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酒,中國人的兩種性格

2020-12-15 壺倉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說到飲品,必然以茶與酒為代表,見於尋常百姓家,又凝結著中國的文化,折射出中國人的兩種性格。

「茶類隱,酒類俠」,茶使人清醒,酒讓人迷醉。然而,飲酒與飲茶,喝的都是一種心境。

正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不清心心自清。

喝酒,總是在心境大起大落時。

高興了,喝兩杯助興;心煩了,來幾壺澆愁。「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了月光」。胸中懷一腔豪氣,美酒灌入,心境更加開闊,心情更加爽朗。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愁時,痛飲一壺好酒,暫時忘卻人世間的紛擾煩憂。

文人騷客獨自暢飲美酒時,酒是暫時脫離世俗的媒介。喝到酣暢淋漓,酩酊大醉,醉後「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一人飲醉,亦或有不得已而為之的辛酸。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面對曹魏的覆亡,又不肯與司馬氏合作,只能借醉酒來避免激烈衝突,全生避害。

人在世間,多少無奈,幸有美酒相伴,暫解煩憂。三五好友相約痛飲烈酒時,酒是加深感情的紐帶。俗話說,感情深,一口悶。

酒逢知己千杯少,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感情越喝越深。

酒,代表著真性情。酒後的人易吐真言,自然流露出內心真實情感。酒,代表著熱情豪爽、狂放不羈的性格。不拘小節,不屑算計,懶爭蝸角小利。

俠者如酒,嫉惡如仇,一往無前,無懼無畏。

喝茶時,心境平和,波瀾不驚。曾有一位官員在飲茶時說:茶乃人生,茶葉在壺中沉浮,似是人生之沉浮

獨自泡上一杯茶,看茶葉在沸水中旋轉、升騰,又落下,最終沉在杯底。

揭開蓋子,一杯清茶已成,香氣清雅馥鬱,沁人心脾。

初飲微苦,再品回甘,然後茶香縈繞齒間。在這細細品味中,心境淡如清風。喝茶,是浮華之後的素樸,是熱鬧之後的靜默。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經歷了飲酒的濃烈與痛快,用飲茶來撫平酒後的身體不適,以及心中的躁動不安。

喝酒後,精神亢奮,有千言萬語欲傾吐,甚至引吭高歌。酒,也助成了詩人筆下的瀟灑詩篇。喝茶後,人往往保持沉默。人生真味,也就在這不言中了。

「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喝茶,從淡淡的苦味中品得一絲甘甜。平凡樸素的生活中自有真趣,豪華落盡見真淳。

茶,代表著沉靜穩重的性格,老成持重。智者如茶,看破了人世間的虛華,淡泊名利;心境寂然,超脫通透。

酒與茶,一動一靜,一為活潑、一為沉穩。

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兩位詩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性格分別似酒與茶。李白如酒,杜甫更近茶。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云:「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酷愛飲酒,狂放不羈,藐視權貴。趁著酒興,大筆一揮,立成飄逸出塵的詩篇。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杜甫則對酒十分警惕,曾言「臨歧意頗切,對酒不敢吃」。

杜甫生性持重謹慎,飲酒節制,文質彬彬,對尊長恭敬從禮。詩文沉鬱頓挫,工整渾厚,透著理性的光輝。

道家的兩位先哲,老子如茶,莊子則如酒。

看著世人沉浸在熱鬧喧譁中,老子卻孑然沉默,似樸拙木訥。「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老子》第二十章)

老子為智者,冷靜沉默。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莊子的心靈則徜徉在天地之間,盡情馳騁想像,想落天外;語言汪洋恣肆,洋洋灑灑。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變,以遊無窮。」心靈自由超脫,達到「獨與天地精神之往來」的人生境界。

茶與酒,代表了中國人的兩種性格,也都能助成藝術人生。兩者互補,又可並存,豪爽似酒的人也會冷靜沉著,淡泊如茶的人也會有真性情之灑脫。


相關焦點

  • 茶與酒,代表中國人的兩種性格
    說到飲品,必然以茶與酒為代表,見於尋常百姓家,又凝結著中國的文化,折射出中國人的兩種性格。 「茶類隱,酒類俠」,茶使人清醒,酒讓人迷醉。 然而,飲酒與飲茶,喝的都是一種心境。 正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不清心心自清。
  • 茶與酒,代表中國人的兩種性格|杜甫|李白|莊子|老子|飲酒_網易訂閱
    說到飲品,必然以茶與酒為代表,見於尋常百姓家,又凝結著中國的文化,折射出中國人的兩種性格。  「茶類隱,酒類俠」,茶使人清醒,酒讓人迷醉。  然而,飲酒與飲茶,喝的都是一種心境。  正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不清心心自清。
  • 酒與茶——詩仙與詩魔的兩種瀟灑
    酒與茶,是中國傳統的兩種飲品,歷來被人們所喜愛。嗜酒如命、愛茶如痴的詩人也層出不窮。酒與茶,代表了兩種人生:酒入豪腸,像是一個江湖行走的俠客,自由不羈;禪茶一味,像是一個隱居山中的修士,寧靜致遠。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 新年美酒節| 不識茶與酒,枉在世間走!
    自古以來,酒和茶就是中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兩種飲品。二者不僅凝結著中國幾千年的禮儀文化,也折射出中國人兩種不同的性格。無茶不成禮,無酒不成席酒與茶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的待客之道。迎客以茶,送別以酒。客人來訪,添水敬茶,以示禮貌;朋友相聚,把酒言歡,增進情誼。
  • 俗語: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啥意思?單身人士不妨看看
    俗語: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啥意思?單身人士不妨看看茶與酒是中國人發明的兩種最重要的飲品,他們兩者霸佔著,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生活。茶與酒卻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東西。茶,在於清淡,令人回味無窮,使人心靜安神。
  • 茶有兩種,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偶爾的琴棋書畫詩酒茶!
    茶,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不僅是國飲,也是世界人民的大眾飲品。尋常人家,喝茶是一種需要,待人接物的必備之物。和尚吃茶以一種修行禪定,道士喝茶是一種修心,文人喝茶則是一種文化,談經論道,交流學術。
  • 茶有兩種,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偶爾的琴棋書畫詩酒茶
    茶有兩種,一種是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一種是偶爾的「琴棋書畫詩酒茶」。一種是物質層面的解渴及日常待客,靠近民生大眾;一種是品評鑑賞的風雅,講究精神層面的享受。對於生活節奏快且講究生活質量的現代人來說,兩者兼有才是完美。
  • 小談酒與茶,茶滿為何是在攆人?酒滿又為何是敬人?
    酒與茶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飲料,如今已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東西,在幾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禮儀文化所佔比重巨大,而酒與茶,又是禮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酒池肉林」算起,我們中國人飲酒的歷史也有三千多年了。茶滿是在攆人相比於酒複雜的釀造工藝,茶更像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慷慨饋贈,人類對茶葉最早的利用,並非像如今這樣泡水來喝。相傳當年神農嘗百草時中毒,曾服用茶葉解毒,所以中國人最早的時候是將茶葉作為一種中藥看待的。
  • 酒和茶,您更愛哪口?
    01酒是剛烈刺激的,而茶卻是柔順平和的中國人有一個說法:「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同為世間人們所青睞的飲品,但是性格卻截然不同。酒是感性的,容易讓人動情深陷,而茶是理性的,讓人心如止水。兩種飲品,客觀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哪一個都是唾手可及,沒有什麼好壞之分。而賦予他們感情色彩的,當然是時刻做著選擇的人們。
  • 琴與劍,中國人的兩種性格
    琴與劍,是一柔一剛;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兩面。兩種風流,一般情長。
  • 中國人的待客之道:「茶滿欺人,酒滿敬人」,網友感嘆真講究
    中國人的待客之道也是「禮」的一種體現,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老祖宗的待客之道:茶滿欺人,酒滿敬人。網友感嘆真講究!據相關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葉樹了。茶葉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當然這並非只是一個簡單的稱謂,而是確確實實融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 茶酒有何區別?茶三酒四,區區四字道出其中差異!
    茶三酒四來源於一句潮汕話,這句潮汕話源自於一句古語:茶三酒四踢桃二。踢桃在潮汕話裡就是遊玩的意思,其實我國現在的茶藝的程序也是來源於潮汕工夫茶。茶三酒四,而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背後表達了茶文化與酒文化的差異!
  • 為什麼說「酒滿茶半才敬人」? 關於茶禮文化(一)
    酒、茶文化作為最基本的邦交禮儀。今天筆者主要講的是茶禮文化與儒。茶文化在我國經歷幾千年的積累,傳遍世界各地。傳統文化源頭則是「儒、道、佛」文化,它們相互影響並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基本框架。圖片來自網絡茶與儒文化中國自漢朝以來,突出儒家思想,漢朝武帝劉徹也是獨尊儒學,因為它突出了中國人性格,中國人性格雖然較溫和
  • 茶似隱,酒似俠,茶是沉靜理性的我,酒是偶爾感性放肆的我!
    「茶似隱,酒似俠」,簡簡單單的六個字著實說出了茶和酒的區別。茶,在於清淡,恬淡的滋味讓喝茶者的心境也不禁沉穩內斂,令人久久回味以清醒的理性規避風險。酒,在於濃烈,令人熱血沸騰,心醉神迷,感性般酣暢淋漓的投入。
  • 茶,中國人的歷史
    俗語云:「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雖處於末位,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茶的意義同樣非凡,它流在身體裡是血液,吟在口中是詩篇。茶在中華文化裡超越了本來的物質性,茶的出現,使喝水這件事從生活中獨立出來,漸漸的成為了思想和藝術。
  • 茶,淺的是高雅 酒,滿的是誠摯
    中國人對待客之道頗為講究,接人待客的禮儀貫穿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的,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了下來。
  • 貴溪茶酒釀造師王日光的追夢人生
    「這些都是新出的茶酒,很多老客戶都專門開車過來採購,品嘗茶酒。」王日光一邊接待客戶一邊微笑著對記者說。茶酒,原料為茶、糧食和水,主要是用茶釀造出來的一種高度酒,茶香獨特,入口綿醇,具有悠久的歷史。北宋蘇東坡曾讚譽「茶酒採茗釀之,自然發酵蒸餾,其漿無色,茶香四溢」。大約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使得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而茶酒,早在上古時期就有記載,不過那時茶酒僅僅是米酒浸茶,而並非茶文化與酒文化的交融結合。
  • 茶酒文化之酒文化的態度
    茶酒也是人生的兩種氣度,同時也代表了兩種人生態度,茶溫潤平和,酒豪氣磊落,把盞人生,也當是以茶酒最為適宜了。茶酒是人生的兩個側面,各有優劣,也相互補充,清茶、美酒既是待客之敬,也是品人之道,品心之境。茶需細品,這樣,才知沉浮之中只有淡泊才能寧靜,茶需慢酌,這樣,才知漫長人生只有沉澱才有生命的芬芳。 酒需豪飲,這樣,才知成敗之中的酸甜苦辣,酒需怡情,這樣才知在浮躁的世界裡釋懷人生。
  • 水邊的茶酒話事
    於茶事於酒事,都知道這是舌底蓮花功,其實大意不得。  《茶人茶話》、《酒人酒事》的四位編者,陳平原、夏曉虹兩先生均為我師,凌、楊二君則列我兄友行。陳師好茶,夏師能酒,我則暗自慶幸自己盡興抒情於師門皆有著落,天地幽幽,此樂何及。  陳師趣味源出潮汕茶鄉,師門有目共睹,又常自稱生平與菸酒無緣。
  • 辛識平:品味「茶與酒」的文明對話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題:品味「茶與酒」的文明對話辛識平「茶和酒並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5年前的歐洲之旅,習近平主席以「茶」「酒」為喻,倡導連接不同文明。5年後再次踏足歐洲大陸,中歐關係歷久彌堅,一如茶與酒各美其美、相得益彰,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如地中海和煦的陽光,習主席對義大利、摩納哥和法國的訪問,一路傳遞著溫暖與善意,收穫的則是信任與友誼。短短一周時間,不僅見證了元首外交的重要共識、經貿領域的累累碩果,更留下眾多人文交流的感人瞬間,上演了一場茶與酒的精彩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