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楹聯文化 建設楹聯強校
——夏縣中學楹聯文化建設紀實
夏 忠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強化傳統文化教育中,夏縣中學著力建設楹聯文化,做到了楹聯進校園、入課程,活動制度化、常態化,有效地提高了師生思想文化素養,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2014年,被中國楹聯學會授予「中國優秀楹聯教育基地」榮譽稱號。中楹會蔣有泉會長在考察該校時稱讚,一個中學,學生聯作整體水平這樣高,很了不起。
一、領導重視,建立楹聯組織
楹聯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枝奇葩,兼具文學性、大眾性、實用性。傳承和弘揚楹聯文化,有益於激活思想,敏捷思維,錘鍊文字,放飛想像,可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和應試能力。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早在2006年學校便建立了詩聯學會,先後兩屆校長親任會長,並親力親為,卓有成效地開展學校楹聯教育活動。韓創業校長親自主持夏縣中學申報楹聯教育基地工作,把夏縣中學創建成首批全國楹聯教育基地;在夏縣中學校報上開闢《詩聯墨韻》專欄;組織並指導教師兩次編寫楹聯教材;年年舉辦各種徵聯活動;打造楹聯文化校園,學校主要建築上都懸掛了師生創作的楹聯;建立校園楹聯櫥窗,製作優秀楹聯作品版面等等,使整個校園充盈著濃鬱的楹聯文化氣息。
建立學校詩聯學會,是搞好楹聯教育的組織保障。2006年,夏中詩聯學會成立,制定了章程,選舉了領導機構。會長開始由韓創業校長擔任,現今由語文高級教師張丹薇擔任。會員為全體語文老師,並積極發展學生加入。現有會員1000餘人。健全了章程制度,明確其宗旨:研究詩詞楹聯,創作詩聯精品,活躍校園文化。機構設置和人員分工明確,堅持定期學習文藝理論,賞析經典詩聯,弄通詩聯格律,並要求會員每年上交楹聯或詩詞作品2首(副)以上。
二、編寫楹聯教材,開設楹聯課程
開展楹聯教育,必須要有適合高中學生的楹聯教材。為此,學校先後兩次組織骨幹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對聯教程》一書,為開展楹聯教育提供了範本。教材根據《聯律通則》編寫,章節清晰,知識準確。各章節後附習題,以幫助學生通過練習達到要求。教材還選取師生的優秀作品作為聯例,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全國著名聯家、「河東流派」領軍人物楊振生為此作序,並稱這是一部「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的中學楹聯教材」。
有了好的教材,楹聯進入課堂就勢在必然。高一年級開展講座,每月一次,由各班語文老師負責。高二年級開設了楹聯課程,每周一課時,有專門的楹聯教師講解。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可以勝任楹聯教學,他們中就有8人為中楹會會員。學生人手一本《楹聯》教材。課堂有講有練有評,楹聯教學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同時建立楹聯檔案,以後不管走到哪裡,走得多遠,夏中都是他們的楹聯啟蒙之地。
語文教師將楹聯學習分為三種課堂:
一是楹聯知識課。以《對聯教程》為教材,從最基本的楹聯知識講起,教會學生掌握對聯基本規則,引導學生積累創作對聯需要的素材,學會創作對聯。
二是語文課堂引導。在語文課上,或以對聯為課文導語,或以對聯為課文結束語,或者把對聯和所學的知識聯繫起來。例如張丹薇老師講到詩詞選修課,就把詩詞和楹聯聯繫起來,引導學生妙用詩詞入對聯。
三是楹聯大課堂。生活處處是語文,生活處處也有楹聯。學生不僅從課堂學,也從報刊、電視和周圍的人事等等去學習對聯創作。例如利用寒假接觸春聯知識,自己創作春聯。像「透窗花,觀雪花,賞煙花,花花相映;在人海,遊書海,望雲海,海海交融」「玉杯賀歲聲聲喜;修竹映門節節高」都是學生創作的春聯。
三、營造楹聯氛圍,豐富主題活動
開展楹聯教育,必須營造一定的楹聯文化氛圍。只要一走進夏中校園,濃鬱的楹聯文化氣息便撲面而來,請看夏縣中學標誌性建築及文化園懸掛的師生創作的楹聯:
懸掛在至善樓雄渾大氣的校聯:
沐夏禹德澤,聖殿高壇,指點千秋正道;
納瑤臺靈氣,遠風時雨,滋榮一圃新苗。
學校二門口聯:
樹木無私,唯期以春華秋實;
育人得法,所本為舜德禹行。
餐廳門口(2副):
碗盛希望;
筷挑乾坤。
香辣酸甜嘗盡詩書味;
瓢盆鍋碗奏出生命歌。
公寓樓(4副):
青春有夢;學校是家。
伴月心尤靜;枕書夢亦香。
聞雞起舞;
齎志攻讀。
起身不待雄雞唱;
入夢猶思學業成。
行知文化園(2副):
學海問津憑子路;
書山始道貴行知。
靜聽草長志同長;
凝望花開心自開。
生命在於運動,生機在於活動。為此,我們開展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活動,使楹聯文化教育之樹常青。
一是在夏縣中學校報上開設了「詩聯墨韻」師生聯作選登專欄,每月一期。師生聯作由欄目編輯點評,深受廣大師生好評。譬如以「壁上詩書散古香」為下聯徵上聯。423班學生王曉麗的應徵聯是「窗前雨露滴清響;壁上詩書散古香。」老師的點評是:對句巧妙化用孟浩然的詩句「竹露滴清響」,營造了詩意的氛圍,且出對句一動一靜,幽雅清靜。窗前聽雨,壁前讀書,雨聲點點,書香嫋嫋,構成了非常美妙的意境。424班張斌的應對作品是「園中紅杏釀春色,壁上詩書散古香。」老師的點評是:對句以春意盎然引出讀書的悠雅,一明麗,一幽靜,不僅不覺得矛盾,反而給以無限的想像空間。春色的明麗恰恰映照出古色古香的詩書長久的生命力,別是一番情趣。「釀」字極佳,生動的表達出春色醉人。在師生互動中,深化了楹聯教育。
二是連續舉辦了四屆「愛花護草文明警示語」徵聯活動,湧現出許多風格清新、品格高雅的優秀作品。從以下作品中可見一斑:
草木清新視野;
燕鶯唱響自然。
(395郭兢 指導教師:張海慶)
給我一方天地;
奉君滿目生機。
(392馬蕾 指導教師:趙愛萍)
愛心盡綻百花地。
美景當珍五彩園。
(388耿琪斐 指導教師:張丹薇)
靜聽草長志同長;
凝望花開心自開。
(380朱帥迪 指導教師:楊鳳梅)
三是連續舉辦了兩屆教師節「嵌名聯」活動,學生創作了大量的尊師重教聯。在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中,楹聯對句大賽成了整個活動的熱點,廣大師生踴躍參加。2013年教師節,學校為榮獲「十佳班主任」稱號的教師每人撰寫了一副嵌名聯,由書法名家書寫後裝裱,在表彰大會上頒發,使獲獎老師備感光榮。
四是開展了國慶詩會徵聯活動,湧現出大量優秀作品。像「誦經典,唱大風,思接千年,視通萬裡;鑄精魂,傳薪火,情傾國慶,志在夢圓。」(教師:韓創業)「氣吞雲夢,浪遏飛舟,思千古英雄,青天欲上攬明月;聲越九霄,才高八鬥,看滿園桃李,逸興滿懷飛壯心。」(教師:楊志卓)「遠眺漢唐思古月;歸來山水讀奇書。」(教師:劉軍波)等教師作品和一二三等獲獎者的學生作品都令人耳目一新。
五是開展「文明餐廳」徵聯活動,也有一批優秀作品出現。像「碗須端正,恰似立身端正;筷必協和,一如處世協和。」 (423金曉)「兩根短筷量人生態度;一丈長桌容天地方圓。」(431裴澤晟)「須從古訓知謙禮;莫忘兒時讀憫農。」(450李倩茹)「雖無海味山珍,一飯一粥,亦足以充實腸腹;當有儒風雅骨,互謙互讓,何處不彰顯文明。」(450李可欣)等等,都展示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六是開展「師表園」「禹都文化苑」徵聯,師生的楹聯才華得到充分展現。如:「嶙峋傲骨堅如鐵;渾璞義心潔若冰。」(教師:王雪)「書涵大雅;德毓清馨。」(469班 史少凱)「春波洗硯臨碑帖;夜雨焚香對古琴。」(469班 裴洋)「與先師並志;和清竹同心。」(469班 郭銳澤)。
七是開展向高三考生撰寫祝福高考徵聯活動。每年高考前,學校都組織高一、高二學生向高三考生撰聯,祝福高三考生高考成功。「效孫康映雪,十載寒窗應折桂;學陶侃惜時,一朝椽筆必驚人。」(450班 孫卓寓)「養精蓄銳已千日;石破天驚在此時。」(462班 孫子琪)「今日揚眉且看天長水闊;明朝題榜勿學紙醉金迷。」(462班 李潤鑫)「今日放飛金色夢;明朝衝上碧雲天。」(451班 吳小川)這些祝福聯雄渾豪邁,充分體現了「河東流派」的風格。
四、聯教成果顯著,學校影響擴大
首先,培養、鍛鍊了一支優秀的聯教隊伍和數以千計的楹聯學子,贏得到了各種榮譽。夏縣中學目前擁有楹聯教師28名,先後有5名教師獲得全國聯教模範稱號。張丹薇老師被譽為「河東聯壇十傑」之一,2014年1月,獲得山西省首屆楹聯高手電視大賽冠軍。趙愛萍老師被譽為「河東十二秀」之一,多次在徵聯大賽中獲獎。夏縣中學培養出了三千餘名楹聯學子,他們撰寫的數百副對聯作品發表於網絡和各級刊物。豐碩的聯教成果,受到了楹聯專家的極高讚譽。夏縣中學教師多次被邀請到兄弟學校傳授楹聯知識,他們在河東楹聯網主持楹聯擂臺賽,擴大了學校影響。
同時,各種榮譽紛至沓來。2006年以來,夏中先後獲得運城市詩詞學會授予的「詩詞教育示範學校」榮譽稱號,中國楹聯學會授予的「全國聯教先進單位」、「全國優秀楹聯教育基地」榮譽稱號,運城市創建中國最佳楹聯文化領導組授予的「中國最佳楹聯文化創建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5年4月,運城市楹聯學會還在夏中舉辦了「河東流派」創作風格論壇,學校被命名為楹聯「河東流派」傳承基地。
其次,用楹聯為社會服務。夏縣中學師生不僅用楹聯書寫生活,還用楹聯服務社會,受到社會各界人士好評。
一是義務撰寫紅白喜事對聯200餘副。因為夏中楹聯創作實力雄厚,本縣的一些幹部群眾甚至包括一些外縣人士,每當婚喪嫁娶,都慕名求聯。夏中楹聯老師總是不辭辛苦的給予滿足。這些對聯不僅張貼於門庭,有的還被裝裱保存了下來。
二是發動師生修改瑤臺山景區聯,這是一個繁重的工程。如大門聯:
斯為仙嶽佛哉儒哉天尊哉巫鹹佔筮千古各成奇蹟;
地以人傳王也相也忠仁也夏禹奠基一時皆入奇觀。
因為上下聯要避開不規則重字。此聯上下聯各有一個「奇」字,下聯的「奇」字或可改為「大」。上下聯對仗有不工整處。「人傳」對「仙嶽」,明顯不工,下聯起句或可改為「地出傑人」。
雷神洞聯:
三界無私辨分世間善惡;
五雷有應司驅天下妖魔。
把上聯的「私辨」改為「鑑辨」,只須改一字,便可合律。
塔東門聯:
佛見善男信女人皆當歡喜;
塔具大乘小乘相何等莊嚴。
擬改為:1,下聯不規則重字。或可依照上聯改為「大乘寶光」。2,平仄調整:「見」為仄聲,「具」也為仄聲。或可把下聯的「具」改為平聲「涵」。
塔南門聯:
瑤臺溯源頭與大禹而並古;
巫山垂青史輔太戊以增輝。
「瑤臺」與「巫山」有合掌之嫌,擬改為:
仙嶽溯源頭與大禹而並古;
盛名垂青史輔太戊以增輝。
要知道這種修改的難度是很大的,沒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和精熟的格律知識,是很難勝任的。
三是在夏縣建設楹聯文化縣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組織建設方面,夏中詩聯學會成立較早且辦得最好,縣學會班子中,夏中就佔了三席,包括2名副會長和一名秘書長;在業務建設和知識培訓方面,夏中更是絕對主力。運城市楹聯學會確定的「河東楹聯傳承人」夏縣6人,夏中佔了3名;「河東流派」中堅骨幹「十傑」「十二秀」中,夏中獨佔其二;在市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名單中,有夏中校長韓創業的名字,彰顯夏中在運城詩聯界的地位;尤其是夏中教師張丹薇摘取全省電視楹聯大賽桂冠,更使業內對夏中乃至夏縣刮目相看;中楹會表彰的普及聯律年先進集體和個人,夏中都榜上有名;縣上每次詩聯評選活動,夏中出的評委幾乎佔到半數。所以夏縣建成楹聯文化縣,夏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