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探春遠嫁是《紅樓夢》共識,因為遠嫁異國,最後僥倖成了王妃,也在第六十三回杏花籤中有影射。那麼,賈探春遠嫁嫁到了哪裡?根據原文線索,推測應該是暹羅往西,也就是古人認為的西海沿子、古天竺一帶。
後面又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裡東風一夢遙。
根據賈探春判詞圖畫,「一片大海,一隻大船」推斷探春遠嫁出海無疑。至於目的地,古代中國出海一般去處有這麼幾個:朝鮮半島,日本,琉球群島,東南亞暹羅以及循著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到西海沿子也就是古天竺範圍。
《紅樓夢》中並無朝鮮、日本和琉球的相關描寫。反倒出現了暹羅和西海沿子。
第二十五、六兩回,王熙鳳送暹羅進貢的茶葉給大家,別人都不怎麼喜歡,唯獨林黛玉喜歡,過後賈寶玉還命佳蕙給黛玉送茶葉。
古代茶為茶禮,隱喻訂婚聘禮。暹羅進貢的茶林黛玉很喜歡,這個暗示非常重要且需要注意。
西海沿子出自第五十二回,薛寶琴曾經與父親出海去過那邊。
(寶琴道:)我八歲時節,跟我父親到西海沿子上買洋貨,誰知有個真真國的女孩子,才十五歲,那臉面就和那西洋畫上的美人一樣……
寶琴說的西海沿子,大體就是現在的南亞次大陸,古天竺一代。
清代嘉慶年間所修《大清一統志》稱,榜葛刺、拂菻、古裡、柯枝、錫蘭山,西洋瑣裡等國位處於西海。其中除拂菻國位於地中海西北岸一帶外,其餘數國均在南亞,傍孟加拉灣、阿拉伯海與印度洋。古裡國、柯枝國在今印度西南沿海的科澤科德與柯欽一帶,古時均為東西交通重要港口所在。錫蘭山即今斯裡蘭卡。統稱天竺一帶。
那麼賈探春最終是不是嫁到了西海沿子那邊呢?其實從南安太妃的「南安」兩字推測,大體是這樣的。
南安郡王家已經沒有了王爺承襲,但南安太妃仍舊是郡王太妃。漢以後非宗師不王,南安太妃一定屬於皇室長輩。她在賈母生日要見姑娘們,就是南方出現了不安定的「難安」之事,皇室需要選拔和親選人。
註:讀《紅樓夢》不要與明清歷史對應,說什麼明清沒有和親之事,這裡不多解釋。
[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賈探春的命運與風箏對應,判詞「千裡東風一夢遙」和風箏謎語「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東風」向西吹,預示西海沿子。東風也指天長路遠,難以與親人相見,生人做死別!
另外,根據賈探春為林黛玉取名「瀟湘妃子」的典,瀟湘妃子不是一人,而是娥皇女英同嫁一夫。
林黛玉的「芙蓉花籤」「莫怨東風當自嗟」,典出歐陽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講述王昭君出塞故事。預示林黛玉也像王昭君那樣遠嫁異國和親。
賈探春的「杏花籤」「日邊紅杏倚雲栽」,下一句是「芙蓉開在秋江上」,是說杏花與芙蓉同命運,杏花僥倖命運兩濟,芙蓉卻有命無運的意思。
最後,第七十回瀟湘館放風箏,林黛玉先放飛一個美人風箏,賈寶玉的美人風箏放不起來,預示二人別離。
隨後賈探春的鳳凰風箏纏上了莫名飛來瀟湘館上空的鳳凰風箏,兩隻鳳凰風箏被一個雙喜字裹挾而去,預示二女同嫁,與瀟湘妃子情節契合。
探春判詞圖畫中「又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林黛玉死後剩她一人之意。
種種線索都證明賈探春與林黛玉一起出海。
林黛玉遠嫁西海沿子那邊,與第二十四回的暹羅茶伏線對應。最主要一點,其實第一回就說明了林黛玉的出處。
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灌溉,這絳珠草便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
林黛玉生於西方靈河岸邊,西方靈河指佛國,也指恆河。也是西海沿子範疇。可謂從來處來,最終歸於來處。
賈探春與林黛玉同嫁,自然也是去到了古天竺一代。具體哪個國家,實在無考了。
有意思的是第二十三回和第七十回兩個線索,預示賈寶玉出家後也尋到了賈探春,並在林黛玉墳前守墓餘生。
(第二十三回)寶玉著了急,向前攔住說道:「好妹妹,千萬饒我這一遭,原是我說錯了。若有心欺負你,明兒我掉在池子裡,教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忘八,等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我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
《南柯子·柳絮》,寫道是:
(賈探春)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賈寶玉)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
賈寶玉承諾給林黛玉馱碑一輩子,暗示守墓一生。他唱和賈探春的《柳絮詞》,不像與妹妹訴說,更像與林黛玉承諾,「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也指出他與賈探春、林黛玉還有一見。契合第二十三回讖語,也對應第一回靈河岸邊三生石畔神瑛侍者對絳珠仙草的灌溉之情。
所以,賈探春嫁到了哪裡,也要對應林黛玉去到了哪裡。西海沿子,是《紅樓夢》最明確的暗示。
文|君箋雅侃紅樓
別忘了關注:君箋雅侃紅樓,動手轉發一下,沒準您的朋友也愛看,感謝讚賞。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1990/2018 ;
《紅樓夢》程乙本·啟功校訂;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