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和臺灣作為我國南部的兩個離島,而且在面積上相差甚微,免不了要被人比較一番。旅遊上,海南有三亞,臺灣有阿里山、日月潭;資源上,兩地森林、水果資源都比較豐富,但海南更勝一籌,不僅有豐富的藥材資源,還有礦產資源。
再來看看2019年海南和臺灣各自的經濟成績單。
2019年,海南省GDP總量為5308.94億元,人均GDP為5.7萬元,臺灣省GDP總量達到4.21萬億元,人均GDP為17.88萬元,人均GDP全國第一。
資源上有優勢,人口是臺灣的1/2,為何海南在經濟上會差臺灣近10倍?
農業和旅遊業佔海南經濟最大比重,而臺灣雖然也發展農業和旅遊業,但本質是靠工業發展起來的。
80年代,臺灣第三次改革讓臺灣的經濟發展強盛。當時臺灣大力發展各種本地產業,從橡膠到電子科技,從本土產業到對外出口貿易,加上跟日本、美國的進出口產業中得到很大的優惠和幫助,臺灣在80年代至90年代的經濟實力突飛猛進。
經濟結構已經逐漸由高科技產業取代原先的勞力密集工業,且農業在GDP中的比重從1952年的35%下降到2%。臺灣的電子工業對世界經濟也舉足輕重,大多數電腦電子零部件都由臺灣生產,有臺積電和富士康等知名企業。
而且在歷史上,臺灣就比海南更早發展,清末時期其發展水平就已經超過大陸許多地區,那時就已經開始修鐵路、建電報線路、挖煤礦。在被日本政府收管後,日本對臺灣做了一些基礎建設,二戰結束前,臺灣的城市率就已接近50%。
反觀海南,經濟靠農業和旅遊業帶動,而且是1988年成為經濟特區後才開始發展經濟,初期有成效,現在稍有疲軟,但是海南目前的工業還只是依靠礦產的資源開發,也無法學習珠三角、長三角那樣的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的模式。一是海南人口不夠,產業不夠聚集,二是,海南是海島經濟,瓊州海峽進出所增加的物流成本高昂。
提到海峽,也是海南與臺灣在先天條件上的差距,通航量上瓊州海峽遠比不上臺灣海峽。瓊州海峽僅是連接廣東和越南,臺灣海峽是溝通東海和南海的咽喉要道,是東亞國家與東南亞國家進行海上溝通的便利航道,在航運節點上發展製造業順理成章,臺灣有著地理優勢。