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絲產業,是怎麼被偷走的?只靠出口生絲這種低端產業生存

2020-12-06 新青年思維

中國真絲產業,已經被偷走好久了。

這句話乍一聽有點可笑,是被誰偷的?什時候就偷走了?怎麼偷的?能偷去哪裡了?

但,這已經是中國真絲行業公認的事實。

這場盜竊從絲綢之路連通開始,從蠶種、到技術,最後到品牌一點點被掠奪,也許再退下去,中國真絲真的將名不副實。

很多讀者都知道,蛋蛋姐和烏鴉校尉今年一直在跑工廠,希望在一線、產業的最前沿了解民族工業的真實情況。

我們想知道都說中國製造牛,但是不是真的牛?

我們的製造業是不是還停留在單純代工的階段?又會不會發生斷「芯」的情況?

結果,有很多讓我們興奮的。

這幾個月的走訪我們發現,在紡織業,大部分中國工廠已經完成了從機器、技術到設計上的轉型。實現了完全的自主化、技術儲備;在和國外品牌的博弈中,完全對等甚至更有話語權,只需要時間孵化一定會大放異彩。

但,也有顛覆我們認知的。

浙江嘉興絲綢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首屈一指的真絲巨頭,也是我們這行的重頭戲,因為畢竟真絲,自古就是一張亮眼的中國名片。

卻沒想到,我們因此了解到了中國真絲產業的另一面,不容樂觀。

不可否認,如今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生絲出口國。

2003年,印度因為中國生絲的進口量龐大,還發起了「反傾銷關稅戰」。

2020年,全球生絲出口市場,中國佔據的80%以上的份額。

但事實上,生絲是真絲產業利潤最低的部分。

我們出口的生絲,反而供養了國外的成品絲綢產業。

在全球成品絲綢面料的出口統計中,第一名是歐盟,第二名是印度,第三名才是中國,佔有率僅有20.3%。

很多人都沒想到,其實在歐洲國家長達千年的技術竊取下,中國真絲已經失去了曾經的地位很久了。

從公元2世紀,絲綢之路通行之後,了解絲綢技術,就是羅馬帝國商人的使命之一。

公元6世紀,拜佔庭帝國的商人,靠著偽裝身份和,成功竊取到中國培育的優質蠶種,並且完成培育。

18~19世紀,在工業革命的催動下,義大利成為了世界絲綢的中心,批量生產的絲綢成為歐洲國家掠奪財富的重要商品,其中不少都銷往了仍舊以手工紡織為主的中國。

但這些並不值得計較,技術的流傳、普及本就是歷史的趨勢。

隨著近代民族工業的更迭,中國製造業的崛起,在真絲技術、機器、品質上我們一直在補現代化的課。

拿嘉興絲綢為例,從1926年至今這家老字號,穿過時代的洪流,94年期間從未中斷過絲綢工藝、技術的革新。

八十年代,世界服裝市場上出現了天然纖維面料熱點,穿著舒適、柔軟,受到國內外消費者青睞。

而真絲面料比較嬌氣,國外紡織機又對中國技術封鎖。

面臨著競品強大,產量效率低下的困局。

1976年10月,金三塔(嘉興永紅絲廠)與上海五和針織二廠合作研製了中國第一臺桑蠶絲針織機 Z201。

這臺機器,不僅填補了國內真絲針織的空白,更是給中國絲綢產業闖出了一條新路子。

也因為有了它,中國的真絲織品得以二次重生。

上世紀90年代,隨著化纖技術的成熟,絲綢產業又一次受到了嚴重衝擊。

當時浙江幾百家絲綢廠都陸續倒閉。

但金三塔的負責人說:產品檔次低、坯綢多,路就走不遠。

正是因為當時前瞻性地發現了危機,舉全廠之力進行技術改革,才讓企業度過了這段行業最為暗淡的歲月。

從落後到奮力追趕,到反超,中國人在這件事上已經習慣了。

94年的發展,曾經的福興小廠,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少數能夠覆蓋種桑、養蠶、收繭、繅絲、織造、印染、設計到生產的全產業鏈。

這樣的規模,在全世界也是罕見的。

而真正讓我們心驚的是,即便如今中國製造業崛起,在真絲技術、機器、品質上我們重回了國際前列。

但結局,卻好像只能淪為了外國品牌的代工廠?

這句話咋一聽有點不可思議。

但當我們打開淘寶、小紅書,搜索真絲品牌,結果久久無語。

首頁推薦的品牌,基本都是國外的。

愛馬仕、香奈兒的絲巾就不用說了,La Perla、Oilvia von Hale、manito……一個中文都麼有,它們是英國的奢侈品牌、是義大利、加拿大的奢侈品牌。

雖然這些售價上千元的真絲吊帶裙、800元的真絲眼罩就是在中國生產,但在用戶心中,和中國無關。

在浙江,本地人對絲綢並不陌生,無論是開出租的師傅,還是街邊小店的阿姨,閒聊上幾句,總能收穫上幾家為人稱讚的老字號。

但出了江浙地區,再與人隨口聊起,只剩陌生和質疑。

「是真的嗎?」

一句話,就幾近將這些「中國品牌」打回原形。

對於日本女性來說,一件真絲和服幾乎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奢侈品,將伴隨她走完一生。

反觀我們國家,雖然是絲綢的發源地,出口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絲綢,也擁有過世界上最好的織造技術。

但為什麼中國穿絲綢的人越來越少,市場越來越小,企業掙扎在生存的邊緣,只能依靠代工賺取微薄利潤呢?」

嘉興絲綢這家經營近百年的老字號,很大一部分利潤,同樣來自於給國際大牌代工。

他們的展廳內放著成排的貼牌服裝,其中不乏阿瑪尼這樣的奢侈品品牌。

展廳內懸掛阿瑪尼貼牌服裝

而這些,皆由嘉欣絲綢自己的設計師設計。

品牌不過是來選了款式,再貼上牌,就能標價千元售賣。

也正因為如此,從萬眾矚目到遭人冷眼,中國絲綢,一夕之間落下神壇。

這些中國的絲綢人比誰都清楚,只有做出真正屬於中國的品牌,才能在市場上重掌話語權。

相關焦點

  • 回眸「十三五」 浙江省絲綢產業發展成就
    當前,全省經信系統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著力謀劃「十四五」時期經信工作幹什麼、怎麼幹,爭先創優、克難攻堅,勇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開路先鋒,努力為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展現經信擔當、作出經信貢獻。
  • 回眸「十三五」|浙江省絲綢產業發展成就
    調結構 促創新 助發展絲綢是浙江省傳統優勢產業,也是浙江省政府確定的歷史經典產業之一。絲綢產業有著近5000年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浙江素有「絲綢之府」的美稱,規模全國領先,絲綢深加工和終端產品具有較大優勢,如真絲綢緞、真絲服裝、真絲領帶、絲綢家紡分別佔全國30%、40%、80%、20%左右,是全國最大的絲綢生產和出口基地。
  • 生絲是什麼 什麼是生絲面料 生絲面料的優點
    生絲是什麼 什麼是生絲面料 生絲面料的優點 2018-03-22 15:14:52 來源:全球紡織網 生絲是什麼?什麼是生絲面料?
  • 什麼是生絲 生絲是什麼面料
    什麼是生絲 生絲是什麼面料 2017-06-20 09:17:51 來源:全球紡織網  什麼是生絲?生絲是什麼面料?
  • 浙江出口生絲產品發現活體蟲
    出口生絲產品時發現有活體繭毛蟲、硬殼蟲,甚至在絲絞內還發現有蟲咬的斷絲和蟲卵。近日,浙江檢驗檢疫局在檢驗時發現這一情況,並涉及到全省多家生絲生產企業。  浙江檢驗檢疫局表示,出現如此嚴重的質量情況,這在以往幾年浙江的出口生絲檢驗中是未曾有過的。類似的質量問題產品一旦流出國門,後果不堪設想。
  • 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實施國家生絲公證檢驗
    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實施國家生絲公證檢驗本報訊 (記者楊 蕾)近日,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對市場電子系統交易的生絲產品申報國家生絲公證檢驗。湖州市纖維檢驗所作為中國纖維檢驗局和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指定的檢驗機構,根據《生絲公證檢驗工作規程》和《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生絲交易交收結算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對首期共21噸生絲產品實施了公證檢驗。湖州市纖檢所在市場申報後的第一時間,安排專業檢驗技術人員對交易貨批進行了外觀和重量檢驗,並抽取品質檢驗樣品。
  • 19世紀中國國粹-絲綢是怎麼輸給日本的
    1840年後中國被打開國門,很多傳統產業受到外來衝擊苦不堪言,但中國的傳統產品絲綢業反倒迎來了一個繁榮時代。1840年前每年出口的生絲不超過50萬公斤,1875年卻接近了400萬公斤,雖然絕大多數生絲仍然是農家手工製作的土絲,不過仍然養活了一個巨大的產業人群。
  • 疫情對絲綢產業及消費市場影響趨勢解讀 - 紡織資訊 - 紡織網...
    從疫情在中國有效控制後絲綢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到國際疫情局勢變化致使國外訂單減少、延期、取消,各種問題紛至沓來,絲綢產業面臨嚴酷挑戰。   疫情衝擊   企業遇生存考驗   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我國絲綢產業正在經歷著嚴峻考驗。
  • 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構建蠶繭生絲質量監測新模式
    近日,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負責人接受中國質量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確定在山東省域開展試點,該中心將利用2020到2021兩年時間,探索新型監測方法,研究構建蠶繭生絲質量監測工作體系,為全國蠶繭生絲質量監測工作的全面實施提供示範。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制定了《山東省2020年度蠶繭生絲質量監測工作實施方案》,並啟動了相關工作。
  •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中國體育產業的2019
    這一年,體育產業過得怎麼樣?從體育消費到體育產業又都有怎樣的改變?在「活下去」掛上每個人的嘴邊後,如何從「生存」走向「生活」,成為行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即將過去的2019年,對於中國體育產業來說,被人銘記的故事越來越少了。
  • 中國自行車缺位全球十大頂級品牌 出口還要靠貼牌
    缺位全球十大頂級品牌 500元以上車全用進口變速器  「自行車王國」出口還要靠貼牌  □記者 付光宇 鄧中豪 天津報導  中國素有「自行車王國」之稱,近年來出口量佔全球貿易量的60%。作為曾經的結婚「三大件」之一,自行車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 100多年前,外國人從中國偷走一種水果,如今高價出口給中國人
    進口水果賣得總是比中國本土的水果貴上許多,不少人以吃進口水果為榮,覺得是高檔、小資的證明。然而大家對於一些水果的真正來歷可能並不了解,比如大家愛吃的獼猴桃,很多人都以為它原產於外國,然而這其中有著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 從批發到品牌 專業市場走出低端怪圈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進一步明確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是今後一個時期紡織工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建設紡織強國綱要》中更是明確提出了建設紡織品牌強國的目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以服裝專業市場為平臺,數以萬計的服裝品牌在不斷地發展壯大,成為支撐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一隻重要力量。
  • "自行車王國"出口靠貼牌 缺位全球十大頂級品牌
    天津自行車行業的龍頭企業都是大型組裝企業,關鍵零配件主要靠國外或臺灣供貨。專家認為,我國自行車出口主要是以價格優勢佔據國際市場,產品技術含量低,導致行業利潤空間小,缺乏核心競爭力,多數企業只能以價格和數量優勢擴張制勝,影響自身利潤和創新研發投入。
  • 真絲原料價格翻番 仿真絲面料迎來銷售春天
    替代性強有市場  「以前不少服裝企業覺得仿真絲面料屬於低端貨,根本不屑於去選擇。然而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現在的仿真絲面料除了可以在外觀上無限靠攏真絲外,在色牢度、耐穿性等方面還做到了『揚長避短』,優於真絲面料。」
  • 中國中醫藥產業逐步崛起 國際出口市場趨熱
    中新社蘭州10月14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 徐雪)首屆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簡稱「藥博會」)14日閉幕。「藥博會」期間,隴西主會場和渭源分會場籤約投資項目和交易採購額達145.3億元人民幣。近年來,中國政府密集出臺政策扶持中醫藥產業發展,同時鼓勵中醫走出國門。甘肅、吉林、四川等多個省份中醫藥產業迅速崛起,引起海內外矚目。據中國商務部2018年5月公開的《中藥材流通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中藥材種植面積較上年增長3.5%,種植面積達3466.89萬畝。
  • 真絲面料染色的風險有哪些?
    真絲面料染色的風險有哪些? 2017-06-19 11:11:16 來源:全球紡織網       真絲面料染色的風險有哪些?
  • 中國主要生絲出口公司致進口商的公開信
    在新冠疫情全球快速蔓延之後,需求明顯下降,生絲價格快速下跌,出口商的庫存大幅貶值,國外貨款不能按時收回,雙重衝擊之下,中國出口商遭受巨大損失和風險。鑑於此,中國主要出口公司決定只能團結一致,緊密合作,共同應對。
  • 中國化工產業升級正迎來黃金時代!
    隨著科技進步,產業分工日益複雜,主要工業國受限於人口無法覆蓋產業鏈的所有環節,只能被迫不斷向海外轉移低端產業;3. 70年代確立了石油美元體系,美元進入信用本位,不得不透支高消費來向全球輸出流動性,這也給了出口導向型國家帶來巨大外需市場。可以說過去30年正是上述各種外部合力造就了全球化和產業轉移大潮,我國也成為其中最大的贏家。
  • 馮冠平談中國石墨烯產業發展的思考:「要敢於對院士說不」
    但對於企業來說,就不完全是那回事,企業很難吃到皇糧,要養活自己,要靠自己,你能告訴企業,高端應用在哪兒?從哪兒能淘金子?企業家只知道金子是從沙子裡淘出來的,沒有沙子哪來的金子?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知道金子在哪兒,整個中國石墨烯產業的希望寄托在企業身上,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個別院士說要敢於負責,勇於擔當,整個產業的發展不是靠個人,靠的是群體,個人是擔當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