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明
中國古代建築門類繁多,建築藝術高超,是世界古建築史上的奇葩。古建築的頂端設計多種多樣,在高檔建築中主要有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攢實頂等。頂部前後左右均為斜坡,前後兩坡相交成正脊,左右與前後相交形成四垂脊,合為五脊,這樣不僅美觀,又利於排水、也可通風。頂部正中有一個鐵製萬字形,有金屬線通往地下,可防雷避火,突顯了先輩的聰明才智和獨具匠心的高超藝術。屋脊由特質瓦件琉璃件組成。屋脊下面是脊檁、梁和椽,構成脊頂的主體。最末端椽頭扣上瓦擋,保護椽不受風吹雨打。脊面由槽瓦排列,兩行中間有筒瓦相扣。
山西古建築具有獨特的風格,走進諸多的古建築,首先躍入眼帘的是脊飾,是安放在建築頂部的獸件,在建築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脊飾其實叫脊獸,也稱之為獸頭。其中正脊上安放著的叫吻獸或望獸,垂脊上安放的叫垂獸,戧脊安放的叫戧獸,簷角上安放的叫尾端獸,也叫仙人騎鳳。
脊獸一般由普通粘土燒制而成,屬於瓦制類,還有的是用燒制瓷器的陶土燒制而成,屬於琉璃類,多用在高級建築上。脊獸的功能,主要是保護古建築最頂端的脊。脊上安放脊獸形成魚鱗般的的美觀連結。由於建築整體呈坡狀,垂脊有一個向下的推力,所以垂獸、瓦擋、筒瓦和木椽由鐵釘緊密加固。整個頂端融為一體,擁有穩固、支撐、防水、防火等多種功能,使整個建築宏偉壯觀,展示了中國古建築的藝術魅力。
脊獸的種類很多,大致分為九類。第一類是龍,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多用於皇家建築、寺廟。北京故宮、天安門、曲阜孔廟大成殿、承德的外八廟上的脊獸都有龍的造型,居脊獸之首。鳳和龍相匹配,鳳是百鳥之王,端莊富貴,龍鳳呈祥;二是獅子,獅子威武、獨尊,鎮宅闢邪;三是天馬,天馬在神話中是神帝的坐騎,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四是海馬,海馬通天入海,是誠信吉祥的化身;五是狻猊,狻猊是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威嚴通天地,吃苦耐勞;六是狎魚,狎魚是海中異獸,傳說它是興雲作雨、防火滅災之神;七是獬豸,獬豸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猛獸,獨角,忠勇,能辨是非曲直,是「光明正大」、「清平公正」的象徵;八是鬥牛,鬥牛在神話傳說中為一種虯龍,是鎮宅之神;九是行什,行什是一種帶翅膀的猴子,人面猴身,用在脊獸的末端稱之壓尾獸。脊獸隨著歷史的發展,也有了一些變化。簷角上常常排列一些數目不等的小獸裝飾,這些美妙的裝飾是古建築上的又一大特色。這些小動物被稱之為屋脊走獸,簷角獸,仙人騎鳳,垂脊吻等等。
在古建築中,脊獸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區分,不同等級建築安放脊獸的等級數量有嚴格的限制。故宮是享譽世界的宮殿,太和殿亦稱之「金鑾寶殿」,頂脊上的脊獸十樣俱全,材質全部由琉璃製成,色配齊全、金碧輝煌,顯示了皇家的豪氣。「中和殿」、「保和殿」有九個,而其它的宮殿依次類推。省、州府衙一般有五個,縣衙一般在五個以下。寺廟祠堂配置不得超過九個,材質一般為瓦質類,也有配置琉璃的。在佛界,奇數示為清白,因此脊獸置放數量為奇數。
脊獸按其口的朝向,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口向下,呈含脊狀,稱之為螭吻;另一類,口向上,或張嘴或閉嘴,叫垂獸、望獸、蹲獸。為什麼古建築中脊獸有的張口有的閉口呢?這就融入了主人意識和添加了神秘色彩。以晉中大院為例,祁縣喬家大院的脊獸為閉口,而靈石王家大院是張口。筆者認為,一是建築風格不同,二是兩家起家背景、經商理念有差異。祁縣喬家大院的喬貴發從一個小夥計成為獨樹一幟的晉商,經歷了千辛萬苦,其經商的核心是發家致富,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商業規則,嚴守商業機密,所以選擇了閉口脊獸。而靈石王家大院則是由農耕到經商,再由商到官,官商並舉,經商有規,有範有模,所以王家大院脊獸選擇張口獸,寓意治家有方圓,善行揚天下。
脊獸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歷史進程中也添加一些神奇的色彩。相傳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封神的大權,謀私一個仙位,姜子牙看出其居心,但深知其不學無術,就把他放在了簷角的最末端,告訴他,官已至頂,如果再往上爬就會走投無路粉身碎骨。還有一個傳說,齊泯王在一次戰爭中失利,被敵人追到一條大河邊,突然一隻大鳥將其託起,飛躍對岸,化險為夷。因此把這個典故放在簷角的頂端,寓意逢兇化吉,稱之仙人騎鳳。這些神話故事不僅寓教於樂,而且讓脊獸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古建築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瑰寶,許多古建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世界古建築中的奇葩,在中國古建築中,脊獸文化獨樹一幟,給古建築文化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