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給孩子一個接一個地聽故事、讀童書?可不是好事!

2020-12-05 寶寶知道

家裡一大堆繪本,聽故事平臺好幾個,這是大多數家庭的現狀。

最近收到一位媽媽的「抱怨」:

她的女兒總是要求她講《三隻小豬》的故事,已經從上個月初講到了現在,不僅這位媽媽已經能把整個故事背出來,連女兒也能在一邊聽故事中一邊將接下來的情節講出來。奇怪的是,孩子每聽一次都很興奮。這位媽媽難以理解孩子的行為,是因為女兒特別喜歡那個故事嗎?還是自己孩子有什麼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如果你家孩子有從小聽故事、讀繪本的經歷,你一定不會對這位母女的經歷感到陌生。因為這是正常而普遍的現象!所以如果爸媽們在家裡給孩子買了一堆又一堆的童書,每天一本又一本地給孩子讀,或者在一個童話故事平臺上經常聽很多新故事,對孩子來說反而不是什麼好事。看似很高效,其實對孩子的心智成長是不利的。

頻繁換新,不利於孩子大腦神經聯結

義大利幼兒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認為,重複是幼兒的「常同行為」,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也認為,這是兒童思維發展的需要。孩子們在幼年時期,需要通過故事、兒歌、童謠等固定重複的內容,又或者通過反覆拋扔玩具、不厭其煩地疊積木等重複動作,幫助大腦的成長。否則頻繁更換童書故事的內容、每天一首新兒歌新童謠,今天玩這個玩具明天玩那個玩具,實際上將不利於孩子大腦神經的聯結,影響兒童記憶力的培養。

神經科學家尼古拉·庫庫什金曾經提過,記憶其實就是再次激活各腦區之間曾經被激活過的聯繫,尤其是幼兒期的記憶,需要通過反覆感知,使新的信息與已有的知識結構形成聯繫才能形成記憶,心智得以發育。因此父母如果總是頻繁大量給孩子講新故事、讀新繪本,顯然是不利於孩子心智成長,也不符合孩子的心理發展的。

一部由於「重複故事」而大受歡迎的兒童節目

美國教育學者艾麗斯.懷爾德曾經在對一部叫《藍狗線索》的兒童節目的研究中提到,《藍狗線索》每5天一個故事,即同一個故事連續播放5天,結果孩子們很喜歡,歡迎度甚至超過了差不多時期的兒童節目《芝麻街》。《藍狗線索》的負責人說,他曾經讓自己3歲半的女兒重複看了14遍同一部樣片,到最後孩子仍舊熱情不減。

所以,「重複」並不意味著「無聊」,大人們常常會因為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而產生厭倦,甚至認為孩子在浪費時間,而孩子卻總能做到孜孜不倦。因為每重複一次,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是不同的。另外,學齡前兒童學習的驅動力,是要通過理解事物和預測事物,從而獲得內心的確定感、自我價值感以及對未知的操控感。與此同時,孩子在一遍又一遍的重複中,理解力也得到不斷的提高,從而給孩子帶來源源不斷的興趣和動力,孩子們樂在其中。

對「重複」偏好的現象,幾歲後會消失?

那些家裡有2,3歲左右孩子的家長,常常會更多地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偏愛不厭其煩地看同一本書或讓爸媽講述同一個故事,所以對「重複」偏好的現象常常集中在孩子們3-4歲前,4-5歲後對「重複」偏好的現象會慢慢消失,有些孩子甚至會持續到學齡前。但即使是5,6歲後的孩子,如果他們仍喜歡一個故事重複聽,父母都不應該拒絕,這是因為孩子還未從「重複」中得到滿足,他們的心智發展還未夠。

我家兩個孩子,大孩子2歲多差不多3歲時,我每天晚上都會給他講故事。孩子當時迷戀上了一個熊小弟在森林建房子,還做了很多好事的故事。那個故事我連續給他講了差不多兩個月。期間有一天晚上,我試著想給他講一個新的繪本,被他不高興丟掉了,鬧著一定要講熊小弟。當時我從孩子的行為表現中,直覺認為孩子對「熊小弟」的重複選擇一定是他內心的表達,所以我便依了孩子。

再後來我也很享受給孩子講重複故事了,因為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不僅常常高興大笑,還會積極「參與」——在媽媽未來得及講之前,他把自己知道的提前講了出來後充滿興奮感。現在我家較小的那個孩子1歲多,偏愛每天翻閱她的彩色紙板書,別的書都不要,即使她那幾本彩色紙板書已經被她翻了大半年。

對童書繪本的小建議

因此,幼兒說建議,孩子們3,4歲前,家裡放數量不要太多的經典的童書繪本已經足夠,也符合孩子們「重複」的心理需求。到孩子們4,5歲後,才慢慢增加,或者可以帶孩子直接到圖書館閱讀。因為那些經典的、經久不衰的繪本,其故事中傳授的價值觀和值得頌揚的品格被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們所接受,是最值得給孩子們閱讀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可以慢慢讓孩子自主挑選喜歡的繪本,閱讀興趣也漸漸廣泛了,不再迷戀」重複「了。

所以,父母們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過程中,除了一開始滿足孩子「重複」的心理需求外,還不要忘記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在前期是需要父母大量時間陪伴的。陪伴孩子「重複」,陪伴孩子閱讀,孩子的閱讀好習慣會在父母一點一滴的付出中慢慢養成。

老子的「多則惑,少則得」的人生哲理,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小孩子的心智成長,不需要過多的故事和童書,只需要」少量「和」重複「。學會了嗎?

本文關鍵字:繪本童書、講故事、幼兒心理、早期教育

分享自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教育思考者)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全世界的童書概覽,教給你如何給孩子選童書,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經常感嘆現在的孩子太幸福,能夠閱讀的童書真的太多了:嬰兒時期的布書,刺激感官的觸摸書、翻翻書,他們從小就能閱讀世界各地、獲得不同大獎的書籍,從書裡認識世界,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令我沒想到的是,早在17世紀和18世紀,就已經有專門寫給孩子的書了。到1900年之後,布書、耐撕的書開始盛行。
  • 值得給孩子閱讀的五本童書
    為什麼要讓小朋友閱讀生活節奏快了,人心也變得很浮躁,養起孩子來,焦慮也多。小朋友還在學齡前,讀幾本書,家長就開始考慮有用和沒用了。然而很多學問,並不是立馬就會有用的,而是終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曾經學過的東西都會用到的,在你不經意,沒有特別目的的時候,它突然幫你抓住了某個機遇,助你一臂之力。小朋友願意閱讀是好事。
  • 讓我們一起讀童書
    費力為孩子營造一個「純淨」的環境不是一種聰明的做法。即使你把最美的童書放在一個孩子的面前,他也許仍然願意去看《喜羊羊與灰太郎》。但是沒關係,我要提供的是豐富性。豐富比純淨更重要。費力為孩子營造一個「純淨」的環境不是一種聰明的做法。即使你把最美的童書放在一個孩子的面前,他也許仍然願意去看《喜羊羊與灰太郎》。但是沒關係,我要提供的是豐富性。豐富比純淨更重要。
  • 我為什麼禁止孩子讀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童書?
    「馬小跳」系列童書講述的是兒童日常生活故事,看似簡單有趣,但有些人卻不這樣認同,認為楊紅櫻的作品是「錯把油滑、媚俗、搞笑當成了幽默」,是「非文學的暢銷,而不是文學的暢銷」,這樣尖銳而苛刻的評價並不是空穴來風,反而有據可依。
  • 20年後的「痞子蔡」寫起童書 將心中的故事說給孩子聽
    20年後,「痞子蔡」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今天下午,在上海書城福州路店,他帶著《痞子蔡爸爸說故事》系列亮相「全國新書發布廳」,為現場的小讀者們講故事。  20年間,蔡智恆寫了14本小說,他自己覺得寫小說其實像在說故事。設定給孩子看的《痞子蔡爸爸說故事》,是他第一次嘗試寫兒童繪本。蔡智恆有考慮過怎樣調整寫作手法,最後還是延續一貫的文字風格,也就是用平淡地說故事的口吻來寫。
  • 了解童書的歷史,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童書,做孩子最好的閱讀陪伴者
    在為兒童挑選合適的書籍這一件事情上,其實家長和孩子的分歧是一直存在的。很多家長覺得很好的書籍,到了孩子手裡,他們未必領情。那些被奉為經典的作品,更是讓孩子感到厭倦。孩子們喜歡故事,喜歡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書籍,他們不喜歡那些埋藏著人生大道理的故事,這些故事與家人的說教沒有什麼分別。
  • 盤點世界各國繪本大獎,給孩子讀經典童書|家長選書指南(下)
    下面依次為大家介紹國內外的幾個優繪本大獎,它們的側重點不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點選書。接上篇:盤點世界各國繪本大獎,給孩子讀經典繪本 | 家長選書指南(上)06義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最佳童書獎義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始創於1964年,有著46年的悠久歷史。
  • 深圳對「問題童書」立案審查 讓「問題童書」遠離孩子
    如《淘氣包馬小跳》裡,兩個孩子竟然在輕鬆地討論自殺方式。  雖然該童書在家長反映後,已經被勒令下架,但是市場上仍然充斥了類似的各種「問題童書」。這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如何保護我們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長,免遭打著童書名號的不良出版物荼毒?
  • 童書·新書|晚安,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義大利、西班牙、英國、韓國等地的插畫師為每一個故事量身定製了溫暖的插畫,為這些睡前故事營造出了溫馨和夢幻的氣氛。《雲上的孩子》[英]約翰·伯寧罕/著、繪,楊玲玲、彭懿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圖畫書大師、《和甘伯伯去遊河》《莎莉,離水遠一點》作者約翰·伯寧罕作品。一個關於童年夢想的幻想故事。
  • 童書+童趣:童書產業正在釋放更多可能
    童書有多少種打開方式?讀繪本故事、聽原創音頻、看IP衍生劇、玩智能文創,如今的童書能看、能聽、能玩,滿足了不同年齡段孩子們的多樣需求,也打開了童書產業的廣闊空間。隨著童書市場日漸火熱,相關衍生產業升溫,童書從推廣渠道到呈現形態、產業鏈構建都有了更多可能。6月1日,北京言幾又書店,幾位家長正帶著孩子認真挑選童書。
  • 歐美家庭必備童書,國際大獎合集,通往孩子內心的8個故事!
    這套書由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引進,是歐美家庭必備的兒童讀物。共有8本,每本書講述一個孩子與動物的故事,是公認的無年齡界限的經典之作。沒有溫度的文學,雖讀萬本也無異於浪費。而這套書的每一本都講述了一個關於孩子與動物的感人故事,關乎友誼、愛、分享、責任、生命的意義和家庭的真諦……讓孩子能夠在有溫度的文字中不斷探索愛與美好,從而獲得一生的心靈成長。
  • 童·話|聆聽《大林和小林》的故事,做一個正直勇敢的孩子
    童●話用童話溫暖童心 讓閱讀陪伴成長關於《童·話》為更好地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引導廣大青少年多讀書、讀好書,合肥市教育局發布「童·話」欄目自上線以來,備受我市廣大師生關注和喜愛。大林好吃懶做,變成了一個寄生蟲,最後餓死在金子堆裡。小林勇敢正直,成長為一個有出息的好孩子。這部作品揭露了舊社會統治階級的昏庸無恥,同時頌揚了勞動人民為追求光明而頑強不屈的鬥爭精神。雖然這是一個寫在解放前的童話,但現在的孩子讀來卻一點都不感到有距離。作品裡的形象呼之欲出,是一本值得每個孩子放進書架的書。
  • 童年,因故事而精彩——中信童書《丁婆婆》上市
    等到要下山回家的時候,丁婆波又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避免了被動物吃掉,安全回家。   聽故事、看兒童劇、玩藝術,這個首發式不一樣   「嗷嗚,我要一口吃了你!」舞臺上作者毛毛繪聲繪色地講述著《丁婆婆》的故事,臺下孩子和家長聽得津津有味,每當丁婆婆遇到危險的時候,孩子們臉上露出緊張的表情,丁婆婆每次化險為夷的時候,大家又紛紛綻放出安心地笑容。
  • 當傳奇神話遭遇專業的童書設計員,一套有趣又有料的童書產生了
    我小時候喜歡給他聽孫敬修爺爺講故事,孫老先生的聲音是那麼有獨特性,一個個神話傳說裡的人物塑造得非常典型。這是我能找到的唯一講中國古代傳奇故事比較優質的渠道。一米陽光童書館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童書出版公司,他們以「每一本好書,都是照進孩子心中的一米陽光」為核心理念,用父母心,做平凡事,在全球範圍內為孩子們甄選優質高端讀物的同時,還致力於用現代手法敘述傳統故事,全力幫助每一位孩子愛上閱讀,開啟更加豐富的人生。
  • 《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一座浩瀚的童書博物館
    說起家庭教育,沒有人會忽視童書的巨大作用。在低齡寶寶的家庭裡,父母們大多會購買黑白卡、彩色卡,布書或洞洞書給孩子做「玩具」,刺激孩子的視力發展,促進孩子的手眼協調;再大一些,父母們會開始關注童書的色彩構圖和故事內容,再後來,則更多注重教育和引導功能。童書,作為教育啟蒙最重要的媒介,是幾乎無法被其他任何形式替代的。
  • 沈石溪回應童書中動物異性相吸片段,適合孩子的書還得父母把關
    但是,在書展現場,有家長談到自己讀這套書的感受時表示,如果用小孩子的思維來看這套書,應該認為這只是一個動物的描寫而已在此,我的建議是給孩子選童書前,家長一定要慎重,萬無一失的方法就是自己先讀一遍。當然,有的家長會說太忙,做不到。自己無暇親自過目的情況下,可以向比較靠譜的家長、老師請教,請他們進行一些童書推薦。但是,即便是年齡相仿的孩子,他們閱讀能力、感興趣的內容都可能不一樣,家長如果不親自參與挑選,只是跟隨別人推薦,也可能會讓你的孩子少一些屬於他的樂趣。
  • 國內童書沒創意?沒想像力?全是說教?是時候打破你們的偏見了
    因為以前我給他買的書都是國外童書,至於國內本土的故事書,我連考慮都沒有考慮過。後來我發現,其實我對國內童書的偏見太深了。在我的刻板印象裡,國內的童書大多缺乏創新,且說教意味濃厚。而直接買國外經典童書,基本上不會踩坑,那些故事不止情節有趣又幽默,並且道理也全藏在故事裡,而非採用平鋪直敘的說教口吻。
  • 年度童書排行榜TOP10發布 童書榜首次給孩子推薦「好玩的書」
    據悉,「年度童書排行榜TOP10」評選活動已經舉辦了13年,見證了中國圖畫書出版與親子閱讀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多維度的評選方式、客觀評價上榜童書的專業性和親和力、獨特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使之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選擇童書的風向標。
  • 親悅讀丨這本金獎童書不僅教孩子做人,還教孩子作文
    暑假齊魯壹點與濟南歷下區教體局合作開展了「悅讀經典,收穫未來」讀書徵文活動,今天介紹的這本童書,就是活動推薦書目裡的一本,被譽為一本「勝過作文輔導」的金獎童書。這本書不厚,情節也不複雜,三四年級的孩子就能讀,作者是美國童書作家貝芙莉·克萊瑞,她的書獲得了超過35個獎項,全球銷量將近一億冊,這本書獲得了1984年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獎。《親愛的漢修先生》講述了一個孩子通過寫信提高寫作水平,敞開心扉解開心結的故事。
  • 給爸爸媽媽們的選書買書技術帖:如何為孩子選到高品質的童書
    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我該按照什麼樣的標準,為孩子選擇高品質童書?和讀者討論孩子的閱讀問題,真心爸媽經常遇到這樣的提問。今天這篇,就是個純粹的選書、買書技術貼,來自我們指導自家兩個孩子買書的經驗、我們自己三十多年買書、二十年賣書、做圖書出版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到有此疑問的寶爸寶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