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夜雨寄北》:年少不懂李商隱,讀懂已是詩中人

2020-11-27 騰訊網

窗外的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李商隱回想起白天收到的那封來自親友的問候信,思鄉之情從他心裡湧了起來,他端坐在書桌前,就著昏暗的燭光提筆寫道:「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一、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某某:

書信已經收到。信中你問我什麼回家,由於工作的緣故,目前歸期還不好確定。今晚巴山一帶下起了大雨,雨水連綿不絕,池塘已經漲滿了水,這令我我想起了曾經我們在夜裡秉燭長談的情景。

何時我們才能再在一起,圍爐夜話,相互傾訴在這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呢?

詩是很美的詩,但李商隱「寄北」的對象自古以來卻有兩派說法:一派認為李商隱是寄給妻子王氏的信,但李商隱並不知,當時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了,這種說法也為這首詩徒增一份悲情;另一派則認為,寄北是寫給長安友人的信。

兩種說法,便可以有兩種解讀方式,咱們一一聊一下。

第一種,李商隱事業不順被排擠到了當時還算「悽涼地」的巴山,平日裡,他和妻子兩人分居兩地,只能通過信件傳遞相思。不幸的是,某一次王氏給李商隱寄出信件後不久,就突然生病去世了,遠在巴蜀的李商隱並不知情,他還在寫信安慰妻子,自己也很想她,他會爭取早點回家和她團聚……

世間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此了吧。

第二種說法,則更加側重於描寫夜深人靜時,窗外的連綿大雨,引起了客居他鄉的李商隱內心那種懷才不遇的憂愁和濃烈的思鄉之情。

二、全詩沒有一字說相思,卻寫出了最動人的思念

思念一個人,我們會如何表達?

簡單一點的,大概是:我想你了。

含蓄一點的,會說:院子裡你喜歡的海棠花開了,我備好了飯菜,你什麼時候回來?

文藝一點的,會說:我的心是曠野的鳥,在你的眼睛裡找到了天空。

……

翻遍《夜雨寄北》全詩,李商隱未曾有一個字提及「相思」,但字裡行間那種撲面而來的思念之情卻直擊靈魂。

李商隱的詩有兩個特點,一是愛用典,二是擅長用含蓄、朦朧的表現手法抒發內心的情感。《夜雨寄北》這首詩裡李商隱拋去了慣用的華美辭藻,特地用樸素、含蓄的手法來展現內心深處那種收到親友信件後,卻因客居他鄉無法確定歸期時,思念親友心情迫切的愁苦。

「巴蜀」一帶除了成都這樣少數繁華的地區外,當時巴蜀地區大片區域在唐人心中還屬於荒蕪待開發的「悽涼地」,李商隱背井離鄉來到巴蜀地區工作期間,他的情緒是鬱鬱寡歡帶著無奈的。

李商隱心中的悲愁,一半是由於想要建功立業,卻得不到朝廷重用的無奈,另一半則是遠離親友的孤獨感所致。

為了表現出這種複雜的感情,李商隱選擇了通過轉換時間、空間的手法,來凸顯過去與現在那種處境上強烈的反差。徐德泓在《李義山詩疏》裡說:「翻從他日而話今宵,則此時羈情,不寫而自深矣。」

一邊是過去與親友秉燭長談的歡樂時光,另一邊卻是獨自客居他鄉,在陰雨連綿的日子裡思念家人的愁苦場景。

雖無一字言相思,讀至此處,詩人內心濃濃的思念之意其實早已深入讀者心中了。

提到李商隱這首詩,古人評價頗高,紀昀在《玉溪生詩說》中提到:「作不盡語,不免有做作態,此詩含蓄不露,卻只似一氣說完,故為高唱。」

三、年少不懂李商隱,讀懂已是詩中人

李商隱的童年很苦,他父親早逝,當別人還在父母羽翼下成長的時候,李商隱便早早挑起了「傭書販舂」補貼家用的重擔。

但即便是李商隱這樣才華洋溢的人,他在沒有靠山的情況下,也數次在科舉中落第。

或許,在我們今人的印象中,對李商隱最深的記憶大概是那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吧。

其實,李商隱除卻不幸的愛情外,他的人生也充滿坎坷。

年輕的時候,李商隱滿懷壯志,打算打拼一份事業,可上司的打壓、朋友的反目、妻子的離世等等一系列事情卻把他壓得不知所措。

李商隱晚年的時候,猶如一個看破紅塵的老僧,那時的他滿心只剩下長伴青燈古佛:三年以來,喪失家道,平居忽忽不樂,始克意事佛。方願打鐘掃地,為清涼山行者。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相關焦點

  • 夜雨寄北——唐·李商隱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釋 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君:對對方的尊稱,等於現代漢語中的「您」。
  • 年少不懂李商隱,讀懂已是中年……
    1.才氣和名氣——詩因不幸放光彩 政治的失意,愛情的落寞,終究造就了晚唐這位著名的詩人。他夾在牛李黨爭之間,在夾縫中求生存。晚唐的政治風雲,成就了他的才情,也見證著他的失意與詩意。 李商隱是晚唐著名詩人,和同時代的詩人杜牧合稱&34;,他是李家的兒子,牛家的女婿。晚唐著名的牛李黨爭,使他成為一個政治犧牲品。所以在政治的風波和漩渦中,看清楚一切,但始終鬱郁不得志。愛戀的妻子,與他共度十二年便離他而去,留他一個人孤獨在人世間。
  • 秋雨綿綿之際,李商隱的一首《夜雨寄北》,堪稱絕句中的極品之作
    當秋風吹起,秋雨綿綿之際,遠在西南的唐代詩人李商隱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夜雨寄北》,思念中原故土的親人。該詩一經流傳便深受普通民眾的喜愛,其社會影響力甚至超越了李白和王維等人,堪稱絕句中的極品之作。李商隱是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那獨具一格的愛情無題詩婉轉精妙,語調委婉精麗,讀來讓人盪氣迴腸。同時他的作品由於表達方式幽微深遠,極富象徵色彩,不少詩歌很難讀懂。
  • 《夜雨寄北》,寄與誰人?
    最近李商隱被熱議。起因是某博主發文問:「李商隱是誰?抄襲了霹靂的《夜雨寄北》。」經人指正後又說:「對不起,不知道李商隱是個冷門詩人。」這一下子激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把「冷門詩人李商隱」送上了熱搜。唐朝詩人李商隱七言絕句《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此詩到底是寄給誰的?
  • 李商隱《夜雨寄北》,一首有歧義的詩,寫給妻子的還是友人?
    李商隱的作品都不大容易讀懂,一是他的詩大多取名《無題》,沒有簡明扼要,也不明是為啥寫,為誰而寫;二是愛用典故,有時是暗用、借用,故而意義有所不同。但在眾多的難理解中,有一首詩卻是脫穎而出,那就是《夜雨寄北》。 君問歸去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品讀李商隱《夜雨寄北》,一首詩引起千古爭議,寫給朋友還是亡妻
    今天,小琦和大家聊聊人教版七年級上第六單元課外誦讀古詩——《夜雨寄北》,作者是晚唐的李商隱。李商隱,晚唐著名的大詩人,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正式資料就說這些吧,說點野史吧。卻話巴山夜雨時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作客聽著綿綿夜雨,我是多麼寂寞,多麼想念你!這首詩選自《玉溪生詩》卷三,是李商隱留滯巴蜀(今四川省)時寄懷長安親友之作。因為長安在巴蜀之北,故題作《夜雨寄北》。
  • 《夜雨寄北》:李商隱寫下的絕美情詩,千年之後卻被人罵抄襲
    不過,大概是在上個月,或者是更早一些時候,我看到網上有人說: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涉嫌抄襲。當時我心想,古人作詩襲用前人的句子,這不是很平常的操作嗎?可是抄歸抄,曹操寫出了自己的感覺,那詩不還是他的嗎?昨天又讀到了李商隱的詩,想起了這檔子事,就去查了一下,看他到底抄了誰。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有「無知小朋友」,說他的「夜雨寄北」四個字,是從臺灣一部木偶劇中抄來的!這部木偶劇從1984年開始創作,而李商隱生於公元813年,足足比它大了一千多歲。
  • 讀李商隱《夜雨寄北》,眼看雨滴落下,留下詩人對親友的思念
    《夜雨寄北》是李商隱筆下的一首詩。而這首詩也算是一首非常優秀的,是讓人有百讀不厭的感覺。從詩的題目《夜雨寄北》中,我們便可以知道這首詩創作於雨夜。而在古詩文的藝術中,雨又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情感。而《夜雨寄北》裡面的這個雨字便寫的是詩人因為思念自己的親人或者是朋友而感到憂愁的心情,而且更偏重的是思念之情。不管是否知道,可能大家對李商隱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的了解。
  • 李商隱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鑑賞:本詩又名《夜雨寄內》,是一首抒情詩。「內」即內人,指詩人的妻子。
  • 詩詞賞析|李商隱《夜雨寄北》
    注釋:1.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2.君:對對方的尊稱,等於現代漢語中的「您」。3.歸期:指回家的日期。4.巴山:指大巴山,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裡泛指巴蜀一帶。5.秋池:秋天的池塘。
  • 唐詩鑑賞:李商隱·夜雨寄北
    毛阿敏: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隱·七言絕句君問歸期未有期,你問我何時回來,我其實也不知曉。✦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寄北:寫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這是李商隱膾炙人口的抒情短詩,是詩人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的。
  • 【解讀詩詞】李商隱《夜雨寄北》
    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遊。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  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讓人感到這是一首以詩代信的詩。
  •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1千年後被罵抄襲現代人,網友:書白讀了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他是晚唐時期人,在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刻意去追求詩詞美感的人,他擅長詩歌創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跟溫庭筠合稱為「溫李」。他的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素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在清代孫洙的《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詩作共收錄了32首,僅此杜甫,位居第二位,雖然他的詩在社會意義上不及李白、杜甫,但是李商隱卻是對後世最有影響力的詩人。
  • 讀唐詩《夜雨寄北》品詩人李商隱深沉的思念
    沒錯這首是李商隱寫的《無題》詩中也是寫盡了相思之痛,離別之苦。但今天要講的卻並非是這首經典之作,而是詩人李商隱的另一首詩,在某段時期感動我至深,產生共鳴之感的《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所寄何人,雖有爭議,但真情永存
    《夜雨寄北》的創作者是唐朝時期的著名詩人李商隱,他的愛情詩與無題詩非常出名,廣為傳誦,因為寫得十分優美,觸動人心。《夜雨寄北》是李商隱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但目前為止,世人對這首詩所寄何人存在著爭議,立場有兩派。
  • 史上最悲傷的詩——《夜雨寄北》與一生只愛一人的李商隱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在遊歷巴蜀期間寫下的一首愛情詩,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首普通的表達思念的愛情詩,但你知道這首詩前後的故事嗎,如果你知道了,是不是會像我一樣認為這其實應該算是一首最悲傷的詩。你問我什麼時候才能夠回到長安,回到家中,可我也還不知道我的歸期在何時。
  • 夜雨寄北的翻譯和賞析 夜雨寄北古詩譯文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所作,是一首七言絕句詩。我們在學習這首詩的時候,只知道大概意思,但是並沒有細細賞析,或者說過了這麼久,已經大約忘得不少了,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回憶一下吧!
  • 「冷門詩人」李商隱,和「被抄襲」的夜雨寄北
    李商隱是誰都不知道,還質疑他抄襲了霹靂的《夜雨寄北》。看到這篇微博不禁為之一笑,怎麼李商隱成了「冷門詩人」,還抄襲了《夜雨寄北》?詩歌藝術到了唐代達到了巔峰狀態,產生了許許多多優秀的詩人。提起唐代的詩人有兩個「李杜」是繞不開的,大李杜是指李白與杜甫,小李杜是指李商隱和杜牧。李商隱其人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唐代著名詩人。自幼勤學苦讀,中過進士,並由此走上仕途。
  • 讀不懂的李商隱
    這兩天看到有人說李商隱抄襲《巴山夜雨》的事情,啞然失笑。我讀書不多,還好知道李商隱是晚唐朝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詩文瑰麗迷離,讀來回味無窮。很多人喜歡李商隱的詩。&34;是從小就會背的詩句,而且用處特別多,寫作文時,引用來讚美老師,歌頌父母,一揮而就。
  • 《夜雨寄北》:一首最美的情詩
    在李商隱的所有情詩中,我最喜歡的,是他的一首七言絕句——《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雖然只有寥寥二十八個字,卻寫盡了相思的況味和境界。王宴媄的來信,本已勾起了李商隱的無限相思,巴山今夜又下起了秋雨。那纏綿淅瀝的雨聲,敲在屋簷上,也一聲一聲滴在李商隱的心田上。李商隱再也無法入眠,他站在異鄉的窗前,靜靜地聽雨,悄悄地懷人。他願意品味那份孤獨中的熱烈,那份苦澀中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