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打破傳統紀錄片刻板印象,紀錄電影如何尋求突破?

2020-12-19 澤深影業

12月11日,由許慧晶執導的紀錄電影《棒!少年》登陸院線上映。影片此前開啟「百城首映禮」,遍布全國82個城市,場均上座85+人次,一路收穫大量「爆款」口碑。

此外,《棒!少年》於今年在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以9.42分(總分10分)的高分位居觀眾投票第一名,斬獲「最佳紀錄長片」「觀眾選擇榮譽電影」雙料大獎。紀錄片進入內地院線並日漸受到矚目,在今天的華語片市場算是一份不小的驚喜。

年度評分最高國產片

《棒!少年》是一部國內罕見的中國棒球題材紀錄片,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和希望的故事。電影採用紀實的形式聚焦一群曾被生活「放棄」的少年,他們大多是6-15歲之間的「事實孤兒」,被前國家棒球隊隊員孫嶺峰召集起來加入「強棒天使」棒球隊,重新出發,從零基礎開始學習棒球,在揮棒中尋找人生新的方向和希望。

12月6日,《棒!少年》開啟全國百城首映,第一批放映後就有觀眾直呼這是「2020年看過最光明的電影」。「好看」,最簡單直接的肯定,在觀眾評價中頻頻出現。「『戲劇性』絲毫不遜於任何劇情片,稱得上任何層面的『好看』」。

作為一部「顛覆你對紀錄片認知」的電影,它讓觀眾感嘆:「要是紀錄片都拍成這樣,我就不困了」。由此可見這部紀錄片讓不同年齡層次、身處不同人生階段的觀眾都深感共鳴。

在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棒!少年》以黑馬姿態殺出重圍,獲得9.42的場刊最高評分,拿下「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雙料大獎。從FIRST載譽歸來後,《棒!少年》的網絡口碑也一度引爆,各路反響好評如潮。在網絡社群榜單上,「FIRST雙料大獎得主」「年度最高分」「12月TOP1」是圍繞這部紀錄片的高頻詞彙。

豆瓣8.7的高分讓《棒!少年》成為目前年度評分最高國產片。再加上影片得到了周迅、李冰冰、汪涵、楊瀾、王一博、大張偉等一眾有影響力的藝人聲援支持,為這部國產紀錄片加持不少熱度。

紀錄片產業化進程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以反映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2010年,隨著《關於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提出了紀錄片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與主要任務,構建了紀錄片整體市場體系及發展戰略,中國紀錄片產業化進程正式開啟。

自此以後,中國紀錄片產業化經過5年的高速增長,在2016年開始放緩增速。到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50.36億元,同比增長9.4%;年生產總值約66.60億元,同比增長3.3%,增長幅度為近10年來最低值。而從這個增幅數據可以直接看出,中國紀錄片市場目前正處於瓶頸階段。

我國紀錄片產量最高的主要有兩類:一是迎合國家主題主線宣傳需求的作品,二是迎合市場需求的美食紀錄片。在紀錄片素材和內容上,國產紀錄片選題類型依舊相對單一,能抓住受眾需求點的紀錄片仍然缺失,這也導致紀錄片行業盈利比例普遍不高。

相對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動輒上億元的收入,紀錄片的回報往往僅有幾十萬元或者幾百萬元,能夠達到千萬元級別收入的紀錄片實屬鳳毛麟角。

紀錄影片的行業現狀

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而電影的誕生源始於紀錄片的創作。作為電影的初始形態,紀錄電影具備巨大的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對於豐富電影類型有著重要意義。

作為紀錄片產業中的重要一環,與之背後的價值意義相比,中國紀錄電影的發展形勢卻向來不容樂觀。不僅在影院市場難尋蹤跡,在電視、網絡等平臺的數量也十分有限。

2014年,中國紀錄電影總票房達到歷史最高點7.22億元;到2016年則下降到1.98億元;在2018年又掀起了一股小高潮,作品數量達到57部,總部票房達到5.3億元。

除去17年的現象級紀錄片《二十二》(1.7億)和18年的《厲害了,我的國》(4.8億)以外,無論是國產還是國外引進的紀錄電影都再也沒有票房過億的作品出現。

2019年,中國紀錄電影生產製作合計47部,同比下降17.54%;總票房降到近年來最低值,僅有1.49億元,降幅達到72%,在2019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42.66億元的產值裡僅佔有0.43%。

其中小成本紀錄電影《零零後》票房破500萬,這部本來難逃影院一日遊的小片,在競爭激烈的影院市場奇蹟般地存活了97天,觀眾數量達16.7萬人次。

有人以為跟600多億的中國電影市場大盤相比,500萬的票房根本就微不足道,但對大多數堅持小片創作的電影工作者卻是一劑強心針。

今年10月上映的國產紀錄片《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也是一樣,上映46天累計票房近千萬,身處今年的行業大環境能有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紀錄電影如何突出重圍

關於國產電影紀錄片市場的討論和關注越來越多,這一領域也成了有待開發的藍海。可難以融於市場一直以來是中國紀錄電影最大的痛點。一方面,嚴重同質化的國內院線市場極大擠壓了紀錄電影的生存空間。

另一方面,紀錄影片大多屬於嚴肅題材的範疇,其主題普遍具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對一些觀眾而言,這似乎為影片的觀看設立了一定的門檻,但其實,只要使用恰當的敘述方式,再沉重的題材都不難吸引到觀眾的目光。

因此,中國紀錄電影的市場化發展也必須從自身和外在環境兩方面著手,提升紀錄電影的故事性,結合紀錄電影的審美特性,探尋差異化的營銷方式。

以紀錄片《二十二》為例,雖然影片採訪段落的陳列方式仍舊零碎,但在導演精心的編排設計之下,那些逐層深入地講述顯然很好地調動了觀眾的情緒、讓觀賞者慢慢獲得了一種劇情片般的沉浸式觀感。

另一方面,紀錄片的視聽風格普遍較為傳統,大多都伴隨著較為粗糙的場景設計和大量的長鏡頭,就這一點而言,在主打視聽效果的放映廳中,紀錄影片的銀幕優勢確實不明顯。

為此,從拍攝者的角度出發,紀錄片也可以試圖用更精美的視聽效果來吸引觀眾——比如今年上映的紀錄片作品《掬水月在手》,影片全程使用了4K拍攝,場景也遍布全球各地十幾個城市,比起以往的紀錄片而言,《掬水月在手》在影片信息量和視覺震撼度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雖然市場化是中國紀錄電影繁榮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市場化只是途徑和方式,並不是最終目的,上乘的質量始終是紀錄片突圍市場的根本前提。紀錄電影目前所佔市場份額確實很少,但對比質量參差不齊的劇情片,其品質往往要高出很多。這對於日趨理性的觀眾而言,是觀影選擇的一大優勢。

所以中國紀錄電影在走市場化道路的同時,也要繼續堅持真實特性、堅守藝術品質。畢竟,隨著輿論引導性影響,觀眾審美品位的逐步提升,大家越來越希望看到良心製作的好片,而不僅僅是譁眾取寵的大片。

相關焦點

  • 從零開始學打棒球的少年們如何追夢?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蔣肖斌)11月27日,斬獲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的紀錄電影《棒!少年》,在北京舉行全國首映禮。這部影片曾在今年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入圍展映單元。
  • 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全國公映:關注少年成長 創作歷時三年
    12月11日,由愛奇藝出品的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正式登陸全國影院上映。《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一卷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
  • 《棒!少年》觀後感評價匯總 紀錄片為何能成口碑佳作
    一部非典型體育題材紀錄片《棒!少年》近期成為口碑佳作。該片不僅在第十四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獲得業內認可拿下最佳紀錄片大獎,它在院線上映亦感動了許多觀眾。  《棒!少年》講述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和「事實孤兒」,在北京市郊的愛心棒球基地組成了一支特殊棒球隊的故事。與令人熱血沸騰的體育題材紀錄片不同,《棒!
  • 熱血青春片《棒!少年》:當院線紀錄片成為可能
    《棒!少年》劇照提及紀錄片,中國觀眾最熟悉的恐怕還是傳統的電視紀錄片。從BBC、NHK到CCTV,世界各地的電視臺系統都有製作面向公眾紀錄片的傳統。今年的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算是一個紀錄片大年。獲得提名的八部作品可謂樣態豐富,既有故事性很強的紀錄電影,也有實驗性很強的紀錄片作品,還有展現個人史的私影像。最終,講述北京棒球學校少年故事的《棒!
  • 溢達紡織:可持續發展打破傳統行業刻板印象
    探索打破社會對傳統行業企業的刻板印象  提起紡織服裝行業,人們往往聯想到落後產能。紡織服裝行業確實存在一部分的落後產能需要退出,但是並不意味著紡織行業都是落後、陳舊的。那麼,應該如何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傳統行業,逐步打破對傳統行業企業的刻板印象呢?
  • 年度最佳口碑電影《棒!少年》放映&導演到場交流
    導演許慧晶叫他們」困境少年「。12月11日上映的紀錄片電影《棒!少年》,正是將鏡頭對準了這群孩子。▲電影《棒!少年》劇照這部豆瓣年度評分最高的國產電影,大部分人看完之後都感到驚訝:紀錄片竟然也能這麼拍?
  • 院線紀錄片《棒!少年》:抬頭挺胸地面對生活
    院線紀錄片《棒!少年》,講述「愛心棒球基地」少年成長,雙主角一動一靜妙趣橫生  少年,是棒球讓他們昂首挺胸少年》於12月11日與全國觀眾見面,片中講述一群父母早逝、離異、無人照顧的孤兒和問題兒童,機緣巧合下與棒球結緣,在棒球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赴美參加世界頂級少年棒球比賽,開啟了與命運抗爭的故事。《棒!少年》經歷一年半拍攝、一年半剪輯,歷時三年,曾於今年8月拿下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目前豆瓣評分8.8。
  • 易烊千璽包場救得了《棒!少年》嗎?
    這是近期熱門紀錄片電影《棒!少年》中的一幕。影片真實地記錄一群棒球少年的成長與困境,他們絕大多數是困境兒童或事實孤兒,棒球使他們有了生存下去的根基和人生的目標。2020年7月,《棒!少年》參加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並獲得最佳紀錄片獎。
  • 小眾紀錄電影《棒!少年》為何比劇情片更吸引人?
    初知《棒!少年》,是因為它在今年的FIRST獲得了超高的口碑評分、拿下了年度最佳紀錄長片獎,被一票影迷譽為「年度紀錄片黑馬之作」。《棒!少年》為什麼能觸發不同層級的觀眾相同的共鳴?起初,我的猜想是棒球少年們意氣風發的那一番「燃」。畢竟本片選擇將鏡頭聚焦於北京市郊的一座棒球少年訓練基地,標準的體育題材紀錄片視角。
  • 打破刻板印象,捕捉新消費火花
    原標題:打破刻板印象,捕捉新消費火花   新消費時代,一個又一個刻板印象正在不斷被打破,並且逐漸有成為消費熱點的潛質。擴內需、促消費,不僅要在傳統領域發力,也要打破更多的刻板印象,捕捉進而滿足新需求。
  • 紀錄片《棒!少年》定檔,曾獲FIRST影展最佳紀錄片
    發布會上,紀錄片《棒!少年》宣布定檔12月11日,成為2020年FIRST青年電影展獲獎影片中首部與觀眾在影院見面的作品。據悉,《棒!少年》獲得了2020年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獎。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紀錄片《棒!
  • 被標籤 如何打破刻板印象 看見真實的自己
    被標籤 如何打破刻板印象 看見真實的自己 這些刻板印象都讓大家以為, 你的成功也太輕鬆了吧, 但是拜託, 現實世界哪有人能一直順風順水啊
  • 國產紀錄片,如何持續向好
    希望優秀國產紀錄片越來越多,讓更多觀眾看到它們的美好  近日,體育題材紀錄片《棒!少年》在院線上映,以流暢的剪輯、動人的故事呈現引發熱議。
  • 《棒!少年》8.7分!今年最高分國產片如何誕生?
    1905電影網專稿受眾窄、排片少、票房低,《棒!少年》上映首日,和大部分院線紀錄片一樣遭遇如此命運。 《棒!少年》上映首日排片約1% 憑藉的當然是口碑過硬的底氣,影片在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上斬獲最佳紀錄長片和觀眾選擇榮譽,豆瓣評分目前高達8.7,可以說是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院線電影。
  • 本年度最燃紀錄片《棒!少年》定檔12月11日,你會去支持嗎?
    2020年8月3日,一部拍攝歷時兩年,剪輯耗時近三年的紀錄片《棒!少年》獲選第十四屆FIRST青年電影「最佳紀錄片獎」和「觀眾選擇榮譽獎」,組委會的頒獎詞中寫道:「流暢的剪輯、超越線性的時間敘事、與完備的電影技術的高水平融合,在動人又誠摯的成長故事中,彰顯了人性的溫存與希望。」
  • 紀錄片《生命之鹽》:一粒鹽如何折射整個世界?
    導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倘若將鏡頭對準微小的鹽,它將如何呈現整個人類社會與歷史,《生命之鹽》將生命與鹽對等,以一粒鹽釐清大時代進程。文 | 龍果紀錄片可以為觀眾認知真實世界打開新視角,央視紀錄頻道以此再出新篇。
  • 愛奇藝《棒!少年》六集紀錄劇集定檔2021年播出 持續探索一個文本...
    少年》六集紀錄劇集定檔2021年播出 持續探索一個文本多種表達IP創作空間) 上周,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登陸院線獲得眾多觀眾好評。
  • 打破刻板印象,這次,讓女人來拯救男人
    好融藝:分享影視資訊,感受影視文化經常在影視中看到大男主的題材,從爆米花電影到文藝片,這類型的影視可謂是遍地開花,而關於女性的影視似乎只要避開「瑪麗蘇」題材就足夠獲得不少好評,近期這部新上映的電影徹底改變了女性在影視作品中的大部分形象。
  • 從閱讀開始,打破孩子的性別刻板印象,人生不設限
    很多時候,閱讀過的書,腦中有了印象,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立馬會想起。有一天,路上看到一隻狗,我兒子說「這隻狗好像羊駝啊」,羊駝是他很早的時候,《小腦袋》這本童書中閱讀到。能將閱讀過的書,與現實建立聯繫,才有可能將知識內化。同樣是面對端上飯桌的菜,弟弟認識的蔬菜種類,遠比姐姐多。
  • 專訪|《棒!少年》導演許慧晶:拍事還是拍人,我理解了十年
    2020年,是很多人不得不向命運低頭的一年,慶幸年底《棒!少年》的上映,這樣一部「向命運叫板」的紀錄電影,有著殘酷現實的底色,卻充滿鬥志和暗湧的暖。這部被稱作「今年最黑馬的紀錄片」,在FIRST世界首映後,獲得了2020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雙料大獎。還贏得了一眾明星的力挺。12月11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