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與詩意的生活離我們並不遙遠

2020-12-17 央視網

詩歌與詩意的生活離我們並不遙遠

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崔小明)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不僅收穫了空前的收視率,還引發了新媒體的持續刷屏。連日來,這股詩詞熱走出了銀屏和虛擬世界,在我市持續升溫。

  據了解,中國詩詞大會熱播以來,我市新書店各門店有關詩詞的書銷量明顯增長。《歲時記(古詩詞裡的氣節之美)》《於丹-----重溫最美古詩詞》《蔣勳說唐詩(修訂版)》等均出現脫銷情況,書店正緊急補貨。《唐宋詩詞十七講》《好詩共欣賞(陶淵明杜甫李商隱三家詩講錄)》等銷售速度明顯加快,庫存都拿出來賣了。據了解,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詩詞大會》已正式出版,新華書店已進貨200套,本月底才能到貨,但大部分已被讀者預訂。

  中國詩詞大會熱傳之際,正值學校開學之時。很多學校趁機將詩詞學習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紛紛組織詩詞大會等傳統文化學習活動。「飛花令」成為時髦的詞語。高新區外國語學校四年級正在組織詩詞大賽,404班以「春」為令,進行班級PK。很多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查閱資料、百度等收集有關詩詞,準備到時候大顯身手。「飛花令」也給家庭帶來新鮮和熱鬧,或父子對抗,或夫妻對決,或爺孫PK。很多人在朋友圈曬戰果,分享詩詞帶來的快樂。

  詩詞大會同時激發了新媒體傳播交流詩詞的熱情。由我市詩歌愛好者「溼人甲」註冊的「溼人俱樂部」公眾號今年1月1日開通。據了解,該公眾號是公益性原創文學傳播平臺,不設門檻,提倡淳樸自然,傳播積極向上的原創作品。自成立以來,每天發稿一至兩篇,迅速吸引併集聚一批詩歌創作者和鐵桿粉絲,收到了大量原創詩歌。有一位詩詞愛好者已經創作並投稿100多篇。據了解,目前,該公眾號已獲得騰訊的原創保護。

  此外,很多培訓機構聞風而動,紛紛開設詩詞培訓班、詩詞吟唱班。記者致電鄞州一家培訓機構,他們招收的學員為6歲左右的孩子,每周授課一次,年收費約3000元。他們希望通過詩詞吟唱播下傳統文化的種子,讓詩詞能伴隨孩子們一生。

  市作協主席、著名詩人榮榮說,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中國詩詞大會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形式新穎活潑,帶動了詩詞學習的熱潮。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學習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希望詩詞熱在我市經久不衰。

相關焦點

  • 柴璐:核心價值觀離我們並不遙遠 體現在生活細節當中
    柴璐說:「我們在參觀故宮,讚嘆它的奢華和精美絕倫的時候,不知道背後有這麼一批故宮的幕後人員在默默的日復一日的奉獻他們的智慧。」 柴璐指出,這次活動看到唐卡、佛像、瓷器等很多文物,這些文物除了體現當年創造它的人的藝術水準、科技水準、工藝水準之外,它本身代表的也是一種文化,一種文明,一種歷史。
  • 心理學:信仰和恩典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
    每個人的信仰都來自於其生活過的文化環境。再具體一點說就是,每個人形成信仰的基本因素來自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我們的父母是我們信仰的培植者。如果說社會是大宇宙,那麼家庭就是小宇宙。也許這就是生活中存在恩典的神奇力量吧!潛意識的奇蹟如果我們能夠更多地了解自己,就會發現我們的潛意識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它的神秘性絕對超出我們的想像和認知範圍。潛意識是一片神秘的領域。
  • 藝術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我們願意,也能活成很藝術的樣子
    給每段加注了現代接地氣的語言,直接拉近了藝術與藝術小白之間的距離,徹底揭開了藝術的神秘面紗,讓人覺得藝術不再是離我們很遙遠的事情,甚至似乎是發生在我們生活周圍,可以觸手可及的事。 意公子在書中正文部分用輕鬆的姿態,將距今30000年的藝術史,娓娓道來,就象是一名資深的導遊,帶著我們來了個穿越時光的藝術之旅。
  • 詩歌,讓你我心中棲滿詩意
    我想,把國學內容之一的詩歌稱為中國文化中的瑰寶,這一點也不為過。也許有人會說,在現代的忙碌生活中,詩對我們究竟是一種必需品,還是一種奢侈品?當在校的學生為學習、考試忙碌時;當成年人為房貸、孩子的生活費打拼時,詩歌似乎離我們很遠。
  • 「南丁格爾」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身邊
    在這個舒適愜意的日子裡,我們迎來了第 109 個國際護士節。在此,我們向為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為抗擊疫情作出突出貢獻的廣大護理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向可愛的"提燈天使"們致以美好的節日問候!平凡中見偉大,戰"疫"裡識英雄!護理工作原本普通而平凡,但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卻用一生的仁愛、專業、執著生動的詮釋了南丁格爾精神。"
  • 詩歌並未離我們遠去,遠方與家鄉是亙古不變的主題
    作者在開篇赫然寫著:獻給媽媽,就已經告知我們,這是一部獻給母親的詩集,一部包含著濃濃親情的文字,同時也記錄了他對生活的理解,對生命的知覺,對理性與感性的態度,對詩歌語言獨有的熱情。「簡單的寒暄/又道別分離/我們就這樣平淡地相遇」(《旅途》),「透明的旗幟在著色新衣/焚燒的華服被歷史隱去」(《歸與塵》),「謊言被錘鍊成鋒刃/我們用刻刀鐫刻著文明」(《廢墟上的城堡》),無不透露出一種歷史的荒蕪,生命的短暫和人類的渺小。我們不曾停留,歷史的車輪卻轟隆而過。吳丹的詩有一種古樸氣象,多從生活中採取意象,明白易懂又回味無窮。
  • 「孔乙己」離我們很遙遠麼?
    你覺得「孔乙己」離我們很遙遠麼?其實可能有太多新版孔乙己在我們身邊。現在很多讀書人,比如說工程技術人員、基層研究技術人員、碼字員、程式設計師,以及其他的一些數理化理工科類的「讀書人」…為什麼這樣說呢?對於改變自己命運或者對於生活又有多少意義呢?孔乙己的悲慘之處在於,作為讀書人,其本來應該有一定的成就,卻活成了別人的笑話。現在很多讀書人,從農村從山溝溝裡頭從底層老百姓考上大學,學會了茴字的幾種寫法,理論上應該活成了別人家的榜樣,有成就有地位有將來 。其實呢?相當一部分都還是活成了孔乙己的模樣。
  • 住在城市裡的它們:野生動物離我們並不遙遠!
    但其實,野生動物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在我們所居住的城市裡,處處都有它們的身影。 遍布全球的小老鼠 在人類成長的歷史上,老鼠早早就陪伴著人類一起生活了。我們常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足以說明人們對它們的熟悉。 其實,吃雞真的只是黃鼠狼冬春缺糧時的無奈之舉,它們真正的主食是老鼠。黃鼠狼對棲息地的要求不高,草垛、墓地、樹洞、洞穴、亂石堆都可以做窩,也吃刺蝟、雀等小型鳥獸,這讓它們在城市及周邊也可以逍遙自在的生活。
  • 他的世界離我們並不遙遠
    他的著名作品中既包含了生活的陽光,也容納了生活的陰霾,不偏不倚、均衡得當,但當生活行進到了某一具體點上,他卻對自己的生活忍受不了了。他的外殼被剝掉了——一定是這樣的。有足夠的信息顯示,索菲亞·託爾斯泰的神經有些錯亂,但我們應該記住,她在大腹便便之時,在分娩、哺乳和滿足丈夫性需求(她曾多次抱怨,丈夫在她分娩後傷口還未癒合時就堅持要行使夫權)之餘曾從頭至尾謄抄《戰爭與和平》和其他作品。
  • 海寧舉行徐志摩詩歌朗誦會 詩意來自平凡生活
    此次徐志摩詩歌朗誦會在海寧市南關廂江南燈彩藝術街舉行。海寧日報記者 王超英攝    這是一場別有意義的詩歌朗誦會。    84年前,詩人徐志摩如一片雲彩般輕輕飄去。84年後的今天,普通的詩歌愛好者在徐志摩的家鄉——海寧舉行了一場朗誦盛宴,共同懷念詩人。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一座靜謐的小城,一位才華橫溢的文藝男青年,一生的浪漫故事,都化為一首讀不完的詩。「今天的朗誦者都是普通詩歌愛好者,他們用真情說出對詩歌的熱愛。」海寧市委宣傳部負責人說,詩意不一定高高在上,詩意可以來自平凡世界和平常生活。
  • 讓我們詩意地生活在美麗中國
    本報海口11月23日訊(記者胡續發 戎海 陳耿)在美麗的海口海甸島上,60多位追求美麗的海峽兩岸詩人,匯聚在今天上午的兩岸詩歌高端論壇上,以「詩歌與美麗中國」為主題,共同探討如何復興詩歌以建設美麗中國。詩人們在智慧的碰撞中,發出了一個響亮的聲音:「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發出詩人的聲音,讓我們詩意地生活在美麗中國。」
  • 離我們遙遠的不是藝術而是藝術家本身。藝術源於生活。
    作為一個農家走出的優秀藝術工作者,他始終堅信離我們遙遠的不是藝術,而是藝術家本身。他說他們不應該叫被抬的太高,不應該被叫什麼藝術家,他們只是將思想,生活,轉換為藝術的表現者和傳播者。藝術作品雖然源於生活,確忠於藝術家本身。藝術家成長環境,造就其性格,喜好,和大部分經歷。從而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其藝術特點,作品表現形式和角度!作品的來源取決於生活中的汲取,不通藝術家環境,見聞遭遇甚至是抗爭過程中產生「化學反應」,隨之靈感湧現,藝術家將其加工表現出來!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也許不一定高於生活,也許只是生活經歷的一種縮影。
  • 一場26萬人圍觀的性犯罪,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在這本書裡,每一個女性都有自己的姓名、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面對男性看不到的不公平,她們會委屈無奈,也會努力抗爭。我們與惡的距離比所有人想像的都要近「鬥爭尚未結束」並不只是一句口號,在女性權益的鬥爭方面,韓國社會仍然道阻且長。
  • 老師寫評語滿滿中國風:古文離生活並不遙遠
    於是,今年,她想嘗試用更親切新鮮的方式,「用滿滿中國風的小古文來寫評語,就是希望能讓孩子們記憶深刻,起到更好的激勵作用,又能加入一些文化元素,讓孩子們知道,古文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  果然,當期末,陳曉英把部分寫了評語的素質報告單貼在教室裡的時候,孩子們湧了過來,興奮地猜測著這些評語寫的是誰,爭先恐後地尋找著寫給自己的那一份。
  • 空間天氣 離我們並不遙遠
    空間天氣的發生會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我們現在說的「空間天氣」這個名詞是由Space Weather這個單詞翻譯為中文的。  空間天氣與我們熟知的風雨雷電等行星大氣層內天氣現象截然不同,空間天氣研究的是太陽到地球對流層以上的廣袤空間的物理形態和過程,它涉及的是空間等離子、磁場和輻射等現象。空間天氣通常與近地空間磁層緊密相連,但其也研究太陽和行星際空間的變化。
  • 藏在一座城中的詩意——讀陳惠芳詩集《長沙詩歌地圖》
    詩人陳惠芳在長沙生活工作了30餘年,早已將長沙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作為新鄉土詩派的代表詩人,他用詩歌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立傳。在他的詩集《長沙詩歌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記者與遊人的三重身份在陳惠芳的身上融合得恰到好處,他用詩歌的藝術處理、記者的敏銳細緻以及遊人的閒然自得揭開了歷史的幕布,帶我們穿過冰冷的城牆,悠然自在地感受長沙城中每一處風景的生機,發現藏在這座城中的詩意。
  • Vigorous Cooler:這種在南美洲流行的病毒,離我們並不遙遠
    這個病毒離我們並不遙遠。 寨卡病毒的流行地區包括(有病例報導的)東南亞絕大部分國家(如下圖)。近期新聞報導稱臺灣發現了首例寨卡病毒的輸入性病例,是由一名泰籍男性10日入境時確診的。同時,我們國家在南美有很多的工作人員。
  • 冷梅詩集《遠方,不再遙遠》由團結出版社正式出版
    數十次在全國詩歌大賽中獲獎,著有文學評論集《請原諒我的淺陋》、詩集《遠方,不再遙遠》、散文詩合集《汕尾九歌》。>此心無悔,我們已經擁抱了天地的遼闊——摘自《拼命用幸福包裹自己》上列詩歌中,蜜蜂是勞動者的化身,作為勞動者一分子的詩人,其追求應是甜蜜的事業。
  • 從顧城詩歌《詩句·詩意·詩情》一窺顧城的詩歌藝術追求
    它是顧城對詩歌的理解,闡述了詩歌藝術追求,可視為顧城初泛的詩論。顧城將詩歌分為詩句、詩意、詩情三部分,呈金字塔,詩情為皇冠。詩句,就是詩歌中的字、詞、句,是詩歌的基石。顧城認為現代漢語並不乾淨,被人用髒了,「我把它漂洗」。顧城追求詩句的純潔性。
  • 色盲離我們並不遙遠,提前了解色盲知識,減少對下一代的影響
    我們或許常常覺得色覺障礙距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色覺障礙者常常在我們之間真實的存在著。作為先天性遺傳性疾病,色覺障礙有出現很大可能會遺傳到下一代,影響後代的色覺感官,甚至是職業生涯。國內統計, 色覺障礙在男性中約佔比5%,女性佔比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