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杯廠曝增白劑隨意加 工人赤手包裝肉眼檢測

2020-12-21 騰訊網

工人赤手包裝紙杯多數不標註生產日期

近年來,一次性紙杯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人們飲水的便利工具。我們使用的一次性紙杯安全嗎?紙杯是怎樣加工的?加工過程中有沒有不規範或不衛生的地方?4月12日,記者遠赴河北省石家莊市,對紙杯加工廠展開調查。

河北省石家莊市有幾家規模很大的紙杯加工廠。4月13日,信報兩名記者以應聘者的身份,臥底進入石家莊郊區的一家名為倍潔的紙杯廠,成為了操作工和模切工。臥底過程中記者發現,紙杯出廠並不消毒,是否合格,全部靠肉眼來看;多數紙杯上也不標註生產日期。4月15日 ,記者又暗訪了石家莊的一處紙杯廠,發現該廠生產的紙杯為「三無產品」,QS標誌、生產日期等均無。

對兩家紙杯廠臥底和暗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兩家紙杯廠是把紙張等原料印刷好之後直接進行加工,對紙張的來源等問題均諱莫如深。據調查,紙杯紙的生產由造紙廠來負責,模板紙則有印刷廠來印刷。那麼,紙杯產業鏈的上遊環節是否安全、衛生,是否讓人放心?

4月14日下午,記者曾聯繫到所臥底紙杯廠附近的一家印刷廠。老闆表示,只要有模板就可以印刷紙杯紙,而在模板上,QS標誌隨便印。

4月16日上午,記者又趕赴石家莊市藁城的一家造紙廠繼續調查,結果發現,造紙現場衛生條件惡劣,情況更加糟糕。而老闆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只要給出厚度,就能造出紙杯紙;廠裡的紙已經加了增白劑,如果想要更白的話,還可以多加。

經過多天的暗訪和臥底調查,記者希望為您揭開一個真實的紙杯加工產業鏈……

1 應聘 連名字也沒問就讓去上班

藏在村莊裡 偷偷招工人

4月13日上午,記者電話聯繫了位於河北石家莊市倍潔紙杯廠。聽說記者是來應聘的,電話那頭的工作人員非常熱情,「你下午來我們廠裡,咱們見個面就行,合適的話就可以開始幹活了。」

4月13日下午1時許,記者來到這家紙杯廠時發現,偏僻的廠房隱藏在郊區一個小村莊裡 ,廠房兩側都是菜地,一戶農家小院的大門口掛著紙杯廠的招牌。

工作人員鞏女士招呼了記者,「你們如果沒有駕照的話,就只能幹操作工人了,去生產線上製作紙杯。」鞏女士說,「我們這兒分白班和晚班,白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具體上白班還是晚班,得看車間主任的安排,不過一年幹下來,肯定是白班多晚班少的,這點你們放心。」

隨後,鞏女士帶著記者來到生產車間逛了一圈。整個車間並不大,擺著一臺模切所用的平壓壓痕切線機和六七臺紙杯加工設備,車間裡噪聲很大,有七八名工人正在操作設備,切割後的碎紙片掉了一地,車間裡顯得很雜亂,生產好的紙杯扔在紙箱裡等待包裝。

簡單看了看情況,鞏女士把記者帶出了車間。「你們現在就可以試試機器,如果覺得幹得了,就要長期在這兒幹下去。」就這樣記者應聘成功了。令人不解的是,整個面試過程中,工作人員沒有查看任何證件,連名字都沒有問。

不籤合同也不給上保險

記者答應在這兒長幹之後,鞏女士就說起了工資。「咱們這兒工資多少不一定,是計件工資,但你們放心,管吃管住,即使你啥都不會,我們也有個保底工資,給你開到1500元錢。」看到記者兩人一同來應聘,鞏女士接著說,「如果你們去幹模切的話,工資我給你開高一些,保底工資1800塊錢,因為那個活更累點。」最終,記者決定分別從事不同的工種,一人做模切,另外一人在操作機器做紙杯。

談妥了工資,鞏女士特意叮囑說,「我們這兒收入都是自己算自己的,你也不要去打聽別人,我們的工資都是不公開的。有人能賺2000多元,有人就掙1500元。」說到這兒,鞏女士對之前關於保底工資一說改了口。「很差勁的那種人,我們也不給他保底,有些人事可多了 ,又是上不了夜班,又是這樣那樣的,活也幹不好,這些人可能只拿到1200到1300元吧。」她還警告記者,「車間裡有的是人跟我打報告,你要是問別人的工資,被我發現了得扣錢。」

記者在參觀生產車間時注意到,模切機器運轉起來速度非常快,工人的雙手就在機器間穿梭,很危險。但是鞏女士表示 ,「在這兒幹活沒有保險,只要你不把手戳到機子裡就沒事。」她很不以為然,「再說了 ,幹啥活沒點危險啊 。」至於合同,鞏女士說,「不籤合同,如果幹得可以、能長期幹,有住宿的地方。」

在廠房內記者觀察發現,整個加工廠的紙張都是現成的,原料區並沒有太多東西。模切後的碎紙,也都集中回收在倉庫內。「咱們做紙杯用的模塊紙是哪裡來的?」「你問這些幹什麼,幹好你的活就行了。」鞏女士很警惕。

2 加工 拆紙杯模板竟用錘子砸

工人不知QS標誌啥意思

4月14日,記者第一天的工作開始,要做的是該紙杯廠整個製作過程的第一道工序:模切。也就是把已經印刷好的淋膜紙切割成扇形,用來製作紙杯。

紙杯廠只有一臺模切設備,叫做平壓壓痕切線機。上班之後,鞏女士讓記者跟著工人黃師傅來學習操作這臺機器。「這個活就需要熟練,幹熟了,速度也就快了 ,幹的活才能多。」說完,黃師傅就給記者演示了一遍。他從旁邊的桌子上拿起三張淋膜紙,放進機器裡,大約兩三秒種後,大張的淋膜紙上就出現了壓痕,黃師傅就將紙張放到一邊,繼續進行模切,如此周而復始。

不過,記者在一旁觀摩發現,紙杯還沒開始加工 ,每張淋膜紙上都已經印好了「 QS」標誌。一位正在給紙杯點數目的女工人告訴記者,廠裡製作紙杯所用的紙張都是從別的村裡直接進貨,到廠裡時已經印刷完畢,也包括「QS」標誌。「我也不知道這個是幹啥用的,反正都印好了,提前印上去也省得咱們費事。」這位女工說,「我們只管做杯子就行了。」

紙杯模板先用錘子砸

隨後,記者又跟黃師傅攀談了起來。他告訴記者,自己來這家紙杯廠工作一年多了,一直幹模切。「這個機器很危險,不能走神,一個不小心可能就得受傷。」黃師傅說起模切機器時,一臉嚴肅。「你前邊還有一個學徒工,姓侯,他現在也不太熟練。像我幹模切是把機器調到連續上,這樣幹活快,但是小侯只能用單切,雖然慢點但是安全。」

說完,黃師傅就給記者安排了個活。「你先幹拆紙吧,跟著小侯,模切機器沒有兩三個月很難熟練,這個不急。」

淋膜紙經過平壓壓痕切線機之後,紙張表面就會出現切痕,而所謂拆紙,就是根據這些切痕,把整張紙拆成一個個扇形來做紙杯。小侯年紀也不大,黃師傅上機器,他來拆紙。記者看到,小侯把紙張搬到地上後,首先掄起了錘子,對著即將做成紙杯的原材料一下下地砸了下去。小侯把錘子上包著黃色的膠帶,對著紙杯紙正面、反面來回敲了十餘下,就隨手放在地上,等下一批紙需要拆時,就直接從地上拿起來繼續砸。

小侯解釋說,紙張雖然經過了模切機器,但只是出現切痕,要拆下來還是得費點勁。「這些紙結實,用錘子砸一砸,咱們能省點勁。」他笑著說,又拆下了一摞扇形紙本紙,隨手放在地上,積攢多了後一起放到紙箱裡。

3包裝 不戴手套和口罩,赤手抓紙杯

工人赤手包裝紙杯

14日下午,老闆帶另一位記者去見車間主任,由車間主任帶記者上機器操作,負責紙杯裝袋和數紙杯個數,查看紙杯是否合格等。

操作機器的流程很簡單,把模塊放入機器後,機器自動便把紙杯切割好了。加工出紙杯後,操作工人需要把紙杯從機器上拿下來,挨個裝袋。車間主任告訴記者,一次裝袋100個,分兩排,一個箱子裡面就有上千個紙杯。

記者負責的機器旁邊還有兩個工人,不停地數紙杯,把紙杯裝袋,中間偶爾拿出幾個不合格的紙杯。整個機器加工過程中,操作工連手套也不戴,直接赤手抓剛生產出的紙杯。操作工的活幾乎沒有一絲休息時間。拿下一摞紙杯,數清楚個數,裝袋後放在箱子裡 。這期間,機器不斷加工,另一堆紙杯已經加工好了。

在工作中記者發現,生產出的紙杯第一時間並沒有消毒程序。對此記者諮詢車間主任,得到的答覆是,機器加工就是高溫消毒。

記者查詢相關資料得知,根據國家對一次性用品的規定,進入生產區要換工作衣和工作鞋,戴工作帽,直接接觸裸裝產品的人員需戴口罩,清洗和消毒雙手或戴手套;生產區前應相應設有更衣室、洗手池、消毒池與緩衝區。在這家加工廠內,記者沒有被要求換衣服,也沒有消毒雙手和戴手套。

是否合格主要靠肉眼看

記者旁邊有一位女操作工 ,她很熟練地數著紙杯,並不停查看每個紙杯。「這加工出的紙杯合格不合格,怎麼看?有沒有標準?」記者詢問這位女操作工 。她告訴記者,「數紙杯的時候,你就挨個看杯子底是不是空的,底部是不是髒的。」記者這才知道,紙杯是不是合格,全靠肉眼觀察。杯子有硬傷,比方說紙杯壁上有瑕疵,不完整,得挑選出來。在操作機器的過程中,記者看到,確實有出現髒紙杯的情況,檢查出來的髒紙杯需要集中處理,扔到垃圾桶內。

下午,記者看到車間主任在填寫消毒表格。「這個消毒表格是幹什麼用的?記錄紙杯消毒嗎?」「這是員工消毒記錄,員工洗手消毒。」

整個模切剩下的紙張,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清理,捆綁以後放在倉庫內。讓記者意外的是,機器操作工把紙杯包裝好以後,直接裝箱,貼上膠帶就是成品了 ,中間並沒有其他檢測、消毒等環節。

4月15日下午的時候,記者曾到石家莊市南三條大型批發市場探訪。在二樓紙杯批發區域,記者看到標有本地廠家的紙杯價格要低很多,甚至連包裝上的印刷字體都不清晰。對此,老闆直言,質量差一些。

4紙杯多無生產日期,紙張來源成謎

4月14日下午,記者正在幹活時 ,黃師傅招呼記者一起去幫忙搬箱子,一輛小貨車正停在車間外面。「這些都是來拉貨的車,咱們到庫房裡把做好的紙杯給他們搬一車上去 。」

進入庫房後記者看到,各種品嘗杯、紙杯都已經碼好放在庫房裡。黃師傅指了指牆角堆好的紙箱,告訴記者說裡邊是包裝好的紙杯,這一批是專門提供給石家莊某乳業品牌的品嘗杯。記者仔細看了看要搬走的紙箱,側面的批號和生產日期兩欄全部空著。除了這一批紙箱,記者在庫房裡轉了一圈,發現其他包裝好的紙箱上也均沒有標註生產日期。

隨後,記者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一起搬紙箱的一位工人。「應該就是這兩天生產出來的吧。」這位工人表示,他也拿不準,不過存貨應該不會積壓太久。

「那這些紙箱上為啥沒有標明生產日期啊?」記者問。「有啊,你來看看 。」這位工人給記者指了指角落裡的一個箱子,上面用黑色白板筆潦草地寫上了「低溫」二字,以及生產批號和2012年4月13日的生產日期。「這些應該都是一批生產出來的,生產日期啥的寫一個箱子上行了,沒必要那麼麻煩。」這位工人不以為然。小貨車上已經堆上了幾十個箱子,但是標有生產日期和生產批號的紙箱卻不超過5個。

記者了解到,這家紙杯廠並不是自己生產紙杯紙,而是直接從外邊進貨。紙張究竟是從何而來?安全嗎?帶著這個疑問,記者多方打探,但是整個紙杯廠的人對此都三緘其口。

早在應聘時,記者就曾經跟鞏女士打聽過紙張來源的問題。但是鞏女士對此卻似乎非常警惕。「你老問這個幹什麼?」她反問記者。「這個紙杯製作工序你要是研究的話,要研究的東西多了,你又不幹這個。我們就是紙杯廠,你要考慮的是自己的活。」

在生產車間工作時,記者也跟幾位工人打聽過,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或不方便說。工人小侯和記者比較熟,一次閒聊時,他向記者透露了一些內幕。

「 咱們自己不造紙,做紙杯的紙好像都是從旁邊的方村印好了拉過來的,那邊應該有印刷廠或造紙廠吧。」小侯告訴記者說,「每隔幾天就有車給廠子裡送紙,我也是聽別人說從方村裡拉過來的,離咱們賈村也不遠,就二三裡地吧。」

於是下班之後,記者便趕赴方村,想要找出該紙杯廠的紙張來源。但多位村民均表示,整個方村並沒有什麼造紙廠或印刷廠。該家紙杯廠的紙張來源成了一個謎。

好的地方 全部為淋膜紙杯沒有塗蠟紙

記者在臥底過程中發現,該紙杯廠生產的紙杯基本均為淋膜紙杯。生產車間裡掛著一張淋膜紙杯主要工藝流程圖,上面標明了原料控制和紙杯成型的溫度控制兩個關鍵控制點,上面對杯壁黏合溫度、預熱溫度 、壓花溫度、運轉速度等都有明確的規定。

記者曾和其他工人聊到過該紙杯廠生產的紙杯類型,一位生產線上的工人說,廠裡不做塗蠟紙杯。「塗蠟紙杯好像是說不能裝含油的東西,碰見高溫也會熔化,挺不安全的,咱們這兒都是淋膜紙杯。」

而在記者結束臥底之後,也曾經以紙杯購買者的身份打聽過該紙杯廠的用料問題,得到的答覆是,紙杯全是用PE淋膜紙做的。對方表示,「我們只提供PE淋膜紙做的紙杯,這個比較環保、衛生一些,沒有塗蠟紙杯。」

記者手記 生產紙杯是個良心活

俗話說「病從口入」,紙杯好不好,直接關係到公眾健康。廠家如何做紙杯,還真是個良心活。記者臥底紙杯廠發現,紙杯生產中有些地方並不規範,比如QS標誌隨便貼;員工不消毒,直接用手翻弄生產出的紙杯,僅憑肉眼挑選次品。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臥底的這家紙杯廠,紙杯加工後也沒有消毒程序,而且很多紙杯沒有標註生產日期。而根據國家規定,紙杯要符合《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凡不符合衛生標準的產品不得用於包裝食品 ;生產、加工、經營和使用單位要作好各環節的衛生工作,防止汙染;要標明食品用紙的標誌及產地、廠名、生產日期等。

如果市民用了劣質、不衛生的紙杯盛水,隱患不小。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樣的產品還是少用為好。

補充閱讀:一次性紙杯既不環保也不健康 不要用一次性紙杯喝熱水

專家提醒,不要用一次性紙杯喝熱水。為了防止水滲透,一次性紙杯內壁上通常塗了一層薄薄的蠟。

蠟見熱是會溶化的,一般情況下,如果水的溫度超過了40℃,這層蠟就會溶化掉。而且,現在很多不法加工廠採用成本較低的工業石蠟來做紙杯內壁的塗膜,工業石蠟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苯和多環芳烴 等物質,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有害。

因此,專家建議,購買一次性紙杯要謹慎,使用一次性紙杯時,第一杯水最好不要喝,最好等四五分鐘後將水倒掉,使紙杯中有害物質充分揮發。

此外,有的紙杯生產廠家為了使杯子看上去更白,加入了大量的螢光增白劑,這些有害物質一旦進入人體,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相關焦點

  • 小麥秸稈掀紙杯"革命" 山東企業推"本色"紙杯引關注
    泉林本色紙杯生產車間內,工人展示裁剪好的本色紙張,這樣一張紙生產一個紙杯。 一個個本色紙杯通過全自動的生產線完成生產。 通過圖中的檢測系統,工作人員可以放大、縮小,檢測紙杯是否符合相關標準。
  • 揭秘一次性紙杯紙碗生產全過程 沒經過任何消毒
    工人赤手包裝紙杯(非正常拍攝)延伸閱讀如何挑選一次性紙杯1.首先看包裝是否齊全,包裝上有沒有生產廠家的標誌。2.注意觀察紙杯的形狀,捏一下紙杯的質地,要選擇形狀飽滿不起皺的紙杯,杯底、杯壁加水後不滲漏。3.杯口及杯底不應凹陷、起皺;淋膜層、上蠟層應均勻無異物。4.印刷圖案輪廓清晰、色澤均勻,劣質紙杯往往有印刷時噴濺的小色點。5.購買紙杯時切勿貪圖顏色過白的紙杯,一定要看清包裝,特別是有沒有QS生產許可。
  • 2019年上海市紙杯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
    總遷移量》、GB 31604.9-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 食品模擬物中重金屬的測定》、GB 31604.34-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 鉛的測定和遷移量的測定》、GB 31604.38-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 砷的測定和遷移量的測定》、GB 31604.4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 紙、紙板及紙製品中螢光增白劑的測定
  • 懷寧縣友子紙杯廠召回順嫻紙杯
    日前,懷寧縣友子紙杯廠按照《消費品召回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主動向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安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報告了召回計劃,將自即日起,召回2019年4月20日至2019年4月20日期間生產的順嫻紙杯,涉及數量為30盒(60000隻)。
  • 紙杯保質期最短僅一年
    本報訊 (記者杜萌)一次性紙杯也有保質期?近日,河南鄭州的一名7歲小姑娘由於使用過期的一次性紙杯喝水而引起了嗓子發炎、咳嗽、眼睛紅腫等症狀。而記者昨日走訪百佳、家樂福、樂購等幾大超市和一些路邊攤檔,發現在售的紙杯質量參差不齊,而多數市民並不知紙杯還有保質期。
  • 衛生部論證停用麵粉增白劑 麵粉增白劑是什麼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肉類食品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馮平要求「儘快制定小麥粉國家標準」,同時禁止使用麵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醯。馮平說,加了增白劑以後,低等級的麵粉從表面上看跟高等級麵粉顏色一樣,但麥香氣就沒有了,而且破壞了麵粉裡原有的營養素。
  • 山東省質監局抽查:3批次紙杯、1批次食品包裝紙不合格
    2015年第3季度,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開展了食品用紙包裝、容器產品質量省監督抽查,共抽查了全省62家企業生產的食品用紙包裝、容器68批次產品,依據GB/T27590-2011《紙杯》、GB/T 27591-2011《紙碗》、GB/T 27589-2011《紙餐盒》、QB/T1014-2010《食品包裝紙》、GB 19305-2003《植物纖維類食品容器衛生標準》、GB/T24695
  • 螢光增白劑對身體有害嗎?
    在了解螢光增白劑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螢光。螢光是一種光致發光的冷發光現象。當某種常溫物質經某種波長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線或X射線)照射,吸收光能後進入激發態,並立即退激發並且發出比入射光的波長還長的出射光(通常在可見光波段),具有這種性質的出射光被稱為螢光。
  • 紙杯國家標準有望於6月1號正式實施
    新標準對紙杯的杯口和杯底印刷位置有嚴格規定,「杯口距杯身15毫米內、杯底距杯身10毫米內不應印刷」,這樣可以避免消費者在使用一次性紙杯時誤食紙杯外包裝上印刷的油墨,從而提高紙杯的使用安全性。 懸空三多年的紙杯國家標準即將落地,新國標有望於6月1號正式實施。新國標從根本上對紙杯的原材料、添加劑、製品、包裝、印刷等提出了高於行業標準的要求。
  • 紙杯不會撒?包裝可以吃?星巴克是這樣做的
    在寫這篇文章前,我和很多吃瓜群眾一樣,對紙杯,尤其是星巴克的咖啡紙杯存在著某種誤解,誤以為這種紙杯的缺點頂多就是浪費紙張浪費木材,再壞總是能自然降解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強大如星巴克、麥當勞這樣的企業也在追求終極方案,因為現在的一次性紙杯,聽上去是紙杯,但為了保持溫度和牢度,防止紙板溼透,杯子的襯裡會帶有一層薄膜,這層難以和紙板分開的塑料薄膜,使得紙杯很難與其它廢紙一起回收再利用。
  •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抽查:19批次食品用紙包裝容器等製品不合格
    (七)廣州麗諾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特厚紙杯(規格型號:235毫升(40隻) JD-23),容量及容量偏差項目不合格。檢驗機構為廣東省東莞市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八)廣州市海巨紙製品有限公司生產的7盎司紙杯(規格型號:200ml),容量及容量偏差項目不合格。檢驗機構為廣東省東莞市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 上海市質監局抽查40批次紙杯產品 不合格1批次
    本次監督抽查依據GB 4806.7-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製品》、GB 4806.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製品》、GB/T 27590-2011《紙杯》等標準,對產品的下列項目進行了檢測:滲漏性能、杯身挺度、感官要求、鉛(Pb) 、砷(As)、甲醛、螢光性物質:(254nm及365nm)、總遷移量、高錳酸鉀消耗量、重金屬(以Pb
  • 華研標準|一次性用品紙杯質量檢測項目標準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一次性用品,這些經過質量檢測的一次性紙杯,為我們的生活提供著便利以及衛生,但是隨著不斷的發展,一些非法製造也隨之出現,所以進行一次性用品的質量檢測是必須也是重要的,今天華研檢測就帶大家來具體了解一次性用品紙杯的質量檢測。
  • 安徽省質監局:10組紙杯樣品抽查不合格
    本次監督抽查抽取的樣品有紙杯、紙碗、紙餐盒、食品包裝紙、食品包裝紙板、紙袋、紙盒、複合罐。其中紙杯抽取的數量最多,達到39組;其次是食品包裝紙,有10組;另外,紙碗、紙餐盒各6組,紙板5組,紙袋8組,紙盒1組,圓柱形複合罐2組。結果顯示,紙杯不合格10組,不合格率為25.6%;其它紙包裝產品合格率為100%。不合格項目主要為紙杯的感官指標(印刷)和杯身挺度。
  • 暗訪餐巾紙加工廠:原料紙地上滾 工人徒手包裝
    近日,有讀者向《法制晚報》舉報,一款名為「潔雪」的餐巾紙,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工人不戴手套、口罩,也無紫外線消毒措施,並將成卷的原料紙直接堆在廠房地面上,非操作人員也可以隨意出入生產加工車間。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的規定,餐巾紙生產加工必須有獨立生產區,生產區前應設有更衣室、洗手池、消毒池與緩衝區,進入生產區要更衣、換鞋、戴口罩帽子,並清洗和消毒雙手。
  • 上海市質監局抽查:1批次紙杯不合格
    本次抽查依據GB/T 27590《紙杯》、GB9687《食品包裝用聚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GB11680《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等國家標準及相關標準要求,對食品用紙製品的下列項目進行了檢驗:滲漏性能、杯身挺度、蒸發殘渣、高錳酸鉀消耗量、脫色試驗、鉛(以Pb計)、砷(以As計)、螢光性物質:(254nm及365nm)、大腸菌群(MPN/100g)、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 顏料專用螢光增白劑是哪種
    很多生產廠家在生產顏料的時候都會在生產過程中添加顏料螢光增白劑,顏料本身顏色是多彩多樣的,為什麼需要添加增白劑呢,今天塑邦小編就給大家解決這個問題。有些顏料生產廠家做出來的顏料暗淡無光,白色的顏料會泛黃,而有的廠家顏料做出來卻是光鮮亮麗,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後者添加了顏料螢光增白劑。添加了螢光增白劑的顏料白度、亮度和鮮豔度都得到了明顯提高。
  • 一次性紙杯泡茶味道打折扣
    本次江蘇質監部門共採集樣品120批次,其中紙杯80批次,紙碗、紙餐盒、紙袋等其他紙容器40批次。監督抽查重點檢測了產品的重金屬(鉛、砷)、螢光性物質、脫色試驗等4個指標,有3批次食品用紙容器產品螢光性物質不合格,合格率為97.5%。
  • 上海市質監局抽檢160批次紙杯產品 6批次不合格
    本次監督抽查依據《GB/T 27590-2011 紙杯》、GB4806.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製品》等標準,對紙杯產品的下列項目進行了檢測:感官指標、滲漏試驗、杯身挺度、容量及容量偏差、蒸發殘渣 (4%乙酸)、蒸發殘渣 (65%乙醇)、蒸發殘渣 (正己烷)、高錳酸鉀消耗量、鉛(以Pb計)、砷(以As計)、螢光性物質(254nm、365nm)、脫色試驗
  • 浙江省質監局抽查一次性紙杯產品 批次不合格率為17.3%
    消費指南:食品用紙製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用品,包括食品用包裝紙、紙袋、紙罐、紙杯、紙餐具、紙盒等,如袋泡茶的濾紙,裝麵包的紙袋,快餐店盛放薯條、雞翅的紙盒,家裡招待客人用的一次性紙杯等,生活中隨處可見食品包裝用紙製品的身影。紙杯應選擇印刷顏色較淺的產品,且應區分冷飲杯與熱飲杯。冷飲杯主要用於裝冷凍飲品、碳酸飲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