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課標一卷的語文試題在命題的特點:設計精妙,暗合時事。
這是一套將文學和現實生活巧妙結合的經典試卷。將語文考試的文學性和時代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從中深刻地體現出語文教育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
第一部分:文學性特徵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版)》指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 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
其中「文化傳承與理解」要求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 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本次考試中有多個題目,以不同形式,考查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掌握水平。
例如本次試卷中的第一題,論述類文本選自《「孝」作為家庭倫理的意義》,非常鮮明地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文言文閱讀,考查了《宋史·蘇軾傳》,直接在文言文中考查著名詩人的傳記,在以前的高考中很少見,往年一般不會選取如此知名的人物做為題目,在2019年新課標1的文言文閱讀中選取了賈誼的傳記之後,今年直接選取了蘇軾的傳記,可見考試對文化底蘊的要求,越來越高。直接從題目上引導學生對古代著名詩人必須有足夠深入的了解。
名篇名句默寫中,提到的《離騷》中和古代服飾相關的詩句和《琵琶行》中與元雜劇相關的詩句,都是在考查學生對於課本知識的拓展延伸的相關文化知識的了解。
語言文字運用中考查的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篆刻,分析了篆刻藝術的發展與變化。另外提及一點就是今年的新課標1卷第19題考查了標點符號的作用,其實在2019年新課標2卷也考查過標點符號的作用,所以考生在備考的時候一定不要只研究自己省份的題目,高考出題一直是會參照、對標其他地區的試卷,往年經常出現題型復用的情況。
最後,作文的部分,題目引用的是管鮑之交的經典歷史故事,並且這一故事及相關寫作方源自高中語文選修課本《文章寫作與修改》,直接引用古代經典故事和課本內容在高考語文作文命題上出現的頻率極低,這也體現了命題組對於貫徹中華傳統文化,發揮教材的重要性,用考試題目引導學生學習的決心。
第二部分:時代性特徵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弘揚民族精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熱愛中華文明、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深 厚感情,以及熱愛美好生活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使學生逐步形成 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歷史使命 感和社會責任感
本次試卷中多個題目體現這一特徵。
1、直接結合時代生活命題的部分。
本次考試的第20題探討運動與改善記憶的關係,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
本次考試的實用類文本閱讀,文章材料引自《人民日報》和《參考消息》,分析的是我國的「新基建」和抗擊疫情的關聯性。還有第21題,壓縮語段,結合中國航天日的活動分析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這些內容都能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科技水平、發展情況,培養了學生大時代下的青年責任感,塑造了學生的愛國精神。這種考查方法在近幾年高考語文中屢見不鮮,這兩則材料也都是我在考前課程中原創模擬卷中出現過的內容,訓練過很多遍,學生在考場上見到這樣的材料,就不足為奇了。
2、巧妙暗含時事的部分
2020年的春天,全世界所有人都必須要共同面對的時事問題就是疫情,而面對疫情,高考語文考查的必然是在疫情之下人們團結一致共同奮進的優秀品質與精神。所以新課標2卷考查了世界青年的團結合作,山東新高考考查了不同崗位的人群面對疫情雖然距離拉遠了,心與心的聯繫卻更近了。
但其實面對疫情,從中學生的角度出發,最能切身感受到的是什麼呢?不一定是各種崗位的人,也不一定是世界上的青年,而是自身的生活,自身的生活就是自己和同學的關係。
所以2020年新課標1卷,文學類文本閱讀選取了海明威的《越野滑雪》,並且在題目中和《老人與海》有所對比分析,這首先符合語文課程說明中對於中外經典名著「整本書閱讀」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這個故事表達的主旨是兩個朋友,一個要開學了,一個「不開學」,兩個人即將分開,不想分開但卻又有些無能為力,未來想再「一起滑雪」,但又確定的狀態。這完全符合當下,由於疫情,很多同學突然間就分開了,甚至畢業儀式也只能遠程舉辦,不想分開卻又無法確定未來的真實狀態。突然間就迎來了畢業的高中、大學同學們,已經天各一方了,還能「一起滑雪」嗎?
本次古詩詞鑑賞,考查的是陸龜蒙的《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詩詞最後一句「但醫沈約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滿枝。體現了這首詩的思想感情,「表達對友人能夠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對以後美好生活的展望。」而這也是這個題目的答案。可見出題人是想讓學生們分析出這個思想感情,來引導學生們明白在和同學和朋友面對疫情時,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要關心支持朋友。這鮮明地體現出了語文考試的育人作用。
最後,本次考試的作文題目,管鮑之交,本身就體現著朋友之間要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主旨,告誡學生們和朋友要彼此支撐,互相給予力量。
同時,管鮑之交的故事,如果從齊桓公角度去分析,立意可以是不計前嫌,寬容大度,才能美美與共。而這也恰恰符合了世界疫情的現狀,在我國爆發疫情的初期,有些國家發出了不恰當的言論,做出了不合理的行為,但當疫情蔓延全球之後,我們國家不計前嫌,寬容大度,對這些國家施以援手,無私救助,這彰顯了我國的大國風範、強國氣度。
2019年新課標1卷,文學類文本閱讀,考查大禹治水的故事,暗含國家領導人不懼阻撓,以大無畏的氣概進行改革開放,2020年,新課標1卷再次以文學故事暗含社會熱點,並且通過文學故事引導青年學子,設計精妙,邏輯縝密。預計未來依然會延續這樣的出題形式和方向,充分發揮語文考試的立德樹人作用。
(作者:董騰,有道精品課高中語文教師,微博教育特約名師,人民日報出版社籤約作家,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規劃課題重大公關課題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