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著名的哲理詩,蘊含人生大智慧,讀懂能受用一生

2020-12-04 慶餘說詩詞

「詩言志」、「詩言情」一直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內在根基。直到宋代,才有了詩人集中進行以理入詩的創作。即詩歌在抒情寫景中,以意境、象徵等方式呈現出詩人關於人生的大智慧。這類詩便是詩情與理趣相統一的哲理詩。如王安石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朱熹的「問渠那得清如許,自有源頭活水來」,楊萬裡的「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等。

除此之外,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蘇軾也寫過哲理詩。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的蘇軾,可以說是極其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以及從客觀事物中找到規律。所以在蘇軾的詩中,再尋常的生活內容或自然景物往往也都蘊含著人生大智慧。如蘇軾的七言絕句《琴詩》,便是一首著名的哲理詩。

這首詩的主要內容,簡單來說,就是講述了琴與聲的關係。如果熟知蘇軾詩歌的話,就會知道他講道理,向來選取的意象就簡單明了,但總能涉及到發人深思的哲理。《琴詩》便是這樣的一首哲理詩,其意象主要就是琴。所以概括來說,蘇軾這首詩就是一首讀後發人深思,受用一生,流傳千古的名作。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這首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首先,詩的前兩句「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它的字面意思是說,如果說琴本來就可以自己發聲,那麼為什麼把它放在盒子裡就沒有了聲音。從這兩句詩來看,蘇軾是通過一句假設和一句反問,引起了人們對於琴是如何發聲的思考。這種一假設一反問,且富有意蘊的寫法,主要是蘇軾參考了佛偈的形式。

然後,詩的後兩句「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則是另一組假設和反問,即如果要說聲音是由人的手指頭髮出的,那麼為什麼人不能湊過耳朵靠近指頭就直接能聽到琴聲呢?詩到這裡便結束了,可見蘇軾是在告訴人們要想彈奏出悅耳動聽的琴聲,僅有琴或人的指頭是不行的,二者缺一不可。

科學來講,琴能演奏出優美的音樂,先是需要一把琴,然後再靠人的指頭彈動鋼絲,產生振動發出。琴和人的手指都是發出琴音的物質基礎,只有兩者的相輔相成,才能奏出優美的音樂。這也就啟迪著人們: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結果,缺一不可。

另外,如果將這首詩延伸開的話,它還富有禪機。禪宗視有為無,視生為滅,追求無聲無形不生不滅。琴聲的存在也就是虛無,所以它無所謂真實與否。即禪宗所說的「諧無聲之樂,以自得為和」、「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也就是說要通過內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禪道。

當然,對於我們而言,這首詩值得我們學習和發人深思的地方,主要是蘇軾探究事物真諦的濃厚興趣,及詩中所闡述的人生大智慧:相互配合,相互協作。舉個例子,封建王朝的長治久安,是由文官和武將以及君王,各司其職,卻又緊密相關的成果。

綜觀蘇軾的這首哲理詩,雖然它的篇幅短小,但是言淺意深,蘊含著人生大智慧,發人深思,流傳千古。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易經:人生的大智慧,讀懂一生受用
    《易經》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閱盡世間萬本書,也不如讀懂一本《易經》。《易經》是一本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書籍,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易經》是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 《水調歌頭》 蘊含著蘇軾的情商 你讀懂了嗎?
    11月21日,趙仁珪在重慶師範大學作題目為《蘇軾詩詞的情商》的文化講座。特約攝影 蘇思  北宋著名詩人、詞人蘇軾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載入語文教材,幾乎人人都會背誦,但你能讀出其中蘊含的情商嗎?11月21日上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趙仁珪在重慶師範大學校友會堂,為廣大師生帶來一場題目為《蘇軾詩詞的情商》的文化講座。該講座是「中華文化四海行——走進重慶」的重要活動之一。  品 從蘇軾詩詞裡讀情商  什麼是情商?
  • 蘇軾的這首詩僅有28字,卻蘊含人生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我國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蘇軾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多表現對人生的理性思考。所以在蘇軾的詩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詩境背後的哲理意蘊。譬如蘇軾的經典詩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 蘇軾的這首詞,蘊含大智慧,讀後受益匪淺,值得銘記在心
    眾所周知,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可以說是真正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再加上蘇軾很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所以在蘇軾的詩詞作品中,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會被轉化為理性的反思,蘊含著深刻的大智慧。
  • 富有禪意的六副對聯,充滿智慧,讀懂受用一生!
    富有禪意的六副對聯,充滿智慧,讀懂受用一生!一、叢桂有坊含湛露六榕無寺挹清風此幅中上聯中有著「叢桂坊」和街內的小巷「湛露巷」。而下聯中「六榕」無寺是源於六榕寺最初為淨慧寺,且後期蘇東坡有「六榕」的題字,並無寺字。
  • 蘇軾的《水調歌頭》,道出人生大智慧,卻沒幾個人能真正讀懂
    我們說蘇軾,會想到他的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流人物,還會想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那麼我們今天就說這個詠月詩,他是在什麼背景下寫出來的?人們都說是醉後之言,真的嗎?它又能體現出蘇軾是什麼樣一個人呢?蘇軾超然達觀,卻從來不孤芳自賞;他熱情好客,卻從來不世故圓滑;他才華橫溢,卻從不自鳴得意。這首詞中,飽含著是滿滿的人間深情與超脫的智慧。在這個中秋月夜,蘇軾大醉之際更加懷念弟弟蘇轍。那是他曾朝夕相處的夥伴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他的書信與關懷是他最清澈的知己之音。那平淡篤實的情懷幾乎成了蘇軾溫情世界的全部內容,成為復原精神氣力的重要源泉。
  • 《金剛經》中的四句話,讀懂受用一生!
    其實裡面的內容,對於一個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也能起到很大的幫助。特別是一個人在茫然、困惑時,能偶爾看看,對於解開自己的心結,有非常大的好處。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中奔波。在佛家看來,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修行的過程。無論你知道,還是不知道,其實都在修行。因為人有無數的煩惱,當你在滅掉自己的煩惱的時候,就是一個「離苦得樂」的過程。
  • 蘇軾的兩首六言詩,蘊含人生智慧,值得細細揣摩
    莊子曾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一輩子雖然短暫,可是誰也不願來去匆匆、一無所獲,總想為社會和後世留下一點東西。有人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也獲得了不凡的業績,可是如此嘔心瀝血,最後依然人走茶涼,令人惋惜。
  • 蘇軾一生最智慧的20首詩詞,不讀懂不足以談人生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東欄梨花》命運變幻是上蒼的玩笑,跌宕起伏是人生的本相。正如作家田維在《花田半畝》中寫道:「遺憾是常常的,孤獨是常常的,生來是品嘗苦味,生來便是看盡無常變幻。」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顛沛流離。
  • 蘇軾送給高僧一首詩,看似通篇打油,卻蘊含人生至理
    有人沉醉詩詞空遠的意境,有人迷戀詩詞那和諧的韻律,還有的人,則驚嘆與詩詞優美的字句,而我獨喜歡詩詞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是啊,人的一生十分短暫,我們從虛無中來,終將回歸到虛無,如果不能堂堂正正,問心無愧,走完這一生,那麼又有什麼意思?幾千年的歷史長河,有多少販夫走卒,因為這兩句詩,成為令人敬仰的英雄。而蘇軾的詩歌作品,就像一棵菩提樹, 長滿著智慧的結晶,凝結了人生的感悟。
  • 清代才子袁枚的一首詩,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若能讀懂會受益匪淺
    文/魏雨繆清代才子袁枚的一首詩,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若能讀懂會受益匪淺詩詞可以助興,可以舒意。陶冶情操,培養才華。許多才人都懂得詩詞,會寫作詩詞。有一句話說得好「一生只要一知己」。有的人寫詩狂妄不羈,瀟灑爽快。有的人婉約含蓄。不同的人寫出的詩自然不同,每首詩詞都有屬於自己的靈魂。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深有感觸。文風是不能裝出來的,飄然於世,孜然一身意境豈是可以模仿的。可以說,什麼心境寫什麼詩。什麼詩代表著此時有什麼心境。
  • 蘇軾一首悼念亡妻的詞,字字讓人落淚,願你一生都不要讀懂這首詞
    蘇軾這首詞廣為流傳,是經典名篇。雖說僅僅只是70個字,但字字讓人落淚,尤其是第一句,基本上家喻戶曉,抒發了蘇東坡對夫人深切的牽掛之情。10年一晃而過,他仍然深愛亡妻,別說擺在古時,便是當今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 《紅樓夢》中暗藏的3個做人智慧,讀懂一生受用
    此婦人身上,真的是飽含著生活大智慧——《紅樓夢》中暗藏的3個做人智慧,讀懂一生受用。01智慧之一:知道生活中想要什麼,要做什麼。《紅樓夢》中,七十五歲的劉姥姥,活得通透明白,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 《清平樂》劉娥對郭皇后說的這三句話,暗含婚姻智慧,受用一生!
    除了趙徽柔和梁懷吉結局意難平外,有些小配角的人生也可圈可點。吳越飾演的是趙楨的養母劉娥,出場戲份不多,她深諳權謀,胸中有丘壑,有智慧和擔當,情商和智商都在線。雖然劉娥出身平平,二婚嫁給帝王,卻一生是傳奇,活成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比穩坐三朝的曹皇后還要精彩萬分。
  • 蘇軾最「土」一首詩,卻蘊含著最高級的人生哲學,安慰世人900年
    要說在這群星閃耀的歷史長河中,誰能擔得起「千古第一人」,在我心中,唯有蘇軾當之無愧。而我最喜歡他一首奇特的詩,格律不通,語言平平,卻蘊含著最高級的人生哲學。在黃州,蘇軾發現,黃州的豬肉可是真便宜呀,於是就潛心研究了一套做豬肉的方法 ,成為後世流傳的「東坡肉」。《豬肉頌》這首詩,可以說是蘇軾最「土」的一首詩,沒有精緻的語言,只是用最平常的話敘述了做豬肉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卻蘊含著最高級的人生哲學,安慰世人900年。
  • 中國五千年文明,沉澱出的十大智慧!(一生受用)
    作者:國文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燦爛的中華文明,給華夏兒女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老祖宗把經驗教訓,記載於典章,流傳於書籍。出處:《六韜》  作者不詳(或託名西周姜子牙所作)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能和天下人共享利益的人,可以得到天下;獨佔天下利益的人,就會失去天下。因此,只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 一蓑煙雨任平生:從《定風波》中,看蘇軾的3大人生智慧
    這篇文章,詩妹就以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為例,在分析詩詞本身的基礎上,深入探究詩詞背後的故事,探尋蘊含在詞作之中蘇軾的人生態度及其成因,最終方便我們將它遷移到我們的生活之中,發揮其現實意義。上闕寫大雨之中的我行我素、毫不畏懼,下闕富含哲理點出人生感悟:自然界的天氣變幻屬於尋常,那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呢?這頓悟的人生哲理亦是本詞的一個特色之處。二、《定風波》中所包含的人生智慧蘇軾的這首詞歷來被很多學者追捧,並爭相解讀,尤其是其中所蘊含的人生態度,每個人總能從中讀出自己的味道。
  • 一蓑煙雨任平生:從《定風波》中,看蘇軾的3大人生智慧
    這篇文章,詩妹就以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為例,在分析詩詞本身的基礎上,深入探究詩詞背後的故事,探尋蘊含在詞作之中蘇軾的人生態度及其成因,最終方便我們將它遷移到我們的生活之中,發揮其現實意義。蘇軾的這首詞歷來被很多學者追捧,並爭相解讀,尤其是其中所蘊含的人生態度,每個人總能從中讀出自己的味道。
  • 十首蘇軾最美的宋詞,寫盡人生的悲歡愁苦!蘊含豐富的人生智慧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此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全詞思致委婉,境界層出,情調悽涼哀婉,為膾炙人口的名作。03 《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 陳忠實《白鹿原》中這三句經典名言,讀懂或許能讓中年人一生受用
    今天,我們摘抄了陳忠實《白鹿原》中這三句經典名言,讀懂或許能讓中年人一生受用。世事就倆字:福禍。凡遇到好事的時光甭張狂,張狂過頭了後邊就有禍事;凡遇到禍事的時光也甭亂套,忍著受著,忍過了受過了好事跟著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