寫在街角、在窗戶的柵欄、在階梯的扶手、在避雷針的天線、在旗杆上,在每個小地方,都一一銘記了刻痕、缺口和彎曲的邊緣。」

據報導,上海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文化的270餘個學習點和近30條人文行走路線。其中,既有名聲在外的外灘源、和平飯店等,也有鮮為人知或不為人知的上海百年工業遺存「船廠、紗廠、水廠和碼頭」等。

相信隨著「人文行走」活動在上海的深入開展,那些曾經伴隨並見證著上海滄桑歷史、文化興衰,以及精神面貌和發展步伐的「刻痕、缺口和彎曲的邊緣」,必將進一步銘刻在每位現代上海市民心中,從而加深他們對上海的了解和認識,促進他們對上海歷史文化的認同,激發他們熱愛上海、建設上海的家園情懷。

有人說,人類進入21世紀,必須帶好兩本護照:一本是文化護照,一本是品德護照。上海開展「人文行走」市民終身學習活動,無非是希望廣大市民,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餘,都能取得一本上海本土「文化護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只有取得了上海本土「文化護照」,才能真正稱得上融入上海的文化氛圍,從而真切感受到上海文化資源的豐厚廣袤,體會到她無所不包的寬廣胸懷。

然而也不得不提的是,現實中,並非各地都十分重視市民的「人文」活動,倒是各類與人文無關的奇特比賽活動此起彼伏。而「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回來什麼都不知道」這樣的旅遊笑話,更是國人的一種通病。

一個地方、一座城市、一個群落乃至一個國家,沒有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燦爛的文明,固然是一大缺憾,但有了這些,如果很多人尤其是許多置身其中的國人卻不了解、不記得,或只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甚至不珍惜它,即使有傑出的歷史人物、靈秀的風景山川,而缺乏靈秀、凝聚力很強的文化氛圍,則恐怕也是很可悲的。

人文,影響力之根。無論是之於一個人,一個單位、一個地方、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莫不如是。衷心希望每座城市的市民不僅能做到對身邊的人文景觀不陌生,也能起到「文化大使」或城市文化形象代言人的作用。某種意義上,這既是宣傳推介本土文化之需要,也是建設高度文明的國家之必須。

文/王志順

相關焦點

  • 「綠色閱讀 人文行走」
    8月30日下午,「綠色閱讀 人文行走」——長白新村街道第十一屆學習節開幕式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辦。 開幕式共有6項議程:優秀學習型團隊風採展示及表彰,人文行走之《百年滬江的人文情懷》VCR欣賞,綠色閱讀微報告、微課堂等。
  • 外媒:各國護照有四種基本色 中國護照很有格調
    參考消息網3月25日報導 外媒稱,世界上的旅行護照基本是紅、藍、綠、黑這四個顏色。在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時它們會被亮出來。比方說瑞士護照是耀眼的紅色,美國護照是藍色,德國護照則是勃艮第紅酒的顏色。而不同的顏色代表什麼意思呢?
  • 人文+健康城市「人文行走」悄然興起
    「人文行走」作為一種新興的城市活動,因其健康行走、閱讀城市歷史等特性正日益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今天下午,一場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士樓出發的城市行走結合了人文與健康雙重元素。健康專家和建築閱讀專家分別以專業志願者的身份,為市民帶來線上線下的科普導覽。
  • 清朝護照什麼樣?國家雖然孱弱,但護照上的字依然振奮人心
    他國在發展變革,清朝還在沉浸自己的強盛,沒有看到自身的危機,這是最終導致滅亡的關鍵。隨著西方列強打開中國大門之後,清王朝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才開始想要改變。這個時候改變就必須要和西方國家學,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學習他們的先進思想等等。
  • 這本特殊護照離變廢紙不遠了
    這實際意味著,中方對於英方違背承諾,一意孤行,反覆炒作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問題,幹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的反制措施,已經開始啟動。英國國民海外護照這本特殊背景下誕生的旅行證件,在中國作廢,應該為期不遠了。BNO護照只是旅行證件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俗稱為BNO護照,是英國自1987年7月1日起,籤發給中國香港居民中具有英國國民海外身份的護照。
  • 白本外籍護照使用指南,防坑防麻煩
    隨著中國將實施CRS全球徵稅,資產配置的全球化需要,高淨值人群不斷優化個人資產,安全合理規劃家族財富,因此,全國都出現了一種現象:越來越多的富人擁有兩本甚至多本護照。那麼,高淨值人群為什麼需要第二本護照呢?
  • 「逐夢新徵程 尋脈人文行」-青浦區「人文行走暨全民終身學習活動...
    逐夢新徵程 尋脈人文行人文行走,傳播文化的火種。青浦區舉行「逐夢新徵程 尋脈人文行」2020上海市民終身學習人文修身主題活動暨「上善人文行品味江南韻」「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線上啟動·分享會。此次活動由上海市民終身學習人文行走工作辦公室、秘書處,青浦區教育局,青浦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青浦區社區學院、青浦區各街鎮成人學校承辦。
  • 新生兒護照將不允許有外語名,必須用中文拼音
    一些新生兒父母考慮到孩子未來主要生活在義大利,希望為孩子取一個義大利語名字,但這或與中國相關政策有所衝突。孩子以後回中國讀書、就業,如果護照名字的中文和拼音如果不一致,或給孩子使用護照帶來麻煩。對此,中國駐義大利大使館網站2日刊文《關於規範新生兒姓名及其對應拼音的提醒》對旅意僑胞解釋此事,下面,菌菌再把相關熱點問題重新梳理一遍。
  • 寧夏銀川免費發放30萬本全域旅遊護照
    這個冬天,寧夏省銀川市面向全國免費發放30萬本「第二屆銀川歡樂購物季全域旅遊護照」,1月22日至3月4日期間,遊客憑旅遊護照可享受15家景區首道門票優惠,以及15家俱樂部、賓館飯店、新華書店等活動優惠,還有住宿折扣、購物優惠等。
  • 2019國際錢幣護照多少錢?
    2019國際錢幣護照多少錢?  答:228元/本  2.本次活動銷售的2019國際錢幣護照從北京倉由順豐快遞發貨。  3.本次活動訂單執行只退不換規則。  問:「這個護照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它是系列文化收藏品,結合了生肖文化與世界錢幣文化,鑲嵌有純銀紀念章,精美別致,還有不同國家的特色印章。
  • 【文化苦旅】我的人文行走一一齊魯嵩山篇
    所謂人文行走,就是讀行萬裡,讀書之外,行走於鄉村、城市、山河湖泊……行走於廣闊的大自然中,在行走中發現自我,構建自我的新世界,實踐知行合一的理想,不斷豐富生命中的精神地理,領略品讀人類無窮盡的心靈風光,慢慢清楚每一段人類精神裡程的意義,你自然就有了感受力和鑑賞力,更有了感悟生命的胸襟與懷抱
  • bno護照什麼意思 與普通護照有很大區別嗎
    因英國涉港事件,中國對英國進行反制,考慮不承認bno護照作為有效旅遊證件。該消息傳出後,好多人都想知道「bno護照」到底是什麼?它與普通護照又有什麼區別?bno護照其實就是指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下面給大家說說。
  • 護照遺失損壞怎麼辦?使領館補辦護照流程及材料
    ­   護照作為在國外生活或旅行的重要證件,無論是自己原因或是他人原因一旦丟失,免不了一陣手忙腳亂,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煩!那麼,出國在外護照丟失怎麼辦呢?­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網站日前發布領事服務小貼士:­  護照遺失有很多種情況,比如放在家裡很長時間不用,最後找不到了。
  • 在行走中,感受青浦人文積澱
    人文行走開展人文行走活動,順應了上海建設成為「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的要求,對接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體現城市溫度,是創建「人文之城」的良好實踐。博物館南翼展區主題為「上海古文明之源」,從上海成陸開始,通過崧澤和福泉山等遺址出土的文物,講述了古代上海從馬家浜、崧澤、良渚、馬橋文化到春秋兩漢的歷史;東翼展區主題為「申城水文化之魅」,通過「滄海桑田」來展示歷史上青浦的水系變遷、建置沿革,「橋文化」、「水鄉風情」等板塊則通過介紹明清時期青浦的民風、民俗,展示了水鄉風情。
  • 「白丁」讀書、人文行走 滬「書香校園」形式豐富
    「白丁」讀書、人文行走 滬「書香校園」形式豐富時間:2017/4/25 9:03:08 來源:上海教育新聞網        選稿:陳樂 沙龍的活動形式多樣,有線上,亦有線下。線上交流平臺有微博、博客、微信。微博可以發片刻感悟點滴思考,博客上全部博文已有一千餘篇,累計百萬餘字。微信的交流氛圍快樂輕鬆,群裡時不時會交流讀書的感想和相關讀書信息。線下交流有常規的校內外讀書交流分享會,同時沙龍亦結合踏青、行路、書展等形式舉辦多樣性讀書活動。
  • 行走泰州古城 感知人文之美!!!
    就如在泰州這樣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裡行走,有了更多的知識儲備,才能更好感受這裡的人文之美。 望海樓 泰州古稱海陵,如今海水已遠退,「望海」之名猶在。這座泰州標誌性建築,初建於南宋紹定二年,被譽為「江淮第一樓」,承載著古郡風範,盛世氣韻。登高而立,可俯瞰到整個泰州市的全景。 望海樓本身就極具傳奇色彩,在歷史上經歷了四興四廢,大多都是毀於兵火而起於盛世。
  •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國雖疾弱,但護照上的這句話卻霸氣十足
    當影片中的葉門華僑拿出中國護照時,背面那幾行鎏金大字——「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著實令人熱血沸騰,也無不反映了我國國力的強大。而護照這種東西並不是當代的產物,早在19世紀西方列強開始進行全球殖民擴張時,護照就已經誕生了。當年清政府為了緊跟世界潮流,也搞了護照這種東西,那麼,對於國力孱弱的清政府,其護照上又會寫些什麼內容呢?
  • 日本新護照發行:印有浮世繪名畫!191國免籤
    一向熱愛設計的日本人,最近在護照上玩起了花樣,把超正經的護照變成了精美的「明信片冊」,不僅讓它更有「日本味道」,顏值和氣質部分也是拿捏得妥妥的!日本為了迎接2020年的東京奧運,日本外務省日前宣布重新設計了護照。
  • 有知識不等於有文化 文化的根本是人文精神
    觀點提示在知識與文化之間有個易被忽視、隱匿的高貴存在,即德性。有德是知性內化後呈現在行為中的人文素質與人文教養。如今,社會上以知識代文化的現象真不少。我們常聽人說,「這個人有文化,這個人學歷高,這個人什麼都知道」,等等。
  • 人民日報:行走城市街道 體驗人文關懷
    這既是一座城市改善交通現狀、提升街道品質、優化出行環境的必經之路,更是提升社會活力、注重人文關懷、塑造社區關係的重要舉措。   漫步在巴黎、羅馬、佛羅倫斯,品味那些飽含歷史滄桑與文化氣息的街道,優雅的歌聲、古老的城堡、洋溢的笑容,隱匿於城市街區之間,展現於眾人之前。顯而易見,城市的品質不僅在於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也在於街區中不經意間流露的精緻與溫馨,在於居民對生活舒適的體驗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