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黨建就是拔窮根!靖邊伊當灣村農民嘗到了黨建的甜頭

2020-12-12 西部民聲

初夏時節,漫步在靖邊縣東坑鎮阡陌縱橫的伊當灣村,一座座大棚一字排開,一條條平坦整潔的水泥路通村到戶,一排排整齊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一幅賞心悅目的鄉村圖景躍然而出。

眼下,蔬菜大棚內的芹菜進入了收穫的季節,村民周俊愛將捆好的芹菜碼放整齊,因為早上市20天左右,它們將以一斤0.9元的好價錢由合作社統一銷往延安,一個棚產量預計可以達到1.2萬斤,收入可觀。伊當灣村素有「西北蔬菜第一村」之稱,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萬元。

「今年,伊當灣村提出了『三鏈』黨建模式,『六強』發展目標。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著力實現支部隊伍強、主導產業強、示範帶動強、技術優勢強、內生動力強、品牌效應強。」提起伊當灣村的前景規劃,東坑鎮黨委書記沈力介紹道。

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實現支部隊伍強、主導產業強

不斷完善組織體系建設,讓黨組織成為產業發展的橋頭堡。伊當灣村根據產業發展實際,積極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優勢,以特色產業為紐帶,依託農民合作社、蔬菜加工代辦點、育苗基地等載體,合理設置劃分黨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政策引導、組織協調、發動群眾等方面的優勢,引領助推主導產業發展。根據每名黨員的技術特長,按照每一種蔬菜成立1個臨時黨小組,每100個拱棚成立一個臨時黨小組的組織覆蓋模式,全村共成立臨時黨小組8個,年初各黨小組通過支部會議商定每種蔬菜的種植面積、區域等,黨小組成員日常負責種植技術的推廣、產銷信息推送等。2020年全村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6萬畝,其中,胡蘿蔔0.7萬畝,高寒冷涼蔬菜0.4萬畝,設施蔬菜0.5萬畝,馬鈴薯1萬畝。全村形成六大示範區、十四大產業廊道的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共有設施拱棚5200餘座。

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實現示範帶動強、技術優勢強

不斷強化黨員幹部培養,讓黨員成為產業發展的排頭兵。伊當灣村不斷深化「三培雙帶」工程,注重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幹部,黨員帶領群眾共同致富,黨組織帶領致富帶頭人不斷進步,引導黨員和致富能手幹事想著黨員身份、致富想著社會責任。先後湧現出李雲如、殷海榮等一批致富帶頭人,不斷引領該村特色蔬菜種植規模,享有「西北蔬菜第一村」美譽。同時,伊當灣村黨支部十分注重帶頭人能力素質提升,先後組織黨員致富能手赴山東壽光、河北圍場、山西應縣等地,學習種養殖先進經驗90餘人次,全村評選出致富能手50餘名。注重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持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設立黨員示範崗35個,每年組織黨員、致富能手深入田間地頭在種植期、生長期、收穫期等關鍵節點進行技術指導。在產業發展中對有較大種植風險的品種,鼓勵黨員先種先試,成功收益後再指導群眾種植,做到黨員引正路、群眾走富路。

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實現內生動力強、品牌效應強

不斷創新致富途徑,讓群眾成為產業發展的受益者。伊當灣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帶富引領作用,不斷探索創新致富途徑,按照「支部+合作組織+農戶+基地」和「支部+企業+基地」的發展模式,形成了智能化育苗+水肥一體化節水基地+設施果蔬季節性提前後+蔬菜脫水+農產品質量檢測+蔬菜銷售的全產業鏈。全村目前有節水灌溉面積近3萬畝,全部實現了機械化、水肥一體化種植;拱棚溫棚面積0.5萬畝,主要發展棚栽蔬菜和設施水果種植;全村有智能化育苗溫室2座,主要用於試驗示範科技推廣,為全村新品種試驗示範推廣起到了排頭兵的作用。全村現在建成蔬菜保鮮庫6處,各類合作社、蔬菜代辦點、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0餘家,其中建成全國示範社1家,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將全村乃至全鎮的蔬菜銷往全國各地及遠銷東南亞國家。與此同時,伊當灣村注重扶智與扶志相結合,集體經濟擁有智能化育苗溫室1座,每年為所有建檔立卡戶免費提供2畝的種苗,2017年為每戶憑困戶免費建設2座拱棚,在今年新建的1000座拱棚中,年底收益每棚交回集體合作社200元,主要用於扶持憑困戶產業發展和集體經濟建設。從而激發貧困戶自力更生脫貧的積極性。近幾年來,伊當灣村通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眾的共同努力,實現全村建檔立卡戶21戶高質量脫貧。通過「中國·靖邊」蔬菜節和農資交流會,不斷加強標準化建設體系、質量追溯體系、市場營銷體系的建設,將伊當灣蔬菜打造成西北蔬菜種植基地和陝西蔬菜輸出區,讓「阜美靖邊·伊當灣」蔬菜品牌逐步推向全國,走向世界。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引領農村發展的「火車頭」。面對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新要求和「三農」發展的新情況,伊當灣村依託「三鏈六強」黨建模式,形成組織帶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逐步走出一條抓黨建促發展、促民生、促和諧之路,切實加快群眾致富奔小康步伐,打通基層黨建「最後一公裡」,提升了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讓農民群眾嘗到了黨建的甜頭,對發展更有盼頭。

來源:靖邊新聞

相關焦點

  • 【扶貧印記】白槎村:黨建引領促脫貧 多產並舉拔窮根
    【扶貧印記】白槎村:黨建引領促脫貧 多產並舉拔窮根 2020-05-26 0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榆林市檢察院機關黨委書記一行深入靖邊實地調研指導黨建工作
    (通訊員  田宏軍)近日,陝西省榆林市人民檢察院機關黨委苗雲專職副書記一行前來靖邊縣人民檢察院實地調研指導該院機關黨建工作。首先,苗副書記要求該院機關黨委就該院的黨建工作進行了匯報。該院在「抓黨建、促業務」的總體思路下,嚴格按照上級黨建工作要點的要求,落實「三會一課」、深入持續開展「兩學一做」和「一抓二促三必須」活動;樹立了一個品牌,打造了一個規範化的黨建陣地;建立了「黨員政治生日制」「青年幹警導師制」「網際網路+黨建」等一整套系統的黨建制度。
  • 靖邊縣伊當灣村:大棚經濟促發展
    靖邊縣東坑鎮伊當灣村圍繞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按照「三鏈」黨建模式,形成黨組織帶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助推鄉村振興。走進伊當灣村,白牆灰瓦式的民居,寬闊筆直的道路,田野裡一座座大棚錯落有致。眼下,蔬菜大棚內的芹菜進入了收穫的季節,種植大戶高牛正和妻子在自家的拱棚裡勞作。
  • 李浩:用心用力拔窮根 多措並舉謀發展
    兩年多來,他一心撲在十五里舖村拔窮根、謀發展的實踐中,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群眾對他親了,村上的發展前景更好了,大家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強了。幹工作與群眾心貼心。李浩初到幫扶村,村「兩委」班子對這個「90後」心存疑慮,群眾對他也沒抱多大希望,走村入戶經常遇到群眾的「冷臉子」,有時候還會吃「閉門羹」。面對群眾的不信任、不支持,他不放棄不抱怨。
  • 聚精會神抓黨建 凝心聚力謀發展
    針對省文化和旅遊廳組建一年多來黨建和業務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代表們均表現出極強的認同感,「變化」「突破」「文旅融合」「特色鮮明」等是代表們在審議過程中頻頻使用的詞彙。大家普遍認為,從廳機關到直屬單位,各級黨組織對黨建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工作越來越規範,黨建工作內容越來越豐富,形式越來越多樣,取得的成效越來越明顯。
  • 強「根」固「魂」抓黨建 砥礪前行譜新篇
    一、嚴把三關抓黨建,行穩致遠固根本,在「嚴」字上狠下功夫新五豐黨委緊緊圍繞集團黨委「四如」目標,聚焦「兩個維護」、兩個「一以貫之」,黨的領導聚焦到「四個說了算」和「四個始終」,基層黨組織聚焦到「五力」建設,黨員隊伍聚焦到「四美」建設,黨建成功聚焦到高質量發展上來。
  • 濰坊昌邑市飲馬鎮:創新「黨建+扶貧」模式,吹響精準扶貧「集結號」
    濰坊昌邑市飲馬鎮:創新「黨建+扶貧」模式,吹響精準扶貧「集結號」昌邑市飲馬鎮牢牢把握抓黨建促脫貧這條主線,積極探索「黨建+扶貧」發展模式,實現「鎮、社區、村」三級聯動,以黨建帶扶貧,以扶貧促黨建,全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 三水江根村:抓黨建謀發展 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
    原標題:抓黨建謀發展 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三水江根村致力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推動鄉村蝶變昨日,三水區西南街道江根村委會沙塘村黨支部書記賴海輝把一本本《十九大輔導讀本》送到每一名黨支部成員手中,希望黨員能夠及時反覆地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 黨建「繡花針」穿起鄉村振興「千條線」
    這源自省派濟陽鄉村振興服務隊,進駐不到一年,用黨建「繡花針」穿起鄉村振興「千條線」。 築好「堡壘」,建強扶貧攻堅「核心」。推動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築牢基層戰鬥堡壘是基礎。抓黨建促脫貧,是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政治責任,基層黨組織要以嚴和實的作風,始終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著力建設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的黨員隊伍,才能使黨組織真正的強壯起來,成為群眾的「主心骨」 和領頭雁,才能以典型示範作用動員和組織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共同奮鬥,從而推動扶貧攻堅工作取得最終勝利。
  • 拔窮根 挪窮窩 強產業 換新顏 ——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獅子廟鎮...
    拔窮根 挪窮窩 強產業 換新顏 ——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獅子廟鎮金河灣社區典型案例 2020-07-17 18:0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全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發言摘登
    近年來,鎮黨委牢固樹立「百姓要脫貧黨建必先行」的工作理念,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推動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工作優勢,2016年實現7個貧困村脫貧摘帽,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雙贏效果。  夯實責任,挑起脫貧攻堅「千斤擔」。鎮黨委不斷強化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切實把主體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一是突出黨委主導作用。
  • 追夢中華·僑與脫貧攻堅|劉志剛:紮根大山「拔窮根」
    握指成拳一鼓作氣「打基礎」「駐村扶貧後,通過走訪調研,我覺得赤灘村要脫貧必須打好兩個基礎,一是打好黨建的基礎,二是打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過去,大家只能通過挑、抬、扛等方式運送貨物,從家裡出發到鎮上,就得花上半天時間,以至於收穫的莊稼、果實、藥材等難以變現。「我們工作隊剛進村時,村裡除了完成主幹道路修繕外,其他都是泥濘、彎曲的小路,一眼望不到頭。」劉志剛回憶道。「要想富,先修路。」
  • 黨建怎麼抓 「清單」來說話
    原標題:黨建怎麼抓 「清單」來說話   「眼下越來越冷了,大夥每天早晚想找個健身的地兒都沒有,村裡能不能想想辦法?」村民胡金鳳正在發問。「鎮裡已經決定將咱小區門口一間200平方米的物業用房騰出來,供村民進行健身活動,這一半天就能收拾出來。」
  • 靖邊伊當灣:豐收在即 滿目盛景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曹曄 記者 劉美)正值夏秋交替季節,全國農業大鎮靖邊縣東坑鎮的伊當灣村已經滿目都是豐收的盛景。鬱鬱蔥蔥的農田之中長勢正好的各種蔬菜一望無際,井然有序的農產品加工車間,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產品包裝。
  • 抓黨建工作切忌形式主義
    原標題:田涵樂:抓黨建工作切忌形式主義形式主義是一種頑疾,一有機會就會頑強地表現出來。形式主義危害黨和人民利益,損害黨群幹群關係,腐蝕黨員幹部隊伍,是黨和人民事業的大敵,必須高度警惕。抓基層黨建工作尤其要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傾向,避免把黨建工作只落在口頭上和會議中。堅持問題導向。
  • 春榮鎮: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
    近年來,寧縣春榮鎮重點「圍繞抓黨建促脫貧」這一主線,以「四抓兩整治」及分類晉級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為抓手,推動黨建與脫貧攻堅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穩步推進。春榮鎮古城村,以前這裡有相當一部分群眾住在溝邊咀梢,生活生產極為不便。
  • 致力「大抓黨建 抓大黨建」,孟州市西虢鎮組織了這場大會!
    此次會議主要聽取了各支部書記履職情況報告,進行了點評交流經驗,開展了民主測評,明確了努力方向,為該鎮「圍繞項目建設,服務產業集聚,傳承歷史文化,打造鄉村旅遊」總體發展思路進一步營造「大抓黨建 抓大黨建」的濃厚氛圍。
  • 蓬溪縣寶梵鎮寶梵村 「黨建+」加出鄉村新活力
    近年來,寶梵鎮黨委高度重視並積極探索構建「黨建+」新模式,在夯實村級黨組織建設、探索村級多元化發展、健全基層治理體系、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強化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強化黨組織對基層治理的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讓貧困村走出了產業振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百姓富裕的新路子。
  • 抓基層黨建切防流於形式
    抓基層黨建看似不顯山露水,卻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關係到黨的執政基礎,容不得半點形式主義。 要穩得住心神。心神定了,做事才踏實。抓基層黨建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需要長期埋頭苦幹,既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半途而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為浮雲所蔽,不被流言所惑,從思想上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的胸襟氣魄。
  • 黨建論壇丨堅守「根」和「魂」 賡續石油精神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紅色是共產黨人的底色,也是延長石油的企業標識色。延長石油七裡村採油廠做為油田公司黨建文化管理融合促進示範點,堅持黨建引領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抓書記、書記抓,建立四級服務體系,真抓實幹,同頻共振,促進了黨建基礎工作標準化和黨建生產一體化。不斷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企業精神教育,堅持講好百年石油故事,抓實傳統精神教育,有力踐行了「關愛員工、呵護油井、發展延長、奉獻社會」企業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