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拼音小道,一條影響所有人讀書識字的小道

2020-12-06 裂光LG

字數:3000,大約閱讀時間:6分鐘

1、

鼓浪嶼現在是一座旅遊島,島上有自然景觀,有人文景點,也有不少紀念名人志士的場所,比如最大手筆的紀念就是鄭成功,鼓浪嶼上面有鄭成功紀念館,有皓月園,還有日光巖景區的龍頭山寨、水操臺等,整座鼓浪嶼,取個別號叫「鄭成功紀念島」並不會有什麼違和感。

第二手筆的紀念是馬約翰,鼓浪嶼上面有馬約翰體育場,有馬約翰紀念廣場,還有馬約翰紀念館;第三手筆的紀念是林巧稚,位於漳州路和復興路結合地帶的毓園,是鼓浪嶼為林巧稚修建的紀念公園。

今天要說的拼音小道,應該是鼓浪嶼紀念一個傑出人物手筆第四大的。拼音小道是紀念誰呢?紀念我國語文現代化運動的先驅盧戇章先生。

鼓浪嶼鼓聲路的鼓浪石附近,樹立著一尊盧戇章的雕像,介紹是這樣寫的:「盧戇章(1854-1928),廈門同安人,居住鼓浪嶼,語言學家。1892年在廈門首創切音新字,開中國拼音字母之先河,並在推廣京音統一語言,推行白話口語,使用簡體漢字,提倡新式標點,實行橫排橫寫等方面,貢獻卓著,是中國語文現代化運動的先驅。」

這尊雕像的旁邊,就是拼音小道的起點。

2、

1854年,盧戇章生於廈門同安一個平民家庭,兄弟6人,盧戇章排行最小,可能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的緣故,5個兄長都沒上學堂,盧戇章則被送進了私塾,家裡人希望他能讀出個光宗耀祖的功名來。可惜天不如人願,18歲時盧戇章參加童試,卻名落孫山。

21歲時,受當時閩南人下南洋的影響,盧戇章來到了新加坡,一邊打工,一邊學習英文。四年之後,盧戇章回到廈門落腳於鼓浪嶼,他對中國語言的研究探索也在這裡開始。

盧戇章當時在鼓浪嶼扮演著兩個角色:做洋人的閩南語老師,做閩南人的英語老師。據說由於英語和閩南語都說得極其標準,當時盧戇章是鼓浪嶼特別搶手的家庭教師,這要放在今天,大概是一小時幾百塊還請不到的私教。

盧戇章先生後來進入漢語拼音研究領域,和一位叫約翰·麥高溫的英國傳教士有關。約翰·麥高溫精通漢學,於1863年來到廈門,一住就是50年,期間著有《廈門方言英漢詞典》。期間英國駐廈門總領事翟理思和他決定編纂一部更廣泛的《華英字典》,在物色專業人才時,約翰·麥高溫想到了盧戇章,並經他推薦成為《華英字典》的編者之一。

在參與編纂《華英字典》的過程中,盧戇章也同時開始思考漢字的拼音化問題,經過反覆探索,1892年,也就是38歲這年,盧戇章完成了《一目了然初階》,並自己出資請廈門五崎頂倍文齋刊印發行,一下子引起各方注意。這是第一套中國人自己發明的拉丁字母式漢語拼音方案,由此也奠定了盧戇章是我國漢字拼音第一人的歷史地位。

在《一目了然初階》的封面,盧戇章寫有這樣的字:一目了然,男可曉,女可曉,智否賢愚均可曉;十年辛苦,朝於斯,夕於斯,陰晴寒暑悉於斯。既是告訴人們從此學習漢字的門檻不再是高高在上,也感嘆做語言研究的枯燥不易。

3、

盧戇章先生可不只是做研究而已,還親自推廣並不斷更新,《一目了然初階》出版一年之後,他就又推出了《新字初階》,還是個人出資刊印。

同時,他還在鼓浪嶼和廈門分別辦起教學班,專門教不識字的船工、小販等社會底層,據說凡是上他的教學班的人,只要半年就可以看書寫信,連不少洋人都熱情極高地加入到教學班來。

盧戇章辦教學班的初衷,自然一方面是為了改變中國人學漢字難,識字水平低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不斷積累總結經驗,力爭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開來,其用心之良苦,其思慮之長遠,實讓人感佩。

4、

盧戇章希望在全國範圍推廣漢語拼音的想法因為一場運動的來臨而得到了機會,那就是光緒皇帝發起的「百日維新」。「獎勵新著作,新發明」是其中一項舉措,盧戇章先生的漢語拼音方案(切音字)也被列入新發明之一,當時的都察院上奏光緒帝,請旨頒行天下,光緒帝迅速作出回應,他下了一道聖旨:都察院奏林輅存呈稱字學繁難,請和切音,據情代奏等因,著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調取盧戇章等所著之書,詳加考驗具奏,欽此

對於那時候的中國人來說,人生最大的得意莫過於得到天子的欽點,當時喜出望外的盧戇章帶著他的著作急忙忙入京,準備一展平生所學。可惜幸福來得快,去得也快,「百日維新」運動因為慈禧太后的插手夭折了,光緒帝幾乎形同廢帝,盧戇章的漢語拼音全國推廣也胎死腹中。

此時,從臺灣(此時是日本殖民地)傳來另一道推廣的曙光,當時的臺灣總督兒玉向盧戇章發出邀請,請他到臺灣主持學務課。一心想推廣漢語拼音的盧戇章頂著被罵替日本人做事的惡名毅然前往。

在臺灣3年,他經過深入研究,重新修訂了拼音方案,另創了一套25個聲母,102個韻母的《中國切音新字》。可惜因為種種原因,這套方案也一直在臺灣無法推廣開來,失望之餘,盧戇章只好離開臺灣,回到鼓浪嶼繼續等待時機。

5、

到了1916年,經過數十年的研究、探索、改進,盧戇章總共設計了三套漢語拼音方案,第一套以拉丁字母為符號,第二套以仿日本假名系符號,第三套則採用漢字筆畫符號。

盧戇章為推廣漢語拼音的矢志不渝,得到過當時不少社會上有名望的人的肯定,比如林祖密將軍就專門為盧戇章的新書題詞:卅年用盡心機,特為同胞開慧眼;一旦創成字母,願教我國進文明。

菽莊花園的主人林爾嘉則寫道:吾友盧君戇章創為新字……一刊再刊,畢生汗血之資,傾而不顧……

甘苦有人知,可惜甘苦結出的碩果沒人理,1913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召開「全國讀音統一會」,盧戇章又迎來推廣漢語拼音的好時機。當時各地的語言研究學者們都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眾多的成果中,只有盧戇章的構成一個完整體系,其它成果不是這也缺漏就是那有瑕疵。

結果不難意料,大家一致認可盧戇章的研究成果為最佳方案,但是大會最後卻只是決定以盧戇章的研究成果為主體,從他發明的37個字母中選用25個,餘下12個則用其它地方的研究成果補缺,一套全國通用的「國音字母」得以形成。

研究成果得到肯定,卻沒有被完全採用,這是為何?原來當時的教育部官員居然認為閩南人無權過問「國語運動」!晚年的盧戇章說起這段往事,依舊憤憤不平:我們閩南人吃虧,投胎投錯了地點……你看,我發明的字母,用來切音,推進教育,以達到文明的地步……誰知教育部袞袞諸公,因為我是廈門人,不配談國語運動,而橫被抹煞勒死了,四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6、

晚年的盧戇章,因為推廣漢語拼音傾盡一生積蓄,只能蝸居在鼓浪嶼內厝澳路48號一處低矮的平房裡。他愛讀報紙卻無餘資訂報,每天只好讓自己的小外孫拿著一張紙條找鄰居借來閱覽,紙條上是這樣寫的:請將本日報訊交付小孫帶來,我看完立刻送還不誤,是切!

讀書人清高自守的秉性讓人慨嘆,他這種秉性也體現在外人對他伸出的援手上,有一次著名教育家吳稚暉來看他,見他生活困窘,就向教育部提議每月給盧戇章發放薪俸以養晚年,沒想到盧戇章固守「君子固窮」之性,堅決不願接受。

1928年,盧戇章逝世,安葬於雞山路上的「基督教會墓園」內。

盧戇章對我國漢語拼音的貢獻,廈門大學教授許長安在《語文現代化先驅盧戇章》一書中這樣寫道:盧戇章是以小小的拼音字母切入整個中國語文現代化的大工程。

我國語言文字的泰鬥級人物周有光先生則這樣評價:盧戇章的《中國切音新字廈腔》和《一目了然初階》是中國人提倡漢語拼音的開始,他的首創功勞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沿著紀念盧戇章先生的拼音小道一直往前走,跨過雞山路往下走一小段,就能看到樹立著「廈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盧戇章墓。

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這條小道很少有遊客光顧,偶爾走過的遊客,也大概不會去聯想自己跟腳下這條大理石鋪就的小道有什麼樣的關係。

這無妨,盧戇章先生的貢獻,早就春風化雨,流淌在每個中國人讀書識字的血液裡。

閱讀推薦:

鼓浪嶼走出的清華教授馬約翰:你敢體育不及格,我敢讓你不能畢業

相關焦點

  • 一條林蔭小道
    一夜風雨過後,清晨,我背著書包去上學,走在小區的林蔭小道上,迎面吹來陣陣涼風。小道兩旁的銀杏樹上掛滿了黃葉,記得前一天好像還是滿樹的翠綠,不知怎麼一夜之間就成了通體的金黃。比起春夏的翠綠,我似乎更喜歡秋天醒目的金黃,喜歡小道裡處處都是這種黃得燦爛的美。
  • 日本的「哲學小道」
    斯人雖已逝,但這條小道卻一直完好無損地保存到現在?燻面貌依舊,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名氣變得愈來愈大起來。  哲學小道在京都市的東部,小道的一端與一處著名的景點——銀閣寺相連,從銀閣寺參觀後出來?燻向左拐不出幾步?燻就能見到路邊豎著一個不大的牌子?燻上面寫著「哲學小道」。那天,我和妻子便沿著這條小道的起點漫步走了下去。  小道名符其實?燻並排走兩個人似乎都顯得有些狹仄?
  • 心中的「康德小道」
    他每天在同一時間,沿著同一條偏僻的小道散步,靜靜地思考。守時之精準,鄰居們竟用他散步的時間來對表。他散步的這條小道,也被稱之為「康德小道」。 正是在這條小道上,康德的哲學之樹結出了累累碩果,人生也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像康德這樣,安靜地居於一隅,世界或許更加遼闊。殘障的霍金,就是坐在自己的陽臺上,洞悉了宇宙的秘密。
  • 難忘家鄉的鄉間小道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不斷地進步,在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的今天,民富國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村村寨寨都貫通了硬化路,也許大家都忘記了鄉間小道。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回到了我的老家一一廣西百色市田林縣高龍鄉渭榮村渭榮屯,那裡住著我們祖祖輩輩的父老鄉親。
  • 小小民兒散文:小道.大雅
    第2天晚飯後,我對家人說發現一個可以讀書且非常明亮、涼爽的地方。於是便開始「霸佔」這個空間,有時是晚上8點到11點,有時是9點到11點,無論什麼時候來,這裡的小道都安靜地在等著我,浮躁了一天的心仿佛瞬間也被它帶入一個安靜的境界,慢慢踱步看看書,學哲人漫步,學智者徘徊。
  • 鼓浪嶼成為漢語拼音早期誕生地 曾產生多位著名語言學家
    鼓浪嶼是閩南白話字最早產生的地方——早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廈門話已有閩南白話字書寫系統。1850年,美國傳教士打馬字牧師(Rev. Talmage)在鼓浪嶼第一次向中國人推廣閩南話白話字教學,用廈門音白話字出版課本、聖詩、《聖經》等,幫助當地人拼音識字。
  • 三年沉思踩出「小平小道」
    下車後,「小平小道」4個大字赫然出現在記者眼前。小平小道是一條綿延1.5公裡的蜿蜒紅土小道,延伸於雜草之間,一頭連著南昌步兵學校,一頭連著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 1969年10月到1973年初,鄧小平、卓琳夫婦下放到此,就是在這條1.5公裡長的紅土小道上,一代偉人鄧小平走了3年零4個月,每天踱步思考著中國人民的命運,思考著中國的發展之路。
  • 「魯迅小道」不妨多一些
    金秋十月,在紀念魯迅先生逝世84周年之際,上海第三屆魯迅文化周期間推出了尋訪「魯迅小道」專場活動。長約1公裡的「魯迅小道」,串起了魯迅晚年工作生活的多個重要場所,沿途參觀點包括景雲裡、魯迅故居等。「魯迅小道」於2019年命名,吸引了眾多中外參觀者慕名前來。眾所周知,魯迅晚年主要在上海的生活,長達十年之久。
  • 大道小道之間的暗道消息
    大道小道之間的暗道消息 周雲龍     北京治堵方案日前正式公布,大致內容是,2011年起,北京將以搖號方式分配車輛指標,2011年度小客車總量為24萬輛,平均每月2萬輛。    有意思的是央視主播張泉靈同時貼出的一則微博,北京治堵方案的公布證明:1.民間小道消息是有準頭的;2.如果民間小道消息已經沸沸揚揚,CCTV又啞口無言,準確性加一分;3.民間小道消息已經引發搶購,CCTV勸大家理性,準確性又加一分;4.CCTV本來從早到晚都興致勃勃地在說這事,突然噤聲,再加分;5.民間搶購,媒體不說,政府不闢謠,滿分!
  • 這才是最硬咖的鼓浪嶼旅遊攻略
    可一直有人留言,讓我們寫一寫怎麼玩鼓浪嶼,其中有一人說道:大多數上鼓浪嶼旅遊的人,時間都有限,沒有一份好的攻略根本沒辦法了解這座島。還有,大部分生活在廈門的人,其實也不知道怎麼玩鼓浪嶼。繼續往前,又要開始爬坡(放心,坡不長),很快就會看到一幢巨大的條石老別墅,那是安獻堂,可以進去參觀一下,周邊則是「基督教會墓園」,先記住安獻堂出來右手邊往下的一條小道。
  • 鼓浪嶼成為漢語拼音早期原型誕生地 曾產生了多位著名語言學家
    Talmage)在鼓浪嶼第一次向中國人推廣閩南話白話字教學,用廈門音白話字出版課本、聖詩、《聖經》等,幫助當地人拼音識字。  這套用羅馬拼音字母來書寫閩南方言的白話字系統,對日後中國漢語拼音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有「白話字」的深厚基礎,鼓浪嶼成為了漢語拼音早期原型的誕生地,生活並埋葬於鼓浪嶼的「切音運動第一人」盧戇章正是受其啟發創造了漢語拼音的雛形。
  • 昆明北京路上有一條1公裡長的竹林小道,散步、拍照皆宜,很獨特
    這陣子看到朋友們發的照片,在北京路上有一個獨特的地方,在道路兩旁種植了密密的竹子,形成一條特別的竹林小道,很多人去那裡跑步、走路,很美的畫面。先前以為那裡是一個公園,諮詢朋友後才知道那是一個房產項目的道路,是對外開放的地方,我們也湊個熱鬧,選擇去那裡看看。
  • 90%濟南人都不知道的丁香花小道,在這裡感受大明湖春天的魅力
    大明湖是著名旅遊景點,在全國享有廣泛聲譽,國內各省市遊客都知道它,濟南人更是耳熟能詳,將大明湖作為自家後花園。可是,大明湖公園面積103.4公頃,處處呈現出曲徑通幽、小橋流水人家的絕好畫面,即使本地人也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比如,丁香花小道。
  • 一條小道記錄這位文化巨匠的最後十年,跟著魯迅先生之孫一起來「打卡」吧
    今天(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84周年的日子,魯迅基金會會長、魯迅先生之孫周令飛與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閻晶明,在左聯紀念館館長何瑛的引導下,沿著路面上每隔兩三米就會出現的「魯迅小道」銅印,以直播形式「打卡」這條記錄魯迅先生人生最後十年的 「魯迅小道」,吸引了26萬餘網友在線觀看。
  • 樂活小道與龍馬古建虛實結合書
    前日幸得必強兄之召到龍馬古建雅聚,席間觀酒,知冬林兄乃有心有識之士,今日焚香沐手,拙筆誠意以報二君:若樂活小道與龍馬古建能虛實結合,以樂活小道為龍,龍馬古建為馬,則龍馬精神立顯於天府之國。樂活小道以傳統文化底蘊為根,龍馬古建以古建藝雕為果,如整合崇州民間文化圈為土,假以時日,當萬象為賓客之日,則為樂活小道與龍馬古建碩果纍纍之時。古之文人,有柳三變海市蜃樓之虛,有嶽武穆璞玉渾金之實,若強林二兄能虛實結合,則有舉百端之力含萬象之心,誠如是則彼此可更上一層樓也。
  • 慢品京城之曾經湮沒在西山荒林中的名人小道——曹雪芹小道
    從壽安山前的正白旗到山後的白家疃有一條山間小路,自清以來,兩地人民往來頻繁,腳踏足踩,日久成徑。曹雪芹在山前居住時,常到山後訪友、為百姓看病,經此道來往於山前山後,故稱曹雪芹小道。多年來,經常有《紅樓夢》愛好者自發尋找這條小道,追尋大師的足跡。曹雪芹小道從正白旗村(曹雪芹紀念館)開始,途經東溝村、十方普覺寺(臥佛寺),退谷(櫻桃溝)、三柱香,到達白家疃村。
  • 宋金「圍棋趣事」之 蔡州小道人
    本故事出自《夷堅志 蔡州小道人》作者:洪邁(南宋)於是他穿「野人服」(不知什麼衣服),自稱「小道人」去往汴京(開封)。後來又過太原真定(地名),這一路上遇到下棋的,他就偷偷的一旁邊觀戰,發現沒有能勝他的,此時他心裡很有把握,一路直奔北京。當時的北京是金朝的國都(原文用「虜都」),當時有一位國手是位女子,人稱「妙觀道人」。這個村童天天去她的棋鋪看棋,看見有走錯的地方,他就指出來。這位妙觀當時覺得很尷尬,就讓手下人別讓他進來,擋在外面。
  • 秋日下的那條林蔭小道
    9月的驕陽已經失去往日的肆虐,秋風吹著,片片的樹葉隨風舞動,一條優美的弧線,躺在這鄉村的路上,原本鬆軟的土地,多了一層柔軟,在夾雜的嬉笑聲中,聽不到它的聲音,片片叢林,青草依然旺盛我們嬉笑著,跑著,手舞足蹈,也有一絲忐忑,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告別小學
  • 南寧一小區樹木被「剃頭」 ,居民:還我林蔭小道
    南寧市民蔡先生向記者反映,他說他們小區裡原本有條林蔭小道,這兩天物業以修剪枝葉為由,把這一排樹木全部「剃頭」了。大伙兒有些擔心,這些樹木還能活嗎?這樣修剪符合規定嗎?
  • 探鼓浪嶼閩南聖教書局舊址 白話字典曾銷東南亞
    她就像是一條引線,串聯著閩南白話字從誕生到改進、到向閩南甚至東南亞地區傳播、再逐漸淡出歷史舞臺的過程。這種途徑最終被證明是可行的,閱讀《聖經》自然不在話下,甚至還讓更多閩南人藉此讀書識字。白話字的出現是眾多傳教士不斷進行摸索以及更新的結果。在鼓浪嶼老教育家林世巖先生近年所著的《廈門話白話字簡明教程》中曾提及,早在1815年的時候,美國傳教士馬禮遜便在閩南華僑在馬六甲的居住地英華書院開始研究並推行白話字,就是用羅馬拼音字母來書寫閩南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