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強降雨天氣已到達多個地區,想起往年強降雨天氣常常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今年,我作為新晉的農民,也非常擔憂持續不斷的大雨淹死我的禾苗和蔬菜。到底多大的雨才算是暴雨呢?遇到洪澇時,農作物會有什麼影響?
帶著這些疑問,我今天特意查了資料。百科上面對於暴雨的定義是降水強度很大的雨。到底多大呢?中國氣象上規定, 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按其降水強度大小又分為三個等級,即24小時降水量為50~99.9毫米稱「暴雨」;100~250毫米以下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稱「特大暴雨」。最近下的雨那麼大,看來是暴雨了。
我想起去年看過一篇新聞,湖南的一個地區發生特大暴雨,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降雨量達到90毫米,道路嚴重積水,大片農田被衝毀,多村水漫田壠,禾苗衝倒幾百畝。這麼可怕的降水量,真的讓農民很為難。
影響工農業生產的暴雨,如果足夠大的話還有可能危害到人民的生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作為一個農民,我現在就已經很擔憂我的農作物能不能好好活著。我諮詢了村裡很多經驗豐富的叔叔伯伯,他們告訴我下暴雨很有可能對農作物產生巨大影響。
下暴雨首先很容易積水成澇,水把那些土壤的空隙全部填滿,造成很多陸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動受到嚴格抑制。空隙沒有了就容易產生有毒物質,進而使很多農作物受到傷害而減產。
其次,洪澇災害導致很多農作物被淹沒,這些被淹沒的農作物無法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只能忍受這樣的傷害。農作物不是魚,魚可以在水裡生活,而很多農作物遇到太多的水就容易死亡。淹水越深,被淹沒的時間越長,農作物所受損害越嚴重。
再者,下雨多了,每天都是雨雨雨的情況下,太陽光逐漸減少,光照不足的農作物無法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也就不利於農作物的健康成長。陽光、空氣、水都是植物不可缺少的「生存必需品」,缺少了一樣植物就不能存活。
洪澇災害往往導致許多農作物發生甚至蔓延疾病,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的同時,其質量也不斷下降。許多農作物的莖葉受到暴雨的衝擊後,其脆弱的莖葉往往被折斷或是造成損傷,又再次降低了光合效率,導致其養分供應不足。
做農民是真不容易,我最近一直關注柳江天氣,同時也在尋找農作物避免或減少受到洪澇危害的方法。目前,我還沒有什麼很好的辦法,看來要去和村裡的叔叔伯伯求取「真經」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